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讓就和 vs. 爭必亂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箴言十七章 14 節
   羅馬書十二章 10 節

前言:

自從台灣在 2007 年實施浮動油價機制之後,每個禮拜二晚上,我都會注意油價的波動情形,因中油公司都是在週三零時起調漲汽油價格。若隔天要漲價,必定會趕在午夜之前將汽車的油箱加滿;若隔天要降價,則會等待隔天再加油,所為的,就是要省點油錢。

如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關係的緊張,以及中東蓋達組織專門訓練自殺炸彈客學校的結業典禮在電視螢幕上出現,且聲稱已將這些畢業生分發到世界各地,準備發動恐怖攻擊,而引發世界恐慌,驅使油價節節攀升。國際原油每桶的價格於 2007 年六月中旬升破七十美元,連帶的,台灣的 98 無鉛汽油也在 2007 年的 6 月 20 日漲破三十元,創下歷史新高,導致石化原料和物價飛漲,民生問題跟著吃緊。會有這樣的結果出現,無非是「爭端」所造成。

一、爭必亂

聖經當中,有許多關乎紛爭的故事,光是《創世記》就有諸多記載,其中,最常被提起的,莫過於該隱因怒氣與妒忌心作祟,拿刀砍死亞伯,而被稱為人類的第一件謀殺案。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與夏甲因爭寵而決裂,導致撒拉的後裔(猶太人)與夏甲的後裔(阿拉伯人)間的衝突不斷。雅各為了名利,不惜一切,爭奪大哥以撒的名份,引發兄弟間的衝突,雅各為此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此外,《列王紀上》中,羅波安與耶羅波安為爭奪王位,使得以色列王國分裂為南北兩國,最後,還雙雙走上亡國之路。

事實上,不只舊約聖經時代如此,自古以來,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無一不是為了保衛與擴張自身的利益、權力、野心和領土所造成。最讓人記憶深刻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發生的原因,就和「爭」這一個字脫不了關係。

日本受 1929-1933 年世界經濟大恐慌的影響,工商業蕭條,失業率居高不下,為解決經濟的難題,不另謀解決之道,竟發動侵略戰爭,出兵入侵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所為的,就是那豐富的礦產、橡膠和石油等物資。德國和義大利也是為了「爭」民族自尊,及其所主張的領土擴張政策,而揮軍入侵他國,引發二次世界大戰。這樣的結果,和聖經之訓示:「喜愛爭競的,是喜愛過犯。」(箴言十七章 19 節 a )「好爭競的人煽惑爭端,就如餘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樣。」(箴言二十六章 21 節)「心中貪婪的,挑起爭端。」(箴言二十八章 25 節 a )全然相同。

自從二次大戰結束後的 六月六日 與 六月二十三日 ,歐亞兩地皆會在諾曼地登陸戰與沖繩戰役的發生地,舉行紀念追悼會,同時藉此宣告和平的重要。 1944 年的 6 月 6 日,是盟軍諾曼地登陸戰的攻擊發起日(史稱最長的一日); 1945 年 6 月 23 日 ,則是二次大戰沖繩(琉球)戰役結束的子。這兩次戰役,乃是提早結束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關鍵。

由於諾曼地戰役大家都耳熟能詳,在此不談。然不能不加以瞭解的是,沖繩戰役發生於二次大戰末期,乃美軍為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於 1945 年 3 月 18 日 所發起,戰事歷時三個多月,美日兩軍的最高指揮官雙亡。美軍司令官西蒙 ‧ 博利瓦 ‧ 巴克納中將( Buckner, Simon Bolivar Jr.1886-1945 )巡視戰地時,被日軍砲擊身亡,成了美軍在二次大戰中,死於戰場的最高階將官;沖繩的日軍司令官牛島滿中將見大勢已去時,則以切腹自殺的方式,自我了斷。

在沖繩戰役中,計有將近三十萬名軍民死亡,其中,有三分之一為沖繩島上的百姓。此役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其慘烈之程度,絕不亞於歐洲的諾曼地登陸戰。為此,英國首相邱吉爾這樣形容:「沖繩戰役將以史詩般的戰鬥,列入世界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鬥。」

