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從無到有、從有到無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詩篇39:5;約翰福音21:18-1902112421

人生像是一個曲線圖,縱軸表示「豐富程度」,橫軸則表示從出生到死亡的「歲月」過程。生命的本身看起來,就像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過程。如果生命只是為了走向死亡,然後一無所有,那麼上帝給人這一生的時間又有何意義呢?

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意義,如何有限生命中學會珍惜,如何在有限生命中看見無限的意義,才是有限生命價值的所在。
一、珍惜生命的每一階段
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十分不喜歡父母常叫他做家務,也討厭老師要他上課讀書。有一天,這個小孩走到森林裡面,他見遍地綠草野花,非常舒服,於是躺下來休息。忽然,一位美麗的仙女出現,對他說:「小寶,我這邊有一件非常奇妙的禮物想送給你。」小寶興奮地問:「是什麼東西呀?」仙女拿出一個圓形的銀盒,答道:「這是一個奇妙的寶盒。」

銀盒看起來很漂亮,小寶覺得很有興趣,便問:「它有什麼用處呢?」仙女說:「它可神奇了!這裡面有一條金絲代表時間,當你覺得不快樂時,只要把金絲抽一下,不快樂的時光便會立即溜走。不過,你不能把金絲再拉回去,如果你這樣做,便會死去;當你把金絲全部抽完,你也會死去。此外,你千萬不能給其他人看見這寶物,否則你也會死去。」

小寶高興地收下禮物,仙女就離開了,他心裡迫不急待地想試一下它的神奇功能。第二天下午,小寶已經想要回家了,可是老師仍然說個不停,小寶覺的無聊極了,於是偷偷地抽出一小段金絲。老師突然叫他們收拾書本,下課了。小寶非常高興,真是太神奇了。

有一天,小寶忽然想:「為什麼我要到學校上課啊?我想立即長大,像其他大人一樣去工作賺錢。」於是小寶把金絲抽出比平時要長的一段,小寶立即變成了年輕力壯的人。他到一間工廠去做木工,有了收入,更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了。

小寶有一個女朋友,這時也和小寶一樣長大了。兩人非常親近,生活十分快樂。不幸地,他們的國家發生戰爭,小寶被徵召去當兵。他非常害怕會戰死沙場,於是小寶又把金絲抽出長長的一段。一下子,戰爭結束了,但有些人此時都已經開始年老了。小寶安全又愉快地回到家中。他的女朋友也一直在等他,那一天,小寶向女朋友求婚,卻被她一口拒絕了。

女朋友說:「我們要多等一年,因為我需要時間來學習如何照顧家庭。」小寶沒有法子,只好落寞地回到家裡。想起了自己的銀盒,便又抽出長長的一段金絲。一年馬上就過去了,他順利地和女友步入教堂。

一年之後,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但不久就生病。小寶見兒子如此痛苦,愛子心切,又把銀盒內的金絲輕輕一抽,兒子馬上康復了。後來夫婦倆又生了四個兒子。每當兒子患病時,小寶都會把金絲抽出一點點,孩子便都馬上復原。後來小寶突發奇想:「如果我的兒子能快點長大成人便可以分擔我的工作了。」隨即又把金絲抽出長長的一段,他的兒子都長大成人,可以幫忙小寶的工作。正當小寶滿意於自己的傑作時,他忽然注意到妻子蒼老了許多,母親更是年邁體衰。但此時,他告誡自己,不可動不動就使用金絲,否則時光立刻消失不能倒流。

有一天他的妻子生病了,十分痛苦。小寶猶豫著,但他實在不忍心看妻子受苦,最終還是小心地把金絲抽出了一點,他的妻子便康復了,但小寶的母親卻更加衰老了。

不久之後,小寶的母親因為年老體弱,得了重病,小寶想起了自己的金絲,心想抽出一段,母親便可以像妻子和兒子一樣復原過來。可是當他用手一抽,母親便把眼睛閉上,永遠不再張開了。母親的逝世給小寶的衝擊很大,他非常地困擾和痛苦。「為什麼生命如此的短促、冷酷、無情?」
於是,回到從前那個森林,發現一切景色和初次來訪時幾乎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小寶已經老了。沒走多久便已覺得疲倦,於是坐下來休息,不一會就睡著了。這時,那位送他銀盒金絲的仙女突然出現,她問小寶:「這個寶盒是不是很好用呢?」小寶回答:「它把我害慘了。」仙女不高興的說:「妳這個不知感恩的人,我給你天下最好的禮物,你卻一點也不欣賞它!」小寶說:「我的母親死了,妻子也衰老了。難道還不夠慘嗎?!」仙女看見小寶痛苦的樣子,就說:「我想這樣好了,你把銀盒金絲還給我,我答應你幫你完成一個心願,好不好?」小寶毫不猶豫地說:「好!我希望能回到第一次遇見妳的時候。銀盒金絲我不要了。」仙女點頭微笑著把銀盒金絲收回來。

此時小寶突然聽見母親的聲音:「小寶,你還不快起來,你的女朋友在外面等你一起去上學呢!」小寶睜開眼,發現自己正睡在自己的床上,「原來是一場惡夢!怎麼感覺這麼真實!不過,幸好是夢。我以後一定要好好珍惜生命時光,我不要因痛苦,就把生命時光拋棄!」

生命的短暫如同詩人所體會的,「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詩39:5)。「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10)。

生命的珍貴,在於它是「有限」的。走過的時間不會重來,因此,每一個生命的過程都是非常珍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每個人事物,珍惜神所賜的生命。

二、生命的本質不變02112422

在此有大小二組圖形,圖形的中間各有一個圓點,那一個圓點比較大呢?

