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相愛合一,活出基督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約翰福音十三章34-35節,約翰一書四章12節

引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倏忽即逝,轉眼之間,2017年已經結束,正式邁入2018年。2017年,本會不但順利改選出新任長執,以及各團契的會長,還有事工團體負責人,且新任長執也已於上週就任完畢,並利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假真理大學麻豆分校完成訓練與研習工作。感謝的是,新任的團契會長與事工團體負責人將於本主日就任,以便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推展新的事工。

依往例,新年的第一個主日,本會都會舉行聖餐禮拜,好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開始,能透過與主同桌,與神、與人,建立美好的關係,相愛合一,迎向新的未來,活出基督。

一、活出基督的前提-相愛合一

【相愛連結肢體 生命見證基督】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018-2019的年度主題。會以此為題,並引用創世記一章26節:「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詩篇一三三篇1節:「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以及約翰福音十三章34-35節:「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還有加拉太書五章6節:「原來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作為主題經文,乃要藉以提醒大家,人是依上帝的形像所造,必須和睦,才能展現真、善、美。然而,和睦的要件就是「愛」,因「彼此相愛」是耶穌所給予我們的「命令」,人唯有彼此相愛,肢體才能連結與合一,願意愛,才能見證基督。

長老教會會以【相愛連結肢體 生命見證基督】作為未來兩年的主題,乃繼宗教改革500週年後(1517-2017),基督教團體有鑑於宗教改革之初,教會出現嚴重的分歧,導致教派主義的發展,彼此間,常因神學主張、組織和體制的不同,而相互指控,甚至同一個教派,也頻出現內部的紛爭。為此,教會深刻感受到,雖各個教派的神學理念有所不同,然我們同屬一個肢體,且所信仰的,是同一位上帝,大家都可用不同的方式敬拜祂,每個人也都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惟在出現意見相左、看法迥異時,當彼此包容,而非自以為是的我必、我執、我固,因這樣,只會破壞關係,無法成事。畢竟,每一個人都存有個別差異,然而「差異」並非讓人紛爭,而是要人在差異中,仍因為愛而互相效力,共存共榮。

聖經告訴我們:「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八章28節)由此端見,萬事互相效力的前提與結論,全都歸於「愛上帝」。質言之,既使存在著差異,然若有愛,不但可以互相效力,彼此間,都可得著益處。當然,愛上帝的先決要件,得由遵行約翰一書四章20-21節的教導開始:「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

為了基督教會的合一,1948年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WCC)正式成立,我們從其設立的宗旨:「普世教會協會的使命是為了宣揚耶穌基督之教會的合一性(oneness),呼召眾教會通過同一個信仰(one faith)和同一個聖禮的團契(one eucharistic fellowship)來追求可見之合一(visible unity)的目標,並將這合一表現在禮拜和在基督裡的共同生活,為的是讓世界能夠相信(in order that the world might believe)。」便可瞭解,愛與合一的重要。

為秉持「改革中」長老教會精神深化信仰,並透過宣教夥伴彼此連結,自助與互助建立基督身體,經過討論,德生教會的同工會為配合總會的主題,乃將本會的主題設定為【相愛合一  活出基督】,旨乃要藉以喚起德生的兄姐,能「相愛合一,活出基督」。因「愛人」是出自於上帝的命令,這一項命令,不只耶穌親口發出(見約翰福音十三章34-35節),連保羅也一再強調(見加拉太書五章6節),又約翰一書的作者也引以重申。可知,人若能相愛合一,才能與人和神建立美好的關係,進而活出基督。

二、相愛合一的阻礙-紛爭與戰爭

2017年最後一天深夜,當世人沈浸在跨年倒數5、4、3、2、1的歡樂氣氛,迎接新年時刻的到來時,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則在跨年晚禱時,分享了一張1945年8月9日,日本長崎原爆受害學童,揹著去世的弟弟,在火葬場等候火化的照片。教宗不但在相片背後簽名,還標示「戰爭的惡果」,藉以警示世人,核武的殘酷。

這張相片是由美國賓州出生,二戰期間在美國海軍擔任攝影記者的奧唐納(Joe O’Donnell,1922-2007)所拍攝。戰爭結束後,奧唐納花了多年的時間,紀錄長崎和廣島原爆之後的慘況及復建過程,而這一張看了令人鼻酸的相片,正是其中之一。過去,教宗幾乎都是透過言語傳達信息,然這次卻引用相片,並在相片的背面提字和簽名,以之表達他對核武的譴責,旨乃要藉此提醒世人,戰爭所帶來的傷害,實難以用言語和筆墨形容。

