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認同、委身、成長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十三章 18-21節
   約翰福音十二章26節

前言:

今天是 2006年的第一天,同時也是今年的第一個禮拜天,本會將舉行長執的就任禮拜和聖餐,本文特別以< 認同、委身、成長 >為題,主要的目的,乃盼望藉此一信息,喚起新任的長執及在德生教會聚會的所有之兄姐,都能在新的一年之開始,依循所立訂之目標,同心協力,興旺福音。

一 . 目標與主題

【認同、委身、成長】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006-2015年的總目標;【建造家庭祭壇,分享豐盛生命】,則是2006-2007年度之主題。總會之所以設定這樣的目標和主題,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至今已超過140年的歷史(1865-迄今),總會基於對台灣社會的關心,發現台灣在長期追求經濟成長,過度重視物質,卻導致心靈的空虛,多數人對個人自我價值之迷思、生命意義的不確定,因而對自己的身份、文化、族群、社會、甚至國家都無認同感。既無認同感,自然對生活及生命無法積極,更談不上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甚至世界會產生獻身的使命感。既沒有使命感、沒有對人、事、物奉獻之心志,人人都以不冷不熱的態度來過生活,那又何來成長? 基於此,總會在宣教事工的規劃上,乃從 2006年起,以「認同、委身、成長」為事工的主軸,各委員會之事工將以認同為出發點。除了認同自己身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一員以外,對於自己的身份、族群、性別、文化、社會、國家、以及身為基督徒所應具備的職責都需有認同感,有了「認同」,才能「委身」在上帝賦予我們的使命中。當教會不分職份、男女老幼都動起來之後,教會才能「成長」。當教會成長,才能帶動台灣社會價值觀的提升。

為配合總會的目標和主題,德生教會特別將 2006-2007年的主題訂為【引人歸主,興旺福音】,同時更新沿用多年的週報封面,將之設計成現在的樣式,其象徵意義為「認同本土、定根台灣、委身於此」。封面之大樹乃代表「定根於本土」,透過上帝的真理之光照與澆灌,如陽光般的使大樹「成長茁壯」,進而「委身自己」,使大地形成茂盛的森林,展現出豐盛的生命,盼望藉此喚起在德生教會聚會的兄姐,都能「認同」德生教會,並「委身」於教會事工的服事上,且以德生教會的一份子為榮,好讓德生教會能夠繼續「成長」,榮神益人。

耶穌說過:「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約翰福音十二章 26節)由此可知,因著我們的委身與服事,除了能夠使教會成長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得著上帝的尊重。

二 .認同、委身、成長之見證

在花蓮牧會時,門諾醫院是我常去看病、探訪、帶領醫護人員做禮拜、關懷臨終會友的地方。除此之外,門諾醫院也是我享受初為人父,充滿喜樂心情的地方,因兩個女兒都在那裡出生。雖然離開花蓮已經好幾年,但每次到花蓮,若時間上許可,我幾乎都會前往門諾醫院看看,但並不是生病去看醫生,而是去探望在那裡上班的好友,同時回味過去在花蓮服事時的點滴。 每次到門諾醫院,都會使我憶起門諾醫院的創辦人薄柔纜醫師( Dr. Roland P. Brown),因他是我取得獎學金,前往英國進修之前,為我撰寫英文健康檢查報告的醫師。記得他在轉交健康檢查表給我時,說了一句:「除了近視和散光,還有一顆補過的蛀牙外,我看不出你有其他的毛病。祝你早日學成歸國,回來服務花蓮這個地方。」雖事隔多年,然時至今日,我仍清楚記得薄醫師的這一席話。

薄柔纜醫師的父親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由美國前往中國大陸的宣教師。 1941年,薄醫師離開雙親,返回美國求學。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由於他會講一口流利的華語,1953年, 在美國門諾會總會的支持下,偕同妻子來到台灣,於俗稱「後山」的花蓮創立了門諾醫院,直到 1994年正式退休返回美國為止,總 計在台灣懸壺濟世長達四十一年(其中包含 1956-1960年 返美進修胸腔外科醫學的時間),可謂將其一生當中最為精華的階段,全都奉獻給了台灣。 1993年,薄醫師曾獲頒中華民國第三屆醫療奉獻獎,並於1995年獲李登輝總統親頒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大綬 景星勳章中心為五角星形圖案,景星猶言德星也。取自史記天官書「天精而見景星,其狀無常,常出現於有道之國」。此章於 民國三十年二月十二日 頒行,分一至九等。一、二、三等大綬,四、五等領綬,六、七等襟綬附勳表,八、九等襟綬。頒授對國家政務有勳勞之公務員,及對國家社會貢獻卓著之非公務員或外籍人士 。)

退休返美之後, 薄醫師 仍繼續為門諾醫院的改建經費奔波,經常到各處演講和募款,呼籲大家關心與支持門諾醫院的改建。 薄醫師演講時,常會感慨的指出:「外國人到台灣去募款募了大筆錢,因為台灣太多錢,可是我卻要去美國募款,幫忙改進門諾醫院。」 如今,門諾醫院已不似過去的老舊、狹窄、設備缺乏,已經改建成為現代化,設備齊全的大醫院了。看到這一切成果,著實讓人感受到,若不是當年薄柔纜醫師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和「委身」,門諾醫院實無法存在,也沒有今天的「成長」。

三 .長執的職責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主要職稱有三:1.教導的長老(牧師)2.治理的長老3.執事。由於剛從神學院畢業的傳道師尚未封立為牧師,並不屬於教導的長老之列。

