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正視與面對心靈重擔的再思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箴言十九章8節;詩篇十六篇9節;馬太福音十一章28-30節

引言

最近,台灣和國際間,連續傳出多則自殺身亡的新聞,自殺者有國際級的影星、也有為人師表的小學老師夫婦、亦有身懷六甲的年輕孕婦等。每次看到自殺的情事發生,總會讓人感到難過、不捨與不解。之所以會教人不解,乃人們為了活下去而忙碌時,卻也有人為了想死而忙碌著。我們不是當事人,當然無從了解他們為何要自己了結自己生命的真正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人的心靈中,想必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重擔,以及解不開的結,才會走上絕路。

有鑑於憂鬱症與自殺比率的攀升,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與衛生署(今稱「衛福部」)曾於多年前假高雄市政府長青學苑舉辦了一場名為「各宗教正視憂鬱症及自殺防治」的座談記者會。與會者有董氏基金會的執行長和終身義工,以及衛生署的官員、精神科醫師,還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一貫道、道教等宗教團體,當時,我乃代表基督教出席參加,並受邀撰寫了一篇有關憂鬱症的文章。

座談記者會中,衛生署和董氏基金會及宗教團體代表共同發出聯合新聞稿指出:「繼二十世紀的癌症與愛滋病之後,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廿一世紀的第三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更提出警告,到了公元2020年,憂鬱症所帶來的疾病負擔,將攀升為三大疾病當中的第二名。這樣的結果,不但會造成人類生活功能的喪失,亦會在憂鬱症擴張侵蝕民眾健康的心靈之同時,伴隨著憂鬱病患症狀而發生的自殺案件,不斷的在社會各個角落出現。」記者會結束後,我利用時間又撰寫了一篇名為<心靈重擔的正視與面對>之文章和社會大眾分享。

雖座談會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但憂鬱症與自殺的問題依舊存在,且比以前更加嚴重。基於此,我才會以<正視與面對心靈重擔的再思>為題提出省思,盼能藉以喚起大家正視與關心憂鬱症與自殺的問題。

一、又是自殺!
生命無價,生命的主權在於上帝,人不能用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乃眾所周知。儘管聖經的教導言猶在耳,但世上還是經常傳出自殺的消息,猶如引言所提,近些日子,世上發生多起自殺案件,其中,最受世人矚目的,莫過於美國著名的好萊塢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1951-2014),2014年8月11日於舊金山的住家臥室被發現自縊身亡之新聞。當羅賓‧威廉斯的遺體被私人助理發現時,乃呈現坐姿、脖子拴著皮帶,皮帶另一端嵌在衣櫃的門和門框間,手腕有刀子割過的傷痕。經檢警調查之後判斷,應是割腕自殺不成,再自縊而亡。可知,羅賓‧威廉斯的死意甚堅。聽聞消息的人,無不感到扼腕!

看到這位幽默風趣,扮演過諸多角色,且所主演的《早安越南》、《心靈捕手》、《春風化雨》、《窈窕奶爸》、《美夢成真》、《歐吉桑卡好》等,幾乎都是教導人生道理的勵志電影。如此優秀的影星,竟然會用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真教人不解!

羅賓‧威廉斯自殺的消息經媒體報導之後,除了有不少好萊塢明星感到震驚,紛紛在社交網路「推特」(Twitter)上以表哀悼之外,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公開發表聲明表示:「羅賓‧威廉斯曾經是士兵、醫生、精靈、保母、總統、教授、小飛俠彼得潘,及在電影中所飾演的諸多角色,但羅賓‧威廉斯絕無僅有,終其一生感動無數心靈。」以之作為對於一代巨星殞落的追思與懷念,同時表達對遺族的安慰。

