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20101128 似乎 … 卻是 (陳嘉式牧師)

聖經:哥林多後書六書 8-10 節

這個禮拜是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基督教有這樣地一個節期來學習感恩,不但合乎聖經的道理,也是很好的生長教育。我們每一個人的生長過程中一定蒙受許多的愛和照顧、接納、原諒等恩惠才能順利的長大成人。就是像我長這麼老了,也是一直的蒙受周遭的人的關愛、體貼、照顧與接納,同時也不斷地蒙受上帝的恩惠,才能活得溫馨而有意義。這一切不但值得我們感恩,同時也值得我們傳遞下去,使感恩的心與風氣能夠在我們的家庭中,在我們的社會中不斷地滋長。

有時我們會誤以為我們一生中蒙受上帝的恩典,蒙受家人和親友的愛,所以我們會感恩是理所當然的。其實沒有那麼容易,除非我們常常謙卑地反省,常常在學習,不然大部份的人是不會感恩的。大部份的人會把別人給他的愛當作理所當然,或者視為他應得的;有時不但不會感恩,而且甚至還恩將仇報。所以就感恩這一件事上,我們也要時常反省,存謙卑的心學習。以學習地心志,來學習感恩,可能是這個時代一個重要的功課。不但要學習而已,而且還要學習那願意學習的心志。

向來一直被認為,要有很好的環境,豐富的收入,得到很多的恩惠,一切都很順利,才談得上感恩,不然那有甚麼恩可以感謝的?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和那些說只要我有很多錢,我就會奉獻的人是一樣的,持這種想法的人永遠無法等他們做到的一天。我曾因為神學院的經營而向一位月入四十五萬以上的醫生,也是教會的長老募款,請他捐一些錢贊助神學教育。他的太太在旁邊馬上說,我們不是有錢的人,你要去找那些較富有的人。我不知道台灣一個月收入四十五萬的到底有幾個?月入四十五萬的人說他們不是能夠幫助神學教育的人,那麼我們能找誰呢?但事實也是這樣,據神學院多年來的經驗,那些幫助神學院的,或者為教會而奉獻的,都是那些甘願奉獻的人,他們不一定是收入多的人。

使徒保羅寫這些話給哥林多的教會,是在告訴他們,他怎樣在困難的環境中仍然傳福音,造就教會。從六章 4 節起說他們作傳福音工作的,常忍受各種患難、貧窮、困苦;他們甚至遭受鞭打、監禁、暴民的搔擾;曾經勞苦、失眠、捱餓。在這種環境下他們的回應是以純潔、知識、忍耐、仁慈,更藉著聖靈、以真誠的愛、真理的信息、和上帝的大能來回應,來表明他們是上帝的僕人。他們傳道的時候,人說他們所傳的是欺騙人的,其實他們所說的是誠實的話;

人說他們是無名小子,其實他們是頂著名的;他們看起來像快要死的,其實他們活得好好的;他們受刑罰,但沒有被殺掉;好像很煩惱,卻時常很快樂;看起來很貧窮,卻使許多人富足;好像一無所有,卻樣樣都有。

今天引用這一段經節作感恩節思考的經文,是要從保羅的傳道生活中來獲取一些經驗。我們看到他自己覺得快樂,覺得富足,覺得樣樣都有,其實在他本人身上,或者在他的環境,並不是真的富有。他在這許多的艱難和窮困當中,之所以說自己是富有,生活得快樂,其實是來自感恩的心;他是從一個感恩的心當中而發覺自己窮困中的富有。不久前和一個人談話中,對方說他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可是接著他又解釋說,他的富有並不是因為他有財富,而是說他發現自己並不需要那麼多。他是因為知足而覺得自己很豐富,也因為知足而覺得每日有許多可感謝的。雖然是在缺乏的情況下,但那些懂得感謝的人,仍然找到許多富足、值得感謝的地方。我們發現現代人受西方基督教的影響,比較會發掘那些值得感謝的事,而時常向人感謝。例如謝謝你來參加,謝謝你來看我,謝謝你聽我說。以前的人,實在不會將這些事列為值得感謝的事。

詩篇時常提起,我們要感謝上帝,要歡喜唱歌來到祂的面前,要用感謝入祂的院,用歡喜入祂的門,要感謝祂,讚美祂的名(詩篇 100 篇)。這不是因為上帝喜歡討人情,也不是因為祂喜歡人的讚美。這是一種宗教教育,讓人在感恩和讚美的當中,發現自己存在的位置:是祂所造,屬於祂,也是祂的民。也發現自己應有的責任:當入祂的院,稱謝祂的名。藉著感恩又發現自己擁有的上帝,祂本為善,祂的慈愛、信實直到永遠。在感恩中發現所擁有的這些恩賜,成為自己生存與努力向前的力量。