從新約聖經提摩太前書五章 17節所載:「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可以見著,「長老」可分為「治理的長老」與「教導(訓誨)的長老」兩種,然其中之教導的長老就是「牧師」。長老教會的小會,就是由「教導的長老」與「治理的長老」所組成。因此,小會也就成了長老教會最高的決策機構。

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行政法第96條所之規定:「長老與牧師組成小會共同掌理教會事工。執事協助牧師及長老辦理教會事工。」

又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教會禮拜與聖禮典》一書當中,長老的誓約文之宣訓詞所示:「長老的職份是與牧師共同治理教會、探訪生病的、勉勵信仰冷淡的、教育年幼的、帶領慕道的、引導渴慕真理上帝話語的兄弟姊妹、造就會員的信仰、並為信徒的信仰榜樣,若受委託,方可代表教會參加中會、總會,以謀求教會的發展。」執事的誓約文之宣訓詞:「初代教會曾設立七人來辦理教會事務,我們也揀選人來協助牧師與長老,讓他們專心事奉上帝的聖道和聖禮。」

由上述觀之,長老的職責主要是治理、監督、眷顧、牧養、教導、彰顯上帝的名,做美好的見證。新約中雖未明確指出執事的職責,但卻暗示有管理和其他職份。質言之, 長老的職責較著重屬靈的領導,執事的職責較著重於事務的執行。

四 .再談買石頭的牧師

1986年,日本基督教團關東教區多位牧師來台訪問,順道前往花蓮觀光,當時,我正在花蓮的豐田教會牧會。原本,日本牧師團的行程並沒有安排東部平地教會的參訪,然由於擔任導遊的台籍牧師是我的好朋友,而臨時決定前來拜訪。抵達教會時,已是晚間時刻,因當天適逢教會舉辦社區的詩歌見證會,所以,日本牧師也就進到禮拜堂聆聽。可能是日本牧師聽了詩歌見證受到感動,乃於會後口頭邀請見證會的詩班能前往日本演唱,且當場允諾要補助日幣一百萬元作為旅費。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於隔年(1987年)暑假,經過百般的曲折,好不容易才突破戒嚴時期難以出國的情境,順利取得親善訪問的簽證,由我充當領隊兼指揮,帶領二十位團員,浩浩蕩蕩的前往日本關東地區的教會和文化中心,作為期十天的演唱。雖沒有職業水準的演出,但團員藉著詩歌見證,卻也達到宣揚福音與親善訪問的效果。

演唱結束回臺灣後不久,日本枋木縣足利教會的牧師,應邀來台參加姊妹教會的獻堂禮拜,由於足利教會是合唱團前往日本時的第一站,加上我和牧師娘被分配住宿在該教會的牧師館,所以,和該會牧師有幾天「同居」的感情。基於此,來台時,他特地到花蓮拜訪我這位「老朋友」。在花蓮的幾天當中,我陪他前往多處景點觀光,對於花蓮的景色可說讚不絕口。讓人驚訝的是,當參觀大理石工廠和商店時,日本牧師對「大理石蛋」深感興趣,在仔細端詳和「品味」之後,竟然開口說要購買一百顆帶回日本,聽了讓人嚇了一跳。大理石蛋並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而且一百顆的大理石蛋有數 十公斤 重,何苦帶回日本?我好奇的問他。結果,牧師告訴我,他要攜回日本,送給教會的信徒、長執和同工作為紀念。因大理石蛋除了頗具紀念性質外,還可象徵三項意義:

1.基督徒的信仰當像這大理石蛋,堅定不屈不軟弱。

2.基督徒的信仰當像這大理石蛋,光華漂亮無瑕疵。

3.基督徒的信仰當像這大理石蛋,裡面堅實無空隙。

有感於這位日本牧師用大理石蛋詮釋信仰的意義,且不忘對於信徒、長執和同工的用心與關懷,我曾在1988年年初,出版了一本《信仰的傳續》,並於再版後,更名為《買石頭的牧師》。之所以會於再版時更名為「買石頭的牧師」,主要的動機和理由,便是由此一故事的啟示而來。也因著這本書的義賣,使我所牧養的教會,在人才外流與經濟困窘的情況下,得以有能力購買教會用地、整建教會,同時激發出我日後寫作的信心與興趣。藉此重提往事,乃期盼所有的信徒和長執,也能夠實踐出日本牧師所訴說的大理石蛋之信仰意義,共同服事,興旺福音。

五 .德生教會2006年度事工

1.推動友誼傳道。(帶領朋友信主)
2.舉行長執就任禮拜。( 2006年1月1日 )
3.舉行德生教會願景與福音事工研討會。
4.重新規劃與加強關懷小組事工。(已開始進行)
5.週報封面的更新。(一月份開始)
6.開闢週報會友園地版。(二月份開始)
7.整修二樓行政中心。(二月份進行)
8.成立燕巢大專福音中心。(三月份開始)
9.增聘一位事工幹事。(一月份上任)
10.邁向平均650人之聚會目標。

結語:

教會要「成長」( Develop ),信徒必須先從「認同」( Identify)開始,進而全然「委身」(Commit),投入服事的行列。儘管只是小小的服事,即使是一個親切的關懷和打招呼,都會使得教會成長,這就好像耶穌訴說芥菜種與麵酵時,所提出的訓示:「神的國好像甚麼?拿甚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裏;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它的枝上。』又說:『我拿甚麼來比神的國呢?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 路加福音十三章 18-21節)盼望德生教會所有的長執和兄姐,都能從「 認同」德生教會開始,進而「委身」於福音事工上,使得教會能夠繼續「成長」, 提升台灣社會的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