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愈感恩,愈富足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以弗所五章 20 節;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 18 節

引言:

誠心 歡迎好鄰居,高雄市新興國小師生前來本會參與「感恩節」讚美禮拜, 同時藉此表揚與頒發獎學金給予品德優良的學生。願主賜福獲獎的同學和家長,以及新興國小所有的師生!

本文會以< 愈感恩,愈富足>為題,乃在預備感恩節的講道篇時, 閱讀到一本由美國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同時也是研究「正向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的著名學者羅伯特 ‧ 艾曼斯博士( Dr. Robert Emmons )所撰寫 之 鉅著,中文將之翻譯為 《 愈感恩,愈富足 》 ( Thanks! : How the new science of gratitude can make )。拜讀之後, 的確讓人感受到,越會感恩的人,不但會越滿足,也會更富足,因而藉用該書的 書名作為本文之題目,盼能透過分享,好讓大家能同受造就。

一、凡事感恩,恩上加恩

《 愈感恩,愈富足 》一書與其他書籍最大的不同之處,乃作者以嚴謹的科學實驗方式,對於「感恩」加以深入的研究,因此具有科學的實證價值,其中,還有作者自己本身的信仰體驗,而得以 使神學、哲學、心理學、文學 融為一爐,綻放出理性動人的精神力量, 頗受讀者和媒體的青睞和肯定。 為此,美國的《時代雜誌》( Time )、《新聞週刊》( Newsweek )、《新共和雜誌》( New Republic )、《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等諸多主流媒體,皆曾報導過他的著作和研究成果,而使其聲名遠播。

羅伯特 ‧ 艾曼斯教授用科學實驗的方式研究過感恩的功課後發現: 「幸福感的基礎來自感恩的體認。」這樣的肯定, 從該書封面所標示的這段文詞:

感恩是一種對人生抱持肯定的態度
即使你窮困潦倒、貧病交迫
甚至陷入漫無邊際的黑暗中
仍可以決定選擇感恩
藉由人類唯一不會被奪走的最終自由
轉化逆境為契機

已足以讓人明白其所研究成果的內涵。尤有進者,該書一開始,便以著作等身,獲獎無數的恐怖小說暢銷作家史蒂芬 ‧ 愛德溫 ‧ 金( Stephen Edwin King,1947- ), 1999 年在鄉間散步時,所遭遇的車禍故事作為前導,訴說感恩 的意義和力量。史蒂芬 ‧ 金的車禍,乃肇事的箱型貨車司機分心所導致。史蒂芬 ‧ 金車禍時,被箱型貨車的擋風玻璃撞擊之後,掉落到路旁的壕溝,由於壕溝內正好有一堆岩石,因而再度受到岩石的強烈撞擊,使得史蒂芬.金的右腿及臀部和肋骨多處骨折,肺部嚴重塌陷,連頭皮也被撕裂開來。

車禍發生後,大多數人以為史蒂芬.金應該會凶多吉少,必死無疑!感謝的是, 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回,僥倖大難不死。 康復之後,有人問他對車禍有何感想時,沒有宗教信仰的他,竟然道出了「感恩 (gratitude) 」這兩個字。接著,他又說出:「因為上帝的恩典,使他(貨車司機)不必為我的死 負責。」的感恩之語,頗令人感動。如今,史蒂芬.金依然活得好好的,亦繼續從事他恐怖小說的寫作工作,在文壇上大放光芒。

從 羅伯特 ‧ 艾曼斯 的個人體驗和科學實證 得以看出,無論所面臨的景況是順境或困境,若能以感恩的態度面對之,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盼望和 契機。

事實上,羅伯特 ‧ 艾曼斯教授所提出的科學實證,在保羅服事的過程中,他早已有過相同的信仰體驗,為此,保羅曾藉由書信,寫出他的心路歷程。

讀過保羅書信的人都知道, 保羅在他的人生際遇中,曾經風光過,也曾 失意過,亦曾生病過。成為基督徒之後,還曾因為傳揚福音的緣故,被人誤會、攻擊和侮辱,甚至被關進牢裡,但他依然用感恩的心面對之,並將這些負面的境遇視為可喜和盼望的契機。我們從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所述:「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 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 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十二章 9-10 節)以及他 寫給帖撒羅尼迦和以弗教會的書信所言:「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 18 節) 「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 以弗所書五章 20 節)足以見著。既使處在 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的境遇中,只要 用 感恩的心面對之, 上帝的恩典一定夠我們用,因上帝 不但能透過「化妝的祝福」,使 逆境轉化為契機,更能使困苦成為一種祝福。

