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單純的信仰 — 李子和牧師

  • 李子和牧師

經文:民數記十三章 30-31 節;十四章 5-10 節

•  引言

網路上流傳著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學者搭船過河,在船上因為無聊,就與船夫閒聊起來 … 。學者問船夫「你學過數學嗎?」,船夫回答「沒有」;學者說「啊!那你等於失去四分之一的生命 … ,那,學過哲學嗎?」,船夫尷尬地說「也沒有」;學者搖搖頭說「唉,那你等於失去一半的生命,多可惜啊~」。忽然, 一陣狂風吹來,船在搖晃中即將翻覆;此時,船夫緊張地問「你學過游泳嗎?」, 學者惶恐地回答「沒有」。船夫感嘆的說「唉!那你將失去全部的生命了 … 」。

「在生命的緊要關頭,甚麼最重要?」 … 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其實,是與最近頻頻發生的地震有關。 三月四日 上午八點十八分,高雄甲仙發生 6.4 級的地震,因為震央拒離高雄市很近,所以,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事實上,地震發生當時,筆者正準備出門。那時,感覺搖晃的很嚴重;所以,心想應該是來不及從四樓衝到一樓。於是,也顧不得先前聽過的甚麼應變措施、甚麼生命三角 … ,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跟著搖。那麼,在搖晃當中,因為腦袋空空的,全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 所以,只做了一件事 – 「禱告」。並且,因為 腦子裡一片空白,所以禱告的內容只有一直重覆「主耶穌保守!主耶穌保守 … 」。 (其實,這是筆者小時候最常作的禱告詞,當時,因為怕黑,所以晚上起來上廁所時,都要一直唸「主耶穌保守 … 」)。

在簡單的禱告中,地震停了;不過,地震之後,除了感謝主以外,心裡還產生了一個疑問 – 「在生命的緊要關頭,甚麼最重要?」。為什麼有如此的疑問?因為,筆者感覺,當遇到像是地震這樣突如其來的狀況,其實自己是在一個『自以為』無能為力的狀態,而當時能作的,只有「等」著看接下來要發生甚麼事!也就是說,那短短的幾秒鐘(雖然感覺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筆者好像對自己的生命失去了控制權,只能被動地在原地等待;而有這樣的感覺,不禁讓人想到「站在攸關生死的臨界點之際,『自覺』無能為力者,該用甚麼態度面對?」 … 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個人想到的答案是「單純的信仰」,也就是今天的題目;不過,為什麼是單純的信仰呢?要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今天的經文。

•  聖經 – 探子所發現的事

今天的經文是記載在民數記十三、四章中,而這兩章經文所記載的事件,是發生在加低斯巴尼亞的十二位探子事件。當以色列人經歷出埃及的神蹟之後
,他們從過紅海、在西乃山立約、建立會幕制度之後,來到加低斯巴尼亞,在那裡紮營預備進入迦南地。而那時,摩西依照上帝的吩咐,派遣十二名探子進去迦南地,要「發現」那應許之地的美好。為什麼說「發現」?其實,當上帝吩咐他們去探勘時,原本的用意是要他們去看那地的美好(巴克萊每日研經叢書 – 民數記註釋);因此,探子回報那地果然像是上帝所應許的美好之際,迦勒才會說「我們應該立刻去得著那流奶流蜜之地」。可是,此刻有人卻無視於上帝的應許,開始用軍事知識來分析;於是,在民數記 13 : 32-33 中說 … 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 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 」。

「據我們看 … 據他們看」這是他們根據知識或資訊所作的判斷,而這樣的判斷,看起來是非常地自貶,也就是所謂的「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那麼,對於他們如此的自貶,一般人或許覺得是一種沒信心的表現。可是,根據簡明聖經史地圖解的資料,在當時(大約 1445 BCE ),迦南地雖然在名義上是屬於埃及的領土;不過,在迦南地的居民本身卻也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事實上,當時的迦南地,有許多擁有強大武力的城邦君主;因為他們多半擁兵自重,所以,城邦與城邦之間,常常有聯合結盟或是互相攻打的戰事。也因為他們經常是處在備戰狀態之中,於是,他們的武力通常都至少足以保護自己的領土。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那些因為雙方武力狀況懸殊而自貶為草蜢的探子,其實,他們所做的軍事分析,雖然可能誇大煽情了一點,但是,他們並沒有說錯。因為,以色列人從出埃及到要進入迦南地,時間還不超過兩年;在那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裡,他們的武力可以說只是烏合之眾的軍隊。而,烏合之眾的以色列軍隊,要想進攻迦南地,要想去面對那些戰鬥力很強,城防又很堅固的迦南城邦,若是以合於邏輯的分析來看,恐怕只是以卵擊石的不自量力。因此,當探子們回來報告迦南地的軍事力量之後,民眾便十分地惶恐;也因此,在民數記 14 : 1-4 中,全會眾便開始發怨言,說他們要另立一個首領,帶他們回到奴役他們的埃及地。

