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用愛征服、以苦難成全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撒迦利亞書九章9-10節;馬太福音二十一章1-11節

前言
「棕樹主日」(Palm Sunday)在基督教的節期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從這一天開始,便進入了「聖週」(Holy week),也就是受難週的開始。世上所有的基督教會,無不為耶穌騎驢進城,用愛征服,以苦難成全拯救人類罪惡的大業,邁向被釘十字架的死亡之路擺上紀念。

一.邁向死亡
棕樹主日的出現絕非偶然,因這個特別的日子,早在耶穌出生五百年之前的舊約時代,便已經從被稱為「異象之先知」撒迦利亞的口中所預言:「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爭戰的弓也必除滅。他必向列國講和平;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撒迦利亞書九章9-10節)

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於五百年之後,在耶穌受釘十字架的前一個主日(約主後33年)實現。我們可以從馬太福音二十一章1-11節之記載:「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欖山那裏;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裏,還有驢駒同在一處。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裏來;若有人對你們說甚麼,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是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及路加福音十九章28-44節;約翰福十二章12-19節等福音書的經文中,見著預言實現的記載。

當耶穌以「君王」的態勢進入耶路撒冷城時,一路上,有許多人手拿棕樹枝,同時把衣服鋪在路上,口中還呼喊著和散那!和散那!歡欣鼓舞迎接耶穌的到來,百姓的心中似乎期待著這位舊約先知撒迦利亞口中所預言的「君王」,能夠消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使得爭戰的弓藉著祂除滅,進而帶領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殖民統治,使人民能夠恢復自由之身。看到這樣的場景,耶穌的心中深知,百姓夾道歡迎,並且不斷的歡呼,是一種出於對祂錯誤期待的表現。因為耶穌的到來,並非要帶領百姓以武力推翻羅馬政權,而是要以愛與和平改變人心,並用苦難完成拯救人類罪惡的大業。在這之前,耶穌早已明白,這是一條痛苦的死亡之路,幾天之後,這些歡呼祂的人,因為錯誤的期待,將祂釘死於十字架上。

事實上,當耶穌走在死亡的道路上,受到百姓熱情的夾道歡呼時,雖祂是三位一體的主,同時具有神性與人性,然祂的心中仍充滿著許多矛盾。神性上,祂是彌賽亞,降生為人的目的,就是要拯救世人,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無論如何,必須勇往直前;人性上,祂的血肉之軀在幾天後,將面臨被釘於十字架上而死亡的痛苦,心中難免會出現人性面的恐懼與掙扎。此刻,耶穌的心情應會出現如同《面對死亡》一書引用生命科學家帕蒂森(Pattison)的研究所指,人類面對死亡威脅時的八種恐懼:1.對未知的恐懼。2.對孤單的恐懼。3.對憂傷的恐懼。3.對喪失身體機能的恐懼。5.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的恐懼。6.對疼痛和痛苦的恐懼。7.對失去認同的恐懼。8.對撤退的恐懼。雖是如此,耶穌仍勝過人性的軟弱,勇往直前,來到受苦之地,接受所將面臨的一切苦難。最後,事實證明,耶穌不但超越了死亡的恐懼,並戰勝死亡的威脅,且以愛征服世界,用苦難成全拯救人類的大業。

二.以愛征服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想征服世界的人,有帝王想以軍事力量征服世界,有的人想以經濟力量征服世界,也有的人想以自己的思想征服世界,最為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十九世紀的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Balzac. Honore de),在寫作成名後,所誇下海口:「拿破崙用劍征服了世界,而我要用筆征服這個世界。」但歷史證明,這些夢想全然落空。前者不但在滑鐵盧之役後失去江山,最後還被放逐,於1821年5月因胃疾復發,鬱鬱而終;後者則因過度嚮往權利和財富,而沉迷於投機的事業,終致負債累累,遺憾人間。

若再回顧歷史,我們可從羅馬帝國時代的尼祿皇帝、亞歷山大大帝、中國的秦始皇,以及二次大戰時,由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日本的裕仁天皇三人所結盟的軸心國,夢想藉著武力,達其征服世界的目的。但歷史證明,他們非但無法圓夢,還在徹底的失敗後,飽受後世人類的批評和唾棄。