個人曾在拙著《暫時 vs. 永恆》當中的< 凡事感恩,恩上加恩 >一文裡面談論過:「 人能夠獲得恩典,主要的關鍵,乃在於上帝的賞賜。其次,則是自己是否有一顆充滿感恩的心。若『凡事』與『煩事』都能感恩,才能恩上加恩。如此一來,不但能實現『 知恩、感恩,恩常在;知福、惜福, 福相隨。 』的果效,還會因為知恩的結果, 而恩上加恩、力上加力、福上加福 。」

可惜的是,當經濟學者發現到台灣軍、公、教與勞工的退休給付問題重重,若不加以改進,將會在幾年之後,面臨破產的危機,屆時,台灣將會步入希臘的後塵,政府的財政將被拖垮,人民的生活必會陷入困境。

當社會大眾和一般勞工對此憂心忡忡,並對退休軍公教的年終獎金發出不平之鳴時,政府有鑑於問題的嚴重,乃準備計畫開始研擬 取消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 只保留兩大類可以領取。 然 消息傳出, 竟有退伍多年,坐 領優渥終身俸的將官出面 嗆聲說:「政府敢刪就造反,且不排除走上街頭 抗議!」 此話一出,令人難過不已! 人若不知恩、不感恩、不知福、不惜福,不但恩不再,福也必遠離,受苦的,將會是我們的後代子孫。

二、感恩 – 從圖報開始

基督教是一個講求愛、公義、和平與救贖的宗教,同時也是一個極為重視感恩的信仰團體。 在聖經當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許多有關「凡事感恩」 的記載,亦可閱讀到諸多相關的教導。最為具體的,莫過於舊約聖經利未記中,上帝透過摩西所頒佈的五大祭事: 燔祭、素 祭 、平安 祭 、贖罪 祭 、 贖愆 祭 。然 而在這五大祭事中,除了有「贖罪、悔改、祈求、賜福」等意義外,其中的「平安祭」,乃屬「感恩之祭」,是敬拜上帝的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祭事。上帝要人獻上感恩之祭,其目的有三:

1. 當 為感謝而感恩。(見利未記七章 11-12 節:「人獻與耶和華平安祭 的條例乃是這樣:他若為感謝獻上,就要用調油的無酵餅,和抹油的無酵薄餅,並用油調勻細麵作的餅,與感謝祭一同獻上。」)

2. 需為還願而感恩。(見七章 16 節 a :「若所獻的是為還願。」)

3. 要為甘心而感恩。(見七章 16 節 b :「或是甘心獻的。」)

除了利未記有所規範之外,諸多詩篇的作者,亦透過詩詞,訴說人們必 須時常向上帝表達感謝與讚美。諸如詩篇一百篇第 4 節之經文所載:「當稱謝進入他的門;當讚美進入他的院。當感謝他,稱頌他的名!」因人若能「凡事感恩」,不但能恩上加恩,還會得著上帝的同在,而福上加福。

基於此,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所發行的《教會禮拜與聖禮典》手冊第柒項的「感恩節禮拜」中,特別透過引言明示 :「 感恩節禮拜,是為喚起信徒對上帝感恩圖報的心。過去在農業社會時代,信徒將五穀、蔬果及家畜帶到聖殿獻給上帝,表明對上帝的感謝。如今雖是工商時代,我們仍應有這種精神,為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才幹與恩典獻上感謝。 」可知,「感恩」

乃是上帝的吩咐與教導,也是基督徒不可或缺的信仰行動 。

相信大家對於下列這幾句台灣俗諺:「食人一口,報人一斗」、 「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 「吃人一個蛋,恩情無法斷」 、「受人點滴,必當 湧泉以報」 都已經耳熟能詳。其意,乃是要人能 「飲水思源」,用感恩的心回報對我們有恩者,也要以感恩的心,看待眼前所有的一切。

2011 年,我曾看到一則標題為<比人類知道感恩, 貓頭鷹有靈性 > 的電視 新聞報導, 看完之後深受感動。電視新聞播出之後,平面媒體上又陸續刊出文字稿,經仔細閱讀,終於瞭解,此一感人故事,是發生在南非的真實故事。

話說 2007 年,家住南非的一位愛護動物人士,一天外出,發現一隻腳受了傷的貓頭鷹,乃將牠帶回家中照顧。經過 二個月的悉心照料,貓頭鷹終於恢復健康。在兩個月的療傷期間,貓頭鷹不但和照顧 牠 的男主人培養出深厚的感情,也跟男主人所飼養的小貓成了要好的朋友。

