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聆聽與事奉 — 吳仲徹牧師

  • 吳仲徹牧師

聖經:撒母耳記上三章1-14節

前言:
這段歷史故事到底是在藐視老人嗎?特別是指著身為領導階層之一的祭司以利嗎?或是上帝要跟以色列人民開玩笑嗎?怎會是通過一位小孩講話要來復興他們?這是要帶領他們突破成長或是越過阻礙困境的方式嗎? 難道那是摩西模式、耶穌模式第二版(參詩篇8:2)?

如果不是,為何説像以利祭司一樣老了,不但是眼睛昏花,而且耳朵沈重了,更何況也無法管束自己成人的孩子,從小縱容了他們導致腐敗的行為影響著以色列民的成長呢?

這一故事的圖畫,就像一個人被他們自己貪婪私慾,和違反上帝的ㄧ些不良慾望聲音所支配和主使著,結果導致整個民族面對ㄧ個處於停頓、停滯,被困住無法成長的狀態。

說明白一點,就是以色列人民正處於這樣的枯乾、枯萎的危急狀態,深陷一個使他們無法繼續邁進成長,往著流蜜與奶的夢想應許境地去的比喻之描述。
那有誰可以帶領人民勇於面對且把危機變轉機呢?或是用何種方法可以面對呢?

其實這是作者所要傳達的主要信息。

顯然,信實的上帝是無法袖手旁觀,或視而不見的不予理會。祂會積極插手,絶不允許以色列民繼續存在於一個缺乏異象與上帝言語的狀態下生活,這是毫無生機可言的危機狀況。可是領導者們卻不自覺沒檢視出其危機的問題。這是何等的危險處境啊!上帝旣然用祂的話語創造天地,也要用話語呼召揀選以色列民,更要用話語新造他們的生命。

所以聆聽與成長是息息相關的,更何況生活(包括工作與崇拜)就是事奉。上帝決定要興起從一位小孩的模式如同摩西一樣帶給以色列人民有盼望 (參詩篇8:2),這也是後來耶稣誕生的拯救人類的模式。以及耶穌說:人要回轉像小孩才能進入天國的講法是一樣的意思。

同樣地,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團體(團隊)就像是一個人可能會處在一個允許讓放縱自己、懶散自己、滯固自己的危機狀況中,甚至會把自己陷入或是阻礙一個人無法繼續有全人成長的可能。

這樣的生命跡象對生命而言那是可怕的危機。但顯然多數人或是團體缺乏去自覺和警覺它的威脅。

像這一位撒母耳,不但母親積極而且小孩有興趣肯聽從(名字的意思:聽從上帝),聆聽的心態與態度已決定未來成功的關鍵,不是嗎?身為一位要服事、事奉上帝和帶領人民的人或領導者是勢必要積極長進的,申命記、先知書、箴言書一再強調聆聼上帝的話語的重要。否則會眼睛昏花,雙耳只會聽到自己的聲音,而無法聽見具有生命力的上帝話語,和看不見上帝所給的異象。

故事啟示我們人要成長與帶出未來的盼望的,機會是要從學會和實踐開始,下列幾樣的學習聆聼:

第一、學會從上帝聆聽自己的現況;第二、學會趁上帝的燈未熄滅(還亮著)的聆聼:勿消滅聖靈的感動;以上帝的聲音來審查各種聲音;第三、學會用僕人敬聽的聆聼:謙卑的心的聼,上帝要撒母耳聆聽到通過人民徬徨與痛苦的處境下,所發出的痛苦求拯救的聲音,才會有苦民所苦的關顧策略。

本論
撒母耳從聆聽上帝的聲音到替人民向上帝發聲求告上帝的事奉者。因著他的角色與發揮的功能而能帶領以色列十二族繼續成長向著希望邁進(流奶與流蜜之地)。

聆聽本身是從聽覺的專注、精神的集中,以及智慧詳細計劃、評估與採取積極行動的一連串行動和結果。

因此,聆聼是生命的禮物,是學習成長的動力,學習理論、溝通理論、諮商理論、協調理論、助人等幾乎是重在聆聽開始,加上不斷地訓練能聼出話中有話,才能有正確的處理、對策、回應。聆聼是一門藝術。

最基本的聆聼技巧是最困難的部分,特別是聆聽自己內在真實的聲音了,何況也要學習聆聽別人的聲音而能作幫助別人的事奉者。

自己會受不了特別是短處或是缺乏,軟弱或是黑暗面。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也是不容易去聽建言。

作為一位事奉者是必須聆聽信徒生活處境的缺乏、生命不能成長的聲音:

