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20120304 辦理「思維轉換」研習會之由 (胡忠銘牧師)

本會於 2 月 26-27 日假台南曾文水庫舉辦「思維轉換」( Paradigm Shit ) 研習會,旨乃長老教會為民主與共和的代議制,其設計較屬單打獨鬥之型態, 發展較為有限。近幾年來,德生教會成長之後,有些長執與會友的觀念依然停留在舊有的模式。如何「刺激」長執帶領會友,使之隨著教會成長的腳步 調整與轉變,乃本次研習會之重點。易言之,如何認清職責,從微觀轉為宏觀、擺脫舊有模式,將新酒裝入新皮袋,乃本次研習會之目的。

當然, 辦理「思維轉換」 研習會,並非排斥或反對象徵「傳統」的舊衣服與舊皮袋,也不是在高舉代表「現代」的新酒和新布,而是要能適得其所、相互跨越、共存共榮,使彼此間,有伸縮性的自由,畢竟兩者都是因為歷史的近程中所產生,且同時存在的,各有其時代與功能性。若雙方一味的堅持自己,將會失去彼此。

「思維轉換」( Paradigm Shift ),或稱「模式的「提升」(轉變)」一詞, 乃出自於 美國哲學家多瑪斯 孔恩 ( Thomas Kuhnm, 1922-1996 )之鉅著《 科學革命的結構 》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一書當中。 孔恩之所以 會提出「思維轉換」之用詞,乃他長久從事科學史研究後,深刻感受到: 「讀了那些過時的科學理論及老舊的研究之後,竟使我完全拋棄了我原先對科學的本質及『科學之所以特別成功』這一問題的基本想法。這和我原先的想法與我研究科學史以後所獲得的印象完全不相符。然而這些想法在討論科學時極為重要,假若他們與科學史上的實況不符,那麼就值得徹底追查下去。結果我大幅度地更動了我的未來計劃,從物理學轉到科學史,然後逐漸地從直截的歷史問題,轉向較具哲學意味的問題。」

孔恩之所以會「頓悟」出「思維轉換」的概念,乃他在哈佛大學教授通識教育課程「舊科學」 (old science) 一段時日後發現,既有的 模式,經由人的教導與傳承,會成為「固定」的脈絡與觀念。意即, 科學的發展不過是依照一定的方法去進行觀察、提出假設,在經過實驗的驗證後連續累積的過程,但舊科學史觀不足以說明那些科學著作產生的歷史過程,所以才會醞釀出新的科學史觀。質言之, 既有的傳統固定模式,可以解決傳統的答案, 但若要面對與解決未來更深入的問題,則必須要有新的「方案」,才會產生更好的「答案」。當然,「思維的轉換」並非在否定過去的「模式」,因其所帶來的結果,並不一定是「完美」。但若沒有新的思維,便無法提升舊有的模式,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事實上, 孔恩的理論,耶穌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明白提出過。(見本研習會主題經文馬太福音九章 16-17 節: 「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 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 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 兩樣就都保全了。」(意為: 假如把未經水洗的新布補在舊衣的破洞上,當 洗濯時,新布做的補釘會抽縮,使衣服益發破裂;倘若把仍在發酵的新酒放在無彈性的舊皮袋裏,酒發酵時便會漲破皮袋。此乃比喻耶穌所傳活潑 的天國信息與猶太教陳舊的儀文主義難以相配,須有新的形式表現。) 亦請參見我所撰寫的< 耶穌論新舊的思維轉換>、< 永遠進行式 >、< 改革宗 vs. 改革中>等文章 。

如今的德生教會,已經從過去中型( 300 人以下)的教會,邁入大型 教會( 700 人以上)之林。記得, 2011 年本會假真理大學麻豆校區的白宮會館舉行 「德生教會 2011-2020 事工與異象及發展策略研討會」時,我已在研習手冊當中談道:

如今,德生教會的人數快速增長,若包括主日學生與週間的各項聚會,幾乎每一個禮拜都已超過 700 人,若包括松大、團契和週間的聚會,人數早已經突破千人。但會友與長執的觀念,還是停留在 100-150 個人的階段,舉凡婚喪喜慶、探病、諮商協談、行政事務、突發狀況、大小會議、主領各項聚會等,牧師幾乎都得事必躬親,才能滿足會友的需要,即便有多位牧師,會友還是 停留在傳統的觀念。如此的工作量,已經不是一個牧師所能負荷。 這樣的情境,對微僕而言,常因無法面面俱到,而深感難過與愧疚。

到目前為止,長老教會尚無一套適合 500 人以上聚會的體制 與團隊服事之完整模式可供依循和參考,超過 500 人以上的教會,往往都得自己摸索,然卻又在人多嘴雜、意見紛歧的情況下,使得牧師所提出的事工和計畫難以推展,心情也常因此受到影響。

如何使一個小小的公寓教會散發基督的愛,讓人感受到心靈的溫暖,遠勝過萬人大教會的熱絡,實值得我們省思。微僕之所以會依此提出構思,乃長老教會的體制和觀念,較屬「單打獨鬥」的設計,並不適合「團隊服事」。一位全時間服事,盡忠職守、認真牧會的長老教會牧師,頂多只能牧養 100-150 個會友,超過 的話,實無法全心關照與應付每一位會友所需,因光是預備講道、帶領聚會、外出探訪、自我靈修和讀書等,所需的時間,實難以 計算;除非牧師的牧會和講道只應付了事,否則,時間絕對不夠用。

在教會裡面,相信大家都可聽到牧師經常提起「時代在變、人人在變、 福音不變、方法要變。」這句話。是的, 身處在快速變遷的二十一世紀,基督教會當走在社會的前端,才能改變社會。然而要帶領社會,除遵行主道之外, 還要有新的思維,才能成就他人,創造歷史。 雖長老教會已經有固定組織與模式可供依循,但卻不足以應付 500 人以上的教會所用。要建構新的「模式」, 還是得從「思維轉換」的觀念著手起,才能向前邁進。基於此,我們當需 學習耶穌的作為與教導,透過思維轉換研習會,同時認清長執的職責,順應時代的變化,從微觀轉為宏觀,才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