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從入埃及到出以色列(一)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創世記四十六章 1-7節
   路加福音十九章41-44節

前言:

以<從入埃及到出以色列>為題,主要的原因有二:首先,乃基於聖經創世記三十七 -五十章所載,雅各的兒子約瑟,因兄長的嫉妒,被設計賣到埃及為奴,後來因受到法老王的賞識,而當上埃及宰相,將父親雅各和兄長全部家族,從迦南地接到埃及地定居的歷史故事。

其次,德生教會的青年崇德與文敏結婚時,選擇到埃及蜜月旅行,回台後,有感而發的將所有參訪過程和感受集結成冊,特別印製了一本名為《入埃及記》的書送給我,閱讀過後,獲益良多,使我對於倆人的共同鉅著之書名,深感興趣,因而將本文定名為「從入埃及到出以色列」,藉以分享自己親自前往埃及、以色列和約旦做為期十三天聖地巡禮的心得。

一 .入埃及

每當談論到以色列人和埃及時,大部分人都會提起雅各和約瑟父子兩人,以及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這段故事,鮮少有人會去注到意到,以色列百姓為何會捨上帝所賜的迦南地而「入埃及」的過程。

基本上,以色列百姓之所以會「入埃及」,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約瑟在埃及當上宰相後,徵得法老王的同意,而邀請全家遷居之外,更為重要的,雅各會在猶豫當中,做出移民埃及的決定,還是基於上帝的勸進和指示。此一根據,從創世記四十六章 1-7節:「以色列帶著一切所有的,起身來到別是巴,就獻祭給他父親以撒的神。夜間,神在異象中對以色列說:『雅各,雅各。』他說:『我在這裏。』神說:『我是神,就是你父親的神,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為我必使你在那裏成為大族。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也必定帶你上來,約瑟必給你送終。』雅各就從別是巴起行,以色列的兒子們使他們的父親雅各和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坐在法老為雅各送來的車上。他們又帶著迦南地所得的牲畜、貨財來到埃及,雅各和他的一切子孫都一同來了。雅各把他的兒子、孫子、女兒、孫女,並他的子子孫孫,一同帶到埃及。」可以清楚見著

或許,雅各在接受約瑟的邀請,要全家遷居埃及時,非常擔心移民埃及不合上帝的心意,因上帝曾禁止他的父親下到埃及去(見創世記二十六章 2節:「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也有可能是他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在埃及的新生活,使得他猶豫不決。還好,在得到上帝的同意和指示後,雅各從迦南地的希伯崙起程,途經別是巴,就是他父親以撒曾經獻祭的地方。雅各亦停留在此獻祭,祈求上帝的引領。此時,上帝透過異象,應許要使雅各的後代成為大國,而且還要領他們重返迦南地。

讀神學院時,我的心中常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前往埃及和以色列,追尋舊約的摩西、新約的耶穌基督,以及初代教會信仰先賢的足跡,親自體驗腳踏聖地的感覺,因那裡,是我小時候上主日學,聽老師講聖經故事時,經常提起的地方,也是我在神學院讀書時,被老師要求,必須特別用心研讀的地點。但礙於當時的台灣尚未開放觀光,而且自己的經濟能力也不允許,所以,只能透過禱告、讀聖經、看書、觀賞媒體報導等方式,從心中思想那裡的一切。

當了牧師之後,內心對於聖地,雖仍強烈存在著百聞不如一見的感覺,且已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可以負擔起前往聖地的旅費,然還是礙於事工的忙碌、時間的有限、沒有適當的機會,加上自己不喜歡「出門」的個性,前往聖地巡禮的心願,只好一直拖延下去,始終未能成行。

2005年底,當德生教會夫婦團契召開2006年度之事工計畫會議時,與會的兄姐可能對於前往聖地的迫切渴望已達到了頂點,終於在按柰不住的情況下,以「命令」的口氣告訴我說:「牧師阿!不要再猶豫了啦!無論如何,你都要排除萬難,帶領我們前往聖地巡禮。否則,大家都會在有生之年,因沒有把握機會到聖地參訪,而感到遺憾!」為能滿足大家的期待,同時完成自己數十年來的夢想,我只好拿起早已安排得滿滿的行事曆,克服一切阻礙,硬擠出了十三天。教會為能配合我的時間,只好將前往聖地的時間,排定在 2006年2月23日 至 3月7日 。

