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耶穌漏掉的一句經文 — 李子和牧師

  • 李子和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四章16-30節;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2節

一、 引言
漏掉一句經文,有關係嗎?先來看一個網路笑話-【漏一個字母的電子郵件網址】。有一對住在台北的夫妻,在春節期間想到墾丁渡假。因為先生在年前要加班,就由太太先南下安排處理相關事宜。太太一住進墾丁的旅館,就想要寫一封E-mail給先生。不過,她很粗心,在收件人網址上少打了一個字母。結果,那封電子信沒有寄給老公,反而讓一位剛喪偶的老先生收到。那麼,那位老先生,其實剛參加完老伴的告別式,一回到家,想說「該發些電子郵件,感謝親友的關心…」;不料,一打開電子信箱,大叫了一聲!…原來,電腦螢幕上寫著:「親愛的,我已經住進來了!多虧網路的方便,在這裡也能收發E-mail。告訴你,這裡可不比上面,熱死了!來時記得帶點清涼的衣物!快來吧,我已經開始想念你了!…愛你至死不渝的老婆」。

差一個字母,造成詮釋者的誤會;若是差一句話,豈不是相去更遠?那麼,本文的題目「耶穌漏掉的一句經文」,所差的那一句話,是出自舊約以賽亞書的經文;如此,豈不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路加福音書中記載的耶穌,在讀以賽亞書的時候,竟然漏掉一句經文;漏掉的原因,難道是耶穌忘記或不注意?從路加福音的記載看來,耶穌是拿著以賽亞書在讀,所以,應該不是忘記經文。並且,從路加福音第四章的記載中,耶穌在放下以賽亞書後,其所說的話與會堂中的猶太人之反應,更可以發現「耶穌是故意漏掉那句經文」!那麼,若是耶穌是故意漏掉那句經文,則,不禁讓人想問「為什麼?」。亦即,耶穌故意漏掉那一句以賽亞書的經文,是不是代表路加福音書中所記載的耶穌,似乎想要表達某種意圖?那麼,以下就針對這個可能的意圖來做分享…

二、 耶穌漏掉的一句經文 – 耶穌的禧年

要思索耶穌故意漏掉經文的原因之前,先說明個人在詮釋新舊約聖經時的觀念。個人以為,身為基督教信徒,乃是信「耶穌」是基督;而不是像某部分猶太教徒,只將耶穌視為某位偉大的先知或拉比。因此,在詮釋聖經的時候,似乎應該是以「耶穌的教導與行動」做為詮釋的中心。也就是說,有時,在詮釋舊約聖經時,若是提出與猶太教不同的解釋或觀點;那,不是故意要與猶太教對立,而是因為基督徒的信仰本是以釘十字架的耶穌做為中心。

其實,一般來說,基督徒在讀聖經時,很容易從舊約創世記,按照順序一直讀到新約啟示錄。這樣的讀法,固然是盡量按照時間的順序;不過,卻很容易在不小心時,便以為耶穌是在「配合」舊約的預言,甚至以為福音書只是創世記與啟示錄之間的橋樑。對此,筆者以為,既然基督徒是信且跟隨基督,則,豈不應該以耶穌所見證的「基督」為中心?意即,對基督徒而言,聖經或許應該是將「耶穌釘十字架,讓人與上帝復和」為中心,同時向著舊約與新約的兩個方向作詮釋。

以下,便以上述的觀點來讀路加福音與以賽亞書的經文。首先,來看路加福音的記載。從經文看來,當時,耶穌剛通過魔鬼的三次試探,關於那三次試探,簡單來講,就是「石頭變餅(經濟)、萬國政權(政治)與聖殿神蹟(宗教)」。很明顯的,對於當時受到羅馬帝國統治的猶太人,若是掌握了上述的經濟、政治與宗教力量,就等於得到建立與羅馬帝國相對抗的力量。那麼,一般人面對這樣的試探,多半會陷入魔鬼的詭計。不過,深知上帝旨意的耶穌,卻拒絕了魔鬼的試探;並且,在勝過試探以後,耶穌去了加利利的猶太人會堂,並在那裡得到眾人的讚揚。