然而,在今天另一處經文民數記 14 : 5-10 節中,約書亞與迦勒站出來說了一席話「 … 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 … 」。很明顯地,迦勒與約書亞在面對攸關族群生命的重大抉擇時,以非常不理性的方式,只看見上帝應許的美地,卻無視於眼前迦南人的軍事力量,決定要進入迦南地去得著那片流奶與蜜之地。結果,他們的說辭引來全會眾的反彈,甚至要拿石頭打死他們。眾人的反應,乍看之下是非常地令人不恥;不過,以當時的情況看來,似乎不理智的人是迦勒與約書亞。試想,他們兩人作為探子,當然也有看見迦南人的軍事力量;可是,他們卻鼓吹眾人上前去取得那應許之地。這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迦勒與約書亞做出與其他人不同的判斷? … 以下,我們分別從眾人的角度與這兩名不理性的探子的角度來思考,也就是,我們一起來思考「知識的建議 VS. 信仰的能力」。

•  眾人的理性思考 – 知識的建議

其實,受派遣去探勘的十二名探子,其所回報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即,他們都發現到那地果然如上帝所應許,是一片流奶與蜜之豐盛之地。而,這樣的報告,也是上帝吩咐他們去探勘的原意。可是,那些探子在所應該報告的內容之外,又另外多說了自己的意見 – 「那地的軍事力量是強大的」;而,這樣的報告,讓眾人開始將焦點從「有沒有」應許之地,轉移到「能不能」得到那應許。

之後,眾人根據探子所「額外」報告的內容,開始以「人的知識」去對「能不能」進行簡單的判斷;當然,所判斷的結果,是「迦勒與約書亞準備讓大家去送死」!

很明顯地,十名探子與眾人無視於先前出埃及時所經歷過的神蹟,卻根據理性的知識來判斷「能或不能」,因此,他們決定放棄進入迦南地,甚至要回去埃及作奴隸 … 。他們的行為,站在聖經讀者的立場,常會讓我們覺得荒誕無稽;不過,老實說,他們荒誕無稽的想法與作法,卻可以在許多基督徒的身上看見。平心而論,有許多在教會出入多年的信徒,常常不自覺地會以文化與知識來代替聖經;因此,畢德生牧師( Eugene H.Peterson ,加拿大維真學院靈修神學榮譽退休教授)說「聖經的權威只在於禮拜中的講道」,意思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聖經只被用來參考 … 」。

事實上,在畢德生教授的著作中提到,在他身邊不少飽學的顧問,曾經出於好意而給他許多建議,然而那些建議似乎都在暗示他「在當代的北美,聖經對講道是要緊的;但在教會管理、組織會眾、處理衝突、訓練主日學老師、宣 傳新的使命重點等事上,聖經卻幫助不大。」(《顛覆文化的牧養之道》 The Unnecessary Pastor ,香港:天道, 2006 ) 為什麼如此呢?據他的說法,那些飽學的顧問其實言之有理,因為像是以賽亞這樣的先知,哪懂得治理教會?還有,先知耶利米對處理衝突也是一無所知,事實上,他大半生都在與耶路撒冷的同道衝突!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當然是以現代知識作判斷,而將聖經的非理性思考放在禮拜堂的板凳上。

與博學的顧問不同,也是與要回埃及的眾人不同的,還有另外一種思考的角度。這種角度是一種近乎愚蠢的單純,即單純地相信聖經所記載的是真的。這樣的思考模式,按照神學家的說辭,是一種暫時的「失常」(保羅‧田立克,《信仰的能力》,台南:教會公報, 1999 )。也就是說,這樣的思考模式是很「單純的信仰」,也就是今天的題目;那麼,何謂「單純」呢?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雜質,是全然或終極的失去理性。當然,以比較委婉好聽的說辭來講,也可以說是「超乎理性」、「超乎文化」、「超乎知識」 … 。其實,在《信仰的能力》第二章中,有比較多對「知識之破壞信仰」的解釋 … ;不過,以那樣的內容來解釋,或許會把「單純」解釋成很複雜。所以,按照耶穌常以簡單的故事來詮釋猶太律法所無法釐清的道理之方式,在以下,以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來解釋何謂「單純的信仰」以及其所帶來的能力。這個故事,姑且稱為 – 「非理性的原則 – 信仰的能力」。

