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詭詐求財的,自己取死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箴言二十一章6節   彌迦書六章11節     提摩太前書六章9-10節

引言:

2011-2014年間,台灣的食安問題頻傳。自2011年的塑化劑之後,繼而又出現毒澱粉、瘦肉精、銅葉綠素、混合油……等,導致問題食品在市場充斥。令人氣結的是,2014年的中秋節與國慶日前夕,台灣又出現駭人聽聞的「餿水油」與「飼料油」事件,消息曝光,百姓除了驚恐、難過、咒罵之聲不斷外,憤怒的情緒幾乎從未停歇過。

黑心食品添加劑與食用油品頻出問題後,除了消費者的健康嚴重受害,多得難以計數的商家與食品業者也受到無辜的牽連,而使得台灣歷經數十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美食王國聲譽,在短短幾天之內便被破壞殆盡,連國際形象也嚴重受損,真教人傷心!處在黑心油充斥的環境下,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們,真的不知道,什麼食物是安全的!經過調查發現,其實,受害的不只是台灣,連對岸的中國大陸及使用頂新集團所出產相關產品之國家也紛紛中標。

頂新集團在一年內,連續爆發三起黑心油醜聞,其黑心油品不但禍害全民,更重挫食品的外銷信譽。儘管證據已被歷歷攤在陽光下,竟還公開睜眼說瞎話,透過記者會掩蓋事實,甚至還想捐助台幣三十億的「黑心錢」作為食安基金,企圖以「行善」的手法作為掩飾和脫罪,真是諷刺到極點!這種引發全民共憤的黑心企業,竟然無良到這種地步,真教人無法接受!

儼然,頂新集團的魏家兄弟唯利是圖、枉顧商業道德、泯滅良心、無視聖經所載:「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箴言二十一章6節)「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詩篇四十九篇6-7節)「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詩篇四十九篇12節)的寶貴真理和教訓。

這種不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不明白聖經所教導之真理的無良、無道、滅絕人性、不顧人民的健康和死活,禍國殃民的企業主,真是天理難容!有鑑於此,本文才會以<詭詐求財的,自己取死>為題作為反思,期盼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不要再有如此惡劣的商業行為存在。

一、無良、無道,害人害己
公開標榜「良心事業」,秉持「童叟無欺」(意為公平買賣,不欺騙小孩,也不欺騙老人)的頂新集團,暗地裡卻為了降低成本,無所不用其極的使出各種手法,瞞天過海,無良與無道,只為了賺黑心錢,顯然已經逾越了人類理性與道德的底線。如此的惡劣行徑,或許可圖一時之利,然卻引來無窮的禍患。
基本上,有關「無良、無道,害人害己」的教導與殷鑑,聖經的記載可謂不勝枚舉,諸如:「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詭詐的法碼,豈可算為清潔呢?怎樣才算貪財?」(彌迦書六章11節)「不義之財,毫無益處;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箴言十章2節)「欺壓貧窮為要利己的,並送禮與富戶的,都必缺乏。」(箴言二十二章16節)「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六章9-10節)從聖經諸多相關的教導可以得知,貪財的結局,幾乎全都自己取死。

雖聖經的話語言猶在耳,然黑心油的企業主,依然我行我素,只為累積財富,儼然不知道,犯罪事實曝光之後,不但害慘了他人,也會害慘自己,不僅得付出代價,還得負法律責任,連後代的子孫,也得背負惡名,遺臭萬年。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在其所撰的《雅典的泰門》(Timon of Athens)一書當中,對於「黃金」有這樣一段形容:「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這東西,可以使黑的變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懦夫變成勇士。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也可以使受詛咒的人得福,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

從莎士比亞這段略帶反諷的話得以看出,「錢財」是一種「魔力」,此一力量,人乃相當難以抗衡,其可使黑白顛倒、是非錯置、親情分離、出賣自己,也出賣他人,致使醜態盡出。

基本上,莎士比亞的這段話,台灣俗諺中,也有不少相同意涵的諺語,諸如:「有錢烏龜坐大廳,沒錢秀才人人驚。」「散人人人驚,做婊坐大廳。」「有錢講話會大聲,沒錢講話沒人聽。」「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錢若有,毋驚世事。」又富人所生的孫子,不但被喻為「金孫」,且不管額頭前突,還是顱部後突,一見到「叩頭」的富人孩子,總會以「前叩金,後叩銀。」「前叩後叩,大漢做總督。」大大的美譽一番;然若家徒四壁的窮人所生之孩子可就不一樣了,既使同樣是額頭前突,顱部後突的「叩頭」,則會以「前叩衰,後叩狼狽,雙邊叩厝邊頭尾。」貶損一番。乍聽之下,真的差很多。其實,主要的差別,乃在於「有錢、沒錢」而已。

