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請關心原民教會的心臟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馬太福音十章42節、二十五章40節

引言

五月第三主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訂的玉山神學院紀念日。位於花蓮的玉山神學院,是一間專為台灣原住民神學教育所設立的學術機構,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皆有責任和義務使原住民教會這一顆心臟保持健康和強壯,使之能培育忠心的傳道人來傳揚福音、牧養教會、榮耀主名。

由於德生教會給我三個月的時間,到玉神協助教學、募款與立案的工作,學校才會特別委託我回到自己所牧養的教會,代表玉神向大家請安與報告,盼能喚起大家對於玉神的關心。所以,我得藉此代表玉神的院長、全體教職員生,向咱們德生教會的兄姊請安,並感謝教會過去對玉神的關心、支持、代禱與奉獻,願上帝紀念大家的愛心。惟期待我們能如耶穌對「接待主僕的賞賜」之教導所提出的應許:「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十章42節)持續關心玉神。

一、玉山神學院的創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都知道,1865年,長老教會出身的馬雅各醫生,藉著醫療傳道將福音從英國傳到南台灣;1872年,出身加拿大長老教會的馬偕博士,同樣藉著醫療與教育,將福音帶到北台灣。一百多年來,因著宣教師的委身和努力,使得長老教會得以在台灣落地生根與發展,進而成了台灣第一大的教派,當然,教會在原住民部落也如雨後春筍般的林立。

談到玉山神學院的設立,得從孫雅各牧師(James Ira Dickson,1900-1967)談起。孫雅各牧師出生於美國,192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就讀。1927年,神學院畢業,旋即被加拿大多倫多長老教會任命為宣教師,來到台灣服事。1940年,因二戰爆發,局勢緊張,孫雅各牧師被迫轉往南美洲服事。

二戰結束隔年(1946年),孫雅各牧師再度受派來台慰問經歷二戰浩劫的台灣教會。孫牧師為關心原住民的宣教事工,前往花蓮原住民教會訪問時,有感台灣東部需設立一間專門培育原住民教會傳道人才的學校,乃特別委託天資聰穎,台中一中畢業,捨棄習醫,選擇進入台灣神學院就讀,畢業後,曾於台中東勢教會與花蓮鳳林教會牧會,隨後,受東亞傳道會派至中國廣東擔任宣教師長達10年的溫榮春牧師(1910-1965)籌設。

1946年9月15日,溫榮春牧師在加拿大差會的資助下,於花蓮開辦一所專為培養原住民傳道人的「台灣聖書學校」。隨後,經過多次更名,於1977年正式改名為「玉山神學院」。玉神校名更名年譜如下:

1946年 溫榮春牧師受孫雅各牧師囑託於花蓮開設「台灣聖書學校」。

1949年 搬至花蓮下美崙,校名改稱為「台灣聖經學園」。

1957年 遷移至台東關山鎮山地診療所,校名改為「玉山聖經書院」。

1959年 遷至鯉魚潭現址,更名為「玉山神學書院」。

1977年 更改校名為「玉山神學院」。

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玉山神學院

玉神開辦9年後的1955年,因差會加拿大長老教會財務困難,無法繼續經援,決定停辦。所幸,學校董事會決心續辦,而於195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四屆總會議決,由北部大會接辦。感謝的是,由於原住民的福音事工受到普世教會的關注,遂而激起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長老教會信徒踴躍奉獻,而得以購買校地。隨後,又在「美國金陵基金會董事會」,即現今的「東南亞神學教育基金董事會」和美國、加拿大教會,還有台灣教會信徒為建築經費的大力奉獻下,玉神才結束流浪日子,於1959年3月27日搬到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畔現址。

必須藉此特別一提的是:「玉神創校後的13年間(1946-1959),因校址不定,學生隨著校地之遷徙,各自帶著鍋碗、衣服和少數書籍,飄泊流浪,他們學習、服事主及教會的心志真是可敬可佩。昔日的院長、教師,為了從事原住民的神學教育,不只是不辭辛勞,更是茹苦含辛。學校遷到鯉魚潭畔現址後,師生風雨同舟,胼手胝足,上午上課、下午工作,在荒野中建立的不只是校園,還有神學教育。從過去到現在,玉神不但肩負著培育教會傳道人與教會、社會服務人才的雙重使命,也扮演著維繫原住民社會、文化的重要角色,其任務可謂非常的艱鉅。因此,從事原住民神學之建構與教育,並致力於原住民族社會與文化研究,關心原住民政治、社會議題等是玉神一貫的工作,亦是玉神努力的方向。」