戰爭結束後,為訴說戰爭的可怕,同時強調和平的重要,日本政府在沖繩島的系滿市摩文仁山丘上,也就是沖繩戰役的終結地,建立了一座廣達 三十二點一公頃 的和平紀念公園,悼念死亡的軍民同胞。公園當中,豎立著一座和平鐘,並蓋有和平紀念堂與戰爭資料館。每年的 六月二十三日 ,日本沖繩島上的和平紀念公園,都會有許多人齊聚在此,舉行追思會與和平紀念儀式。公園裡面,刻有沖繩戰役所有死亡的軍民名單,而名單並不分國籍,也不分軍人或百姓,頗具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據前台灣神學院院長,由美來台的孫雅各牧師( James I. Dickson 1900 ~ 1967 ) 生前所言:「當美國太平洋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領軍反攻日本時,原本計畫從台灣登陸,以切斷日軍在南洋的補給線,但經由他和曾任台灣神學院院長的劉忠堅牧師( Rev. Duncan Macleod.1872 ~ 1957 )向美國五角大廈勸告,台灣東部海岸險峻岩壁難攻,西部海岸易攻,但駐守三十萬滿州軍及二十萬台灣軍,合計五十萬大軍,欲登陸成功,需付出美軍一百五十萬人以上之傷亡,後來美國才決定攻擊沖繩。」

二次大戰結束,聯合國成立之後,本以為,人類就可以享受到世界和平的饗宴。但事情並非如此,因著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壘,引發了數十年的冷戰、東西德分裂、古巴危機、韓戰、越戰等,使得死亡的軍民難以計數。

當冷戰結束,共產主義垮台後,人們的心中充滿著世界和平的日子就快到來的希望時,卻又為了石油與民族自尊,掀起了兩伊和美伊戰爭,使得蓋達組織發動 911 恐怖攻擊,導致人心惶惶。緊接著,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又為了領土與政治立場的不同,衝突不斷,導致中東危機連連,油價不斷上漲,物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汽油的價格簡直就像在搭上樓的手扶電梯一樣,不斷的向上攀升。最重要的原因,除了 911 事件,以及美伊戰爭所帶來的效應外,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中東國家情勢的緊張所引起。

2006 年 1 月,當屬伊斯蘭教激進團體的哈瑪斯,出人意料的贏得巴勒斯坦大選後,跌破了許多歐美國家的眼鏡。哈瑪斯在確定當選之後,隨即發表演說,表示不會解除武裝,也不會放棄消滅以色列的主張。此話一出,美國和歐盟國家隨即停止援助巴勒斯坦,並將哈瑪斯列為恐怖組織,同時抵制哈瑪斯組閣,轉而支持被視為屬溫和派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法塔領袖阿巴斯。儘管有美國和歐盟國家的提出警告和制裁行動,但哈瑪斯還是繼續其反對以色列,堅持不願以和談方式解決以巴問題的一貫立場,而遭到西方國家的不滿。

2007 年 6 月 17 日 ,為抵制哈瑪斯的政策及其所全面控制的加薩走廊勢力,法塔團體的阿巴斯起而組織緊急內閣,並宣誓就職。新內閣就職的同時,阿巴斯也同時宣佈將哈瑪斯列為非法組織,還稱他們為叛徒,且 拒絕與他們展開對話 。此舉,引發哈瑪斯的強烈反彈,指控擅自組閣的阿巴斯政府才是非法集團,更隨即開除代表屬阿巴斯法塔團體的內部安全首腦和警察總長。惟阿巴斯所任命的內閣就職後,馬上獲得美國、歐盟、俄羅斯、聯合國和以色列的公開支持;由選舉所產生的哈瑪斯政權不再被這些國家所認,而使得巴勒斯坦出現兩個政府,處於決裂的狀態。

今,哈瑪斯政權在得到伊朗和敘利亞全力的支持、協助與合作,三者已經形成一個反以色列的三方軸心;而,以色列又在力挺阿巴斯的情況下,準備出兵攻打哈瑪斯。若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問題將難以收拾。

