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貪字,貧字殼 」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 箴言十五章 27 節; 路加福音十二章 15-21 節

引言:

當阿扁總統卸任後,因國務機要費與政治獻金等問題,多位家族成員和前朝官員與幕僚被懷疑涉入貪污弊案,而紛紛被法院收押和起訴,使得台灣的法界、政界和民間藍綠不同意識型態的團體,出現嚴重的對立。有人直指阿扁貪污,罪有應得;有人則高喊,阿扁遭受到政治迫害。無論真相如何,因為金錢引發政治、司法、意識型態上的上的爭議與衝突,實在不是我們所樂意見到的。

還有,當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以及美國流行樂天王巨星麥可傑克森兩人相繼去世之後,在遺體還未下葬之前,就傳出家族當中有人覬覦他們所留下來的龐大遺產,而出現家庭內鬥的「爭產」風波,讓人看了,無不搖頭嘆息!

一、貪字,貧字殼

「貪字,貧字殼;賭字,貧字心。」是一句頗富意義的台灣俗語。古代的台灣哲人之所以會將這兩個字放在一起,乃「『 貪 』 與『貧』這兩字之外表極為相似,而『賭』與『貧』字之字首皆為『貝』,且賭字之貝則為貪字的字心。」 其意乃在訴說:貪婪之人,易成貧窮;想以賭致富,必傾家蕩產,導致貧窮。簡言之, 即「心貧,生貪婪;貪心,就落難。」

事實上,台灣俗諺語意的提醒及引言中所談及的爭奪遺產之事,在聖經中的 箴言十五章 27 節:「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與二十八章 25 節所載之經文:「心中貪婪的,挑起爭端;倚靠耶和華的,必得豐裕。」已經涵蓋了所有的意義與教導。惟可惜的是,人類還是一再地重蹈覆轍,為所欲為,貪得無厭。

一天,耶穌傳福音時,有一個人趨前央求耶穌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路加福音十二章 13 節)(註:依 據摩西律法 ,身為老師的人, 有權替人分配家產。相關記載請見民數記二十七章 1-11 節;申命記二十一章 15-17 節)耶穌聽完請求後,先以 「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路加福音十二章 15 節 )這一句教導作為引言,之後, 隨即 以 「無知的財主」( 路加福音十二章 16-21 節: 「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裏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作為比喻,要人注意心中的貪念,勿以追求物質的富裕和享受,作為人生的終極意義,進而忘卻人生的短暫與上帝最終的審判。

二、 貪圖的代價

聖經中,有許多攸關「 貪字,貧字殼 」的例子,這些例子不只貪圖「財利」,還包含了貪圖「名份」、「權力」、「美色」等問題,且從舊約創世記,直到新約使徒時期皆有。

1. 貪圖名利的雅各

雅各為了貪圖希伯來傳統文化下,長子才能擁有的名、利、權,而使出惡劣的手段,欺騙父親的歷史故事,乃眾所周知;相對的,身為哥哥的以掃,也為了貪圖一碗紅豆湯,而出賣了長子的名份。結果,兄弟兩人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見創世記二十五 – 二十六章)

2. 貪圖錢財的亞干

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百姓越過約旦河東岸,進入迦南地,準備攻打耶利歌城時,上帝透過約書亞吩咐百姓說:「至於你們,務要謹慎,不可取那當滅的物,恐怕你們取了那當滅的物,就連累以色列的全營,使全營受咒詛!惟有金子、銀子,和銅鐵的器皿,都要歸耶和華為聖,必入耶和華的庫中。」(約書亞記六章 18-19 節)然當亞干跟隨約書亞攻打艾城時,卻從戰利品中偷藏了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銀子、一條重五十舍客勒金子,結果,使得本可輕易取得艾城的以色列的軍隊,竟敗在弱敵艾城人的手下。儘管亞干在事後出面坦承偷竊,才會使整體受到連累,同時公開認罪說:「我實在得罪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我所作的事如此如此。」但因著他的貪心,還是受到嚴懲,終被以色列百姓用石頭打死,並用火焚燒他一切所有的。(見約書亞記七章)