•  非理性的原則 – 信仰的能力

筆者曾經在美國德州的一個台灣人教會聚會,在那教會曾聽過一個見證。作見證的,是那教會裡一位執事。這位執事,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在四十幾年前到美國讀書。當時,他在美國舉目無親;還好,當地台灣教會的弟兄姊妹對他很是關心 … 。那麼,因為跟教會的弟兄姊妹相處久了;所以,他每個禮拜都自然地會去教會「坐」禮拜。不過,據他所說,當時他雖然也喜歡聽牧師所講的道理;然而,他僅能夠接受一些合乎邏輯的道理。至於牧師所提到的一些不合邏輯的信息,他一直是抱著「質疑」的態度,因為他覺得,以自己所學的知識理論而言,宗教信仰只是撫慰心靈的東西。

後來,他拿了學位,開始在聯邦的研究機構上班。上班之後,手頭寬裕了一點;於是,他利用第一次聖誕假,帶著全家大小去美國的北部玩。不過,雖然已經在上班,可是經濟上還是能省則省;因此,他沒有搭飛機或火車去玩,而是開著自己在學生時代買的老爺車出門 … 。這車子,平常上下班都還好;可是,在他出門第三天,卻在路上拋錨了。本來,車子拋錨,找人來修就好了;可是,偏偏他拋錨的地點是在人車稀少的州際公路上,而且,那天還下著雪!據他的描述,當時在那樣寒冷的下雪天,如果車子發不動,其實是會出人命的。因為,他的車子引擎發不動,車裡就沒有熱氣;而車裡沒有熱氣,他跟太太還有一歲的女兒,就會冷死在車子裡。

他在雪地裡,開始用他那具有邏輯性的頭腦分析。他想著,有多大的機率,會有一部車在這種天氣裡剛好開過?有多大的機率,這部車的駕駛會注意到冷得不能打開車門求救的他們?有多大的機率,那注意到他們的駕駛,會好心地停下車來一探究竟? … 不想還好,越想就越認為他們一家三口要絕望地等死了!不過,就在面對生死關頭的那一刻,他的太太想起在教會禮拜當中,牧師曾經說過「遇到困難時,要憑著信心禱告」。太太跟他說,不如我們禱告吧?!可是,從來沒有禱告過的他,也不知道何謂信心的禱告,只好抱著必死的決心,說「上帝,如果這次能夠活,我們全家都要信主 … 」。禱告完之後,他四處張望,看看是不是有車子經過;在四處張望的同時,手不自覺地去轉動車鑰匙,結果 … 車子發動了!

•  結論

那位以邏輯思考為營生的執事,他的非理性經驗成為影響他一生的信仰基礎。又,前面所提到的畢德生牧師,捨棄了博學顧問們的好建議,卻決定作一位顛覆文化的多餘牧者,以聖經為原則去重新思考作為上帝僕人的思維與態度。或許,那樣的思維,因為不是很符合知識與文化而讓人感到異常;但是,那樣的思維是一種「單純的信仰」。其實,在自以為無力改變的時候,知識是沒有辦法讓人脫離那種受困的狀態,就像是溺水的學者無法以數學或哲學來讓自己離開困境。

本文開始時曾提到,站在攸關生死的臨界點之際,『自覺』無能為力者,該用甚麼態度面對?答案是「單純的信仰」!甚麼是單純的信仰? … 在約書亞與迦勒面對眾人以知識作判斷而決定回去埃及作奴隸時,他們說「 … 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 … 」,那句「耶和華若喜悅我們」看似假設語氣,卻是讓他們要去得著應許的單純信仰,而,這樣的單純信仰,換做肯定句來說,是「耶穌愛我」。無庸置疑的,知識的確是很重要;然而,重要的知識必須建立在單純信仰的基礎上,也就是必須建立在對「耶穌愛我」的確信上。在確信「耶穌愛我」的根基上,人可以藉著數學、哲學、神學、文化、經驗等知識 … 來建造更美好的生命大樓。不過,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單純信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