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活出「信心」的人生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經文:希伯來書十一章 1、6節

◎前言-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耶穌曾對一個為孩子病情焦急的父親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可9:23) 什麼是真正的信心?神學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在《基督教要義》中如此定義:「信心就是對上帝慈愛確實的認識,這認識是以基督那白白應許的真實為根據,是由聖靈向我們的心意顯明,並由聖靈在我們的心中打上印記」。

◎不退縮的「信心」

印尼是伊斯蘭教的國家,在 2億人口中,約有10%的人信耶穌,大約是2千萬人。雖然,宗教上的壓迫帶給基督徒們極大的苦難,卻也因此帶動教會的復興,成為亞洲最大的基督教國家。

在印尼泗水 (Surabaya)的Bethany Church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禮拜堂,可容納25,000人同時禮拜,禮拜堂就像是一個「巨蛋」體育館。亞伯拉罕艾力克斯(Pastor Dr. Abraham Alex Tanuseputra)是這教會的牧師。

艾力克斯牧師的第二個兒子是一個腦性痲痺的孩子,目前經營全國基督教書房。有一次,艾力克斯牧師邀請韓國汝夷島純福音教會的趙鏞基牧師,前往帶領培靈會。那時,艾力克斯牧師難過地向趙鏞基牧師談起自己的二兒子,因為腦性痲痺,全身扭曲,無法過正常的生活。「很多回教徒指責我,艾力克斯牧師竟然生下腦性痲痺的兒子,若神真的是活著的神,怎麼會這樣呢?我該拿我的兒子怎麼辦呢?趙牧師,我因我的兒子無法牧會。」艾力克斯牧師難過地說著。

於是,趙牧師給了他一些建議:「艾力克斯牧師,請你使用仰望的法則。耶穌在十字架上親自擔當我們的軟弱,背負我們的疾病;因此,無論是什麼病,只要仰望十字架禱告,必得醫治。請透過十字架來看你的兒子。每天仰望你的兒子完全痊癒,恢復正常的圖像,並為他禱告。」

從那天起,艾力克斯牧師一起床就到兒子房間,透過十字架仰望兒子得醫治的模樣,整天禱告。就這樣每天禱告,持續了二個月,什麼事也沒發生。到了第三個月,艾力克斯牧師打電話給趙牧師,哽咽地說:「趙牧師,已經禱告三個月,我兒子還是腦性痲痺。怎麼辦?」

趙牧師覺得很為難,心裡有些負面的想法:「何必說那些話?」可是,既然說了,也要負責任。於是,鼓勵艾力克斯牧師:「你既然已經等了三個月,那我們就持守信心到底吧,繼續仰望神來禱告!」

禱告到第四個月後的一個早上,艾力克斯牧師照常進入兒子的房間,兒子突然間叫了一聲:「爸爸!」他驚訝地看見兒子竟然以正常人的模樣,站在他的面前,全身扭曲的模樣不見了。這是神蹟,是人的理性無法理解的。現在這孩子已經成為健壯的年輕人,結婚,而且生了三個兒子。相信神要藉著這孩子來成就祂奇妙的計劃。

在聖經中,我們知道亞伯拉罕如何被稱為「信心之父」嗎?當時耶和華呼召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 (創12:1-4)

後來,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 (創13:14-15)耶和華先要亞伯蘭「看」,然後,「領受祝福」。而這其中的要件則是「信心」。希伯來書的作者也提醒我們:「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 也就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信心」是信仰生活的一大考驗,「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在「信心」中禱告

耶穌曾教導學生有關禱告與信心的課題。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太7:7-8)為了讓學生更能了解禱告的功用,耶穌用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來比喻。「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9-11)

我們不必懷疑上帝是否聽見祂子女的禱告,也不必懷疑祂所給的是否真的是「好東西」;我們需要的是對上帝的信心。

有一天早晨,耶穌與學生回城時,耶穌餓了,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門徒看見了,希奇地說:「無花果樹怎麼立刻枯乾了呢?」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太21:18-22)

司布真 (Charles Haddon Spurgeon,1834-1892)是英國浸信會牧師,也是著名的佈道家,他曾對一些學生講解禱告的主題。「巴不得每一個基督徒都記得:禱告的效力,在乎禱告的堅忍。代禱者是教會最大的保護人;他們是施恩座前神施憐憫給人的導管。我們應當藉禱告來學習禱告,藉繼續禱告來使禱告繼續。」又說:「我心裡不願禱告的時候,正是我極需要跪下禱告的時候。」

