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過去 vs.現在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 馬太福音五章 17-20節

前言:

小時候,常聽長輩以教訓的語氣對後輩說:「我們過去如何如何……,那像你們現在這樣這樣……。」當時,聽到這樣的話,心中總是覺得不是滋味。如今,隨著光陰快速的飛逝,在後浪推前浪的情況下,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被時間所擠壓,而步入了中年,上述這句話,也成了自己常對年輕一代所說的話。我在想,時下的年輕人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應該也會和自己以前年輕時的感受一樣,不是滋味!且會認為這是一句倚老賣老的「八股」!

當兩樣心情都體會過之後,我發現,「現在」只是暫時的,再過不久,「現在」也會走入歷史,成為以後的「過去」。縱使「現在」會不斷的產生和出現,但終究還是會成為「過去」。然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只要主張「過去」的人,不對於和傳統不符的「現在」嗤之以鼻;高舉「現在」的人,也不要全盤否定「過去」的存在價值,在兩者互相效應的情況下,應該都可以展現出時代的意義。

畢竟,沒有「過去」,就不會有「現在」;沒有「現在」,「過去」就無法成立。然而重要的是,「過去」的東西,如何提供「現在」的指引和借鏡,好讓「現在」能繼續前進;「現在」的東西,如何讓「過去」展現出新的意義,使之更符合現代人的需要,應該是我們所需面對和學習的功課。

一 . 爭論不如成全

2006年1月,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時,國文科的考題文章當中,出現了幾句俗稱為「火星文」的詞句,以及現代年輕人所用的網路流行語,諸如:「漲紅著臉幾乎快 ::>_<::了」、「3Q得Orz」,「偶氣ㄉ要死」、「便當粉不錯吃滴」……等,要考生解釋其所代表的意義。考題當中出現這樣的字句,真的出乎意料之外,讓人跌破眼鏡,使得那些平日只沈浸在書堆中,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也不上網的考生,不知所以然,在無法作答的情況下,紛紛「棄筆投降」。

學測結束後,許多對於火星文毫無概念的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忿忿不平的召開記者會,異口同聲的譴責命題老師,大學學測不應考超出高中課本範圍的題目,還控訴考試委員的種種不是,而引起社會一片譁然。

當火星文的議題爭議不斷時,有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 國文系 教授挺身而出表示:學測以火星文入題,並不符合命題的普及性原則,因為這樣,只特惠那些懂火星文的部分考生,不懂火星文的考生因看不懂題目而無法作答,顯然嚴重影響了考試的公平性。 國文系 教授又進一步的指出:雖然,命題委員以火星文和網路流行語入題,其用意可能是要讓考題能與考生生活經驗相結合,但火星文並非大多數考生的共同語言,火星文命題流於偏狹,就像是以江湖術語來考一些非江湖人士,叫考生如何作答?

在家長和學者專家紛紛提出抗議之後, 有位政治大學新聞系助教,還特別為此創作了一首「 3Q得Orz之歌」,諷刺大考中心害學生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考題卻是沒有教過的東西,而大受網友的迴響。還 有人特地請出前幾任的教育部長,要他們發表看法,結果,還是見仁見智,各說各話,沒有一致的共識。

縱使反對的比贊成的多,但考試委員還是堅持原則不送分,只能 放寬評分標準,原因是,在閱卷之後,考試委員發現,答對火星文的比率高達 95%,並沒有抗議訴求當中,因城鄉差距,而有答對比率懸殊的狀況出現。儘管如此,全國學測考生家長聯盟仍深表不滿,認為大考中心不能忽視另外5%學生的權利。

當火星文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時,有記者曾趁採訪的機會,請教台北市長馬英九是否知道「 3Q得Orz」?結果,馬市長一頭霧水的表示不清楚。坦白講,不只馬市長不知道,連比他年輕十歲,長年在大學教書,且常和年輕學生在一起的自己也搞不清楚,火星文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

二 .從 瞭解來成全

為跟得上時代,避免只知過去,不瞭解現在的情況下,我乃利用時間探究火星文的定義和來龍去脈。經過一番的查詢和探究之後,終於明白,火星文原來就 是一種夾雜著中文、英文、日文、數字、圖案、符號等, 透過聯想和拼湊,借其諧音所衍生出來的文辭。諸如: 「謝謝= 3q」、「加油=+U」、「的=ㄉ」、「你=ㄋ」、「嗎=ㄇ」, 由於此類的文辭, 夾雜各國的文字和各式各樣的符號, 顯得相當怪異,有違傳統。因此,有人以幽默的口語形容,火星文是一種來自外星球的語言,非地球人所能明白。也就是因為這樣,國文科考題文章當中的「漲紅著臉幾乎快 ::>_<::了」,乃表示一個人「漲紅著臉幾乎快『哭了』(::>_<::)」;「3Q得Orz」,則代表「感謝得五體投地」,3Q為謝謝的英文簡稱,Orz並非文字,而是 一個人 五體投地, 跪在地( ○| ̄|_) 的 圖案。此一圖案符號源自於日本的「挫折禁止」符號 ;「偶氣ㄉ要死」,是「我(偶)氣得(ㄉ)要死」之諧音詞;「便當粉不錯吃滴」也是一句諧音詞,乃在訴說「便當吃起來很(粉)不錯的(滴)」之意。

