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生命的改變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羅馬書6:3-4

去年(2001)的10月27日,中國大陸一位新華網記者梁昊曾報導一則<一個阿富汗少女心中的和平花園>。那時,記者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城白沙瓦的一個阿富汗難民營採訪時,無意中在難民營前的一個舊書攤上發現了一本英文詩集《夢的碎片》,是由喀布爾國家出版社於1988年2月出版的。

在詩集黃綠色的封面上畫著一位手托月亮、身著輕紗的少女。作者名叫馬爾卡娜.沙爾格,曾是喀布爾大學英文系的一位女學生。詩集記錄了作者在那個年代對外部世界的觀察和人生的體驗。

其中有一首題為「和平的花園」的詩寫著:

和平的花園開滿繽紛的花朵
芳香四溢
天空晴朗
鳥兒歌唱著春天的旋律
人們幸福快樂
男女老幼共用著花園的美麗
每個角落都回蕩著和諧之聲
突然,烏雲浮現
遮住了太陽的光輝
戰爭開始了
花園裏充滿了血腥
被摧殘的花朵成了死亡的象徵
嫩芽凋謝
深秋來臨
戰爭破壞了和平的花園
也毀掉了一切造物的靈魂

一、「人心」與「神意」
詩中所提到的「戰爭」,是指80年代阿富汗人民抵抗蘇聯入侵的戰爭。當年的那場戰爭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來,蘇軍撤離阿富汗,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長達十幾年的內戰,如今,又在美國遭受911的恐佈攻擊之後,阿富汗人民可說是飽嘗了戰爭的苦難。為了躲避戰禍,數以萬計的阿富汗人不得不逃離家園,踏上了難民之路。

有人寄給我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提到他有幾個外國朋友來訪,但家中實在無法招待那麼多人,所以想請大家幫忙,如果可以的話幫忙接待他們幾天,他會感激不盡。在信的結尾還特地附了張照片,方便讓我辨認。起初,我不疑有他,直到我看到了那張照片,我真的笑出來了,原來是朋友惡作劇的。那是一張阿富汗難民逃亡的照片,那是一輛大巴士,裡面「擠」滿了人,車頂上疊得尖尖的行李,行李上又坐滿了人,車頭車尾車的兩側大家各憑本事「附」在巴士上。

後來,我漸漸笑不出來了,反而為他們感到悲哀,如果今天換作是你我坐在那巴士上,我想沒有人笑得出來。「悲慘」二字仍不足以形容這些百姓的生命境遇。

據3月14日的新聞報導指出,《國家地理雜誌》宣布麥考瑞1985年拍攝的一個十二歲「阿富汗少女」古拉的照片「是該雜誌一百一十四年來評價最高的照片。」曾在1985年六月出刊的國家地理雜誌作為封面照片,十七年後,攝影師麥考瑞又一次在阿富汗偏遠山區找到同一位女子,並讓她再次成為封面人物。

那位十二歲「阿富汗少女」莎巴特.古拉目前已三十歲,嫁給一名麵包師,是育有三個女兒的阿富汗婦女。麥考瑞說:「她的眼神與當年一樣懾人。」只是增添了許多風霜,苦難依舊。
0203242

1984年的阿富汗少女(圖左)在戰火中生活十七年後的2002年(圖右)再度與攝影師麥凱瑞重逢。(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圖片提供。《自由時報》,2002/3/14)

四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將刊出一張最新的古拉照片,取景的角度與十七年前一樣,只是頭上包著紫色頭巾,炯炯的眼神緊緊盯著鏡頭。《國家地理雜誌》的主編艾倫說:「莎巴特的故事訴說了所有阿富汗難民的苦難。她的照片將重登我們的封面,讓全世界的人再次聚焦在她所代表的阿富汗人民的悲慘境界。」

或許發動戰爭的人認為,戰爭可以解決問題;最少也可以一消心頭之恨。然而,即使是為了公義而戰,戰爭所帶來問題,可能遠比它所解決的問題多更多!人們常以為自己是對的,也常常把自己的心意擺在上帝的旨意之前,總是無法體會以賽亞書所說:「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9)。結果,人們常常「弄巧成拙」,不是嗎!

