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塑造與傳承的再思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申命記六章 4-9 節;歌羅西書一章 28 節

前言:

到德生教會牧會的第二年,也就是十年前的 1999 年,為了宣導主日學教育的重要,同時為開辦松年大學做準備,我曾以<塑造與傳承>為題,訴說過宗教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重要。十年後的今天,為了再一次呼籲大家能參與本會的成人主日學,同時投入各項宗教教育事工的服事,乃進一步以<塑造與傳承的再思>為題作為分享,盼能藉此回顧十年前所思考過的功課,好讓大家能朝著本會所推行的各種宗教教育事工,繼續前進。

回顧 1999 年的德生教會,當時只有一位牧師和一位幹事,在有限的條件下,要推展人力、物力、財力都必須具備的宗教教育事工,實在有些困難。然為了福音的需要,還是硬著頭皮著手進行。感謝的是, 1999 年所設定的異象和目標,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看到了成果。十年後的今天,雖仍有許多宗教教育事工必須加強,然可喜的是,這 一兩 年來,本會的成人主日學、生命教育、松年大學等事工,在大家齊心共同的努力下,已有不錯的成績出現。

今天,德生教會為了鼓勵參與成人主日學,完成學分的會友,教育組特別藉著第二場禮拜的時間,頒佈成人主日學的學分證書。或許,成人主日學的學分證書,並不適用在一般大學或社會的職場上,然在上帝的國度裡面,這一張證書不但是一種榮譽,也是終身學習和「智慧的開端」之象徵(見箴言九章 10-12 節 a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更是傳承信仰、宣揚福音、將人引到上帝面前,塑造人格的重要利器。誠如保羅所言:「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歌羅西書一章 28 節)可見,宗教教育的事工是何等重要,亦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必須參與和投入的信仰功課。

一、缺乏塑造與傳承的殷鑑

1963 年,伊朗什葉派領袖柯梅尼( Ruhollah Khomeini,1902-1989 ),因反對美國扶植的伊朗國王巴勒維( Mohammad Pahlavi,1919-1980 )所推行的「西化政策」,在土地改革計劃中,縮減了伊斯蘭教(俗稱回教)教堂的地產,同時對其在保守的伊斯蘭教國家,執意採取婦女的開放政策提出嚴厲的批評和指責,而遭到牢獄之災,還在隔年被巴勒維逐出伊朗。

少了反對派的聲音,又有美國當靠山後,巴勒維乃不惜鉅資,花了上百億美元,大舉購進美國精密的尖端武器,並誇下海口,要在五年內,使伊朗成為世界的軍事強國。此舉著實讓鄰國吃驚不已!一年後,高科技的精密武器陸續運抵伊朗,但卻發揮不了作用,因依朗的文盲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被稱為知識份子的人,大都只受過中學教育。當美國的武器解說人員教導伊朗軍官時,由於教育水平之故,加上受訓人員英文程度低落,只能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摸索。當美方人員回國後,整批武器隨即因伊方人員看不懂使用與維修手冊的情況下,淪為廢鐵。

1977 年起,伊朗不滿份子與軍方衝突頻頻,經常在國內外製造恐怖流血事件,震驚全世界。面對窘境,巴勒維只好黯然下臺,開始其流亡生涯,最後還客死異鄉,病逝於埃及。此後,伊朗在戰爭不斷與外債壓力下,使得政局動盪、社會混亂、民不聊生、文盲和乞丐充斥街頭。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情況依然沒有改善,問題重重。從伊朗的經驗得以看出,因著「教育」的缺乏,使得國家難以脫離貧窮和動亂的深淵。

當然,只有知識教育是不夠的,還是要以上帝的話作為屬靈的學習基礎,才能使靈性和悟性一起成長,否則,將會如同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奉命執行殺死六百萬猶太人的艾克曼一樣,即使頭腦聰明,是位軟心腸的人,在家是兒女心目中的好父親,但卻在缺乏宗教心的情況下,殺人不眨眼,甚至在戰後被處死前,還辯稱:「我只不過是忠於國家執行命令而已。」死不認錯。

二、擁有塑造與傳承的明證

猶太民族在世上的政治、經濟、文化、學術、音樂、藝術上的成就獨占鰲頭乃舉世公認,在科學成就上的光彩耀眼,亦眾所皆知,信手拈來,就有一串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人物,諸如:科學家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95 )、社會學家涂爾幹 (Emile Durkheim,1858-1917) 政治經濟革命思想家馬克思( 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Freud,
Sigmund,1856~1939 )、作家湯瑪斯曼 ( ThomasMann,1929-1955 ) 、經濟學大師薩繆爾遜( Paul Anthony Samuelson,1915- )、政治家季辛吉( Herny Alfred Kissinger,1923- )、電影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1946- )、醫學家錢恩 (Ernst Boris Chain,1906-1979) 、藝術家畢卡索( 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 )、音樂家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與魯賓斯坦( Arthur Rubinstein,1886~1982) 等。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許多成功的猶太人,常被世人舉為效法和學習的對象。

