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所有vs.所無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列王記上二十一章1-4節
    路加福音十二章15節

前言:

2004年4月13-16日,我受派出席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49屆的通常年會。會中,有位來台工作多年的美國宣教師萬益士牧師(Rev. Dr. Rowland D.)與師母,因屆退休年齡,將於2004年6月返回美國。(萬益士牧師夫婦1966年來台,於台南神學院教授舊約。1973年返美述職,申請再入境台灣時被拒。1975-1997年到菲律賓擔任宣教師,任教於菲律賓Silliman大學。1997年再度來台,任教於台南神學院。)為此,大會邀請他發表離別感言。當萬牧師上台致詞時,用流利的台灣話,有感而發的道出:這幾十年來,台灣的轉變實在太大了,無論是在政治、經濟、社會、教育、人文都有很大的進步。以前的人騎腳踏車來開會,但現在的人已經進步到開汽車;以前的人不能選總統,也不敢批評總統,但現在大家都可以選總統,也可以在媒體上面公開的批評總統,甚至罵總統,台灣可以說已經享受到了真正的民主與自由。

萬牧師繼續談到,1973年,當他休假回美國述職時,因為政治的因素,國民黨政府拒發簽證給他,使得他無法回到台灣工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退而求其次的申請到離台灣最近的菲律賓當宣教師。在菲律賓待了22年,才又於1997年踏上睽違已久的台灣,繼續他所熱愛的神學教育工作。他說:在菲律賓期間,菲律賓人曾告訴過他,「錢不是問題,沒有錢才是問題!」這句話的確讓他感受到,菲律賓社會貧窮問題的嚴重性。

聽完萬牧師的臨別感言,我覺得,萬牧師似乎在提醒台灣人,要為以前「所無」,而現在卻「所有」擺上感恩,勿再製造社會的亂象。的確,反觀過去的台灣,也和現在的菲律賓一樣,同樣都有「沒錢才是問題」的問題。然現在台灣「沒有錢才是問題」的問題已經不是問題,反而「有錢才是問題」的好逸惡勞、道德淪喪、治安敗壞、政黨惡鬥、不知感恩才是「問題」。回想過去的台灣,再思考現在的台灣,以前所沒有的,現在可說什麼都有,我們又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會議之後,有六位來自非洲馬拉威的外賓受大會安排,特別到高雄德生教會參觀訪問。當他們來到德生教會時,對於教會的一切設施讚不絕口,連桌子、椅子、電話、垃圾桶的造型和品質,也都感覺很特別,直用羨慕的語氣稱讚不已。

參訪之後一起用餐時,我問在旁的一位牧師對於這次台灣之行有什麼感受時,他有感而發的道出:「我看台灣人非常珍惜時間和金錢,但我們馬拉威人卻相當珍惜生命!」原來馬拉威國的人民能活過六十歲就算是「人瑞」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教育、醫療、物質極度缺乏。聽到他們的處境,我真的不知如何以對,因二次大戰前後的台灣,也曾經歷過這樣的生活。談到這裡,我也只能以「先看你所有,再看你所無。」這句話與他們共勉。

一.只看所無的後果

列王記上二十一章,記載了一則「不看所有,只看所無」,遂而引起貪念,進而謀財害命,奪取他人財產的真實故事。話說耶斯列人拿伯,在耶斯列有一漂亮的葡萄園,巧的是,葡萄園之位置,正好位於撒瑪利亞王亞哈的王宮旁,亞哈王見到漂亮的葡萄園,便起慾念,想要擁有屬於拿伯的葡萄園。為此,亞哈王乃親自出宮和拿伯協商,且一廂情願的對拿伯提出交易條件說:「你將你的葡萄園給我作菜園,因為是靠近我的宮,我就把更好的葡萄園換給你;或是你要銀子,我就按著價值給你。」無奈,亞哈王所提出來的交換條件,遭到了拿伯的拒絕。

拿伯如此斗膽,不願與掌握大權的亞哈王交換葡萄園,其行徑著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事實上,拿伯不肯將園地與亞哈交換,其所持的理由,乃根據摩西的律法所示:「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未記二十五章23節a)「這樣,以色列人的產業就不從這支派歸到那支派,因為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產業。」(民數記三十六章7節)以及先知以西結所言:「王不可奪取民的產業,以致驅逐他們離開所承受的;他要從自己的地業中,將產業賜給他兒子,免得我的民分散,各人離開所承受的。」(以西結書四十六章18節)看到拿伯的堅持,亞哈失望的回到王宮,悶悶不樂地躺在床上,轉臉向內,不吃、不喝,也不理朝政。

皇后耶洗別見狀頗為憂心,竟出了一個餿主意,以毒計謀害拿伯,替亞哈奪得葡萄園。耶洗別所使出的手段,即利用摩西律法所訂下的途徑,唆使兩個證人作偽證,說拿伯毀謗王和上帝,而逕行定了拿伯褻瀆上帝和王的死罪,然後把他拉出城外用石頭打死。(按摩西的法律,要訂一個人的死罪,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的證人才能成立。參申命記十七章5-6節:「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將那當死的人治死,不可憑一個人的口作見證將他治死。」)拿伯死後,耶洗別還進一步殺害拿伯所有的兒子,以致無人能繼承他的產業,使亞哈王在法律之下,能夠「名正言順」的將拿伯之葡萄園據為己有。