生命中也常有一些「錯覺」感覺上,旁邊有小圓點的「小圖形」,其中間的圓點看起來比較大一些。而週圍大圓點的「大圖形」,其中間的圓點,看起就比較小一點。是不是?其實,這兩組圖形中間的圓點是一樣大的。我們看見的只是一種「錯覺」。。我們的生命從出生到強壯,財富由少到多,地位由低變高,但是當我們漸漸年老時,我們發現一切都在消退中。生命現象變得微弱,收入漸漸減少,也逐漸從社會角色中退出。生命的意義好像也在消失中,其實生命的本質是不變的,不論生命、財富或地位的消長,人的生命本質都是一樣的,如同我們所看的兩組圖形,不論周圍的圓點如何改變,中間的圓點始終是不變的。

中古時代的修道士伯納德(Bernard of Clairvaux),他觀察數百位修道士的屬靈歷程,寫了一本書叫《愛神論》(On Loving God)。據伯納德的觀察人的屬靈過程有四個不同的階段,我想這是人們體會生命本質的過程。

(一)「為自己而愛自己」──人活著只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二)「為自己而愛神」──人們學習敬拜神,然而敬神的目的仍是為了自己,人們希望神會幫助他解決困難。因此,當神沒有照人的意思去解決人的問題時,人與神的關係就立刻瓦解了。
(三)「為神而愛神」──人逐漸可以體會到神是超然地的存在,祂在萬有之上,祂有自己的意志與時間表,祂是值得敬畏的。人們敬神的動機不再為了自己,而是因為神是神。看來,這個階段應是最高的屬靈目標,然而,伯納德又提出了第四個屬靈的階段。
(四)「為神而愛自己」──伯納德所提強調的就是生活中大小困難,在神看來都是「好的」。人的生命責任,是積極地生活在神的治理之下,以神的觀點來生活。人們不但愛神敬神,更愛神所賜給我們的生命,不自卑,不自憐,有喜樂,有感恩,這才是靈性最高的層次。

在心理治療領域中,「完形治療學派」的心理學家秦克爾(Zinker,1978)指出,人若要從生命中得著力量,有一個健全的人格,那麼他必須:

* 能省察自己
* 能承擔自己的責任
* 能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能尋求內在的支持
*能向人求助,也能幫助別人

人們學習從神的角度來看自己,也學習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這是一種健康的生命態度。

三、燈熄了,卻亮在人們心中!
生命的開始是「從無到有」,然後逐漸地「從有到無」,這似乎是一個不變的事實。然而,當人們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意義與價值時,生命的定律將變成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限」。

愛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 1847 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一生中有1093種發明獲得了專利,而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只受過三個月的小學教育,十二歲就開始在火車賣三明治,火車上的生活也開啟了他的發明家生涯。

愛迪生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電燈。他做了 1600 多次耐熱材料和 600 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燈泡。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這項偉大的貢獻,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他從十二歲起就失去了聽覺,反而使他更專心閱讀,集中注意力去個每一件事。要與他說話,都必須靠近他,並大聲的感叫,他才能聽見。因此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發明助聽器,他說:「在過去二十四小時裡,你所聽見的東西當中,有多少是你非聽不可的?」又說:「一個必須大叫的人絕不會說謊」。

聖經傳道書說:「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傳6:12)。愛迪生一生的時間幾乎被他充分利用了,他從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誠如他自己所說:「成功的關鍵就是努力工作。」「天才是一分靈感,加上百分九十九的努力。」

愛迪生的兒子查爾斯.愛迪生回憶起他的父親,總是不屈不撓,不斷嚐試和發明。甚至到了八十歲時,仍帶著助理進行植物學的研究,希望找出製造橡膠的本土材料。後來,他試驗了一萬七千種不同的植物,終於在一種名為「秋麒麟草」中找出抽取出大量乳膠的方法。甚至到了八十三歲,他還畫了直升機的改良圖,可見他的一生總是不斷地思考與創造。

八十四歲他得尿毒症,生命現象開始衰弱,有幾十個記者守候著他,他們每隔一小時都得到一個訊息:「燈仍然亮著。」表示愛迪生還活著。1931年10月18日凌晨3點24分,記者們收到的消息是:「燈熄滅了」。

葬禮那天,人們原本想全國停電一分鐘來記念他,但後來覺得這樣的代價太昂貴,也太危險,而且,相信這也不是愛迪生所希望的。因此,只有象徵性地熄了幾盞燈,來記念愛迪生。「燈熄滅了,卻亮在人們的心中」。1931年,愛迪生在西奧倫治與世長辭,享年 84 歲。

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人必須學習在有限的生命中學會珍惜,更要在有限生命中創造意義,重要的是在有限生命中看見無限的意義,這才是有限生命價值的所在。生命似乎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一旦我們能體會生命的意義時,生命將會變成「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