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不要讓自己後悔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馬太福音27:1-10

◎前言

曾經喧騰一時的白曉燕命案主嫌陳進興,在被槍決之前說了一句話:「如果能夠重來,希望多讀一點書」。是啊,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想必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改變以前做過的事情。只不過,人生沒有這種機會。因此,有人形容人生是「單程車票的人生」,不像坐車可以買「來回票」。許多人只是走錯一步路,但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在聖經中我看見一個真的是血淋淋的例子,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甚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裏,出去吊死了。(太27:3-5)

◎什麼事讓你感到後悔?

一位寡婦,有三個兒子,他們都獻身到非洲傳道,不久一一都死了。

一日,一位傳道先生遇見那位寡婦,問她說:「妳將三個兒子都獻給神作救人靈魂的工作,現在都死了。妳後悔不後悔?」她答:「我很後悔沒有第四個兒子可以獻給神。」

比利時一家雜誌,曾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題目是:「你最後悔的是什麼?」其中包含了十幾個選項,問卷結果顯示:
◆ 有72%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致事業無成。
◆ 有67%的人後悔年輕時選錯了職業。
◆ 有63%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
◆有58%的人後悔鍛鍊身體不足。
有人說:「60歲以前想用身體換一切,60歲以後想用一切換身體。」
◆只有11%的人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對很多人來說,這也許是個很好的安慰。有錢雖然能夠做很多事情,但到了這個年紀,賺錢似乎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了。

若根據心理學家Erikson(1902-1994)的心理社會化(psychosocial)發展概念,人在60歲以後就進入了老年期,主要的危機是「整合與絕望」。自我整合的人是一個悔恨少、有生產力,能處理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並滿足現有的成就。不能自我整合的人,停留在過去夢想的成就中,仍渴望著有機會達成夢想的成就,但事實上是不可能了,就產生了絕望、無助、罪惡、悔恨,及自我憎惡的感覺。

一個人不能達成他自己的目標,他的失落感和無力感可想而知。若再加上自己不能接納自己的現況,不斷的責備自己,懊悔曾做過的決定,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悲哀;如此的痛苦是加倍的。

我想,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來看待自己的決定,不論成敗,都接納它,因為它是我們生命的一部份,我們所經驗過的。不要為了自己的決定後悔,因為那是當時你認為最好的決定。即使失敗了,也以坦然的心,接受自己的失敗;甚至做錯了,也願意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神看重什麼?

在李家同教授的文章<我是誰?>中讀到了一個故事──

從聖彼德大教堂裡,一陣陣沈重的鐘聲傳了出來,教宗庇護二世去世了。

去世教宗的靈魂悠悠地到達了天堂,天堂裡也有電視機,所以他可以看到地球上他葬禮的盛大場面。可是在天堂裡,似乎一點動靜也沒有,他總以為會有些歡迎的儀式,他在街上走來走去,也沒有一個人認識他。

走著走著,他看到了一個牌子「天堂報到處」,他走了進去,裡面的辦事員笑嘻嘻地問他,「請問你是誰?」

「我是教宗庇護二世」。

那位接待員在電腦終端機上打進了一些字,然後滿臉困惑地告訴他,「找不到你的資料?」教宗也糊塗了。他以為人人都認識他,他擁有到天堂的鑰匙,怎麼到了天堂,人家又說沒有他的資料。

他想了一想,說出另一個比較小的頭銜:某某地方的樞機主教,終端機上仍然表示查無此人。
教宗再給了一個頭銜,某某地方的主教,仍然查無此人。

最後,教宗想起了他曾在羅馬鄉下的孤兒院照顧貧窮的孩子,做了那裡八年的本堂神父,當時大家叫他保羅神父。

「找到了,歡迎你,保羅神父,你的資料上說你是個仁慈的神父。多少貧窮的孩子感受到了你的愛。」

教宗偷偷地看一下終端機上的文字,發現他的資料僅僅記載了他在孤兒院的經歷,以後他做主教、樞機主教、甚至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這些都隻字未提,完全空白。