令人不解的是,為何一位充滿幽默感,透過各種角色扮演,串起他想要告訴觀眾的人生智慧,感動無數人的心靈,且名利雙收的人,竟會走上絕路?當傳言滿天飛時,不少心理學家和精神醫學家及觀眾,紛紛針對羅賓‧威廉斯的自縊身亡發表了諸多看法,但大都只限於懷疑和推理的層面上。到底是憂鬱症?挫折?還是因為壓力?或是嗑藥所造成?其真正的原因,外人並不清楚,只能妄加揣測。

當眾人為了羅賓‧威廉斯的自殺議論紛紛時,他生前的媒體公關挺身公開指出:羅賓‧威廉斯已深受憂鬱症所苦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隨後,他的第三任妻子亦透過聲明表示:「威廉斯生前保持了節制力,勇敢對抗憂鬱、焦慮,還有早期帕金森氏症,他還未準備好公開交代患上這個病。我們希望威廉斯不幸過世後,其他面對任何抗戰的人,都可不再那麼害怕,找到力量去尋求所需照料和支援。」可見,羅賓‧威廉斯之所以會尋短見,乃是因為迎戰病魔敗陣所導致。

當羅賓‧威廉斯身故之同時,台灣又接連發生兩件令人震驚的自殺案件:
其一、台中一位年47歲的小學老師,偕同經營家庭理容院的41歲妻子,開車到南投縣信義鄉豐丘村,於小客車內燒炭自殺。被發現時,門窗緊閉,夫妻雙雙倒臥在汽車後座,已死亡多時,車內前座還留有一張寫著「不要急救,讓我們走,謝謝!」的字條。經過警方的查詢得知,兩人育有一位就讀高中的18歲兒子。當兒子趕赴現場認屍,同時比對字跡無誤後,對父母為何會尋短,連他也感到不解。

其二、一天晚上,南投消防局接獲報案,指稱有遊客從2012年7月才正式啟用的南投天空之橋上,掉落至深達70公尺的深谷。消防隊獲報之後,立即出動救援,然因地形險竣、能見度差,搜救困難,經過徹夜的搜尋,才在谷底發現奄奄一息的35歲孕婦。經緊急送醫,因傷勢嚴重,到院之前已失去生命跡象,徒留一屍兩命的悲劇。家屬獲報趕抵醫院,傷心的向院方表示,婦人患有嚴重的產前憂鬱症,雖曾到醫院就醫,仍還是走不出來,才會導致悲劇的產生。

從上述幾件自殺的個案看來,問題幾乎都出現在「憂鬱」與「病痛」的問題上,即,扛不起身心靈的重擔,才會走上絕路。

個人生平第一次聽聞自殺的事件,乃小學時代,同班同學擔任小學老師,年輕貌美,剛從師專畢業,仍待字閨中的姊姊,不知何故,投水自盡,消息傳出,震驚全村。因是自殺身亡之故,家屬對於他人的關心與詢問深感困擾,始終閉口不談事情發生的原委。

依稀記得,當時的鄉下民風保守,一般人對於死亡乃充滿禁忌,若村裡有人在外「凶死」,如車禍、自殺或意外身亡等,絕不能將遺體運入村內,以免為村子帶來厄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在村莊外面的馬路旁搭帳棚,將棺木暫放在裡面,再擇時日辦理後事。有時,為了等待「吉日」,往往得在路旁停靈好幾天才出殯,導致村民行經該處時,常會因為害怕,不是結伴,就是繞道而行。此事雖已經過數十年,然「自殺」、「死亡」,還有在馬路旁「停靈」的情景,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自己擔任牧師已近三十年,曾處理和主持過多次會友自殺的告別式,然在辦理後事的過程中,為顧及家屬的感受和過往者的尊嚴,我絕不能公開訴說死因。只是亡者若是從社區大樓跳下,大樓住戶常會因為害怕,而要求管委會商請牧師或道士前往「引魂」。唯基督教並沒有引魂儀式,只能帶家屬在墜樓地點做平安禮拜。做完平安禮拜後,若住戶還是覺得不安,只好委託管委會請道士前來「引魂」。
或許,在我們的親朋好友中,曾有人因受不了身心的疾病、工作的壓力、心靈的低潮等情況下,而斷然走上絕路,讓人感到傷心和難過。既然談論這類的議題,會讓走上絕路者的家屬和親朋感到難過,那為何還要再提?基本上,藉此談論這樣的信息,並無意要勾起心靈已經平復者的傷心往事,也不是要對自殺者加以責難,更非要對自殺者的家屬落井下石,絕對不是!主要用意,乃是要藉此透過聖經的話語提出省思,期盼類似的憾事不要再度發生。