3. 貪圖美色的參孫

士師時代的參孫,本有一頭長髮,力大無窮,可以獨自一人用驢腮骨擊殺千人,還可徒手將獅子撕裂成兩半,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樣,更可輕易的將城門拆下,將之扛到山頂上。雖然參孫力氣非凡,但他卻因貪圖美色,被同樣為利所誘,貪圖利益的大利拉所引誘,而導致下場悲慘。還好,參孫在身敗名裂後,即時求告上帝,上帝在他死前,仍大大使用他,給了他將功贖罪的機會。(見士師記十三 – 十六章)

4. 貪圖權力的 押沙龍

大衛的兒子,被稱為美少年的押沙龍,不但設計殺害同父異母的兄長暗嫩,為爭奪王權,還老謀深算、毫無倫理的,不惜與多位同父異母的兄弟和父親大衛槓上,最終,不但引發戰爭,造成國家嚴重的損失及諸多百姓的犧牲,還賠上自己的生命,死於荒野。(見撒母耳記下 13-18 章)基於此,有聖經學者對押沙龍提出批判說:處心積慮想為王的押沙龍,有作王的野心,沒有作王的生命量度;有政治手段,沒有政治家的遠見。

5. 貪又騙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

初代教會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夫婦,看到巴拿巴依照使徒的教訓,賣了田地,並將之全數奉獻,而 得到眾人的稱讚與尊敬 ,夫婦倆為想得著如同巴拿巴的榮耀,也賣了田產,並公開宣稱要將所賣的全數奉獻出來。但賣了田產之後,卻為貪圖私利而改變初衷, 私自留下部分金錢,兩人還共謀虛稱全數奉獻,不但自欺欺人,還欺騙聖靈,而失去生命。 (見使徒行傳五章 1-10 節)可見,貪圖金錢,欺騙聖靈,乃赤裸裸揭露出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夫婦醜陋的一面。

三、感人的見證

一天,與教會會友的談話中,聽到一則發生在會友身上的感人見證。這位會友事業有成,經濟情況不錯,家人的相處也頗為融洽,由於他非常疼愛兒孫,且保有台灣人的傳統思想,對於兒女可說照顧有加,還為兒女們購置房子。無奈的是,女兒卻是單親媽媽,因無固定的收入,且身邊又有一位年幼的孩子,而成了台灣典型的低收入戶單親家庭。

政府為照顧低收入的單親家庭,有著完善的補助措施,若符合條件者,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請。由於會友女兒的情況符合政府的補助條件,若提出申請,一個月可得到政府三千元台幣的補助。會友的女兒得知消息後,乃滿懷希望的想提出申請,但問題卻卡在父親所買,登記在她名下的房屋市值超過政府所規定的申請標準,恐怕難以過關。在友人的指點下,女兒只好和父親商量,希望父親能將登記在她名下的房子,更名登記為父親的名字,這樣一來,便可成為「名正言順」、「無財無產」的低收入戶,而獲得政府的補助。

當女兒提出此一構想時,卻遭到父親的反對,父親誠然告訴女兒說:政府的這項照顧措施,是為低收入的單親家庭所設立,而我們的生活過得很好,並不需要這筆錢,若我們以投機的方式申請到這筆補助,勢必會排擠掉一個真正需要的人。我們是基督徒,應當心存感恩,絕不能有貪心之思,更不可為了這區區的三千元,而做出違背信仰與良心的事情。女兒聽完父親的這勸說之後,深受感動,不但打消申請補助的念頭,還特別感謝父親為她上了一則寶貴的功課。

事後,父親因購買新車,汽車公司的業務員到家裡辦理相關證件,閒聊間,女兒向業務員提起父親奉勸她勿為一己之私,罔顧社會正義,以投機的方式,向政府申請補助的往事。當業務員聽完這則感人的故事後,對於父親的明理與信仰,佩服得五體投地,直誇獎父親給了孩子非常正確的教導與示範,還有感而發的指出,現在年輕一代的錯誤價值觀和偏差思想,除了受到媒體的影響之外,最大的問題關鍵,還是出自於家庭教育。

聽完會友這一則感人的見證後不久,我在電子媒體中,讀到了一則名為<學童變刁,嫌棄教師獎品寒酸>的文章,看完之後,內心感觸良多!