有感恩的心會使我們比較容易與人相處,最低限度在家庭的關係裡可以看到。有感恩的心我們才會體會父母、長輩為我們的付出;不會把他們的愛視為取之當然。有感恩的心,作父母才會欣賞、喜歡他們的子女,認真的把他們當作上帝的恩賜和託付而負責教養。特別要有感恩的心才會有夫婦間的情份,感謝他或她陪伴自己走過這一生;因為有感恩的心,妻子才不覺得自己是為他作了一輩子白工的女傭,作丈夫的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她免費的長期飯票。常存感謝的心,也使我們比較容易接近上帝:因為懂得數算上帝恩惠的,比較容易體會上帝的愛。

但感恩不是一切順利者的專利,也不是說因為上帝給他很多恩典,所以他有理由感恩,會感恩也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它時常是有深度的信仰造就的成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招牌歌,「咱著來吟詩,吟詩讚美耶和華」,是由北部第二代的宣教師,吳威廉牧師的夫人( Margaret Gauld 1867-1960 )介紹、編詞而成的。她可說是台灣第一代的音樂老師,台灣第一次有聖歌隊,第一次的彌賽亞演唱,以及早期的許多音樂老師,均在她手中起創的。寫那麼活潑、充滿感恩詩歌的人,他們在台灣宣教時並不是都沒有遇到任何的困難,相對的, 他們是在眾多困難中克服無數困難的人。在眾多困難中,不但不使困難擊倒自己,而且要時時從克服困難中經驗喜樂;惟其能將困難的事變成喜樂時,這時才有感恩可言。從他們的經驗中發現,能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自然而有的事;不是口頭上的凡事感恩、凡事喜樂就有的;是要經過努力克服困難才會有的。但克服困難,成功率最高的不是單打獨鬥,互相幫助才是最有效的成功方法。

台語聖詩 317 首,作詞和編曲均同一人,是位宣教師的太太 Margaret Gauld 所作。當時心中有什麼樣的感受而寫這首詩歌?她沒有為寫這首詩的目的作說明,但從詩詞當中,不難發現這首詩是她用來和她丈夫之間的相互勉勵和安慰;夫妻之間藉由互相關愛,相互幫助而克服困難。馬偕過世後,吳威廉牧師當時身兼數職,要牧養教會、神學院教書,還有馬偕醫院的經營;讓他最頭痛的是北部大會的成立,台灣人不懂得組織、開會、討論、決議、執行 … ,𥖏𥖏都要他帶頭。雖然忙得要命,但教會並不是人人以感恩的心相待。那些無知的誤會、惡意中傷、背後的閒言閒語、冷言冷語等,時常令他心灰意冷。疲憊中他的夫人作了一首詩,又親自譜曲。這首詩原來是他們夫妻互相勉勵、互相安慰的歌,不知甚麼時候,在甚麼情況下被採納成為台語聖詩中的一首。

從詩句的當中,她是這樣認為,只要互相關愛,那困難不但會減輕,而且這種關愛的過程,也必能得到救主的喜悅。她當然也了解,互相關愛也不是一件容易作得到的事,但如果得到聖靈的幫助就不會有問題。由於互相關愛克服了困難,因此才會有在台灣宣教的喜樂,也才會有喜樂的感恩。

她的詩共有四節,每節中都有一個簡單的主題,四節中有四樣。詩中她最關心的,也是她的詩的重點,其內容如下:

•  你若欠缺真失望,我當盡力來幫助 … 。
•  我若遇到心煩惱,你當替我來祈禱 … 。
•  你若致到心將冷,我要勉勵你警醒 … 。
•  相愛你我當勉勵,就能榮光歸天父 … 。

在整首聖詩中,這四句就是她主要的訴求,從這四句話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她認為她們夫妻中,你、我都有困難,但只要互相關愛的話,那麼困難便會減少。不但使困難減少而已,其實這種由互相關心而克服困難的經過也是一種榮耀上帝的行為,但要達到這目的,我們必須尋求聖靈的幫助。

在「咱著來吟詩,吟詩讚美耶和華」那麼宏大壯麗的感恩詩歌中,那能感恩的力量或原因從何而來?從她們的經驗中,不是笑一笑就有的;是互相幫助,從克服困難的當中,把困難轉換成喜樂後才有的。所以能感恩,不常是態度而已;能感恩,時常是經過努力而昇華出來的信仰成果。回想保羅的感恩來源,何嘗不也是如此而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