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培養平衡成長的孩子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箴言4:23,22:6;路加福音2:52

有一次,知名的演說家張錦貴教授在《清涼音》的節目中,談起有關親子的議題。他提起一個有趣的畫面,那是他在路上偶然看見的一個情節。有一個小孩走在前面,大搖大擺地,一個媽抱著又大又重的大提琴舉步維艱地走在後面。忽然間,發生了一件令張教授很憤慨的事……。張教授的形容更是有趣:「我看見那個孩子走在前,好像『史艷文』,走路有風,忽然轉身對他的媽媽說:『走快一點啦!我快來不及了啦!』」他說,他很想走過去給那個孩子一巴掌。這是什麼態度呢!怎麼可以對媽媽這樣說話!

我們在培育孩子,我們到底給了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呢?我們花許多錢讓孩子補習,孩子可能學到了知識,就足夠了嗎?我想還有比知識更重要的功課需要學習的。

EQ-一個受忽略的重要概念
在《民生報》(2001/08/17)的一則專題報導<訓練EQ比IQ更實用>中指出,要激發孩子的潛能,EQ的訓練比IQ的提升更重要;如果情緒管理不佳,縱使高人一等的IQ也難以發揮。統計顯示,40%孩子是天生好帶的乖寶寶氣質、35%是個性一般的孩子、15%是笨拙型、10%是磨娘精。

我們大概都知道「IQ」。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智商(IQ)可用標準化的智力測驗來測量,如魏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就是其一。用來測量語言和非語言的能力,包括記憶力、字彙、理解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思考、認知、處理資訊和感覺統合技巧。藉著測驗所得出的「一般智力因素」(general intelligence factor),即是我們常說的「IQ」。常久以來,我們在這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因為,一般認為高IQ與高成就有密切的關係,但事實並不盡然。因為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EQ」。

近年來,我們常使用或聽到「EQ」的字眼,這裡作一個大致的說明。1990年,哈佛大學的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夏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的約翰梅爾(John Mayer)率先以「情緒智商」(EQ)描述成功者的情緒特質,它包括了:(1)同理心;(2)了解、並能表達感受;(3)控制脾氣;(4)獨立;(5)適應力;(6)受人喜愛;(7)解決人際問題的能力;(8)毅力;(9)友善;(10)仁慈;(11)尊重。

1995年,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他的暢銷書《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成功地把這個概念推廣開來,「EQ」一詞就成了人們普遍的用語,一般稱為「情緒智商」。高曼先生還因此上了《時代》(Time)雜誌的封面。EQ的觀念不僅被認為與孩子的教養有關,甚至用於工作和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有顯著的效果。

箴言提到:「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箴言強調的是一種由「內在的改變」進而影響「外在成就」的道理。我想,「EQ」也是如此。

國立嘉義大學副校長暨人文藝術學院余玉照院長(2002)在<口德與EQ是人文素養的奇葩>一文中指出,EQ這門學問並非只在西方受到重視,孔子所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哲學,就是一種「同理心」(empathy)的表現。特別地,余玉照院長認為,EQ的中心意涵大致可用「知己、自制、勵己、知彼、利他」十字來解說。可以讓我們作為了解「EQ」的參考。

在聖經中,有一段很簡單的記載,路加福音的作者提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 )。意思是耶穌逐漸長大,人們喜愛他,上帝也愛他。我想這就是「EQ」!或許我們可以自己省思,當我們的孩子年紀漸漸增長,人們喜愛他的心是否也跟著增長?!

核心能力的培養
在中興號的台中站,有一台往台北的中興號要開了。這時有一個婦人帶了一個小孩子約五歲,婦人要小孩坐在司機後面的座位,隔著窗向小孩交待了一下,便跟司機說:「司機先生,到新竹叫一下我小孩哦!謝謝!」就自己離開了,那時小朋友旁邊的位置坐了一個男同學。車子開了不久,小男孩便對著旁邊的男同學說:「哥哥!哥哥!新竹到沒!」男同學說:「乖!坐好,到了我會叫你。」又過了不到十分鐘,「哥哥!哥哥!新竹到沒!」那男同學又說:「還沒,到了我叫你好不好!」又過了不到十分鐘,「哥哥!哥哥……」「到了我會叫你!」男同學已經不耐煩。又過了十分鐘:「哥哥!哥哥!哥哥!」那男同學假睡,不理小男孩。