由上述端見,戰爭、鬥爭起源於人類的慾望、忌妒、怨恨、無情、無愛心。的確,人常會為本身的名聲、地位、利益、權勢、自尊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來個你死我活。荀子說過:「人不能無欲,欲而不得必爭,爭必亂。」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亦曾說過:「黃金對於人的靈魂,較諸任何毒藥更毒。 而且它在這個邪惡的世界上,殺人最多。」

如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巴之間的交惡,中東問題的甚囂塵上、蓋達組織的恐怖攻擊活動、美伊戰爭的難分難解、台灣與中國的統獨之爭,無一不是在「爭」的情況下所產生。

二、讓就和

「爭必亂,讓就和」乃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為能停止紛爭,箴言十七章 14 節給了我們相當忠懇的建議:「紛爭的起頭如水放開,所以,在爭鬧之先必當止息爭競。」。當然,要止息爭競,保羅的這一席話:「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馬書 十二章 10 節 )也給予了我們非常好的勸說。畢竟「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愚妄人都愛爭鬧。 」(箴言二十章 3 節)

「讓就和」最值得回顧的故事,應以約瑟的故事莫屬。話說雅各的么兒,被稱為作夢的約瑟,因著兄長的嫉妒,被恨之入骨。即便如此,約瑟仍然深愛著他的哥哥。

兄長們在看不慣與嫉妒約瑟的受寵、愛現、驕傲與「夢話連篇」,以二十舍客勒的銀子,將他賣給米甸的商人,被輾轉帶到埃及,為法老王的護衛長波提乏所購買,入其府內工作。之後,約瑟雖曾被波提乏的太太所冤枉,而鋃鐺入獄,經歷了多年的牢獄之災。但因著上帝的祝福與祂的靈的同在,使得約瑟充滿著聰明和智慧,在出獄一段時間後,便當上埃及的宰相。

約瑟擔任埃及宰相時,致力於國政,特別是在豐收與飢荒的事上成就非凡,深受法老王所讚賞。當時,中東地區因連續多年饑荒,使得埃及和鄰國糧食短缺,民不聊生,迦南地亦同受災害所苦。為了民生問題,雅各特別留下年老時所生的么兒便雅憫,差派十個兒子,也就是出賣約瑟的哥哥們前往埃及購買糧食。哥哥們來到埃及晉見宰相時,約瑟一眼就看出,這些說著希伯來話的人,就是他的十位哥哥,但他們已經認不得約瑟。

為了考驗十位哥哥,約瑟特別設計了一齣戲碼,試探兄弟的感情。經過考驗之後,約瑟才和哥哥們相認。兄弟們聽到約瑟突如其來的自白,一時間害怕得相當難以接受。但經過約瑟詳細的解說,他們才放下緊張的心防與約瑟復合,相互親吻且抱頭痛哭。然約瑟並不因哥哥們將他賣到埃及而懷恨在心,反而告訴他們,這是出於上帝美好的旨意。

事實上,與其說,這是約瑟為試探兄弟們的一種手段;毋寧說,這是約瑟準備與兄弟相認的一種方法。用這樣的方式認親,可以說是一種暴風雨(相擁哭泣)前的「了解與認識」。當然,從整個故事的過程觀之,其乃正訴說著,約瑟的謙讓與不計較,使得兄弟在愛與和平的情境下得到復合,而完成上帝美好的旨意。若約瑟當時對哥哥們報「老鼠仔冤」,彼此間不但無法相認,也沒有機會再見到父親雅各和母親及弟弟。果真如此,以色列的歷史必將改寫。感謝的是,因著約瑟的「愛」與「讓」,無條件的接納兄長們,才能在「和」的情況下,完成上帝美好的旨意。

為能達「讓就和」的理想,約瑟的故事,以及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羅馬書十二章 10-21 節,應是最佳的方法論,值得我們省思與遵循。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
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
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
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羅馬書十二章 10-21 節)

結語:

「爭」與「讓」是對立的,然「爭與亂」、「讓與和」皆分別站在同在一線上。若心中沒有「讓」,只有「爭」,將會破壞神我、我我、他我之間的關係,還會出現比戰爭和石油危機還要可怕的危機。畢竟,製造紛爭的人心中沒有上帝,也沒有他人,爭到最後,也會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