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20070729 關於雅各的再思(三)( 蔡哲彥老師)

上次提到上帝是歷史的主宰,祂會讓壞事變成好事,但是人們還是得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上帝揀選的人並不一定都是好人(有不少犯罪的傳道人,你我在上帝的面前也不是義人)、上帝允許發生的事並不一定都是公義的(常見的種族大屠殺),上帝揀選的人所做的事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以色列屠殺別種族)。儘管如此,上帝還是有十分完善的攝理。常常是我們看不見的,但是基督徒願意也必須相信,因為上帝是歷史的主。

應許

在雅各失去所有依靠,正在一個人孤伶伶的流浪時,上帝主動向雅各顯現。請注意雅各絕對不是一個尋道者,也不是浪子回頭,他原本是沒有信仰的。這裡完全是上帝主動向一個祂所揀選的人顯現。上帝要揀選誰,用什麼方式揀選祂是有絕對主權的。我們無法預料或是批判上帝為什麼揀選某個人(就算他罪大惡極),我們也無法去預設上帝一定要怎樣臨到我們。(期待去什麼山、參加什麼特會上帝一定會親自對我說話、醫治我,或是要上帝一定要如同對誰一般對我們顯現。)

祂給雅各的應許是這樣的:「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那裏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

這應許跟上帝給亞伯拉罕的(創 12 : 1-3 )差不多,雅各跟亞伯拉罕接受上帝的應許時的情況也差不多,都是還沒有子嗣的狀況。雅各這時候甚至是厥然一身,所擁有的可能只有身上的包袱,以及枕在頭下的隨地撿來的石頭。這個應許真的是個「應許」,因為連個影子都沒看到。我獨自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神卻說:「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還沒娶妻甚至於可能活不下去了,神卻說:「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我這個不祥之人,連父兄都不諒解我,哥哥甚至想殺我,神卻說:「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上帝到底有沒搞錯呀?

常常我們也看到了聖經上神對我們的應許:「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 …… 」我們能慢慢改變成為擁有聖靈的果子,那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我們能選擇相信嗎?可能這些我們連邊都還摸不著。但是看得見的並不需要信心,看不見的才需要信心。

當然信仰不是脫離現實的,否則就成了馬克斯所說的「宗教是人民的鴉片」了。我們怎能跟一個快餓死的人說:「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而不給他一塊我們手中的麵包呢?上帝給雅各的應許裡頭,包含了很強的「安慰」性質,同時是跟他現實生活有關的:祂說:「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所躺臥之地,多熟悉呀!?是可以觸摸得到的,孤苦一個人躺臥著的地土,上帝應許這地土以後是雅各的管轄之地。他心中也許稍稍燃起了一點希望。

還有呢?上帝給軟弱孤獨的雅各一個應許:「上帝的同在與保佑」。原來雅各不是孤單,上帝會與他同在並保護他。這個應許是更大的安慰。「上帝與人同在」在舊約聖經中是個十分重要的關係,亞伯拉罕、雅各、約瑟、摩西、約書亞等偉人都有上帝的同在。「上帝與人同在」也常是先知的應許、祭司的祝福、君王合法性的依據。而在新約聖經中,「上帝與人同在」是耶穌的名字(即是「以馬內利」,太 1 : 23 )。耶穌離世前的也提到這樣的應許(太 28 : 20 )。保羅以及其他新約的作者也常常這樣祝福讀者,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的最後一句話也是類似的祝福。是的上帝是跟我們在一起的,我們不再孤單,透過什麼看得到與我們同在的上帝?是信心!

懼怕

當這個異象顯現完畢,遇見上帝之後,雅各醒來,第一個感覺不是我們所認為理所當然的,覺得很棒、很舒服、很榮耀、很屬靈、很火熱,不!絕對不是:他第一個感覺是「懼怕」。「懼怕」是聖經裡頭人們見到神之後的相同感覺,聖經裡的人物(亞伯拉罕、雅各、摩西、以色列老百姓、以賽亞、保羅、約翰等等)碰到上帝向他們顯現時相同的反應是:「懼怕」!(這跟某些人看到神的異象之見證大相逕庭。)有罪的人看到了全能的、聖潔的、永恆的上帝怎能不懼怕呢?