貓頭鷹的傷勢復元後,終於能夠再度展翅飛翔,遨遊天際。當貓頭鷹飛離照顧牠的家庭之後,男主人以為,貓頭鷹應該會一去不返。然奇妙的是,貓頭鷹飛離照顧牠的主人後,不但 抱持 著 感恩的心,以「受人點滴,必當湧泉以報。」的行動,時常「回家」探望照顧過牠的主人和小貓,而且每次回家探望,皆不忘攜帶伴手禮,且四年來從不間斷, 連主人家的寵物貓也有一份 。雖然貓頭鷹所帶來的禮物,全是牠所捕捉到的老鼠、蛇、 小鳥、爬蟲 之類的獵物,而這樣的報恩行為,已經持續了四年之久。有時,當貓頭鷹叼著「禮物」「回家」時,若發現男子在睡覺,則會輕啄主人所蓋的被子,並在主人的面前搖晃著「禮物」,其意就是要讓恩人來個驚喜!雖然這些禮物

對於主人而言,實在非常困擾,又有些可怕,不過對貓頭鷹來講,是牠 一心想獻給救命恩人 最為 珍貴的獵物。

這一則南非「貓頭鷹報恩」的真實故事,和日本流傳已久的「仙鶴報恩」之神話故事,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著實相當的溫馨、可愛,其感恩圖報的精神,實值得人類效法。

看到貓頭鷹報恩的真實故事,使我想起 <感謝神>這一首詩歌。<感謝神>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聖詩,是我小時候就很喜歡,讀神學院時期,經常帶領年輕人所唱的一首詩歌。這一首詩歌,乃出自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聖詩學家 奧古斯特 史篤慕( August Ludvig Storm, 1862-1914 )之手。

史篤慕在一次救世軍的聚會中,因受感動而認識主,進而受洗成了 基督徒。成為基督徒後,他全心投入救世軍的社會福利工作,<感謝神>這一首詩歌的歌詞,正是他為救世軍的刊物所寫。史篤慕撰寫這首詩詞的主要靈感,乃出自於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 16-19 節所載之經文:「要常常 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其動機乃要人能遵守聖經的教導-「凡事謝恩」。 雖史篤慕三十七歲時,曾因意外,而傷到脊椎,致使行動不便,經常疼痛不已,然他還是繼續在救世軍服事,並為救世軍所發行的刊物寫作。其所撰寫的<感謝神>之中文歌詞如下:

感謝神 Thanks to God

感謝神,賜我救贖主,感謝神,豐富預備,
感謝神,過去的同在,感謝神,主常蔭庇,
感謝神,賜溫暖春天,感謝神,蕭索秋景,
感謝神,抹乾我眼淚,感謝神,賜我安寧。

感謝神,禱告蒙應允,感謝神,未蒙垂聽,
感謝神,渡過了風暴,感謝神,豐富供應,
感謝神,賜我苦與樂,感謝神,絕望得慰,
感謝神,無比的慈愛,感謝神,無限恩惠。

感謝神,賜路旁玫瑰,感謝神,玫瑰有刺,
感謝神,賜家庭溫暖,感謝神,盼望福祉,
感謝神,賜喜樂憂愁,感謝神,屬天安寧,
感謝神,賜明天盼望,感謝神,永遠不停。
原本,這一首聖詩的歌詞有四節,且每一節都以「感謝神」作為開始,前後總共有 32 個「感謝」之詞。然當這首詩於 1931 年由卡爾 ‧ 歐內斯特 ‧ 巴克斯特羅姆( Carl Ernest Backstrom,1901-1984 )從瑞典文翻譯成英文後,他刪除了第三節的歌詞,並在譯文中加上一些他自己的意思。雖是如此,依然保有史篤慕最初撰寫的意涵。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首詩歌的旋律,也是由出生於瑞典,童年隨父母親移民美國的聖樂家約翰郝德門( John A. Hultman, 1861-1942 )所譜曲。由於郝德門個性爽朗,廣受歡迎,經常在瑞典與美國舉行福音演唱會,因歌聲歡愉動聽,而享有「陽光歌者」之美譽。郝德門一生總共創作了五百多首詩歌。奇妙的是, 1942 年,當他高齡八十一歲,在加州一間教會演唱福音聖詩時,突然蒙主恩召,回歸天家,令人稱羨無比。

結語: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毒蛇的牙齒還鋒利也敵不過會感恩的孩童。」足見感恩的力量是何等之大!最後,願以自己的信仰體驗,所寫的一段打油詩作為本文的結論。

會感恩就不會計較
會感恩就不會缺乏
會感恩就不會埋怨
會感恩就勝過挫折
會感恩就容易滿足
會感恩就充滿喜樂
會感恩就滿懷希望
會感恩就恩上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