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待降與關懷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 40 節; 加拉太書四章 4-7 節

引言:

每當聽到禮拜堂裡面傳出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這一首動聽的詩歌時, 就知道,「待降節期」( Advent )已經到來。巧的是,每逢待降節期的 12 月 1 日 ,正好是 「世界愛滋病日」 ( World AIDS Day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響應 愛滋病的防治工作,同時關注 愛滋病患者的人權, 乃將 12 月的第一個主日訂為 「關懷愛滋主日」 。還有, 每年的 12 月 3 日 恰巧也是聯合國的「國際身心障礙者關懷日」 ( 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 ),長老教會 為能讓大家明白生命的意義,一同關懷受苦的生命,亦將 12 月 3 日 訂為「身心障礙者關懷日」。

由於 「待降節期」屬基督教的宗教節期; 「 世界愛滋病日 」與 「身心障礙者關懷日」 屬 聯合國 所提出的世界性紀念日,這三個重要的日子,都會在每年的 12 月第一個主日「集合」在一起。為喚起大家在 等待耶穌基督再臨的「待降節期」,也能 關注愛滋病患者及 身心障礙者 ,本文將以<待降與關懷>為題提出分享。

一、再思待降

過去,我們已經多次談論過基督教的節期與年曆,相信大家不但都已耳熟能詳,且記憶猶新。再次藉此提出待降的意義作為分享,主要之目的,乃期盼大家能夠溫故而知新,並用虔誠的心,等待耶穌的再臨。

耶穌的誕生並非偶然,乃經由先知的預言( 以賽亞書七章 14 節 )、天使 的預告(路加福音 一章 26-38 節 ),以及眾人的等待終而實現(路加福音 二章 25-35 節) 。基本上,從先知的預言、天使的預告,到耶穌誕生,其 意義,在保羅致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有著非常清楚的訴說。保羅乃如此寫道: 「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原文是我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見從此以後,你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著神為後嗣。」(加拉太書四章 4-7 節) 由此端見, 耶穌的降生,乃要人藉著祂的救贖, 脫離律法的奴役,進而得著生命之光;凡信靠祂的人,不但可以領受到聖靈的能力,更可獲得成為上帝兒女身份的憑據。 然而基督教的節期與年曆,就是依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死而復活的救贖」之意義循環而成。基於此,基督教的節期與年曆,乃由下列三個週期( cycle )組成:

1. 聖誕週期 (Christmas cycle) :待降節期、聖誕節期、顯現節期。

2. 復活週期 (Easter cycle) :大齋節期(四旬節、棕樹節、受難日)、復活節期。

3. 聖靈降臨週期 (Pentecost cycle) :聖靈降臨節期(三一節期)。

姑且不論其他節期的典故和意義為何,就讓我們從「待降節期」談起。基本上, 「待降節」 ( Advent ) 或稱「將臨節」 的 Advent 這一個 英文字,乃源自於拉丁文的 Advenir ,意即「來臨」( to arrive )。可見, 「待降節」 一詞乃有「預備」、「等待」耶穌基督 「來臨」 之意。若進一步從「 教會節期」 或稱「教會年曆」( Church calendar )的排列和意義觀之, 「待降節」可稱得上是 「基督年」( Christian year ) 的「元旦」 。

主後第四世紀末、第五世紀初的 「待降節」 ,當時基督徒乃以 40 天,約六個禮拜的時間,作為靈修、禁食禱告,一起預備心等待聖誕節的來臨。此一「預備」的時間,到了第七世紀縮短為四個禮拜。如今,教會依然沿用第七世紀所流傳下來的傳統,以四個禮拜的時間等待和紀念之,也就是從聖誕節前的四個星期算起,直到主耶穌誕生的聖誕節為止。

或許,有人會質疑,早在兩千年前,主耶穌就已經降生,現在的人為何 還需要「等待」?想必有不少人為此產生困惑!事實上,今我們所說的「待降節」,乃是在為上帝國的來臨,即耶穌基督的再臨做準備。因此, 待降節除了有著「等待」與「預備」的意義外,更為重要的,還是要讓人能夠藉此明白,在等待與預備之同時,人首先必須接受生命之光的照耀,離棄黑暗,透過反省與悔改,迎接主耶穌的再臨。其主要 的意義有三:

1. 紀念耶穌曾經降臨。
2. 今日耶穌臨在我心。
3. 等待耶穌再度降臨。

待降節期時,普世的基督教會幾乎都會佈置五根蠟燭,分別在每一個星期 點亮一根蠟燭,藉此 代表希望、信心、喜樂、仁愛之 真光的即將到來。到了聖誕節時,五根蠟燭將全部點亮,象徵世人所盼望的真光, 主耶穌基督 已經來到。然而,除了以燭光作為象徵外,教會也會以紫色作為佈置的色彩,代表著「尊貴與悔罪」之意,同時藉以象徵尊君祭司耶穌基督的尊貴。因尊貴的主,將會為拯救世人的罪,再度降臨人間。

二、付出關懷

眾所周知,耶穌的來臨,並非為了權貴錦上添花,而是如同祂自己所言:「 ……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四章 18b-19 節)也就是因為這樣,耶穌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乃特別如此勸勉跟隨祂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二十五章 40 節)

耶穌訴說此話的目的,除了要人們接受祂、信靠祂之外,還要他們 能善待傳福音的使者,同時實踐對弱勢團體的關懷行動。若遵行此一吩咐的人,不但會展現出對耶穌的信靠,同時也會流露出敬神愛人的明證,而獲得義人的稱許,得享天國的福份。基於此,當我們齊心等待耶穌再臨的時候,也讓我們一起遵行耶穌的教導,同時響應對 「世界愛滋病日」與 「國際身心障礙者關懷日」的關心與代禱。

1. 關懷愛滋

12 月1 日 是「世界衛生組織」(WHO )所定的「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 。 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會訂 12 月 1 日 為「世界愛滋日」,主要的原因,乃人類的第一個愛滋病例,是於 1981 年的 12 月 1 日 在美國被正式診斷出來。當時,世人對於愛滋病並沒有概念,而不以為意,其嚴重性也一再被低估。直到 1985 年 10 月,電視播出當紅的影星洛赫遜( Rock Hudson, 1925-1985 感染愛滋病毒而死亡的畫面,才逐漸引起世人的注意和恐慌。

洛赫遜是 1950 和 1960 年代獨領風騷,享譽全球的美國著名影星。上了年紀,且愛看美國電影的人,對他應不會陌生。洛赫遜曾於二戰期間在美國 海軍服役,擔任過飛機的機械士。因身高高達 196 公分 ,英俊挺拔、外表出眾,戰後,很快就被相中,而於 1948 年和環球電影公司簽約, 進入影壇 從影。他主演過多部電影, 1958 年還曾當選過年度明星,成了 許多女性觀眾 崇拜的對象 。其所主演的《 戰地春夢 》 ( A Farewell to Arms )、 《空中雄鷹》( Fighter Squadron )、《枕邊細語》( Pillow Talk )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1984 年 5 月,洛赫遜受邀參加雷根總統的晚宴時,雷根夫人南茜發現 身體壯碩的他,身體明顯消 瘦,乃開口問他說: 「你怎麼瘦得這麼多?」其實,當時的洛赫遜已經感染愛滋病毒,卻不自知。宴會結束後,洛赫遜收到白宮寄給他總統餐會的照片,從相片中,洛赫遜赫然發現自己的頸上,有一塊相當醒目的大紅斑。經過醫生的檢驗,證實是愛滋病毒所引起。

洛赫遜經告知,得知自己罹患愛滋病後,為了自己的聲譽和尊嚴,並不敢 公開承認自己的病症,儘管四處密訪名醫,但病情還是日益惡化。 1985 年 7 月 25 日 ,洛赫遜於巴黎暈厥的消息傳出後,有關愛滋病的嚴重性,才成了全球新聞報導的焦點,遂而引起世人對「愛滋病」的關注和討論。

事實上,在此之前, 美國的疾病管制局早在 1981 年,就已經發現愛滋 病毒,且在幾年間,美國境內就陸續有一千多位民眾死於愛滋病,但礙於種種因素的考量,雷根政府一直避而不談,也不對外公開這項疾病,因此,「愛滋病」除了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少數官員,鮮少有人知道。