出發前往聖地當天的清晨六點三十分,同行的三十三位兄姐,無不懷著高興與虔誠的心情,集合於高雄小港國際機場,搭乘華信航空 7點55分的班機,前往香港轉搭華航班機到泰國。隨後,再從泰國搭約旦航空公司的飛機,直飛約旦首都安曼。第一次搭乘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的飛機,感受非常不一樣,因機上的餐點、音樂、氣氛、空服人員的穿著和口音。還有,乘客當中,也有不少穿著阿拉伯服裝的中東人,使得整架飛機充滿著阿拉伯的味道。

經過長途的飛行,飛機終於在當地時間晚上八點(約旦時間慢台灣六個小時),平安的降落在約旦首都安曼機場。仔細數算,光是單趟旅程,包括等待、轉機和飛行時間加起來,就花上二十個小時。進入機場旁的過境旅館時,已是當地時間晚上九點。在過境旅館餐廳用過阿拉伯風味的晚餐後,總算能夠好好休息一番。儘管為紀念已故約旦國王胡笙的第三任皇后之過境旅館( Alia Hotel),在當地頗負盛名,但設備卻相當老舊,供水與排水系統頻出問題,真是乏善可陳,雖是如此,大家還是懷著疲憊的身體,以感恩的心,紛紛入睡。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餐後(可能大部份團員都是第一次享用阿拉伯式早餐,在不知如何「下手」的情況下,頻頻出糗,鬧出許多笑話),一行人隨即驅車趕往安曼機場,搭乘約旦航空公司的飛機前往埃及。經過一個多鐘頭的飛行,終於抵達埃及首都開羅。為充分的利用時間,說得一口流利華語,且幽默風趣的埃及導遊,隨即帶領我們參觀開羅市區,展開「入埃及」之旅,在此同時,導遊乃逐一介紹埃及的歷史、政經、社會狀況和當地的人口結構,以及舊約時代,摩西和以色列百姓在埃及為奴時,所居住過的地區。隨後,又帶領我們進入位於開羅市區參觀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由法國建築師奧古斯特.瑪瑞特( Auguste Mariette)提供的私人收藏,於1858年所成立的埃及博物館。館內收藏著許多從古埃及法老王之墓穴中,所挖掘出來的木乃伊和各式棺木、繪畫、雕刻、陪葬品,總數多達三十餘萬件。

參觀博物館時,我大開眼界的看到了許多木乃伊,也見到了當時和摩西談判,讓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法老王之雕像,亦觀賞到了古法老王圖坦卡蒙,那價值連城的純金皇冠。晚餐過後,搭船於尼羅河夜遊時,深深的感受到這條貫穿非洲大陸,提供埃及命脈的河流之偉大。也就是因為尼羅河流域所創造出來的三角洲,才使得以色列百姓,遠從迦南地遷居來此居住了四百年。

隔天起床後發現,開羅的市區一片昏暗,本以為這是天空將要降下大雨的前兆,正感到掃興之餘,導遊出面說明,這是難得一見的沙塵暴,儘管如此,還是不影響既定的行程,仍繼續在開羅市區展開觀光的活動。

早上在參觀完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的清真寺( el Nasir Muhammad Mosque)後,緊接著,又前往耶穌和母親躲避希律王的追殺,逃往埃及時,所住過的地方和設立於三、四世紀的埃及基督教堂(Hanging Church)。如今,耶穌和母親所曾住過的地點,已被建蓋了一座猶太教堂,供人禮拜、默想、沈思和參觀用。同一天下午,又陸續前往參觀古埃及的神殿、金字塔和獅身人面獸。由於沙塵暴的關係,只能在灰濛濛的情況之下,觀賞矗立於埃及沙漠數千年的金字塔。儘管美中不足,但也在難得一見的沙塵暴經驗中,結束了「入埃及」以來,在開羅地區兩天的行程。