話說,新竹縣有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女學童,第二次段考的數學考了九十五分,比第一次段考的五十四分進步四十一分,老師高興之餘,乃隨即送她一個橡皮擦和一枝玉兔牌鉛筆作為「最佳進步獎」,以示鼓勵。當獲得老師獎勵的女學童,興高采烈的回到家中,向在台積電擔任主管的父親分享她成績進步的喜悅,並出示老師送給她的獎品時,卻被父親的這一句話:「我們家不需要這麼寒酸的東西!」潑了一盆冷水。

還有,有一位男學童當選了學校的「環保小天使」,老師非常高興的送他一台玩具小汽車,然而當男學童看完汽車上的標籤價格後,卻退還給老師,還不屑的表示:「這不是名牌,我不要!」老師面對突如其來的回應,當場楞住,說不出話來!

看到這樣的情形,只能無奈的說:時代不同了!以前,能夠讓老師指名上台幫忙擦黑板,或是幫忙老師到辦公室拿粉筆、出公差,都會感到驕傲,且心滿意足的認為是一種榮譽,若能夠收到老師所贈送的禮物,更是學子心目中無上的光榮。可是,在物質豐富與少子化的今天,人們欠缺感恩的心之問題已經夠嚴重了,竟連家長也在孩子面前,以不屑的語氣,批評老師對孩子的鼓勵與所贈送之獎品,著實教人憂心!

四、從信仰的基本面著手

為了推動校園的品格教育,提升學生的品質、品味和品德,教育部特別編列了十二億元的經費,想藉此推廣「有品教育」。當教育部的構思和預算提出後,卻受到專家和學者的質疑說:難道砸下重金就能讓人「有品」嗎?若要把大筆經費拿來舉辦大拜拜式的講座和研討會,倒不如直接補助低收入戶較為實在。教育部在遭受反對之聲後,立即提出反駁:「這些經費是花在刀口上,一定會讓學生更有藝術人文素養。」然此話一出,隨即又遭到立法委員的強烈批評說:「教育部是最沒品的部會!」

無可否認的,「品格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 的功課相當廣泛,然過去,台灣各級學校所強調的品格,大都集中在「倫理與道德」方面,也就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 「四維」(禮、義、廉、恥)與「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曾幾何時,這些課程在升學主義掛帥的情況下,已經被人們所逐漸忽視。如今,情況已到嚴重的地步,才又想到要投下大筆經費來亡羊補牢,雖有緩不濟急的感覺,但可以藉此喚起國人重視品格教育,還是有其正面的意義。

事實上,品格教育絕非一朝一夕或單憑一大筆經費的投入,就可立竿見影。 個人覺得,人若不從信仰的基本面著手起,效果還是相當有限,因人性上的軟弱,並非光靠知性上的品格教育就可達到目的,唯有以聖經的教訓為準繩,透過信仰的行動來教導孩子,用感恩的心來面對一切,才能使品格教育展現出更美好的果效。

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學教授巴特柯斯基,曾與多位同事針對一萬六千多名學童的父母與老師做過問卷調查,從調查數據的研究中發現,「定期到教會做禮拜的父母教養出來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有良好的品行,且適應力比較好,而且虔誠的父母會教育出品行較優良的子。」對此,《生命科學》( Live Science )雜誌證實這項研究,並特別提出報導。

小時候,家母將煮好的菜暫時放置於餐桌上,又繼續煮另外一道菜時,孩子們常會趁母親不注意,用手「偷捻」一些菜餚塞進嘴裡,若不小心被撞見,家母常會以「偷捏、偷捻,一世人虧欠!」這一句話勸勉我們,千萬不可以存僥倖的心,趁機貪小便宜。

就讀小學五年級,升上教會主日學的白話字查經班時,主日學老師曾多次要我們用白話字(羅馬拼音)寫出:「偷捏、偷捻不會( b?e )好額,上帝咒詛做乞丐!」這句話,其目的,就是要讓主日學生能夠記得耶穌所提:「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之訓示。

雖然前面這兩句語詞非常簡單且淺顯易懂,卻是一種從信仰基本面所培養起的「品格教育」,讓我一生受益無窮,我常藉此提醒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以貪圖身外之物。

結語: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二十章 17 節)是上帝所頒佈之十 誡 當中的最後一 誡 。上帝將「貪心」放在最後一誡,主要的目的,乃人心之「貪」所 培植出來的罪,可引發前面的九誡之罪,因貪婪會取代上帝在人心的地位,驅使人敬拜偶像,也會因此而作假見證、偷竊等,而出現台灣俗諺所說的「貪字,貧字殼」,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