曠世巨星洛赫遜罹患愛滋病的消息被披露後,對他諸多不利,幾近毀謗 的傳言甚囂塵上。 因在銀幕上,他被塑造成一個多情男,為了事業,不但隱瞞性向,甚至還接受公司安排假結婚,掩人耳目,但私底下他卻是同志。 就在病逝的 27 天之前,洛赫遜才正式公開他同志的身份,並證實自己感染 愛滋病,而成了世上 首位公開得到愛滋病的名人。 1985 年 10 月 2 日 ,洛赫遜因敵不過愛滋病的病魔,而離開人世。自此,「愛滋病」遂引發世人的注意和恐慌。

由於「愛滋病」的問題相當嚴重,因而被喻為「二十世紀的黑死病」, 為了提高民眾對 HIV 病毒引起的愛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 1988 年,全球衛生部長在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 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 )首先提出 「 愛滋病日」的概念,自此,這個概念逐漸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

幾十年來,因愛滋病而被奪走生命的人數,已經超過數千萬人。如今,受到感染的人數已達四千萬人,而且每天受感染的人數,正以一萬六千人的速度快速竄升中。之前,愛滋病以非洲和亞洲地區的泰國為最;而今愛滋病已經演變成除南極洲外的全球性疾病,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脅。

以台灣為例, 1984 年 12 月,台灣出現首例愛滋病患,患者是一位美籍人士,此後,台灣的愛滋病帶原者遂逐年增加。截至 2012 年 10 月底為止, 光是台灣罹患愛滋病的累計通報人數已達 24706 人,其中 20 到 29 歲的愛滋總感染人數比率超過四成,相較於 2011 年同期有上升的趨勢。台灣疾管局 更發現, 2012 年 10 月底前,通報感染者有將近 4600 人,其年齡僅 15 到 24 歲,其中逾半是 5 年內感染。而這些 5 年內所感染的年輕病患中,有高達 96 %,乃因為沒有安全的性行為而感染上愛滋。(資料來源: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國際紅十字會非洲區主席 Bekele Geleta 曾語重心長的說道:「紅十字會誕生在十九世紀的戰地中,但是二十世紀所發生的恐怖戰役中,沒有任何一次的死亡人數可以與千禧年頭十年的非洲死亡人數相比,原因就在愛滋病疫情的 蔓延。」隨後,他又感慨的道出:「非洲一年死於愛滋病的人數,幾乎就是整個越戰的死亡人口!」由此端見,愛滋病對於人類的威脅是何等可怕!

在台灣,「愛滋病」的全稱叫做「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其名稱乃由英文醫學名詞中的 Acuried (後天) Immune (免疫) Deficiency (缺乏) Syndrome (症候群)前四個英文字母的簡稱和發音翻譯而來。此一症狀是由「愛滋病毒」( Human Immunodefiency Virus, HIV,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所引起。人類的身體本就具有免疫功能,當細菌或各種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便發揮功能,身體因此能得以治癒。但若受到愛滋病毒( HIV )的入侵,病毒則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中樞細胞( T4 淋巴細胞),還會在體內不斷繁殖,將人體的免疫系統全部癱瘓,等到「時機」成熟時,病人便會隨著「生病」,即醫學專有名詞的「伺機性感染」而發作。事實上,會致人於死的,並非 HIV 病毒本身,而是那些「伺機性感染」的疾病。

根據醫學的研究證實,當 HIV 病毒存在於人體時,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疾病和傷害,但一出體外,就脆弱得不堪一擊,經過加熱到華氏 185 度,或家中的清潔劑,皆可輕易的殺死病毒,連蚊子叮咬也不會傳染愛滋病。然若經由體液、血液、藥物、針頭、母體等不當的接觸,才有可能被傳染;一般的握手或身處於社交場合,被感染的機率可說微乎其微,因 HIV 病毒並不會經由空氣傳染。