儘管猶太人只占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三不到,但是根據《富比世雜誌》( Forbes )的統計分析報導,世界前四百名富豪中,有六十人是猶太人,且榮獲諾貝爾獎的猶太人已超過二百四十人,佔了榮獲諾貝爾獎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此外,在美國著名的大學中,就有百分之二十的教授是猶太人。這樣的明證,在《猶太人成功智慧》一書當中,有著清楚的敘述。該書作者就明確的指出:「猶太人在成功、信仰、教育、財富、經商、談判、生存、生活、婚姻、處世、幽默等方面,創造併發展了一套屬於自己獨特而非凡的猶太智慧。」

因著猶太人非凡的成就,世人常將智慧、財富、成就、宗教信仰與猶太人串連在一起,若以「優秀」兩個字來形容猶太民族,實不為過。因著猶太人的優秀,使得世人對於他們充滿著好奇,進而引發不少學者著書探討和評論其成功的因素。雖有一些討厭猶太人的學者,撰文批評猶太人以上帝的選民自居,排他、自以為是,常用根深蒂固的本位主義對待他人等種種不是。

不論猶太人的自我如何惹人怨,絕大多數的世人,還是對猶太人相當的佩服,因從他們歷經二千年亡國,百姓流離顛沛,飽受異族欺凌的悲慘歷史,又在二次大戰期間,受到希特勒政權的大屠殺,在黑暗的千年歲月中,不但沒有被滅絕,也未淪為「吉普賽人」,依然保有自己的信仰、語言、文化和民族特質,還於 1947 年重新建國,並在以阿六日戰爭中,獲得全勝之事證中,就足以令人驚奇不已了!其主要的原因,依學者們的研究所得到之結論,乃和他們的信仰、文化和集體的歷史經驗有關,最重要的,還是他們所堅持的「信仰與教育」。質言之,就是他們以《聖經》 ( 上帝的話語 ) 來「傳承」信仰,以宗教教育來「塑造」文化的結果。

三、塑造與傳承的訓示

要瞭解猶太人如何「塑造與傳承」,從下列這一段經文:「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慇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間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命記六章 4-9 節)便可知曉。

《申命記》在聖經神學的解釋上,亦可稱之為「第二律法」或「重複的 律法」,因為《申命記》較偏向律法的宣講與遵守之道,而非在訂定律法和 律法本身,其目的是要在國家和個人生活中建立起律法的權威。

《申命記》主要是在提醒人「回想」、「順服」、「注神」於上帝的話。而上述這段經文,正可展現出典型的申命記式訓示。誠如第 4 節經文在希伯來文的原意為:「上主是我們的上帝,主,是一位。」(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one ),其意乃在強調上帝的合一性與獨特性。第 5-9 節則在告訴百姓 對上帝應有的態度,就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強調上帝的話語之重要性,還要教導下一代,無論是坐、行、躺都要思考之,還要將之綁在手上、戴在額頭上、寫在門框和城門上,將上帝所交代的話語完完全全記在心中。數千年來,猶太民族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傳承他們的信仰,塑造他們的民族性和文化。

四、塑造與傳承之所

猶太人的塑造與傳承之所,除了家庭外,逢年過節,或是猶太人共同聚集時,他們定會一再地重述歷史,訴說上帝的話語,同時宣讀 《塔木德》( Talmud ) 。《塔木德》希伯來文稱為 ?????? ,其乃源於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五世紀之間,內容詳細記錄了源自於聖經摩西五經的律法、條例和傳統,是一部僅次於聖經的典籍。難怪,身為猶太人的 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亞蒙‧ 哈默( Armand Hammer,1898-1990 ) 會有感而發的道出: 「《聖經》讓每一個人服從上帝的安排,但《塔木德》讓財富服從了我們的選擇。」以及 美國 聯儲局前主席 格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也肯定的說出:「 理 最重要的品質是保持正確的心態, 《塔木德》是讓我們內心寧靜的教義。」就連 身為量子基金專家喬治 索羅斯( George Soros ) 亦不諱言的談道:「 《塔木德》對於每一個虔誠的信仰者來說,它給我們開啟了一道通往自由與財富的大門。」

今天,身為基督徒,除了主日禮拜以外,鮮少有機會接受宗教教育,除了自我靈修與收看相關的電視節目之外,「主日學」正是一個非常好的「塑造與傳承」之所。談到「主日學」,我們對主日學的由來,當有所認識。

