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黑暗中的引導 – 走出混沌 — 李子和牧師

  • 李子和牧師

聖經:創世記一章 1-8 節

引言:

前一陣子,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 … 。沒有陽光的雨天裡,低氣壓加上新聞裡一些負面的消息 … ,讓人覺得心裡莫名地煩悶。那麼,心裡悶,又不能出門散心,或許就需要想辦法解悶。

關於解悶,曾經聽人說過一個小故事:有一對夫婦,姑且稱為陳先生跟陳太太,他們住在公寓的五樓。有一天,陳先生下班,一走進家門,陳太太就跟他說「老陳啊,對面四樓的那位太太真夠無聊的!」陳先生「怎麼啦~?」陳太太「你知道嗎?她從早上八點到現在,都在看新聞,而且,那個新聞是一直都在重播 … 」陳先生「喔,那真是夠無聊的」「不過,你怎麼知道?」陳太太「我當然知道,早上你出門後,我就一直在窗戶邊看著她 … 」

有時候,無聊到發慌的時候,轉移注意力、想辦法離開那個很悶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教會有一位長輩就曾經分享,說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的時候,有時候因為電視太無聊,就開始一個人胡思亂想;一下子擔心孩子的事業,一下子煩惱孫子的課業,而之後,往往會越來越往壞的方向想去 … 。在那樣的情況下,若是沒有即時地從越來越負面的情境中抽離,或許,就會陷入一個混亂失序的狀態。

很不幸地,在現實生活裡,有些陷入混亂而走不出來的人,到後來會做出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的事。混亂中無法抽離的情況,其實就像是一條船在黑暗中觸了礁,即便看得到岸邊的燈塔或前方的出路,也不一定能靠著自己的力量再走出來。人在混亂中,需要有外力幫助,因此,今天的題目訂為黑暗中的引導 – 走出混沌」,就是要一起來探討這個議題。那麼,在探討之前,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 「暗夜中觸礁的船隻」 …

•  暗夜中觸礁的船隻

暗夜裡,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一條大船正緩緩朝著島上的燈塔方向航行 … 。接近岸邊的時候,船頭突然撞到礁石。撞到之後,船員們先是轉個方向,想要繼續航行;不過,不到幾分鐘,又撞到另一個礁石。原來,船長在航行時打了瞌睡,讓船隻偏離應該走的航道,進入了一個到處佈滿礁石的區域。此時,船員們意識到事情不對,立即把船停了下來。不過,他們隨即發現船的底部已經破了洞,海水開始慢慢滲入 … 。經過討論,他們知道必須要盡快將船停靠岸邊維修。不過,因為知道船已經陷在一個佈滿礁石的海域中,所以,船上的人也不敢貿然再往前行駛。

故事到此,先暫停來思考一下:這船偏離了航道,其實正像是人的生活偏離了正軌;並且,不幸地,其所偏入的區域,是一個混亂失序的生活狀態。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無論是工作、學業、婚姻、甚至信仰,會在不注意的當中,偏離應該要走的軌道。不過,大多數人剛偏離軌道時,通常不會察覺(如果那麼敏感,應該也不會偏離軌道了吧?!),一直到撞上了礁石,才會察覺事情不對了。那麼,在察覺到生活已經進入混亂失序的狀態時;可能,也會像是故事裡的船員一樣,即便看得見燈塔的方向,即便知道應該要走出混亂失序的區域,卻是沒有辦法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來抽離。怎麼辦呢? … 繼續來看故事的發展 …

此刻,從燈塔的方向,出現了一個人影,慢慢走向觸礁的船隻 … 。大船上的人發現有人在海面上行走,當然是嚇得臉色發白,個個想要逃離甲板。不過,當那人走近船身時,卻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不是鬼怪!我是腳踏礁石,走過來的 … 」。船員們一聽,探頭看看,果然那人是站在礁石上。於是,他們趕緊放下梯子,讓那人登上大船。原來,那人是熟悉該海域的領航員,他知道船一旦進入這個區域,就無法繼續往前開了。於是,他告訴船長「你們必須讓我來引導,調整船隻的方向,轉一個彎把船開回正確的航道 … 」他接著說「不過,這個動作會讓船身再經歷幾個撞擊;並且,撞擊中需要全體船員在各個崗位集中精神共同努力 … 」。