第一、學會聆聽自己危機現況的聲音:上帝的言語的稀少,少有異象的時代與處境 。

危機包括因為自己是聽不到或拒絕去聆聽自己內在真誠的聲音,如特別是一些短處或是缺乏的聲音,軟弱或是要改進的話語黑暗面,他才會不斷長進。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不是自信心好的人也是不容易去聽到這種聲音的。

    同樣作為一位事奉上帝的事奉者也是必要聆聽通過信徒、人民生活處境裏的缺乏、生命困苦或不能成長的聲音。

當一位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或自覺良好的國家領導人,也是無法聆聽人民痛苦聲音的人。

人民生活幸福是與國家領導人聆聽息息相關。若是拒絕聆聽人民從困苦生活當中所發出來的哀聲,那麼人民就會面臨無法成長的危機了。上帝卻願意俯聽痛苦人民的聲音:聼見、看見、下來拯救(同理心)(參出埃及記3: 7-10)

聽覺是生命的禮物,從出生到死亡前,學習理論是重在聆聽,溝通、協調與諮商理論都是把聆聽視為最基本的技巧,也是最重要的技巧。如此才能達到好的溝通或是幫助人的目的,自己會受不了,特別是短處或是缺乏,軟弱或是黑暗面。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也是不容易去聽建言。

第二、學會趁上帝的燈未熄滅(還亮著)的聆聼:心中一盞燈,檢視所聽的一切聲音。

如詩篇119篇說:上帝的話語是詩人的路上光、腳前燈。其他詩人也祈求上帝用祂的光引導他走在黑暗的困境。這與保羅所說的一句話有相似的意義:勿消滅聖靈的感動。

事奉者要常有上帝的光引導,才不會被自己或他人的慾望所發出的聲音所支配和指使著。解釋淺白一點,就是將所聼到的聲音話語,通過上帝話語的檢視或評鑑,如水過濾一般,才能將所聽到的負面轉化成為正面與焦點,積極性的學習。學習事奉者,要把聽到的痛苦生命所發出來的聲音,讓上帝的光光照與引導,才不會是將所聽所看到的變成自己垃圾,或變成市街談論的笑柄和輕視的對象的聲音。

每當人心中有黑暗時候,常會在聆聽方面出了問題,所聽到的聲音轉變成為恐懼、害怕、徬徨、猶豫、自責、羞恥的負面意思和作出負面的反應,終究轉化成負面的性格傾向。反之有上帝的光去轉化,則變成積極與正面的聲音。對整個人或是團體的成長會更積極與正面。

第三、學會用僕人敬聽來聆聽:用上帝的心意謙卑與智慧地去詮釋、用上帝的話語來安慰成就人民的苦難祈求的聲音,而能帶出全民成長的契機。這才是敬聽的根本意義。撒母耳的一生把聆聼上帝的話語當成職責,常在上帝與人民的聲音當中作判斷與作導引人民的角色。
他將所聽到的對以利家兩兒子敗壞要被上帝審判的事放在警醒的地方,並沒加以放大渲染,反而成為上帝話語的積極傳揚事奉者。這才是敬聽之真諦。
另外,玉神培養的牧者:有文旦柚牧師,有的變成苦茶油牧師、有茶葉 牧師、有金針花牧師、有咖啡牧師等。
當族人的困境痛苦聲音被牧者聽見了,這些牧者深受感動同理,並用上帝的話語轉化成智慧與行動,把自己推入困境痛苦裡,然後用信仰積極正面行動帶出盼望的生機,用產業去發展去實現。這才是聆聽與事奉的連結。他們將產業與牧養合一,讓族人有未來的發展成長的盼望,這是僕人敬聽之深義。

結論 有位小女孩在主日時被媽媽叫去上主日學,她去了但卻因爲教室小無法擠進去,只好站外面聽老師講聖經故事。同她一樣的還有其他不少的孩子。回家時媽媽問主日學好嗎?她的回答是很好,不過她並沒有抱怨任何事。經過了一年這女孩不知患了什麼疾病死了。媽媽傷透心了,不知爲什麼上帝讓這位乖巧聽話的孩子離開她。當她在整理她的東西時找到一本日記,上面寫著第一次上主日學無法進教室的經驗。她開始存錢要建主日學教室給和她一樣無法進去的小朋友。媽媽發現信封裡有這麼多錢而已。心想這是女兒的心願應分享給牧師。牧師看了聽了非常感動,於是在她的葬禮中把她的心願和奉獻分享出來。結果全教會受很大的感動和行動。增建教室,而這個感動也讓別教會感動了,一定要建主日學教室。不只如此–還影響到建大學的理念。這是美國浸信會之所以一直以來重視教育與信仰教育的聆聽與感動與對主日學的事奉成就的因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