有個學生問他,禱告以後,如何能得著神的答應?他就從袋中拿出他的金錶來,放在桌子上,並且對學生們說,誰願意要這個錶,可以來拿去。

那些學生立刻就議論紛紛。有的想,這樣好的錶要送人,真的?假的?有的想,我要是去拿,他把錶向上一提,我抓不到,豈不丟臉?也有人想,我去拿,他又不給了,真沒有意思!等了一會,有一個小女孩,走到司布真牧師跟前說:「我要!」司布真立刻把錶放在她手中,真的給了她,並且囑咐她說,不要掉在地上,免得跌壞了。當其他的學生,正在懊悔不已的時候,司布真牧師說:「我說送給人就是送給人,你們為甚麼不信呢?神給我們的,比錶貴重得多了,乃是把祂的兒子賜給我們,作我們的生命。神要賜給,我們為甚麼不信呢?為甚麼不接受呢?」

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的禱告必得上帝垂聽,我們如何期待祂恩典的賜予?!「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 (來11:6)司布真牧師曾為禱告設一個比喻:「禱告,好比在下面拉繩子,以敲響天上在神耳邊的大鐘。」我們相信,神已經聽見鐘聲裡所傳來的呼求、禱告,祂知道我們迫切的需要。不要放棄手中的繩子,以「信心」禱告,直到祂回答你。

◎「相信」上帝要抓住你的手

亨利‧盧雲神父 (Dr. Henri Nouwen, 1932-1996)是哈佛,耶魯有名的教授,但是在任職20年後,他離開教職。他說:「我教學生過群體互相幫助的生活,但是我自己卻遠離人群,過著孤獨自我的生活。我教學生禱告,可是我自己卻沒有時間禱告。我教學生學習謙卑,但是我自己卻一直拼命要往上爬。」所以,他辭去教職,投入加拿大方舟團體參與重症觀護的行列,在那裡,他與病痛,渴望人們扶持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他在那裡學習愛,發現生命真正的價值,更體會神的愛是謙卑、往下的,進入那最卑微、最需要的人當中。

盧雲神父曾有一段時間跟著馬戲團的行程活動,讓他有機會好好的觀察他們。馬戲團表演中有一項「空中飛人」,那是不容易的表演。他們是不同的兩個人,一個是「飛人」,一個是負責接的「捕手」,他們總是注視著對方。看他們完美的演出,彷彿就像兩人已經合而為一了。

盧雲神父指出,我們常常以為「飛」是比較困難的,而且也是比較重要的;「接」的捕手是比較簡單,也是次要的。但實際上卻是相反的。

「飛」的人,不要試圖去抓「捕手」的手,這樣反而會影響捕手,造成失誤。「飛」的人,只要專心地飛,「接」是捕手的工作。「飛」的人,只要伸出雙手,放心地將自己交在「捕手」的手中,那就會是一次完美的演出。

盧雲神父以信仰的角度來思考「飛人」與「捕手」的關係。他說,我們人生就好像是「飛人」一般,我們可以盡情地飛,盡情表現,但終究要回到神的手中。我想,當我們在人生危急之時,我們不要想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力量去抓住上帝,那反而是危險的。我們所要做的是,伸出雙手,將自己完全的交託,「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 (詩31:5),「相信」上帝必要抓住你的手。詩人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詩37:5)如此,在天上的天使也要為我們鼓掌,說:「這真是一場完美的演出。」

◎結論

在一個偏僻的小島上住了一些土著,因著宣教師努力,島上的居民都接受耶穌基督,但在信仰上的知識實在太有限了。有鑑於此,宣教師划著小船再一次來到小島上,努力地教導他們主禱文,希望他們可以用主禱文來禱告。但這些土著對這樣的語言實在不熟悉,學了一個月,終於可以完整地以主禱文禱告。於是,宣教師坐上小船,離開了小島,居民們也在岸邊送行。

船離岸邊已經愈來愈遠,宣教師坐在小船上,覺得很欣慰,因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當他陶醉在自己的光環中,突然聽到有人叫他:「老師!老師!請等一下!」他回頭一看,是一個土著,從水面跑過來,說:「老師!對不起,你教的主禱文我又忘了,可否再教我一次呢?」宣教師看著站在水面上的土著,想起了耶穌在水面上行走的畫面,慚愧又謙卑地對他說:「你回去吧!照你的方式禱告就可以了。」

「信心」似乎不是一件可以教的功課,因為它不是一種「知識」。它需要自己有渴慕,願意去追求,然後,在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中漸漸累積而成。如何活出「信心」的人生?我想用這句話來表達,就是「如果你想在水面上行走,也得先跨出船身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