故事講到這裡,再停下來思考一下:船隻要開回正確的航道,需要有一個大轉彎,而,轉彎中會有所犧牲,並且需要極大的努力。同樣地,當我們要從混亂失序的生活中要回到正軌,也應該會有所割捨。而,所割捨的,可能是目前生活中的「交際、成就、樂趣、甚至朋友 … 」。換句話說,這樣的割捨,其實是在自由意志中的「選擇」;並且,這樣的「選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照道理來說,對船長與船員們而言,他們的選擇應該是聽從那人的指揮,開始將大船從暗夜的海上轉向正確的航道,讓船隻可以在黎明前停靠在岸邊接受工人的維修。不過,現實生活中,面對混亂失序的人會如此選擇嗎? … 要討論這點之前,可以先回到聖經來看。

•  創造中的兩個動作 – 運行&分開

今天的經文 1-8 節,是描述上帝開始創造時的兩個動作: 1. 運行 2. 分開。從聖經的記載中可以知道,當一切都還沒有秩序、一切都還在空虛之中、萬物都還沒有成形的時候,上帝的靈(氣、風)是主動地「接近」那混亂失序的黑暗深淵。當然,不同版本的聖經對這接近的動作,有諸多不同的用詞,如「運動(台漢)、運行(新譯)、 hovering ( NRSV 鷹在空中盤旋)、 swept ( NIV 掃過) … 」等;不過,無論是用哪一個詞來形容,都還是可以看得出那是一種「從遠處接近」的動作。

如果將這「接近」的動作,再加上原文詞性的分析,則那陰性的動詞,可以被理解為「母鷹從空中接近的動作」。不過,以母鷹的動作來形容上帝的接近混沌,那麼,「混沌」是指甚麼?可能,在這樣的類比中,很容易會將混沌比喻為「鳥巢中的鳥蛋」(鳥蛋正好符合了「尚未成形」的特性)。而,若是以此解釋來看,則當上帝的靈、氣息、或風,如母鷹盤旋而下去接近混沌時,那接近的動作是一種「孕育的母愛」。

接著,來看第二個動作 – 分開。在母愛與孕育的接近之後,上帝在混沌之中創造了光;並且,上帝將光與暗「分開」。接著,上帝又在第二天創造穹蒼;並且,上帝以穹蒼將眾水上下「分開」。在此,很明顯地一連出現了兩個「分開」的動作;這表示,「分開」在創造過程中應該是佔有重要的地位。事實上,從前後文中的改變看來,上帝兩次「分開」的動作,是建立了一個不同於空虛、不同於無形的「秩序」。也就是說,「分開」之後,世界開始有了秩序;而有了秩序之後,上帝才開始進行接下來的創造 – 「生長」。因此,換句話來說,「分開」所建立的秩序,造就了一個適合生長的環境。

對經文作簡單的討論之後,要回過頭來想剛才所提的問題:現實生活中,面對混亂失序的人會如何選擇呢? …… 現在,先假設某人正處在混沌未成形的鳥蛋中,猛然地抬頭一看,看見上帝正如母鷹盤旋而下,要將那人與原來的環境分開。試想,當那人看見逐漸接近的上帝時,他會有甚麼樣的反應?又,當他知道上帝是要將那人從原來的混亂分開時,他會選擇作甚麼? …… 或許,大部分人的直覺反應,應該會是在驚慌中選擇「閃躲」上帝的接近,並且,還極有可能會選擇「拒絕」被從原有的狀態中分開。為什麼?因為「不認識」上帝的母愛!

當某人處在混沌之中時,就像是未成形或未孵化的鳥蛋,並不認識那逐漸接近的上帝,是為了要孕育孵化他而來的母親。在不認識上帝的母愛之前提下,看見上帝的接近,自然會在驚慌中閃躲;而那種情況,就像是觸礁船隻上的船員,在黑暗中忽然看見不認識的引導員踏水而來時,會自然地表現出驚慌的反應一樣。可見,上帝創造的動作雖然極為重要,但是,要讓處在混沌中的人選擇被上帝引導,還必須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那人必須認識到那創造的動作是充滿母愛的動詞」。

•  認識上帝的愛

許多人都稱上帝為「天父」,而其實,上帝的創造是充滿著母愛的動詞。暢銷小說 – 《小屋》(威廉.保羅.楊著。台北:寂寞, 2009 ),其內容就有對上帝這樣的特性有諸多著墨。說到這本《小屋》,其內容是如同許多暢銷小說一樣,淺顯易懂又發人深省;並且,書中還有作者在其生命中所認識的上帝,也就是所謂的神學反省。事實上,該書的作者曾受過正式的神學教育,但是,後來他放棄神職工作。不過,在他的書中,不自主地透露出一件事,那就是 – 他一直在生活中作神學的反省。在他的書中,提出了許多基督徒應該去思考的神學議題,並且,他也從生命體驗中提出許多「非學術性」卻讓人覺得助益良多的解釋。