除火星文之外,最近的台灣社會也經常出現「達人」一詞,剛出現時,真的不知所云,還好,經過請教,終於瞭解。 「達人」乃日文的用法,表示「精通學問 和 技藝之人。」「達觀之人 , 開悟之人。」也可說是「通達事理、明德辨義的人。」在中文當中,「達人」則指學有專精的「大師、專家或高手」。

筆者 個人認為,現代的社會之所以會出現所謂的「火星文」,其所導致的因素,不外乎有下列幾項:

1.鍵盤與網路取代書和筆。

2.資訊與傳播媒體的發達。

3.地球村的多元文化效應。

4.過去與現在之間的推移。

火星文和電腦網路流行語出現後,有許多堅持傳統的人對之嗤之以鼻,不但大加反對,還強力的呼籲教育單位勿鼓勵學生學習,也不宜在學校推廣。 或許,站在固守傳統,復興中華文化人士之角度上,我們可以接受。但站在過去與現代,以及新、舊對話之角度上,儘管有人將之視為是一種次文化,然我們還是可以嚐試的 面對它、瞭解它、接受它,畢竟這是社會變遷下,所出現的產物。

筆者所持的看法,或許,享譽國際、備受推崇的英國近代史大師 艾瑞克 ‧ 霍布斯邦( Eric Hobsbawm) ,在分析時下年輕人的動向後,下筆為文所論述的這一席觀點:「學生大眾的存在,正暗示著孕育出這批新大眾的社會本身的問題。他們對現況的想法與父母一輩全然相反,他們只覺得凡事都應該更美好、更不同,即使他們並不知道如何去達成這個目的。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他們要反抗的事物,儘管模糊盲目,卻正是這個現存社會具有的種種特質。」也可給予我們一些省思。

三 . 維持與成全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馬太五 -七章),曾對門徒說過一段話:「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馬太福音五章17-20節)

耶穌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教訓,主要的原因,乃祂在傳福音的過程中,常受到法利賽人和文士的攻擊,說祂自以為是、標新立異、棄守傳統、違背律法。面對這樣的質疑和批判,耶穌乃對當時以虔守律法和傳統為己任的法利賽人,還有那專職講解與傳授律法,在法庭上充任法律權威的文士,只在律法的字面上斟酌推敲,而忽略了律法之精神和背後應有的態度,相當不以為然。所以,才會藉此提出訓示,同時向祂的門徒和跟隨祂的人宣告:祂的到來,並不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而是要將上帝的律法,從人為的桎枯和虛假的詮釋中釋放出來,讓律法展現出新的時代意義。耶穌提出此一訓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人都能明白,律法只能讓人知罪,不能使人的靈魂得救,唯有信,才能在實踐生命的真道中,得著救贖。

耶穌在此所說的「律法和先知」,乃指舊約聖經的總稱。而其所謂的「成全」,乃在於從行動中,履行舊約的誡命、應驗其預言、引申其含義、實踐其精神。因上帝對人的要求,並非只是律法條文的解釋和認知而已,人們除了要瞭解律法的條文,恪遵律法的規定外,更為重要的,則是要藉著信,從日常的行動中,實踐出律法的精神。這就如同安息日,耶穌和門徒行路的時候,掐了麥穗。法利賽人看到之後,當面質問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甚麼作不可作的事呢?」耶穌聽完後,不急不徐的以舊約作為引證回答:「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飢餓之時所作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他當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怎麼進了神的殿,吃了陳設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吃;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吃。」之後,耶穌又繼續說道:「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參照馬可福音二章 23-28節)

由此端見,上帝設立安息日(傳統與律法)是為了人的好處,而不是要使人受束縛。耶穌並非否定過去,也不是要廢除過去,而是要維持並成全過去,好讓律法和傳統能夠在現時代的社會中,展現出新的意義。保羅在羅馬書三章 31節 的書信 當中,就曾對耶穌成全律法的意義,下了一個肯定的註解:「 這樣,我們因信廢了律法嗎?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

雖上述所提之經文,是耶穌當時向固守傳統與律法的人,宣告自己本身是賦有上帝權柄的人子,能夠衝破時人妄加於安息日的藩籬,能夠讓人從律法與傳統的桎枯中釋放出來的神,律法從祂身上將展現出新的時代意義,才會在登山寶訓中提出這樣的訓示,這和火星文的出現,並不一定扯得上關係。然而耶穌維持與成全傳統與律法的精神,讓其展現出新的時代意義,卻提供了我們對於火星文的議題,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值得省思。

結語:

在時代的變遷,新舊交替的情況下,現時代的社會,也和耶穌當時的社會相同,都會不斷出現新的事物,而造成爭議,猶如現代的新產物「火星文」一樣,一出現之後,便使得整個社會在過去和現在、傳統與現代間,鬧得不可開交。其實,說穿了,大部份跟著搖旗吶喊,聲嘶力竭,喊出考試不公的人,還不只是為了子女或親人的考試分數作訴求而已,鮮少有人真正從人文的角度來探討,為何會有火星文的出現?它的出現,代表著什麼樣的現象,有著什麼樣的時代意義?對於現代社會和整個文化的脈絡,有著什麼樣影響和衝擊?今天的年輕人,又為何如此喜歡火星文?

當整個台灣社會,因火星文而議論紛紛的時候,我們應當學習耶穌的精神和主張,不要只有在字面上和考試的公平性和分數的問題上打轉,應當回到精神與人文的層面來思考,才是我們所需關心和討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