雅各在這之前就一直在懼怕,他怕什麼呢?他認為所有的人都跟他為敵,所以他懼怕,並且他一直汲汲營營於自己的利益,得罪不少人,他也怕這些人來報復。其實懼怕神的人,就不會比較懼怕人。因為他行事為人會因懼怕神而盡量努力達到一個信神的人該有的標準,如此就不會認為所有人都是跟自己為敵,也不會為了一己之利益去樹敵而怕報復。

初代教會充滿了「懼怕」。「教會」這個字在使徒行傳前三次出現時,都跟「懼怕」有關連: 1. 亞拿尼亞欺哄聖靈而死之後全教會都甚懼怕。 2. 八章一開始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 3. 九章 31 節各地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 …… 。其實教會裡頭有敬畏神的心、有懼怕是必要的:因著懼怕神,基督徒不敢在教會中胡作非為如同無神一般;因著懼怕神,基督徒可以不那樣怕人,可以面對迫害;因著敬畏神,教會得以被建立,肢體得以合一。現今的教會有沒有對上帝的敬畏呢?我們有沒有對神敬畏呢?若能如同雅各所覺悟到的:「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體認到神就在我們所在的任何地方,我們的行事為人能不小心嗎?

 

紀念

雅各清早起來就把頭下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並澆油在上頭,用來紀念這件事情,並且把這地方改名為「伯特利」,就是「上帝的殿」的意思。那個石頭柱子是個里程碑,是個紀念,因為雅各在那裡第一次碰到上帝。請注意雅各紀念的是什麼呢?是紀念遇到上帝這件事?還是紀念這個地方?絕對是紀念他與上帝的相遇,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立柱這件事情到了後來(申命記 12 : 3 , 16 : 22 )被上帝所禁止。為什麼呢?應該是不想讓以色列人從「紀念事情」、變成「崇拜地方」或是「崇拜柱子」。一旦留下了紀念的柱子或是物品,人們的焦點會由上帝所行的事轉移到紀念的柱子或是物品上頭。什麼地方是你我的伯特利呢?什麼地方是上帝的殿呢?到處都是。只要我們跟上帝相遇的地方都是。而上帝就在我們周圍、日常生活中。所以並不是什麼山比較靈驗,什麼地方是聖山、是聖地。不!耶穌跟撒瑪利亞婦人對談時說:「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只要用心靈和誠實,每個地方都是「伯特利」。

轉換

雅各經過上帝對他顯現給他應許之後,他的生命的一個轉變是:把用來枕頭(或兼用來防衛)的石頭拿來立柱紀念上帝。讓上帝保護他,他不再是靠自己的力量用所枕的石頭來保護自己,他把這些石頭當成紀念的祭壇,這是他生命的轉換。而他的路還是得走下去,生命有新的轉換但卻不是脫離現實的。記得約翰 17 章,耶穌離世前為我們的禱告有一段是:「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我們的信仰也是一樣,是生命的轉換,而不是脫離現實的世界。

脫離現實的信仰就好像讓人們用魯迅小說中阿 Q 的「精神勝利法」超越一切(這就是馬克斯所說的「宗教是人民的鴉片」),但是醒過來後生活還是得照舊。我們可以在聚會時十分「奮興」、十分的「釋放」,但是我們還是無法脫離生活。我若是剛剛才失去了我最愛的親人,我怎可能跟你一起十分的「奮興」、「釋放」?不!請容我哀傷,讓上帝靜靜的安慰我。請讓我真實的面對我的生活,而不用每場聚會都「釋放」、「喜樂」、「歡喜唱新歌」。我若是可以輕易地完全從生活中抽離自己在每場聚會裡頭。我一定也是很輕易地在生活中忘掉我聚會時「屬靈」的那一部分。

信仰不是脫離現實,信仰是幫助我們轉化心態,去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