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生之永續經營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詩篇三十九篇4-9節;腓立比書三章12-16節

前言:

有一大學教授演講時,提出一則投影片,向在場的聽眾告白說:
起初–我想進大學 想的要死
隨後–我巴不得大學趕快畢業
接著–我想結婚 想有小孩 想得要死
再來–我又巴望小孩快點長大 好讓我回去上班
之後–我每天想著退休 想的要死
現在–我真的快死了
忽然間–我突然明白了
我忘了–真正去活

當我看到教授的這段說詞時,真的有所同感,因為在忙碌時,我也和她一樣,「每天想著退休,想的要死」,或許我倆的年齡相近,上對父母,下對孩子,必須努力殷勤的工作,擔負起家庭重任,是典型現代家庭的三明治。但仔細思考,這只是工作忙碌時,一時的情緒反應,人絕不能在受到挑戰時,就讓「生命」停頓下來,畢竟這只是人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並非永遠都是如此,也非人生的全部。所以,不管人生處於何種階段,都要真正的去活,活出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永續經營。

一.人生的過程

人生的過程中,大概都離不開下列「五歷」,即1.來歷-出生的家庭背景;2.學歷-長大所受的教育;3.經歷-進入社會所做的工作;4.病歷-上了年紀身體開始病變;5.故人略歷-告別禮拜時的個人生平歷史。或許,有的人一生從頭到尾並無顯赫的「來歷」和「經歷」,也沒有傲人的「學歷」,只有一連串的「病歷」,及走完人生時,別人替他所撰寫的「故人略歷」。然這就是人生,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無一能夠「倖免」。人生的過程是好是壞,實很難用外在的表象來衡量,重要的,還是發出於內在所活出的生命意義。

在佛教的經典裏,亦提及了人生的過程中,有所謂的「八苦」,分別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意為憂悲惱苦,其所指的「五陰」又稱「五蘊」,乃指色、受、想、行、識,代表構成生命的各種物質和精神元素)。基於此,佛教法師經常勸勉佛教信眾,需明白人生的目的與價值是為了服務人群、利益眾生,活著的時候,就當行善奉獻,一口氣還在的時候,要及早修行,以短暫之人生,求得永世之解脫。

擅於詩文且長於畫畫的明朝詩人唐伯虎(1470-1523),在其所撰的<一世歌>中,以詩詞的手法,描述了人生的過程,讓人看了頗有同感,其文如下:
人生七十古來稀,前除幼年後除老。
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
過了中秋月不明,過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須滿把金樽倒。
世上錢多賺不盡,朝裏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
春夏秋冬撚指間,鍾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裏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無可否認的,人生的過程確如上述,人生苦短且充滿著苦難。然無論所遭遇的境遇如何,人生在世所當需明白的,還是要如同西諺所云:「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

二.面對與經營的聖經訓示

被聖經學者形容為「詩篇中最優美的哀歌」之詩篇三十九篇,其中的4-9節,是本篇個人求告詩中最為優美的一段,內容說道:「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

若從整篇詩詞觀之,詩人原本立志接受上帝一切的安排,不願批評或埋怨上帝給予人過於短暫的一生,但在詩人竭力保守自己不犯罪的情況下,苦楚並未見減少。因此,詩人忍不住的向上帝吐露出其「抱怨與期待」的心聲。首先,他瞭解到,人生之所以苦短,是因為人有過犯,才會受到上帝的「苦待」。其次,他提出自省和告白,無論人生有多大的成就,地位在世人眼中是何等的重要,短暫的生命並不能因此而得著絲毫的延長,連自己所積蓄的財寶也無法永遠享受。儘管詩人明白他的一生必須經歷不可知的挑戰,但他卻充滿著「永續經營」的信念。在此一信念下,詩人迫切的仰望上帝免除災患,應允他、保護他和顧念他,讓他的人生能夠永續經營下去,不因為罪惡和苦楚所帶來的挑戰而停頓。