先知以利亞得知消息後,不但力斥亞哈觸犯了上帝所頒佈的十條誡命中,那不可貪戀別人財物的過犯和殺人罪,更進而預告上帝會追討亞哈及其全家,包括耶洗別的罪。亞哈聽見這話,雖深表後悔,還以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臥也穿著麻布,並且緩緩而行表示懺悔,而沒有受到及時的刑罰。但亞哈王死後,這一切的後果,全都落在他的兒子約蘭身上。

亞哈身為一國之君,可謂集財富、名聲、權利於一身,但他卻矇著眼,不看其「所有」,只看他「所無」,導致在慾望無窮的情況下,害死了拿伯及他的兒子,所為的,只是那塊他心目中漂亮的葡萄園。其所承擔的後果,從聖經的記載中,已可清楚見著。

二.數算所有的結果

不久前,我和內人騎著機車外出探訪會友,回程經過高雄市五福路途中,見到麗尊飯店對面新蓋了一棟剛竣工的鋼骨大樓,看起來非常高雅,屋前的廣告看板和旗幟又寫著「歡迎參觀」等字樣。由於當時正好還有空餘時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乃抱著雖無錢購買,但純欣賞總該可以的心情,便硬著頭皮入內參觀。可能是當時房地產的景氣尚未復甦,參觀購買的人並不多,因此,銷售員介紹得特別詳細,還帶領我們參觀樣品屋和大樓內的各項設施。參觀之後,果真讓我這個「莊腳慫」大開眼界,見識到現代高級公寓大樓的豪華與設備。羨慕之餘,我情不自禁的告訴內人說:「能擁有這樣的一間房子,不知有多好!」因此,每當經過該棟大樓時,我都會忍不住的向著該棟大樓多望一眼。

有一天,我無意間讀到了一篇自小即罹患腦性麻痺,卻擁有藝術博士學位的黃美廉小姐所述,名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之文章。讀完之後,我學到了「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這一項寶貴功課,不再以羨慕的眼光仰望該棟大樓,轉而用欣賞的角度看它。

黃美廉的傳奇故事,在台灣社會可謂眾所皆知。她因腦性麻痺的關係,使得外表異於常人,在肢體無法平衡的情況下,不但脖子與尖尖的下巴成一條直線,嘴巴和眼睛也會成一直線,連講話也必須相當的出力,才能發出聲音來。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因著眾多異樣的眼光,使得她充滿了數不盡的血與淚。然他並未被這些外在的痛苦所擊倒,反而力爭上游,獲得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還在台灣多所大學任教,並曾榮獲台灣十大傑出的青年。

有次演講時時,一位「調皮」的觀眾,「大膽」的提出問題問黃美廉小姐說:「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妳都沒有怨恨嗎?」聽到如此「殘酷」的問題,黃美廉老師使力的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了「我怎麼看自己」這幾個字,之後,徐徐的回頭,對所有聽眾嫣然的一笑,然後,又將頭轉向黑板,繼續一句一句的在黑板上慢慢寫下: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還有…….
八、……

演講廳內的聽眾,無不專注的看著美廉博士所寫下的「我怎麼看自己」之答案,現場一片鴉雀無聲。當黃美廉博士在黑板上寫完許多有關她自己之後,慢慢的轉動那始終「顫抖」不停的頭,微笑的看著所有的聽眾,然後,又轉過頭去,於黑板上寫下了一句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看完黃美廉訴說她如何看待自己後,使我想起了台灣家喻戶曉的口足畫家,謝坤山的感人故事。謝坤山出生在貧困的家庭,為了家庭生計,小學畢業後,即開始上班,不幸的是,在十六歲那年,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小心誤觸高壓電,雙手與右腳皆被嚴重電傷,雖及時送醫,但經過搶救,還是得動截肢手術,才能保住性命,就這樣,他被截掉了雙手及右腿。因著這一場意外,他失去了一個眼睛、一隻腳、兩隻手,使得整個家庭陷入一片愁雲慘霧當中,但他並未向命運低頭。經過多年的休息與調養,在畫家吳炫三的指導與鼓勵下,從民國69年起,用七年的時間,白天學畫,晚上讀補校,終於完成了他國中與高中的學業。

在習畫的過程中,雖曾有過六次參加全國性比賽落選的經驗,然他仍不氣餒。到了第七次,謝坤山的作品終於獲得青睞,入選參加全國油畫展,更於1997年6月,得到國際繪畫競賽的視覺創作獎。

雖然謝坤山的四肢只剩下一隻腳,但他在其所著的《我是謝坤山》這本書當中說道:「只要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麼,只想自己還擁有什麼。那麼即使目前一無所有,也不代表我永遠不會再有。我相信,人只要不對自我設限,那麼未來的路必將無限寬廣。」

讀完這兩則動人的文章後,內心頗受感動,但也頗為內疚,因我常看自己「所無」,忽略了自己「所有」,使得心中老是「慾望無窮」,而忘記感恩。

結語:

或許,羨慕與嚮往是人生的一種動力,但在羨慕與嚮往之前,若能先用感謝的心看自己「所有」,就不會如同亞哈王一樣,只看「所無」,使得自己在慾望無窮的情況下,陷入罪惡的羅網,最後還得承擔那無法收拾的後果。

詩篇的詩人告訴過我們:「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詩篇三十七篇16節)耶穌亦提醒過我們:「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十二章15節)只要我們能「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馬太福音六章33節)「所無」也將因此變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