得到讚揚,總是讓人心花怒放。不過,「加利利人的讚揚」代表什麼?…上個月剛過聖誕節,在聖誕節期中的禮拜,多半會讀到以賽亞書第九章1-2節;而,該段經文中,其實有提到加利利。因此,先來看該段經文,「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 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賽9:1-2)。

由該段經文中得知,似乎,加利利是一個外邦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彌賽亞要帶來拯救的第一站!而,從以色列王國時期的歷史,也可發現「加利利位處以色列面對敘利亞的前線」,它的重要性正像是以前的金門與馬祖,乃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根據猶太歷史家約瑟夫在《猶太戰記》中的記載,在耶穌出來傳道的時代,加利利已經是革命份子聚集的地區;甚至,當時的加利利人當中,可能起來反抗羅馬帝國的,有多達十萬人。因此,極有可能地,上文中那些讚揚耶穌的加利利人,是期待耶穌帶領大家去推翻羅馬帝國。

那麼,受到極欲報復羅馬帝國的加利利人的支持,耶穌一回到加利利較南方的故鄉拿撒勒時,又隨即在猶太人聚集的會堂中公開演講。此時,猜猜看,那些人可能期待耶穌說什麼?…可能,耶穌的這些同鄉們,期待耶穌成為他們心目中的拿撒勒之光,即,成為以賽亞所說的彌賽亞!所以,會堂中便有人將以賽亞書交給耶穌,想聽耶穌宣告「禧年到了,彌賽亞來到加利利了」。結果,耶穌真的翻到以賽亞書61:1-2,並且「報告 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4:19)。可想而知地,那時在會堂的猶太人,可能已經熱血沸騰,甚至可能已經預備「竹竿綁菜刀」,要跟羅馬帝國拼了。

沒想到…,耶穌卻用「以利亞與西頓寡婦(王上17章)」和「以利沙與敘利亞人乃縵(王下5章)」為例,提醒他們「上帝國的拯救,要臨到外邦人身上」。耶穌表明了自己的工作,是如同以色列王國時期的兩位先知,要將上帝的恩典帶到外邦的西頓,甚至是帶到以色列的敵國-敘利亞(亞蘭國)。耶穌的言論,像是對那些熱血沸騰的猶太人潑了一道強而有力的冰水,於是乎,在第28節記載,會堂的那些人很生氣,要將耶穌趕出城外,甚至要將耶穌推落山腳…。

至此,讓人發現,耶穌對禧年的詮釋或稱耶穌的禧年神學,似乎與猶太會堂對禧年的期待有所差異。即,耶穌的禧年神學與猶太教的禧年神學有所差異,至於差異之處,正在於「耶穌漏掉的一句經文」。為了更清楚比較所漏掉的那一句經文,以下來看路加福音4:18-19 vs. 以賽亞書61:1-2。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膏我去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去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又宣告主悅納人的禧年。(新譯本 路加4:18-19)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膏了我,叫我傳福音給困苦的人;差遣我去醫治傷心的人,向被擄的宣告自由,向被囚的宣告釋放;宣告耶和華悅納人的禧年,和我們的  神報仇的日子;安慰悲哀的人(新譯本 賽61:1-2)

很明顯地,耶穌讀到「禧年」一詞之後,就沒有繼續唸下去!這讓人懷疑,耶穌可能並不認同當時某些猶太人對「我們上帝報仇的日子…」之詮釋(以賽亞書61:3b)。從路加福音看來,那些猶太人的「報仇」觀念,似乎是著重在「以武力宣洩仇恨」;但是,耶穌卻是著重在於「安慰悲哀的人」。由此看來,耶穌故意漏掉以賽亞書中的「報仇」,這種「反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觀點,符合了上文所提到之「上帝國的拯救恩典,要臨到外邦人身上」。正如當代宣教學研究的重要人物David Bosh在《更新變化的宣教》(PP139-144)中的說法,耶穌提出的禧年神學,是與猶太會堂的詮釋不同。即,同樣是讓人得釋放,猶太教認為要向羅馬報仇才能得釋放;而,耶穌的詮釋,則是不再復仇,才能讓人得釋放。