除了台灣俗諺之外,台大社會系何明修教授,在其所撰的<食安與親信資本主義的破產>一文當中所寫的這段話:「業者生產黑心商品,積極拉攏達官顯貴是事實;官員關心企業生存遠甚於國人健康,也是事實。現在要關切的重點是,這兩者間到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政治人物一句簡單的『沒有公交私誼』等於什麼都沒說,我們在意是否有幫忙創造不當『政治租金』。更重要地,再怎麼裝模作樣的切割,也無法釐清台灣人民對於親信資本主義的質疑與不滿,而這才是日益高漲的『反商』情緒之根源。」同樣清楚的反應出莎士比亞所說的,在金錢之前,人人俯首稱臣,難以與之抗衡。可見,金錢可以讓人見識到人性的現實與可怕的一面。

今天,黑心企業頂新集團之所以會成為眾矢之的,引發民間的「滅頂運動」,乃在三波食油風暴中接連涉案,每次涉案之後,竟還召開記者會,謊話連篇,甚至想一手遮天,所為的,只是想脫罪,並保住江山,繼續其龐大的事業和家產,連一絲發自內心真誠懺悔的心也沒有,真是惡行重大、咎由自取、不可原諒。

頂新魏家有今天的事業版圖,乃經過二十多年的辛勞打拼所累積而成。當然,其能夠累積雄厚的財富,政商關係必定非常良好,才會成為總統的座上賓,也才能獲頒榮譽博士學位。然可惜的是,因黑心油事件,使得頂新集團的聲譽一夕塗炭,即使捐出三十億元成立基金,還是無法平息眾怒。企業家的良心真絕不能有片刻的含糊。否則,一有閃失,招牌將會失去亮光,並被徹底砸毀,永遠蒙羞。

耶穌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曾有人趨前拜託耶穌為其代言,請其兄長和他分家業。當然,根據摩西的律法(見民數記二十七章1-11節;申命記二十一章15-17節),身為夫子著,有權替他人分配家產。但耶穌接獲請求時,並未立即答應,因為當下,耶穌所關注的重點,是那人心中的貪念,於是耶穌乃對請求分家業者,以及跟隨祂的人講述了一個「無知的財主」之比喻,然而在講述之前,耶穌先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十二章15節)這句話作為引言,接下來,耶穌才如此說道:「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裡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或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地吃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給誰呢?』」(路加福音十二章16-20節)足見,貪愛錢財,終為空虛,有百害而無一利。

基本上,耶穌在此所講述的故事,乃在提醒人們,以追求物質富裕和享受為人生終極意義的人,顯然已經忘記了人生的短暫與上帝最終的審判,這樣的人實在非常愚昧、可憐和無知。特別是那無良、無道的商人,更是如此。

二、有良、有道,利人利己
常聽人家說:「有錢真好!」是的,我也有這樣的感覺。然值得注意的是,所擁有的財富,若非取之有道,必無法蒙受祝福;唯有透過有良、有道所得來,且能夠利人又利己的財富,才能得享永恆之福。

傳道書五章18-20節記載:「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神賜人貲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這段經文乃在訴說,人生的滿足乃上帝所賜,上帝賜給人生命和財物。然若上帝沒有賜給人享受的能力,人連自己應得的報酬也無福享用。能享受上帝恩賜的人,不會為他生命的長短而憂慮,因他每日都在上帝裡享受一切,使他的心得著滿足和喜樂。可知,錢財本身並無罪惡,若取財有道,非出於貪心,以正當的方法成為富有,乃是上帝所賜之福。

又保羅在致提摩太的書信中,特別囑咐提摩太要力勸人在財物上當分別為聖,不貪不義之財,得積財寶在天上,因為貪財是萬惡之根。緊接著,保羅又進一步提醒提摩太,要他吩咐那富有的人當專心依靠上帝,還要樂意賙濟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上帝,且要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六章17-19節)由此觀之,保羅下筆為文,透過書信,向提摩太訴說他的期待,乃要有良、有道致富的人,除了得專心依靠上帝之外,還要樂意賙濟窮人,才能利人、利己,蒙受上帝所賜永恆的福份。

