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讓生活更有「內容」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馬太福音六章33-34節
   歌羅西三章12-13節

◎前言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1917-1963)有句名言:「生活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疾病纏身,有的人卻健康安詳。」他為什麼如此說呢?不久前出版的一本甘迺迪傳記《未終結的使命》中披露,甘迺迪生前曾經長期服用興奮劑,原因是他患有多種不為人所知的極度痛苦的疾病,必須依靠這些興奮劑才能保證正常工作。

生活的確是不公平的。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境遇,就像甘迺迪不能選擇自己的健康一樣。但是,讓生活過得更有「內容」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也面對自己。

◎「包容」──欣賞不同的看法

在一位老爺爺的90大壽的生日宴會上,只見老爺爺熱情地招呼著每一位來賓,幾乎每個為老爺爺慶生的人都稱讚老爺爺精神抖擻,身體硬朗,一點都不像是個90歲的人。

因此,有人好奇地問老爺爺:「可不可以告訴我們,您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在大伙的鼓動下,老爺爺笑得很神秘,而且有一點得意地說:「好吧,我告訴你們我的祕密!」「65年前我結婚的時候,我和太太就在新婚之夜時約法三章,今後只要我們吵架,一旦證明誰理虧,誰就要出去院子散步。」「這65年來,每次吵架,都是我到院子裡,或街道上散步。」

我們是否也覺得,人際間的衝突常發生在「對」與「錯」的爭執上?我們是否也常認為「事情的答案只有一個,不是『對』,就是『錯』」。因此,當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只顧著爭「輸贏」,卻忽略了要解決「問題」。

有人提供了一個圖形,我們不妨看一下其中的奧秘。在這張圖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1. 六角形,中間三條直線交叉?04022921
2. 六個三角形?
3. 六個平行四邊形?
4. 六個菱形?
5. 六個梯形?
6. 一個正立方體?!
誰的答案才是對的呢?或許都對,但都不完全?

04022922

我覺得提供這張圖的人很有創意,當大家的看法都仍停留在自己的眼光中,作者卻給了我們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他把這個六角形變成了「風箏」。正如作者所說:「一件事有千百種觀點,一個物體有無數個面。在爭得面紅耳赤之前,不妨先跳開對與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還會再看到什麼!多一點包容,天空更開?。」

 

 

聖經中,保羅與提摩太寫信給歌羅西的信徒,吩咐他們:「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原文是穿;下同)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西3:12-13a)。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不同的環境、背景,造就出不同的人。

◎「寬容」──給人迴轉的空間

人與人之間的「包容」常常伴隨著「饒恕」,如同保羅吩咐歌羅西信徒的話,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3: 13)。
在馬太福音18章,耶穌曾與彼得討論有關「饒恕」的問題。彼得問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於是,耶穌就設了一個比喻加以說明。

有一個主人要與欠他一千萬銀子的僕人算帳,但僕人無力償還,哀求主人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主人就憐憫他,把他放了。後來,那僕人出來,遇見欠他十兩銀子的同伴,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他的同伴甚至跪下來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這個僕人竟把他的朋友下在監裏,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這僕人的行為讓所有他的同伴都看不下去了,就把這事報告主人。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生氣的主人,就把這個惡僕關了起來,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耶穌後來如此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太18:35)。
在一個小餐廳裡,一個老人和一個年輕人分別坐在靠窗的兩張桌子用餐。傍晚,餐廳裡的燈光顯得有些昏黃。年輕人吃著麵,但他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麵上,因為他眼睛一刻都未曾離開過老人放在桌邊的手機。

當那個老人轉身點煙的時候,年輕人迅速地拿走老人桌邊的手機,放進自己的口袋,然後,若無其事地準備離開餐廳。這個畫面讓角落的老闆看得一清二楚,只是他為了避免麻煩,並沒制止這個年輕人。

老人轉過身來,立刻發現手機不見了!他看了一下四周,這時候年輕人已經準備走出大門,老人也似乎明白了什麼,他馬上站起來,走向門口的年輕人。

老闆很替老人擔心。他認為,以他年老體衰,很難對付一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沒想到,老人對那年輕人說:「少年ㄝ,拜託等一下。」年輕人有些驚慌,帶有一點防衛的說:「怎麼了?」
老人慢慢地說:「是這樣,昨天是我七十歲的生日,我女兒送給我一支手機,雖然我覺得款式太年輕了,但畢竟是女兒的孝心。剛才用餐時我把它放在了桌上,可是現在卻不見了,我想它肯定是被我不小心弄到地上了。我有老花眼,再加上彎腰對我來說實在太吃力了,能不能麻煩你幫我找一下?」