     資料來源:玉山神學院www.yushanth.org.tw/<沿革>

2017年4月,有位同學,來到玉神就讀一段時間後,有感而發地寫道:「當我考上玉山神學院的時候,學校通知開學要我們帶工作服、雨鞋、一把鐮刀到學校,那時候我在想:來學校是要來讀神學的,我們不是要工作的。一到學校之後才知道,除了要學生自己整理學校的環境之外,每學期要有三天的奉事週,老師學生職員們都得一起工作。奉事週主要的目的,乃學校要訓練我們的心志,成為一個能夠刻苦耐勞的學生。用工作的訓練來體驗原住民跟山林土地那種受苦的精神,這就是玉山神學院,跟其他神學院的神學教育不一樣的地方。2016年11月底的奉事週,院長帶領全院師生工作時,被龜殼花咬傷,看到他受苦的樣子,讓學生甚為感動!我們就是用這種受苦的心志,來學習耶穌受苦的心志服事上帝的國度。」從文中足以見著,玉神學生必須透過勞動,使身、心、靈得以同時得著健壯。

二、我和豐田、玉神與德生

個人1986年6月從台南神學院畢業,因主動放棄抽籤受派的機會,志願被分發到有後山之稱的花蓮豐田教會牧會。豐田教會正好和玉神同位於花蓮壽豐鄉,可謂是「比鄰而居」,由於距離近,主日禮拜時,玉神的院長和老師經常到豐田教會做禮拜。試想,剛從神學院畢業,初出茅廬的我,得常講道給神學院的老師聽,其壓力之大,不言可喻。還好,在沒有電腦和網路的時代,玉神的圖書館,乃成了我找尋資料和讀書的絕佳場所,所以,我常在玉神的圖書館進出。

到玉神圖書館研讀時,我看到玉神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又師資不足,得從西部聘請學有專精的老師前來授課,因而激起我出國進修,期盼學成歸國後,能到玉神協助教學工作的心志。為此,我才會兩度遠赴重洋,到英國和美國進修,而得以在學成後,有機會到玉神和附近的大學兼課。

兼課多年後,承蒙玉神院長好意的邀請,1996年7月31日,懷著依依不捨的心,離開牧會長達10年的豐田教會,到玉神專任教職。到玉神後,我本有在玉神服務直到退休的打算,然意想不到的是,1997年7月31日,德生教會的陳播春牧師離職,同年11月12日,經林美蓮長老的推薦,教會聘牧小組經多方打聽,從高雄搭機到花蓮邀請我前往德生教會牧會。

初獲邀請時,心中惶恐不已,因連德生教會在那裡也不知道,且連一個會友都不認識,又當時的我,還未滿38歲,何德何能,膽敢答應大型教會的邀約!又彼時的玉神,只有三位老師擁有博士學位,其中一位將屆齡退休,一位將前往加拿大牧會,因此,學校對我寄予相當大的厚望。當教會得知我因此萌生婉拒的想法時,乃特別推派代表到花蓮和我懇談,當時,張家惠長老正好受邀在玉神兼課,所以,我倆常有機會見面,一起討論教會的事工,自此,對德生教會才有初步的認識。

經過幾個月的溝通與勸進,我才以戰競的心,答應邀請,不過前提是,得如張家惠長老和我及學校的約定,到德生教會牧會10年後,再回玉神任教。就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才會硬著頭皮答應接受監選。1998年3月中旬,順利通過監選後,於1998年7月23日,舉家搬到高雄德生教會服事。

2007年,到德生牧會即將屆滿10年的前一年,依君子約定,我正式向小會提出書面辭呈,準備重回玉神任教,因玉神已經等了我快10年,當時,院長和董事會無不滿心期待我能早日回去。然當時德生教會的事工正持續發展中,且教會因團隊服事之故,有多位牧師一起事奉,依PCT法規的規定,主任牧師離職,其他牧師都得全部跟著離開,由於茲事體大,小會再三勸留。幾經思考,想說以德生的大局為重,只好跟玉神說抱歉,繼續留在德生服事。

迄今,由於我的服事年資已超過30年,加上年紀漸長,體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心中常惦念著回學校任教一事。基於此,2016年4月第一個禮拜天,也就是我到劍橋擔任訪問學者之前的小會,我正式提出書面辭呈,但經過討論,小會建議我回台灣之後再談,請辭案只好擱置。結束劍橋訪問學者之旅後的8月第一主日召開小會時,我再度提出辭呈。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小會在百般無奈與不捨的情況下,才勉為其難的接受了我的請辭。

請辭案通過後,會友得知消息難免不捨,有人計畫發動連署,想留住牧師,也有人對小會沒徵詢會友的意見,就接納牧師的請辭案而有所微言,還有會友想在會員和會提出書面建言,請小會設法挽留牧師,因提出建言者熟悉PCT的法規,直指長老教會的最高決策單位是會員和會,並非小會。得知消息,我力勸會友,這是上帝的呼召,千萬不要用人的意思阻擋上帝的旨意,況且接棒的同工與新的團隊已經陸續到達,待接棒同工熟悉德生教會的事工後,我便可安心離開,回到我所熱愛的學術崗位服事。