過去,也有許多西方國家為著天然資源,透過殖民主義的手段,想達其「征服世界」的目的。如葡、西、英、荷等國於十六世紀起,隨著航海事業發達的船堅砲利,成了帝國殖民主義的始作俑者。殖民者對於殖民地所進行的物質搜刮和剝奪,使當地人民蒙受相當大的損失。尤有甚者,在殖民者強勢文化的打壓下,本土文化所受到的屈辱實難以筆墨形容,甚至形成被殖民者對自我文化的認同產生危機。

二次大戰後,隨著聯合國的成立,有了國際性的「制約」,終於使殖民主義逐漸在歷史舞台銷聲匿跡。但隨資本主義而來的「新殖民主義」(neo-colonism),卻又在世界各地興起,特別是工業國家為首的美、日、英、法、義、德等國,在世界各地設立了許多跨國公司,使得世界經濟的大權,完全掌握在這些國家的手中。這種新殖民主義,非但遭致非工業國家的撻伐,每逢八大工業國家召開高峰會議時,還受到反對團體相當大的抗爭,使得八大工業國想聯合經濟力量征服世界的夢想難以實現。

要以軍事、經濟、思想、學說征服世界談何容易,其實根本不可能。不過世上卻曾出現過征服世界的人。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弗勞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還有德蕾莎修女(MotherTeresa, 1910-1997)等人。由於南丁格爾的慈祥可親,對於病患所付出的愛,而得著世人的祟敬與景仰,還把她的生日5月12日立為國際護士節。因著耶穌基督之愛而受感召的史懷哲,於1913年離開德國,前往非洲行醫長達五十餘年,還於1952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他更將獎金悉數捐出,用以籌建痲瘋村,嘉惠病患,而被世人稱為「非洲之父」。一生為貧窮付出愛心的德蕾莎修女,其所屬的修會遍及全球一百二十五個國家,就是因她實踐了耶穌基督的教訓,用愛照顧窮人、孤兒、寡婦,而贏得「窮人之母」的雅號。

這三位征服全世界的偉人,不但為後世人類所景仰,還成了世界所有國家教科書中的典範,每每聽到他們的名字,無不教人肅然起敬。他們的武器並非大砲、也不是飛機,更非思想,而是出於「愛」的行動。基本上,這個愛的原動力乃出自於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救恩,因為他們從耶穌基督得著救贖的大愛,他們也將愛分享給別人,僅此而已!

三.用苦難成全
曾指導過我的一位教授之太太,得知姊姊的腎臟功能喪失,得靠洗腎才能存活時,乃義不容辭的說要捐出身上的一顆腎給姊姊,因醫生告訴她,近親捐腎手術的成功率較高,日後也較不會排斥。基於此,妹妹忍受痛苦,經由醫師開刀,從她身上取出一顆腎,移植到姊姊的體內。妹妹以「苦難」成全姊姊的軟弱和需要,消息傳出後,令人相當感動!

當指導教授太太的父親去世時,我特地前往參加告別禮拜,禮拜當中,我看到妹妹的身影,讓我感受到,這種用苦難成全的愛,真是美好無比!

捐腎的愛在人看來已經夠偉大了,但還有一種愛比這更偉大,那就是耶穌用苦難為人類罪惡被釘於十字架上那超越愛的愛。耶穌擺上自己的身體為活祭,犧牲自己的生命,讓人不再成為罪惡的奴隸,人可以藉著祂和上帝建立起關係,這種代價就是犧牲性命的「苦難」。難怪被世人譽為詮釋愛最為透徹的希臘文,會將愛分為五個等級來訴說,其中最高的,就是神聖的愛,即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用苦難所成全的。

(1)慾望之愛(Epithumia):物慾、情慾、性慾。
(2)熱烈之愛(Eros):愛情、羨慕。
(3)朋友之愛(Phileo):友情。
(4)溫馨之愛(Storge):親情。
(5)神聖之愛(Agape):上帝的愛。

結語
從舊約先知的預言,到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的應驗過程得以看出,這是一條邁向死亡的痛苦之路,然而在邁向死亡的道路上,耶穌騎著驢正默默的訴說著,祂將以愛征服世界,並用苦難擔當全人類罪惡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