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聖誕快樂vs.信仰行動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以賽亞書七章10-14節、九章2-7節、五十二章7-10節;路加福音二章1-17節;馬太福音二章1-11節;約翰福音三章16-17節;提摩太前書一章15-16節、提摩太前書二章4-6節

引言:

從今天所讀的經文可以明白,耶穌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有上帝特別的旨意和安排。我們從先知的預言、降生的徵兆、人們的等待、誕生的實現可以看到,耶穌是一位和平的人君,為了人類的罪惡,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獻身為活祭,完成救贖的大業。

上帝會將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世人,並擔當人的罪,乃上帝是慈愛的神,因著愛,祂期望人人都能得救,得著永生。對於上帝的愛與拯救,保羅在致提摩太的書信中,有著清楚的明示與見證:「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摩太前書一章15-16節)「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祂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提摩太前書二章4-6節)由此端見,人只要信靠祂、倚靠祂,並遵行祂的教導,便能享受愛、和平、公義、盼望與救恩。

可惜的是,人常忘記耶穌誕生的意義,導致聖誕的真諦常被誤解與扭曲,甚至模糊焦點,不但非基督徒如此,就是已經受過洗的基督徒亦乎如此。有鑑於此,當我們互道「聖誕快樂」時,也當思考在多元種族、文化、語言、宗教的今天,如何用和解的相遇與愛心的對話之態度,展現包容與尊重的信仰行動。

一、聖誕快樂vs.佳節愉快

當聖誕佳節來臨,普天同慶、舉世歡騰時,種族、文化、語言極為豐富,有著「民族大熔爐」之喻的美國,在新移民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宗教信仰亦漸趨多元,致使原本基督徒佔多數的美國,受到嚴厲的衝擊。近年來,有為數不少的非基督徒,對於聖誕節的裝飾品,特別是在公共場合擺設聖誕樹相當不以為然,且對沿用已久的「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相當排斥,而以「佳節愉快」(Happy Holidays)作為取代。此舉,乃引發保守派基督徒的不滿,直指非基督徒這樣的觀念與作法相當不妥。由於鬧得不可開交,引發所謂的「聖誕節戰爭」(War on Christmas),看了真教人傻眼!

為此,美國特別針對「聖誕快樂」與「佳節愉快」(Happy Holidays)的接受度做過調查。結果出爐後,贊成使用「聖誕快樂」者64%:認為應改用「佳節愉快」者31%,沒表示意見者4%。然而就地域的比例觀之,傳統基督徒較多的中南部各州仍堅持用「聖誕快樂」;近年來移民較多的西部各州,主張以「佳節愉快」者則佔多數。由於贊成與反對雙方互有堅持,且相互攻擊,有畫家透過漫畫諷刺,原本用喜樂的心,彼此互道「聖誕快樂」與「佳節愉快」的兩造,因理念與說法的不同,竟出現激烈的「衝突」,讓人看了直搖頭!

當人們為「聖誕快樂」與「佳節愉快」爭論不休時,美國舊金山灣區的天主教耶穌會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神學院院長歐布萊恩神父(Father Kevin O’Brien),錄製了一段談話影片,力勸大家捐棄成見,勿為此而紛爭,因就他的信仰認知而言,耶穌應該不會介意人如何互道「快樂」,耶穌所注重的,應是如何透過行動,展現愛、和平與公義。於此同時,歐布萊恩也鼓勵基督徒,除了得展現美好的信仰行動,盡良好的公民責任之外,還要包容、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雖這一則談話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但觀賞過的人,無不拍手叫好。因著這一則短片的播出,才稍稍停止這場爭論已久的「聖誕節戰爭」。

二、信仰行動重於聖誕名稱

看完歐布萊恩神父的談話之後,內心深受感動,藉此翻譯並引述其演講內容作為分享:

歐布萊恩在影片中談道:我不認為耶穌會介意人們如何互道「聖誕快樂」。因耶穌並不會在意人們對祂的稱謂,以之來提昇自己。耶穌所關心的,應是「上帝的攝理(治理)」(reign of God),即如何使公義、和平、愛心在世上實現。因對耶穌來說,這些比人對祂的稱謂來得重要。
與其說「聖誕快樂」,不如起身而行,也就是要如何像耶穌一樣,活得簡單、樂意愛人、服務人、善待人,這才是我們所需討論的重點,也是基督徒應有的信仰態度。人們實不必在「佳節愉快」與「聖誕快樂」上作無謂的紛爭。

在多元的社會,有諸多不同的語言與信仰傳統。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稱這是「文化相遇」,而不是「文化衝突」,也就是要傾聽和尊重不同的聲音,學習彼此間的差異。這樣做,方可表現出友善,並得以從中獲得相互學習的機會。因唯有在愛中與他人相遇,才能在彼此的對話中,學習到新的東西。

要成為一位合神心意的基督徒,同時扮演好良善公民的角色,得要包容不同宗教的差異,尊重不同宗教的信仰團體,像是伊斯蘭教徒的權利及他們的信仰團體也得受到尊重與保護,猶如基督徒捍衛基督教的信仰和教會一樣。

最後,歐布萊恩為簡短的談話,做出這樣的結論:「不要太拘泥於祝福的用詞,恭祝大家『聖誕快樂』並『佳節愉快』」,平安!」

歐布萊恩神父演講影片資料來源:https://www.scu.edu/news-and-events/feature-stories/stories/merry-christmas-or-happy-holidays-it-doesnt-really-matter-.html

事實上,類似的情境,多年前,在台灣已經發生過,其因,乃中華民國政府在一夕之間,將「聖誕」改為「耶誕」,使得許多基督徒相當不以為然。

當政府將「聖誕」改為「耶誕」之後,個人也是持反對的意見。為此,我還站在神學的基礎上,以「護教」的心情,發表一篇名為<聖誕vs.耶誕>的文章,為「聖誕」提出辯白。(見胡忠銘撰,《自由時報》,2001.12.25.〈自由廣場〉)

文章刊出後,有持不同意見的基督徒回應,政府要將「聖誕」改為「耶誕」並無不可,因台灣有許多民間信仰的神明之生日,也都稱為「聖誕」。政府將「聖誕」改為「耶誕」,正好可以讓人知道,「耶誕」是在慶祝與紀念主耶穌的誕生,而非民間信仰的神明之生日。

雖政府不明就裡,且不瞭解「聖誕」的真諦,也未和基督教團體討論,就以行政命令將「聖誕」改為「耶誕」,使得基督徒無法接受,然基督徒還是可以繼續用「聖誕」,若兩者同時存在,且能相互尊重,倒也無妨,實不必在意。畢竟,台語也稱「聖誕」為「救主誕」,且自清朝時代沿用至今,只是二戰之後,才被「聖誕」所取代,如今,還是有老一輩的基督徒,依然使用「救主誕」,不是嗎?。

是的,言之有理,我們可以繼續使用「聖誕」,但也不必去否定或鄙視他宗教團體的講法。雙方應以尊重作為「相遇」的出發點,才有機會營造「對話」的空間,進而和平共處。否則,會因為「排他」,而遭受他人的「排擠」。

結語:

人類出生之後,和一般的動物一樣,都有相同的本能,即會為了生存,尋求對自己最有利的「空間」,即,「為自己而活」,鮮少有人會為他人而活。然耶穌的一生,全都為他人而活。因耶穌的誕生,不但應驗了先知的預言,也完成拯救的大業。

既然耶穌都能為他人而活,並將自己獻上為活祭,使得我們能享受祂的誕生所帶來的救恩,當互道「聖誕快樂」時,讓我們起身而行,用信仰行動,活出基督耶穌、見證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