經過幾個月的紛擾、掙扎與思考,小會認為,若接棒的人選未確定之前,主任牧師就貿然離去,教會事工勢必會大受影響,加上2017年德生教會得進行長執改選,一時之間,人事面臨如此大的變動,勢必會出現嚴峻的衝擊。基於此,全體小會員只好連署,於2017年1月的小會提出覆議,力勸牧師打消辭意。為顧全大局,我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再留下來。但問題來了,我已答應要回學校的消息已經傳出,且學校也滿心期待我回去任教,就連課程和宿舍也都安排好了,然卻得臨時改變主意,踩住剎車,除了個人的「信用破產」外,已經辭職獲准,又留下來的「沒有原則」之閒言閒語不免傳出,對學校也無法交代,使我相當為難。

為能教會與學校兩者能暫時兼顧,小會准予我三個月的假,專心到玉神協助教學與募捐的工作。所以,3-5月這段期間,我除了專心在玉神授課之外,也利用主日禮拜的時間,到台灣各地的教會為南神和玉神證道、請安與報告,同時籌募學校所需的經費。

坦而言之,要離開服事近20年的德生這一個禾場,心中難免不捨,畢竟人是血肉之軀的感情動物,尤其是一起建造起來的信仰共同體,要在短時間內放下與割捨,內心定會充滿難以訴諸筆墨的掙扎與矛盾,於此同時,也陷入了如何適時「急流勇退」,以免日後「晚節不保」的爭戰。

事實上,個人會有轉換禾場的想法,只是想順服上帝的帶領,迎向教學與更需要我的禾場。畢竟,目前PCT所屬的神學院,實踐神學的老師極度缺乏,長久以來,學校無不迫切想邀請有長期牧會經驗,且有受過學術訓練的老師前往擔任實踐神學的專任教職。

三、玉山神學院所需

目前,玉神學生總數計有191人,專任教師16人,職員16人,除了需要大家的代禱與支持外,經費、師資、立案,以及三神合一的功課,乃有待大家共同關心。

1.經費

玉神自1946年創校之後,陸續靠著國內外會友的奉獻,建蓋了幾棟校舍,如今,因年代久遠,建築物老舊。雖創校50週年前夕,學校曾著手計畫建蓋五十禧年館,但因經費不足,加上人為疏失等因素,導致建築事工延宕。歷經多年,在現任院長的奔走下,終於在2011年開始動工興建一棟造價高達2億4仟萬的綜合大樓。建造之初,面對龐大的建築費用,不但信心缺乏。開工後,為了支付建築費用,導致經常費拮据,甚至有過幾次,連教職員的薪水都發不出來的窘境。然感謝的是,因著教會眾弟兄姊妹的熱心奉獻,猶如耶穌所說,給了玉神「一杯涼水」(馬太福音十章42節),終於使得綜合大樓第一期工程得以順利完工,並於2015年1月15日舉行落成感恩禮拜。如今,玉神正準備舉行第二期工程,但經費仍不足三仟五百萬左右,加上一年高達五仟一百萬的經常費,如此龐大的費用,仍亟待大家的關心,代禱與奉獻。

2.師資

玉神是一所專為培養原住民傳道人所設立的學校,由於培育經費的不足,加上學生出國進修的意願不高,又人才難尋,導致師資培育出現緩不濟急的情況,再過幾年,資深的老師紛紛退休後,師資將出現斷層,為此,學校正努力尋覓優秀的學生出國進修,以便學成之後,能貢獻所學。

3.立案

當台神與南神相繼獲得教育部的立案之後,玉神因設校基金與師資的不足,要申請立案可說微乎其微,以目前的現況來看,簡直遙不可及。雖然立案與否並不重要,個人也覺得不一定要立案,但台神與南神相繼立案之後,玉神在未獲教育部立案的情況下,招生勢必會大受影響。面對此一困境,玉神正計畫與南神合作,盼能透過合作計畫,兩校合一,讓玉神能永續經營。針對此,我也會努力藉著受託擔任南神董事長與PCT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委的職份之便,商討南神與玉神合作的可能性。當然,最好是能夠三神(南神、台神、玉神)合一,共同成立一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聯合神學大學,這項任務雖然艱鉅,卻是我心中存在已久的夢想和異象。

結語:

「教育乃百年大計」,時值玉山神學院的紀念主日,藉此呼籲大家能夠為玉山神學院擺上關心、代禱與奉獻,猶如耶穌針對義人獲稱許,得享天國福樂,因他們對其他信徒的關心所提出的肯定所言:「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二十五章40節)。願我們能一起關心玉神,使台灣原住民教會的心臟能夠持續壯大,迎向廿一世紀宣教的新挑戰,發揮培養傳揚福音人才的功能,榮耀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