書中的主角,其實在生命中曾受過很深的傷害。主角的父親,是一位在教會任職長老,卻又常在酒後對妻小施暴的父親;這樣的父親,讓幼年的主角非常失望,甚至,讓他無法以「天父與孩子」的關係來認識上帝,導致他對上帝的關係一直有一個難以跨越的隔閡。結婚生子之後,主角極力想要扮演好爸爸的角色,可是,在一次全家旅遊中,他那可愛的小女兒遭到一個變態惡徒擄走並殺害,而他發現到,自己在整個事件中竟然是如此地「無能為力」 … 。

這兩個事件,讓他心裡埋下了無限的怨恨,並且,「嚴父」與「慈父」的角色,也讓他產生很大的迷惘。更重要的,這兩件事,不但影響他的生命,更影響到他與上帝的關係。因為,他實在想不通,應該像父親保護孩子的上帝,為何能容許這樣殘酷的事情發生在他那可愛的小女兒身上 … 。不過,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基督徒身份,讓他必須將這些疑惑埋在心裡,而在表面上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後來,上帝以「老爹」的名義,寫了一張紙條給他,邀請他回去一個可能是小女兒當年被謀殺的命案現場 – 小屋。說到這「老爹」的名稱,其實也是令他想不通的一件事;因為,他的太太一直都是以「老爹」來稱呼上帝,而他則是無法想像人能夠與上帝有那樣親密的關係。不過,他到底還是在掙扎中,驅車出發前往那個令人畏懼與心寒的小屋。於是,整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便進入主題 … 。

在那小屋中的那段時間,主角見到了被作者擬人化的聖父、聖子、聖靈的角色(作者以此來表達他的神學反省)。其中,老爹化身為一位黑人媽媽,風趣又慈愛地與他互動;另外,聖靈則被形容為神秘又溫柔的東方女性;至於,耶穌,則像是聖經裡所記載的,是一位精於木工、充滿智慧、言語風趣 … 的中東青年。之後,主角與三位看似不同,卻「彼此相愛」,且對他有著「同樣的愛」之角色,在吃飯、聊天、散步、工作 … 等很平常的生活互動之中,讓主角逐漸地從排斥、怨恨、矛盾與誤解中,慢慢地瞭解了「上帝的愛遠超過他自己的想像」。

從這樣的認識中,他漸漸地明白了上帝的愛不僅具有父愛,也包括母愛,甚至還包括更多 … 。並且,他還發現,原來上帝不僅愛他、也愛他的女兒、甚至愛他那有暴力傾向的父親、更讓人不解的,連那殺人的惡徒,上帝也是以愛來期待他的悔改 … 。最後,在認識上帝的愛中,他開始自我反省,也漸漸地明白了自己要走出「巨慟」(主角所面對的混沌),必須要先釐清對上帝的誤解,才能開始接受上帝的引導,成為新造的人。

•  結論 – 認識上帝的愛,才能選擇讓上帝創造你成為新造的人

對上帝有所誤解的人,其實很多;甚至,可能你跟我都是誤解上帝的人。當人以自己的想像來誤解上帝的時候,人與上帝的關係會有所隔閡;或許,在那樣的隔閡中,人還是能夠像小屋的主角原來一樣,將誤解埋在內心深處,而在表面上表現得若無其事。不過,人的生活中,難免會有所迷失而陷入混亂的時刻;那時,或許心裡直覺應該要走出混沌,可是卻又發現身邊滿是礁石,需要有人來引導 … 。而此刻,若是在不認識上帝的愛之前提下,看見上帝如老鷹一般逐漸地接近時,可能就會因為誤解上帝,將上帝「接近與分開」的創造,誤認為是嚴酷的責罰,而因此拒絕了上帝,讓自己停留在混沌失序之中。

詩篇 130 篇中,我們看見詩人在深淵中,是如此地渴望上帝的引導,因為詩人清楚知道「在耶和華有慈愛,在他有豐盛的救贖」。上帝當然是有慈愛與救贖,不過,人必須認識上帝這樣的特質,才能敞開心胸讓上帝引導。畢竟,從燈塔那裡來的領航員,之所以能夠帶領大船進入港灣,不僅是因為他熟悉該海域,還要加上大船上的人願意接受他的引導,願意放心將自己的生命交託在他手上。說起來,人生是難免會遇到混亂的時刻,因此,願上帝幫助我們,在混亂失序來到之前,都先能夠認識那同時具有父愛與母愛的上帝。如此,讓我們能選擇對那如母鷹般接近的上帝來敞開胸懷,讓上帝成為我們在黑暗中的引導 ,在混亂中擁抱並孵化我們,帶我們走出混沌且成為新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