於是,小男孩轉向司機先生,「司機伯伯,新竹到沒!」司機:「坐好坐好!到了我會跟你說」。才過了不到五分鐘:「司機伯伯,新竹到沒!」司機已經不耐煩「到-了-我-會-叫-你-!」司機心還在想,雖然是小孩這麼小不用車錢,也不能把他一個人丟在車上自己坐車啊!怎有這種母親。」司機先生乾脆不理他,那小男孩終於乖乖的坐好不說話了。

過了不知多久,大家也都相安無事,司機突然說:「哎呀!到桃園了!開過頭了!那小孩怎麼都沒提醒我!這下慘了!」那男同學和車上的一些乘客也都嚇了一跳,「對啊!怎麼辦那小孩不吵我們倒也忘了」。大家一番商討,又不忍心把他放在台汽桃園站,讓南下的中興號再載小男孩回新竹,帶來帶去的,他那麼小,萬一丟了怎麼辦,好在車上的客人也剩了十多個,大家討論了以後,決定啟程回到新竹,把小男孩帶回到新竹再北上,車上的每個人都散發著慈愛的光芒,用關愛的眼神看著小男孩,於是車子又上高速公路折回新竹。

「弟弟,新竹到了哦!」車上的每個人都微笑的把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放下了,這時小男孩高興的說:「新竹到了啊!」說完便把身上的背包拿下來,拿出一個便當。圍在他身邊的人都楞了一下,大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這時有一個老伯伯說了:「弟弟,新竹到了耶!」那小男孩把頭抬起來說:「我媽媽說,到了新竹就可以把便當拿起來吃了!」全車陷入死寂!那男同學用顫抖的聲音說:「那你到底要去那?」小男孩說:「台北」!

聖經中明確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依賴學校教育,以為功課好就有前途。這好比把孩子送上公車,然後就沒事了,再來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如果,我們有機會陪著孩子,除了功課,我們還有許多機會讓他學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

我們都希望孩子在求學時能努力學習,將來學而有成,有一技之長,可以開創自己的人生,我也認為這是必要的。然而除了「一技之長」的專業知識之外,如果能再具有所謂的「核心能力」,那孩子將來的路,我想就更寬闊了!

黑幼龍認為,一個「具備核心能力的人不會被淘汰」,特別在這個不景氣的失業年代。什麼是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呢?不是指法律、會計、電機等專業知識,而是指溝通能力、領導能力(leadership)和團隊合作能力(team work),這些核心能力是不論任何行業都需要的能力。尤其在企業裁員時,更是衡量留人的標準。

他提到一位美國高科技公司員工被裁員後的心聲,「我比別人認真工作,不遲到、不早退,但為什麼先裁掉我?」公司的回答是:「就是因為你只做好我們交代的工作,開會時很少看到你發表意見,沒有發揮領導力。將來我們一個人要當兩、三個人用,只能留下擁有更多能力的人」。
正如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EQ》作者丹尼爾高曼(1995)所說的,「一個人的成功,EQ(情緒智商)佔80%,IQ(專業能力)只佔20%」。因此,對於孩子核心能力的培養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結語:為孩子立一個榜樣
快樂人生培育中心主任黃沛玲小姐在<身教的意義>中以「兒童成長箴言」給身為父母的很好的建議,我自己也深有同感。

成長在批評中的孩子,他學會責難;
成長在敵意中的孩子,他學會抵抗;
成長在嘲諷中的孩子,他易於畏縮;
成長在羞辱中的孩子,他易於虛怯;
成長在忍讓中的孩子,他學會堅忍;
成長在激勵中的孩子,他充滿信心;
成長在讚美中的孩子,他充滿感激;
成長在公平中的孩子,他學得正義;
成長在安定中的孩子,他學會信任;
成長在讚許中的孩子,他學會自愛;
成長在接納及友誼中的孩子,他會在世界中追尋愛心。

我想用它作為我們共同的勉勵,讓我們互相加油,為培養平衡成長的孩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