三、再次以洛克菲勒為例
談到保羅對提摩太所提出的這段囑咐,就會使我忍不住再度講述「有良、有道,利人利己」,讓世人永遠懷念,集實業家、慈善家、美國石油大王封號於一身,並堅信其人生的目的是「盡力賺錢,盡力存錢,盡力捐錢。」的美孚石油公司創辦人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1937)那美好之見證。

洛克菲勒出身於北美浸信會的基督教家庭,1870年創立標準石油,因經營得道,加上削價競爭、賄賂政界、威脅業者、收購破產公司等卑劣手段齊出,33歲時(1872年)就已擁有第一個一百萬美金,並控制克利芙蘭所有的煉油廠。42歲時(1881年),其領導的九人董事會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遂而形成美國的第一個大托拉斯。據估計,洛克菲勒全盛時期,其財富總值折合今天的幣值,乃超過3000億美元,被歷史經濟學家稱之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首富」。

當洛克菲勒的事業處於顛峰狀態時,卻因「壟斷」的氣勢凌人,引發美國民眾的不滿,在民意強力要求國會立法反制下,美國終於在1890年立法通過「反托拉斯法案」,嚴格禁止企業壟斷經營。自此,洛克菲勒旗下的企業這才良心發現,開始投入慈善事業。

反托拉斯法案通過立法後的隔年(1891),洛克菲勒奉獻金錢,在美國第二大城建立仿效英國牛津大學建築風格的芝加哥大學,還陸續奉獻八千萬美元給該校,同時建立許多教育、慈善與醫療研究中心和機構。

事實上,洛克菲勒早年的成就乃從其健康和平安所換取。當他投入事業時,由於存在著「一把抓」(To have)的心態,只要能併吞他人企業,任何手段在所不惜,還為事業的日漸膨脹而沾沾自喜。如此一來,不得人緣事小,更甚者,油田業者對他恨之入骨,還僱請殺手要致他於死地,因而終日惶恐,貼身保鏢形影不離,導致健康狀態每況愈下,不但得了禿頭症而致使頭髮、眉毛掉光,形同「木乃伊」,連消化器官也在緊張的生活情況下,只能以牛奶和蘇打餅度日,五十歲不到,就已老態龍鍾。有人甚至預言他的死期近了,還有報社編輯代筆為他寫好了告別禮拜的「故人略歷」備用。

面對窘境,洛克菲勒透過信仰的省思,深思自己過去的所為,終於改變生活態度,將「所有」(To have)改變為「所為」(To be)或稱「捨得」。真正力行實踐後,不但健康起色,心靈轉為喜樂,更以98歲高齡榮歸天家而留名青史。

洛克菲勒之所以會從「所有」轉變為「所為」,乃因耶穌的教訓:「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可福音八章36節)改變了他。

芝加哥大學為了紀念其「所為」的信仰腳蹤,在校園建蓋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洛克菲勒紀念禮拜堂」,芝加哥大學的重要音樂會和演講,無不在該禮拜堂內舉行。我在芝加哥神學院讀書時,所住的家眷宿舍就在禮拜堂的左後方,全家大小經常利用空檔前往散步、靜思。雖事隔多年,仍忘不了矗立在芝大青草地上的「洛克菲勒紀念禮拜堂」。

因為洛克菲勒的「所為」,捐出大部分的財產作為慈善事業之用,此舉,不但開啟美國富豪行善的先河,還影響了被稱為「股神」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1930-)與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茲(William Henry Bill Gates III,1955-)等富豪,而使得洛克菲勒的善行和美譽永留人間。

結語:
當台灣百姓群情激憤,在一片高喊著「滅頂」的聲浪中時,或許可以發洩心中的不滿,然大可不必陷入缺乏理性的「仇富」與「報復」情緒中,也不要指責頂新集團首腦所隸屬的佛教慈濟團體,因這些情緒性的指控,實無法有效的根本解決食安問題。 期盼政府能扮演好監督與管理的角色,商家和企業主也能引上述為鑑,並盡應盡的社會責任,同時遵照聖經所教導,勿倚靠無定的錢財,倒要行善,如同洛克菲勒一樣,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以便能得著那真正的生命。否則,無良、無道,用詭詐之舌求財的黑心企業主將自己取死,所獲得之錢財,亦將如同浮雲吹去,且留下萬世的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