二、正視與面對

依照台灣衛福部的統計,2013年,台灣自殺死亡的人數為3,565人,位居台灣死因的第11位。若以一年365天換算,台灣平均一天約有10人自殺身亡。雖然自殺從2009年起,已經連續4年退出台灣的十大死因,但這樣的數目,還是顯著的偏高,且自殺的原因,大都和憂鬱症有關。可知,憂鬱症所造成的自殺問題,著實是我們所需正視與面對的。

過去,礙於國人把看精神科視為是「頭腦有問題」或得了「神經病」,使得憂鬱症發生時,不但不敢向人啟齒,也不敢就醫,而錯失了醫治的良機,致使病情惡化,進而走上自殺一途。

之前,我曾經以幽默的比喻說過:「精神科」與「神經科」的區別,乃「精神科看『發瘋』,神經科看『中風』。」想必大家對此仍印象深刻。世界衛生組織為將「精神病」去污名化,如今,「精神科」早已被「身心科」與「心智科」所取代。事實上,憂鬱症是一種現代社會常見的文明病,有醫師將之比喻為「心靈的感冒」,如果提早接受開導和治療,應該可以復原。最怕的,就是不敢面對,不肯就醫,沒有病識感,一拖再拖,而使得病情惡化。遇到這種情況發生時,絕不能逃避,也不能不加以面對。
或許,「憂鬱症」這一個名詞在舊約時代,還沒有出現,但憂鬱症應該早就存在。我們從聖經的記載,可以看到克服憂鬱症的教導和提醒,諸如:詩篇十六篇9節所載:「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以及箴言十七章22節所述:「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人若不幸落入憂鬱的情境中,只要靜下心來思考聖經的教導,應可得著幫助。

台灣精神醫學會教育推廣召集人王家麟醫師,站在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角度指出,憂鬱症的形成因素有三:

1.生理因素:腦內血清張力素與正腎上腺素偏低,屬於個人體質原因。

2.心理因素:負向認知、低自尊、吞噬憤怒仇恨、缺少社交與親情互動者易
患此病。

3.社會環境因素:如經濟不景氣、戰爭、天然災害、畸形社會等,均會造成
脆弱性格或體質者罹患此病。

一般而言,憂鬱症的症狀發生時,會出現沮喪、悲傷、食慾減退、心情低落、頭痛、失眠、疲勞、過多或過少的睡眠時間、無法思考和集中注意力、有自殺和死亡的想法、對以往的嗜好失去興趣、認為自己毫無價值的低自尊,有時還會伴隨著妄想症的情形出現。簡而言之,依症狀輕重的不同,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為此,王家麟醫師提出了憂鬱症治療與處置的下列十項建議。

1.藥物治療效果極佳:60-80%憂鬱症患者服用抗憂鬱劑均有不錯的反應。
2.遇有壓力、矛盾無法排解時,尋求專業人員訴說出來,不要壓抑。
3.維持每天規律運動與生活作息正常。
4.維持人際與正常社交活動。
5.家人關懷與支持。
6.常作正向思考,給自己打氣。
7.由小建大,建立成就感,做好自我心理建設。
8.運用智慧,培養興趣,用心經營生活。
9.用「三心」來看待人生-平常心、自然心、歡喜心。
10.多些超意識層面,如宗教、藝術、禪修等,追求內心喜悅,化解不安。