遺憾的是,隔天一早,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西裝筆挺,透過電視發表2018年元旦演說時,仍不忘提及北韓發展核武的決心,甚至還對美國嗆聲,整個美國都在北韓的核武射程內,並強調:「核按鈕一直在我桌上」。

美國總統川普聽到金正恩的元旦演說後,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國家歷史名勝海湖俱樂部(Mar-a-Lago),被川普稱之為「南部白宮」的跨年活動中,對媒體重申兩次「我們等著瞧」(We will see)。兩天後,川普還透過推特發文,嗆金正恩:「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說,核武按鈕始終放在他的桌上。這個快不行的政權,拜託有人出來跟他說,我也有核武按鈕,比他的更大更強,而且我的按鈕絕對按得動!」顯見兩位國家的領導者,有如小孩子吵架的幼稚與情緒較勁意味相當濃厚,讓人覺得好笑。

雖金正恩在演說中,有提到舉行兩韓會談,同時也願意派團參加2018年2月9日至25日在南韓平昌所舉行的第23屆冬季奧運。南韓總統聽完演說,滿心期待的連撥兩次電話給金正恩想表達善意,並建議1月9日假板門店會談,期盼能改善南北韓的關係,但卻無法聯絡上。還好,兩天之後,北韓終於有了回應,願意派代表和南韓假板門店對話。只是,金正恩仍不改發射核彈的計劃,為此,有學者及媒體紛紛發表看法,直指金正恩願意派團參加在南韓所舉行的冬季奧運並不單純,其背後應另有目的,甚至把美國和南韓,以及中國與北韓的關係評論一番,言詞間,充滿著不信任與猜疑。

基本上,無論是北韓與南韓,還是中國與台灣,彼此間的紛爭與戰爭,是「合一」最大阻礙。顯然,主事者忘卻耶穌這句話的寶貴教導:「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馬太福音十二章25節b)

三、相愛合一的前提-好的關係

集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演說家於一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家喻戶曉的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1886年8月20日,回首自己所走過的路,以超過半百的51歲之齡,對於人生的體認,寫了一封祝福兼提醒的信給好友克拉拉.斯波爾丁(Clara Spaulding,1849-1935),信中,有一段話這樣寫道:「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間浪費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哪怕只有一瞬間,也不要辜負。」(There isn’t time, so brief is life, for bickerings, apologies, heartburnings, callings to account. There is only time for loving, and but an instant, so to speak, for that.-Mark Twain, Letter to Clara Spaulding, 20 August 1886)。

2015年,擔任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哈佛大學第四任「成人發展研究計劃」主持人的羅伯特.沃爾丁格博士(Dr. Robert Waldinger),於TED發表幸福的研究演講時,揭示世人真正幸福背後的秘密是「關係」,他特別引用馬克.吐溫上述這句名言作為結論,引發熱烈的迴響。

2015年的演說中,羅伯特.沃爾丁格會以此做為結論,乃哈佛大學的「成人發展研究計劃」已持續進行了75年(1940-2015),不但歷經多任計畫團隊與主持人,且研究者與被研究的對象,大部份人早已不在人間,然仍由研究的後繼者與被研究的子孫接續這項研究,目前,這項研究依然持續當中。在長達75年的研究中,獲得一個重要的「答案」,即無論貧賤富貴,可以讓人過得健康幸福的因素,並非名望、金錢和地位,而是「關係」。這一個「關係」,乃包含婚姻、家庭、工作、社會、國家…的美好等。足見,要有幸福感,美好的「關係」才是主要的原因。

是的,「關係」是幸福的主要因素,然而,要展現出美好的關係,乃當如同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所言:「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二章3-5節)

結語:

面對新的一年,新的事工,願我們能遵行耶穌的命命,用「愛」實踐長老教會的年度主題【相愛連結肢體  生命見證基督】,以及德生教會配合總會所提出的【相愛合一  活出基督】。因只有愛,教會才會強盛,願意愛,上帝才能動工,實踐愛與合一,便可領受上帝透過約翰一書四章12節所給予我們的應允:「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而活出基督、見證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