為關懷愛滋病, 1991 年 4 月,「看見愛滋」( Visual AIDS )的慈善機構在美國紐約成立。這個慈善團體,是由一群熱愛藝術的人集合而成,他們迫 切希望能透過藝術才能,為愛滋病的防治工作貢獻心力。在全體成員集思廣益的努力下,決定以「倒V字型的紅絲帶」作為識別標誌,讓人一看到倒V字型的紅絲帶,就能激發大家一起認識愛滋、關心愛滋、防治愛滋,並且表達對於愛滋病患者的關懷與接納,以及對於愛滋衛教、治療方法與病毒研究的支持。此外,紅絲帶亦象徵著「希望」,即盼望愛滋病能根除,使感染者得以治癒,讓世人的恐慌得以早日恢復平靜,社會的壓力能獲得紓解。再者,戴上紅絲帶,也正是對於那些長時間投入研究發展愛滋治療工作者的「敬禮」。

若您支持愛滋病的事工,您也可以用一條長 15 公分 的紅色絲帶,將它 摺成英文的倒V字母,用別針配掛在胸前,或是將之貼在門上,象徵對於愛滋感染者的接納與關懷。

雖然愛滋病在世上已經在某些方面可以靠著藥物得到控制,如前所述: HIV 的病毒並不會經由空氣傳染,除非經由體液、血液、藥物、針頭、母體等不當的接觸,才有可能會被傳染。一般的握手或社交場合,被感染的機率微乎其微。雖是如此,然而 要不要在健保的 IC 卡上註記「愛滋病」之問題,在台灣卻引起「是否侵犯人權」的激烈爭辯。如今,因社會上對於愛滋的不正確觀念,使大部份人無法以平常心來看待愛滋病患,甚至連醫護人員都存著某種程度的偏見,著實可惜。

有鑑於此,台灣基督 長老教會在 1996 年 4 月第 43 屆總會的通常年會中,乃通過訂定每年 12 月第 1 個主日為「關懷愛滋主日」,期盼通過這個主日,可以正確的認識愛滋病,同時也在信仰反省與實踐中,用行動來關心愛滋。

2. 關懷身心障礙者

長老教會除了呼籲所有的信徒,要瞭解愛滋並關懷愛滋病患之外,也同時要大家注意到每年的 12 月 3 日 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 )。此一重要的日子,乃聯合國宣布 1981 年為「國際身心障礙者年」,而獲得世上所有國家的響應之後,聯合國大會遂而於 1992 年 10 月通過每年的 12 月 3 日 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聯合國之所以會決議設立「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從隔年的 1993 年 3 月 5 日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特別在第 29 號決議文中的記述:「請各會員國加強慶祝『國際身心障礙者日』,讓身心障礙人士能完全且公平的參與社會。因此, 透過這一天,我們鼓勵所有的人一同來討論有關身心障礙的問題,宣導屬於身心障礙者的權益和措施,讓身心障礙者能和其他人一樣,擁有充分平等的人權。」可以得知其精神和意旨。

2012 年正好是聯合國成立『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的 20 週年紀念年( 1992-2012 ),讓我們透過信仰, 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的基本精神:

1. 邀請身心障礙者與社會大眾共同參與。
2. 彰顯身心障礙者的才華和專業。
3. 喚起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問題的重視。
4. 促進身心障礙者人權。

為了迎接 12 月 3 日 「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的到來,各地政府機構皆起而響應,辦理了許多相關的紀念與慶祝活動。以我們所住的高雄市為例,自 2012 年 11 月 3 日 至 12 月 3 日 止,高雄市政府與高雄市各身心障礙社團合作, 展開了 14 項系列活動,其中,包括高雄市身心障礙幼兒暨一般幼兒融合運動會、 高雄市 101 年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讓『礙』在一起 – 用愛揮灑精彩人生」踩街遊行&音樂嘉年華會、身心障礙者卡拉 OK 大賽等。

結語:

願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在待降節的第一主日時,能以儆醒守望之心等候 彌賽亞降臨,同時一起關懷「愛滋主日」和「身心障礙者關懷日」。願上帝感動我們,讓我們能更加體會「生命的意義」,也願意關懷「受苦的生命」,常為這些弱勢的同胞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