保羅神父倒抽了一口氣,拿出手帕來擦額頭上的汗。

電視上傳出了新聞快報,新教宗產生了。保羅神父說:「我認識這個傢伙,我要傳個信息給他,叫他不要忘記他是誰」。

讀了這篇故事心中有個感觸,「我是誰?」神所交給我的職份是什麼?不論這個世上有多少風光的頭銜,在上帝的眼中,我終究是他的僕人,我的任務是牧養祂的百姓。

我們每個人在神的眼中都有自己的職份,都是祂所揀選的。如申命記所記:「因為你歸耶和華你神為聖潔的民;耶和華你神從地上的萬民中揀選你,特作自己的子民」(申7:6 )。我們當中,做牧師的,當盡心牧養與教導;做同工的,當盡力服事與宣揚;做信徒的,當盡力奉獻與見證。因為,有一天我們都要面對上帝,祂所看重的不是我們在世上的名利地位,而是我們是否按著職份完成祂所交託的任務。要常常記得,「上帝看重什麼?」在上帝的眼中「我是誰?」

◎守住你的承諾

在撒母耳記下記載大衛要統治以色列全國之前的一段記事,當時大衛只是猶大的王。有一天,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問押尼珥:「你為甚麼跟我父親的妃子睡覺呢?」這使押尼珥非常氣憤;他說:「你想我會出賣掃羅嗎?你真的以為我在為猶大效勞嗎?從開始我就忠於你父親掃羅和他的兄弟、他的朋友;我也幫著你,沒讓大衛把你打垮。今天,你竟為了一個女人的緣故責備我。(撒下3:7-8)

押尼珥的生氣,或許是因為被伊施波設指出了他的罪狀,另一方面則是他對掃羅及伊施波設的忠誠沒有得到肯定與感激,使他大感不滿,藉機發洩,甚至乾脆投效到大衛的陣營。押尼珥差使者來見大衛,並與大衛交換條件,如果大衛願意與他立約,他便願意協助大衛。

大衛與押尼珥立下盟約後,押尼珥依約來見大衛,並表達擁護大衛的誠意,決定號召全以色列來擁戴大衛為王。大衛樂觀其成,並向押尼珥保證他的安全,然後送他離開。沒想到大衛的陣前大將約押得知此事,背著大衛把押尼珥殺了。大衛為押尼珥哀傷,並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也作了一首輓歌來哀悼他。大衛甚至不願吃東西,可見他是極度的悲慟。大衛為了自己不能屨行對押尼珥的承諾──保證他的安全,感到相當遺憾與自責。

曾擔任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大學校長22年的麥肯金(Robertson McQuilkin,2002),在《守住一生的承諾》中提到,1990年,他為了照顧患有阿茲海默症(又稱老人癡呆症)的太太茱莉而辭職,一天24小時照顧她。這個決定引發各界強烈的迴響,有人感動於他對太太真摯的愛,有人為失去一位教育界英才而感嘆。

麥肯金博士曾在日本與茱莉擔任全職的宣教士長達十二年,當他辭掉校長的職位時,正值他的人生巔峰時期,卻毅然決然將一切成就、名利都放棄,甚至他所從事的宣教事工也不得不放棄了,只為24小時陪伴他的妻子。曾有人建議他請看護,或者將妻子送到安養院,但都被他拒絕了。他曾經困擾地說:「有好幾年不斷地困擾著我,讓我的內心充滿了掙扎:我是該犧牲我的傳道事工呢?還是太太?先求神的國?」但最後他清楚自己的決定,他說:「因為我曾經在上帝的面前承諾!不論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都要愛她,照顧她,呵護她,直到永遠,你們可以有別的牧師來牧養,但是我的妻子,她只有我這個丈夫可以陪她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我相信,麥肯金博士不會為自己所做的決定後悔,因為他守住了自己的承諾。

◎結論

我們從聖經中看見,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被定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這個時候後悔是來不及了,然而,猶大選了一個最壞的決定,他把那銀錢丟在殿裏,出去吊死了。(太27:3-5)其實,如果當時猶大在認錯之後,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以這個「該死」的生命,與其他的門徒共同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相信也能收到極大的福音果效。

有人說:「人生有許多種藥,就是沒有後悔的藥。」表示一旦做了決定,後悔也來不及了,只有坦然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因此,我們所能做的是學習更深的省察自己,不要讓自己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