從「入埃及到出埃及」,雖不似以色列百姓的四百年,只有短短兩天的時間,然而在參觀完埃及博物館和金字塔之後,我的內心對於古埃及人的死亡觀,有著一股非常強烈的感受。從書面資料和導遊的口中得知,埃及人之所以會在幾千年前,就利用高超的技術,製作出數千年不會朽壞的木乃伊,其主要之原因,乃古代的埃及人認為,人死後,肉體還會再復活。死亡只是生命的中斷,不是結束,也不是消失,而是會進入另一個比今生更為美好的永恆生命。所以,死亡是來世新生命的開始。基於此,人死後,必須保有完整的身體,以備在復活時再度使用。重要的是,凡被製作成木乃伊者,一定要在棺木上,畫上自己的圖像,好讓靈魂能夠認得自己,找到自己,順利返回軀殼,直到永恆。除此之外,墳墓內的金銀財寶、權杖、傢俱等陪葬品也不能少,而且都是要從未使用過的新品,這些金碧輝煌的陪葬品,都是準備在軀體復活後,所要享用的。

可惜的是,如今,那眾多躺在博物館的木乃伊,雖已經過數千年的等待,還是靜靜的躺著,動也不動,仍然看不到有靈魂歸來,進入軀體使其再起來行動的跡象。這樣的結果,無一不是擬人化的死亡觀使然。

二 .出埃及,入曠野

揮別開羅後,車子沿著摩西出埃及的路線,經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的海底隧道,往西奈半島方向前進。當車子於西乃半島行駛時,所見到的,盡都是黃褐色的廣大沙漠。見到這樣的景物,回想起三千多年前,摩西帶領多達兩百多萬的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行走於沙漠之中,真教人不可思議!在這一大片荒蕪,日夜溫差大、沒有水源,又無法耕種的沙漠中行走,不要說一天,在大太陽底下,走上一個小時就夠累人了,真的無法想像,以色列百姓有何能耐,能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我想,若不是上帝的眷顧與保守,以色列百姓,早就在過紅海之後,全部葬於身沙漠了,遑論可以進入迦南地!

一路上,車子沿著摩西出埃及的路線,行走於乾燥的沙漠之中。經過一個多鐘頭的行駛,路過一個叫「瑪拉」的地方,是三千多年前,「摩西呼求上帝,上帝指示摩西,他把樹丟在水裏,將不能喝的苦水,變為甜水的所在。」(見出埃及記 十五章 21-26節 )

車子經過瑪拉之後,又繼續往南行走,來到以色列百姓曾安營,旁有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樹,稱為「 以琳」的地方。(見出埃及記十五章 27節:「他們到了以琳,在那裏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他們就在那裏的水邊安營。」)以琳的景色,和聖經中的描述相差無幾,處在沙漠之中,至今,仍有數十顆 棕樹矗立在沙地上, 但只剩下兩口水井,一口已枯乾,一口依然有泉水湧出。只可惜,仍有泉水的水井,被丟滿垃圾和寶特瓶。

在以琳駐足一段時間後,車子又開始奔走於西奈半島當中,一路上,經過「 汛的曠野」和曾經安營的「 利非訂」 ,就是以色列百姓在曠野向摩西和亞倫發出下列這些怨言:「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見 出埃及記十六章 3節 )「你為甚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 出埃及記十七章 3節 )之後,上帝賜下嗎哪、鵪鶉和水的地方。雖然這些地方,沒有足夠的時間下車考察,但行經該地方時,仍可從車上眺望那整片曠野,體會以色列百姓飢渴,因沒水可喝,沒東西可吃,而向摩西發出怨言的情景。

一路從開羅搭了七個小時的車,終於來到上帝頒佈十誡,和訂定典章律例的「西乃山」。回想起三千多年前的以色列百姓,從開羅出發,來到西乃山下,已經足足走了三個月之久。(見 出埃及記十九章 1節:「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的曠野。他們離了利非訂,來到西乃的曠野,就在那裏的山下安營。」

從西乃山下,眺望整個西乃山峰,再回想「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他從雲中召摩西。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出埃及記二十四章 15-18節)的情境,無不讓人為之動容。懷著一股追隨摩西上西乃山腳步的心,同行的兄姐,有的騎駱駝,有的步行上山,雖然天色逐漸轉明為暗,氣溫快速下降下降,仍擋不住大家上山的決心。儘管最後只有三位兄姐登上最高峰,在紀念禮拜堂前唱詩和禱告,然無法登上山峰的兄姐,還是體會到摩西當年上西乃山面見上帝,接受 十誡 的心路歷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