三、得著智慧的,愛惜生命

除了專業醫生站在醫學的角度提供「良方」之外,事實上,聖經的記載,更是給了我們諸多的「處方」。「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10節)是一節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經文。既然「敬畏」與「認識」上帝,便可獲得智慧,那從「得著智慧的,愛惜生命;保守聰明的,必得好處。」(箴言十九章8節)這一句古代賢哲之士所述之名言得以瞭解,人因敬畏上帝,便可得著智慧;得著智慧者,必會愛惜生命。然而經文中所謂的「智慧與聰明」,我們從箴言十六章20節之記載,得以看到進一步的解釋:「謹守訓言的,必得好處;倚靠耶和華的,便為有福。」可知,敬畏上帝,充滿智慧的人,當會因為信仰之故,愛惜生命,既使遇到難以解開的結,也會在走上絕路之前,尋求幫助,進而懸崖勒馬;反之,缺乏智慧的人,則會離開上帝,放棄生命,進而走絕路。

當北國以色列因為離棄上帝,遭受亡國的命運之後,先知耶利米看到南猶大國的百姓依然執迷不誤,瀕臨滅亡之時,乃流淚提出勸勉,要他們誠心悔改,歸向上帝,若是如此,上帝必會在他們被擄之後,回歸耶路撒冷時,必再住在選民當中,賜福給他們。我們從耶利米的預言,可以看到這樣的應允和盼望:「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使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他們在猶大地和其中的城邑必再這樣說,公義的居所啊,聖山哪,願耶和華賜福給你!猶大和屬猶大城邑的人,農夫和放羊的人,要一同住在其中。疲乏的人,我使他飽飫;愁煩的人,我使他知足。』」(耶利米三十一章23-25節)或許,耶利米所發出的這段預言,和「憂鬱」與「自殺」並沒有直接的關聯,然從中卻可以看到,耶利米要人藉著歸向上帝,得著智慧,才能脫離疲乏與愁煩的陰影。

除了先知耶利米之外,耶穌亦應允我們:「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章28-30節)又彼得也如此勸勉過我們:「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得前書五章7節)若您的心靈正擔負著難以解脫的重擔時,上述這些經文當是一帖倚靠的良藥。

雖然有人質疑說,宗教信仰並非解決憂鬱症的「萬靈丹」和唯一「處方」,然精神醫學研究已經證實:「有宗教信仰者,一般而言幸福感較高,宗教虔誠度與憂鬱及自殺發生率有反比關係,宗教對精神健康具有保護作用。」

記得,當我參加「各宗教正視憂鬱症及自殺防治」座談記者會時,精神科醫師文榮光提醒民眾,宗教信仰與醫療是相輔相成的,有宗教信仰的人,對於憂鬱症有預防的作用。若不幸罹患憂鬱症時,信仰的力量再加上醫療的輔助,不但有加分的作用,還可以使憂鬱症提早治癒。為此,文榮光醫師特別強調:「這方面疾病的治療,必須藉由天助、自助、人助三管齊下,才會發揮正面防治的效果。」的確,若不幸罹患憂鬱症時,天助、自助、人助三管齊下是有所必要的。然而如何三管齊下,我們從上述聖經的教導,可以找到答案。

結語:

遭逢問題時,若能尋求解決之道,應該可以減少憾事的發生。畢竟,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徒增家人和親朋的痛苦和難過,還會帶來社會的不安與譁然。走絕路之前,若能仔細思考,並勇敢求救,一定可以找到生命的出路。最後,個人也要站在信仰的角度,提出幾項建議供作參考,期盼能以此共勉:

1.要相信上帝仍與您同在,透過讀聖經與禱告,祈求上帝的憐憫與醫治。
2.參與教會的團契和禮拜,使心靈得著安寧。
3.勇於面對,設法找出憂鬱的因素,並尋求協助,時間會沖淡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