基本上,詩篇三十九篇的呼求,與詩篇九十篇的禱告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都是在訴說人生短暫,轉瞬即逝;另一方面,因人所犯的罪,這短暫的歲月是活在神的震怒下,日子還要縮減,且充滿勞苦愁煩。詩篇九十篇10節告訴我們:「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面對,其辦法和態度,當要如詩人向上帝的肯求所言:「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心‥‥。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求神再次憐憫選民,使他們一生充滿歡欣喜樂,又使他們得見神奇妙的大能。」(詩篇九十篇10-17節)

看到詩篇三十九篇和九十篇之訓示,讓我想起一則相當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人搭船到英國,途中遇到暴風,全船的人驚慌失措,他看到一個老太太非常平靜的在禱告,神情十分的安詳。等到風浪過去,全船脫離了險境,這人很好奇的問這老太太,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老太太回答:『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馬大,已經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家,二女兒叫馬利亞住在英國。剛才風浪大作時,我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回天家,我就去看大女兒,如果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兒,不管去那裡我都一樣,所以 我怎麼會害怕呢?』」

故事中的老太太之所以會看得開,乃因為她明白,「天堂純樂無苦,地獄唯苦無樂,人道苦樂參半。」的意義,以及詩人所說:「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這句話的道理。

三.向著標竿前進

「如果時光倒流,人生可以重來,你最想要改變什麼?」「過去十年,你最後悔沒做的一件事是什麼?」「你現在最想擁有什麼?」這是一項對於2003年台灣婦女所做的調查題目。結果,後悔「沒有做好理財規劃」的比例最高,占35.5%;後悔「沒有去想去的國家旅行」,占12.5%,排行第二;後悔「沒有出國繼續深造」和「沒有照顧好自己健康」各占12.2%,共居第三。

再依年齡層的價值取向的調查數據觀之,二十歲的女性最想擁有的先後次序是︰財富、工作成就感、愛情;三十歲的女性為︰財富、健康、工作成就感;四十歲以上的女性則將健康擺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財富和工作的成就感。顯然的,想擁有健康的身體,以便永續經營人生者,隨著年齡的增加愈為明顯,特別是過了四十不惑之年更是如此。

保羅過了四十不惑之年時,同樣不再以財富和事業做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反而為了福音事業的永續經營,向著標竿直跑。因此,他在寫給腓立比書的書信中,曾向教會的信徒提出,他不再以世俗標準自誇,因為他從前所視為優越的條件,如今為了基督都看作是損失;保羅只以認識基督為至寶,與基督比起來,萬事不過是無用的廢物,從前他因遵行律法而自以為義,如今卻是因信基督而蒙神稱義。(腓立比書三章9-12節)保羅期望自己能將基督復活得勝的生命具體地活出來。

保羅雖已因信稱義,事主多年,為主受苦,但並不意味他已達到目標,他仍須繼續努力。藉此提醒信徒前面還有當跑的路,因而提出他永續經營人生的自我期許:「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腓立比書三章12-16節)由此端見,保羅生之永續經營的最終盼望,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不負基督得著他、召他作門徒的原意。

結語

身為牧師,經常會接到信徒所打來的求助電話,其中,除了心靈和家庭的問題外,最為頻繁的,莫過於身體不適、住院開刀、發生意外、遭逢變故等。當然,也有許多是被檢查出罹患癌症後,徬徨無助,來電請求牧師代禱。接到這樣的電話,想辦法讓求助者體會到上帝的同在,同時呼籲信徒一同在聚會中擺上代禱,使其感受神人的關心,不但有其必要,且絕對不可怠慢。如此不可或缺的「作為」,是我在神學院教牧會神學時,經常對神學生的「吩咐」,也是我在牧會工作上的「自我要求」。之所以常不厭其煩的提出來和學生們互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遇到困境的信徒勿被擊倒,當勇於面對,永續經營他的人生。因聖經告訴我們:「我的指望在乎你!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心。」(詩篇九十篇12節)畢竟,人一生當中所當怕的,不是死的事,而是活的事。端賴您如何面對與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