當耶穌被抓到羅馬巡撫彼拉多前審判時,當時有一個常例,每逢這節期,巡撫會隨眾人所要的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當時有一個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眾人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就對他們說:「你們要我釋放那一個給你們?是巴拉巴呢?是稱為基督的耶穌呢?」他們說:「巴拉巴。」彼拉多說:「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他們都說:「把他釘十字架!」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把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參馬太27:15-26)。

我想當時群眾都認為他們做了最正確、最公義的選擇和判斷;即釋放巴拿巴,然後把耶穌釘十字架。一直到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之後,有人漸漸開始明白,他們把一個義人釘上了十字架,而且極盡地羞辱他,人們對耶穌做了一件最不該做的事。

然而,當人們「弄巧成拙」之後,神卻可以「反拙成巧」。耶穌的血沒有白流,成了救贖世人罪惡的「羔羊血」。十字架羞辱的記號,也成了榮耀的象徵。一個必死的身軀,竟然勝過死的權勢,在死後第三天復活了。又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以賽亞書所說:「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9)。

二、「新人」與「新思維」
保羅曾經期勉信徒們,當我們受洗歸於基督,是把「舊我」與他同釘十架,也一同埋葬,更讓「新我」隨著耶穌的復活展現出來。所以,羅馬書指出,「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麼。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6:3-4)。

在此之前,你的生命是什麼樣的光景?是富足?或貧乏?有些人,在生活上富足,心靈上亦富足;有些人在生活上富足,在心靈上卻貧乏;有些在生活上貧乏,心靈上卻富足;有些人在生活上貧乏,在心靈上亦貧乏。我想您了解這樣的關係,那你屬於哪一種人呢?

生活上
心靈上

我們經常向神訴苦或抱怨,為什麼讓我遇見試探?為什麼使我遭遇挫折?我們的生活中充滿太多的「為什麼」!我們常用自己的角度去看神的作為,卻忽略了神有更美好的旨意。

在網路上,有一則如詩一般的文章<神說不>,它的內容也如詩一般的優美,我想那大概就是生命──

我求神拿走我的驕傲,神說不。
祂說,驕傲不是由祂拿走的,乃是要我放下的。
我求神使我殘障的小孩健全,神說不。
祂說,她的靈是健全的,她的身體只是暫時的。
我求神賜我忍耐,神說不。
祂說,忍耐是從患難而生,不是賜下的,乃是磨練而來的。
我求神給我快樂,神說不。
祂說,祂賜祝福,是否快樂,取決於我。
我求神免我受苦,神說不。
祂說,痛苦使你遠離世俗的掛慮,更加親近我。
我求神使我的靈命長進,神說不。
祂說,我自己必須付出努力,但祂會把我修剪,好結果子。
我問神,祂愛我嗎?
神說,是的。
祂賜下祂的獨生兒子,為我而死。
有一天,我必在天國裡,因為……我信。
我求神幫助我愛其他人好像祂愛我一樣,
神說,啊,您終於明白了。

因此,當我們祈求,但神卻說不時,我們能否體會神的心意呢?我們常常與神討論我們所「想要的」,然而,祂卻更意我們所「需要的」。在《Al Muslim》中有一首回教的祈禱詩<我祈求>──

我祈求力量;真主給我困難,好讓我變得更強壯。
我祈求智慧;真主給我難題,讓我去解決。
我祈求富裕;真主給我腦袋及力量,讓我去工作。
我祈求勇氣;真主給我危難,讓我去克服。
我祈求愛;真主給我受困擾的人,讓我去幫助。
我祈求恩惠;真主給我機會。
我想要的,我沒有得到;我需要的,我全得到。
真主應答了我的祈求。

在我們的信仰中,我們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保羅所說「新生的樣式」是什麼呢?如果,我們仍活在自我中心的舊思維中,那麼我們仍是那個「舊我」。保羅希望我們將「舊我」與耶穌同釘十架,也一同埋葬,讓「新我」隨著復活的主「活出來」。所以,保羅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麼。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