「主日學」為英國慈善家羅伯特雷克斯( Robert Raikes,1736-1811 )於主後 1780 年所創立。雷克斯極熱衷於新聞、社會福利慈善事業與監獄工作,他曾任職於格洛斯特監獄,專門從事受刑人的慈善與福利。當他於格洛斯特任職時,正逢英國工業革命之後不久,社會福利缺乏,許多貧民區小孩為了生計,被送到工廠工作,因而輟學。街上常有許多小孩遊蕩,惹事生非,犯罪事件層出不窮。雷克斯不忍看到因貧窮而失學流浪街頭、虛度光陰的兒童,乃籌措金錢,商借學校,聘請多位老師在星期日早上聚集這些孩子,教他們識字,同 時 教授基督教的要理問答,讓他們認識基督教信仰。

雷克斯的善行,隨即得著響應,並傳遍英國各地,教會無不起而效法,且於 1785 年成立「主日學協會」。此後,主日學事工進而推廣到世界各地。 1791 年,美國教會亦開始成立主日學校。 1830 年,在雷克斯的奔走下,終於成立了「世界主日學聯合會」,且隨著十九世紀的宣教運動,使得「主日學」事工得以傳播到世界各地。 1865 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亦在宣教運動的影響,以及宣教師的努力下,福音和主日學事工開始在台灣生根發芽。

從歷史典故觀之,「主日學」或許是針對失學兒童所設立,然在多元化的社會裡,早已成為全民的主日學,不分年齡、職業、學歷,它都是終身學習的好所在。猶太有句諺語:「停止學習,就是學了二十年的東西也在兩年之內就忘掉。」可見,任何有智慧的人,都不能停止學習。同樣的,鼓勵孩子參與兒童主日學,要求自己加入成人主日學,就是信仰塑造與傳承的開始。

五、塑造與傳承的實踐

出國唸書前,曾請教留學歸國的前輩,如何才能增加英文聽力,所得到的答案是:「進到房間就打開收音機,讓英文不斷充滿你的耳朵;一閉上眼睛,就用英文思考事情,讓你心中只有英文;一開口就說英文,讓你自己口出英文;若遇難纏的單字,就將之製成卡片,一有空檔就拿出來看,讓英文充滿你的空檔。」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英文能力果真進步快速。回國後,在大專院校教書時,亦常有學生問我:「老師,如何才能讀好英文?」我也依樣畫葫蘆的以上述答案告訴他們。

在神學院讀書時,凡修希伯來文或希臘文同學的房間裡,幾乎都會在牆、窗、床,甚至在廁所牆上貼滿單字,以便隨時背誦。當時,在「發奮『塗牆』」的努力下,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能力可以說「與日俱增」。但不久前,同學們回學校參加教牧進修時,再度提起往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因為絕大部份都已經還給老師,忘得差不多了!主要原因,即畢業後失去了學習環境,在毫無「塑造」的情況下,豈能有「傳承」可言?

日本著名的信仰前輩內村鑑三,在他安息處的墓碑上刻著:「我要為國家活,國家要為世界活,這世界的一切要為基督為神而活。」內村鑑三不但生前致力於宗教教育,連死後也不忘利用小小的墓碑提醒後人,要傳承信仰,為基督而活。其為福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委實令人敬佩。

保羅從上帝領受了對普世教會的福音職分,要把福音傳揚開來,將人引領到上帝的面前。只可惜,當時的羅馬政府在禁止基督教福音的傳播下,保羅因忠心於傳福音而被捕入獄。在獄中,保羅為關心受到諾斯底異端侵襲的歌羅西地區之信徒,乃提筆寫信,要他們藉著智慧明辨是非,看清異端,尋求拯救,脫離物質世界。保羅在信中特別指出:「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歌羅西書一章 28 節)

在現時代的社會裡,無論是要成為人師,或是自我進修,學習保羅用各樣的智慧,勸戒、教導來「塑造」人才、「傳承」信仰乃不可或缺,因這正是基督教育根本的實踐精神。

咱們德生教會每個禮拜天早上都有為兒童、青少年、中年、老年人所設計的「主日學」,不但師資優秀,內容豐富,還從不同角度探討上帝的話語,但參與的人數並不踴躍。此外,我們還有松年大學、社區生命教育、兒童週末營、長青學苑可以供大家學習和充電,非常歡迎大家的投入。

結語:

「教育乃百年大計」,這句名言乃眾所周知。德國哲學家康德( Immanuel Kant,1724-1804 )曾經說過:「人類有兩個最大的問題必須面對:一、如何組織政府。二、如何栽培孩子。」顯然的,教育是人類非常重要的工程。但在著重知識教育之時,若缺乏宗教與生命教育,靈命必至缺乏,心靈將會乾渴。是故,當我們著手知識教育的同時,盼望大家也都能投入宗教與生命教育的學習和服事之行列,如此一來,才能「塑造」人才、「傳承」信仰,將人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