年輕人似乎鬆了一口氣,對老人說:「哦,您別著急,我來幫您找找看。」年輕人彎下腰去,沿著老人的桌子轉了一圈,再轉了一圈,然後背著老人順手把手機拿了出來:「您看,是不是這個?」老人緊緊握住年輕人的手,激動地說:「謝謝!謝謝你!你人真好。」

老闆被這一幕嚇得直冒冷汗,等年輕人走了之後,他對老人說:「您本來已經確定手機就是他偷的,卻為什麼不報警?我很替你擔心。」

老人說:「雖然報警同樣能夠找回手機,但是我在找回手機的同時,也將失去一種比手機要寶貴千倍萬倍的東西,那就是──寬容。」如同保羅所說:「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同樣是解決問題,何不多一點「寬容」,多給人一點迴轉的空間!

◎「笑容」──為自己選擇一個閃亮的心情

有一位大老闆與朋友合夥經營貨輪,在一個颱風天裡,海上風浪大作,他們的船就這樣翻了,船上的貨物當然也一同沈到海裡,血本無歸。這位大老闆所有的財產和夢想,隨著船也一起沈入海底。這個打擊使他從此變得一蹶不振。

這一天,他帶著極度沮喪的心情來到合夥的朋友家裡,準備把心中的苦悶向朋友傾訴。令他驚訝的是,當他見到合夥的朋友時,只見他的朋友不但沒有灰心喪志,反而精神抖擻,生活節奏明快,好像沒發生沈船的事情一樣。讓他覺得很納悶。朋友看出他的心思,對他說:「你咒罵,你傷心,日子一天天過去;你快活,你歡樂,日子也一天天過去。你選擇哪一種?況且,船沈了是事實,憂愁並不能改變什麼呀!」

我們發現一件重要的事情,「船沈了」並不必然導致「憂愁」的結果。反倒是人們對於「船沈了」這個事件的「看法」所導致。

有人曾建議說:「每天早上我就告訴自己,我今天有兩種選擇,我可以選擇好心情,或者選擇壞心情。我總是選擇好心情!」

有一首詩寫道:「你知道,你愛惜,花兒努力地開;你不知,你厭惡,花兒努力地開。」無論如何,花兒總是在努力地開,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要如何過?完全操之在已。

我認為,我們極需要一種「積極的思考方式」,因為,思考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樂觀的思考模式,也成為他面對困難最大的力量。他在《松下靜思錄》提到,「有人常常對我說:『你吃過不少苦頭吧?』我本身從來沒有感覺到真正吃過什麼苦頭,因為從九歲到大阪當學徒至今,我一直抱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工作。在大阪碼頭當學徒時,寒冷的早上,手幾近凍僵,仍要用冷水擦洗門窗,或是做錯事挨老闆打罵,有時簡直吃不消。但隨即回心轉意一想,『吃苦就是為了自己的將來』之後,痛苦反而變為喜悅了。

再者,另一件重要的事,即「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在二次大戰時,有位因焦慮過度而病重的士兵向醫生求助,醫生了解他的情況之後,對他說:「我要你把人生想成一個『沙漏』,上面雖然堆滿了成千上萬的沙粒,它們只能一粒、一粒,緩慢平均地通過瓶頸,你我都沒有辦法讓一粒以上的沙粒通過瓶頸。每一個人都像是沙漏,每天,我們都有一大堆該辦的事,如果我們不是一件一件慢慢處理,像一粒、一粒沙粒通過沙漏的小孔,我們可能對自己的生理或心理系統造成傷害。」這個沙漏的比喻,點醒了這名焦慮的士兵,不但治好他的病,後來,他也學會用這個思考方式來紓解生活中所遇到的壓力。

聖經裡,耶穌曾對門徒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彀了」(太6:34)。人的憂慮可以是無止境的,但也可以隨時喊停的。耶穌希望我們「停止憂慮」,現在就停止!為自己選擇一個閃亮的心情,展現陽光般「笑容」!
◎結論
如何讓生活更有「內容」?要學習「包容」,學習欣賞不同的看法;要學習「寬容」,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給人多一點迴轉的空間;最要緊的是,為自己選擇一個閃亮的心情,選擇一個燦爛的「笑容」。在生活中不要忘了「包容」、「寬容」與「笑容」,這會讓生活更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