耶穌的禧年神學,或者說,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福音,與當時的猶太教觀念有所差異;當時,加利利的猶太會堂,充滿著要重建大衛王朝與所羅門帝國,以便推翻羅馬帝國,讓人得釋放。不過,耶穌卻是對他們說明「上帝國,不是以另一個帝國取代羅馬帝國。上帝國不是壓制他人的帝國主義,反而,上帝國是讓百姓,無論哪一個國家的百姓,都得到恩典,得到釋放…」。這,對於基督徒而言,不正是再次提醒我們「上帝國是包容,而不是排他」。

耶穌的禧年神學,是具有包容性與普世性的。普世,包括國際,也包括我們所生活的周遭鄰舍;因此,信耶穌的基督徒之聚集,也就是基督的身體-教會,其所具有的包容性,便應該具體地展現在「愛鄰舍」的實際行動。並且,愛鄰舍不僅是送東西給他們,或者是跟他們點點頭問安…,還要進一步地表現在「包容所謂的外邦人(其實我們不就是猶太人眼中的外邦人?)」,即,就算鄰舍與我們的意見不合,就算鄰舍與我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或政治理念,也不可攻擊報復他們;反而,卻要包容,才有機會與他們一起領受上帝的恩典。

三、        結語:耶穌加添的一句經文 – 耶穌的宣教神學
前文提到的David Bosh,在《更新變化的宣教》提出:路加認為耶穌的宣教,在意向上是全世界性,但在實踐上沒有達成…,向外邦人的宣教因此不是歷史上的耶穌之任務,而是教會的(PP111-113)。如此的說法,提醒了教會的基督徒,除了信耶穌以外,更要傳承與實踐耶穌的宣教理念與行動。那麼,耶穌的宣教,除了與耶穌「漏掉」的一句經文相關,其實,也與耶穌「加添」的一句經文相關。

在路加福音4:18b,耶穌提到「叫那受壓制者的得自由」,此句原本不在以賽亞書61:1-2,而是耶穌取自以賽亞書58:6-7的一句經文。在該段經文中提到,「6 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 7 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明顯地,該段經文是在講關於「禁食」的教導。即,先知以賽亞提醒當時的以色列人,上帝悅納的禁食並非儀式上的,而是以行動去釋放受壓制的人。至於那受欺壓的人,若是由上下文看來,則是指v3的工人、v7飢餓的人,無家可歸的窮人、赤身露體的人、求助無門的親人…。

說到這段經文,也讓人想起【開天窗】。即,去年聖誕節同歡會中,青少年團契所演的那個改編自「耶穌的撒瑪利亞人比喻」的戲劇。其內容大致簡述如下:

聖誕節快到了,青少年團契要排演「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於是,他們照著聖經經文排演…。在排演中,陸續有幾位不速之客來打擾,一位是冷得發抖的遊民、一位是沒錢吃晚飯的少女、一位是穿著破鞋的男孩…(撇開搞笑的部分);於是,老實古意的團契會長,把戲劇用的道具衣服與鞋子給了遊民和男孩,報佳音之後的點心宵夜給了少女…。之後,飾演「撒瑪利亞人」的主角發現道具與食物不見了,想到可能會因此而「開天窗」,便十分生氣地向會長抱怨;而,就在老實的會長不知所措的當下,傳來了旁白的聲音「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

個人認為,年紀輕輕的青少年,可以有如此的信仰反省,是值得鼓勵的!因為,禧年不正是從自我反省、自我犧牲開始的嗎?誠如Davia Bosh所說,「禧年是從贖罪日開始的,也許,依路加的了解,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以嶄新的大祭司身份在新的贖罪日為眾罪人--猶太人以及外邦人--代求的這一天,便正式開始」(David J. Bosch著,白陳毓華 譯,《更新變化的宣教:宣教神學的典範變遷》台北:華神,2004,P143)。青少年團契或許因為年紀輕,沒有戲劇表演的經驗,不過,在其戲劇內容中的反省,卻是提醒人去思索,我們是否承接了耶穌的宣教,就是那「愛上帝&愛人如己」的行動?

耶穌的禧年神學,讓人表現出「自我犧牲,造福鄰舍」的實際行動。其實,在某些教會或團契中,常會因為同質性或革命情感,而產生了自我認同;對於一般團體而言,有革命情感便可以產生內聚力或向心力。但是,在具有內聚力的同時,或許也應該以「耶穌的禧年神學」自我提醒,避免有時因為自我認同,而忘記包容團體外的鄰舍:(或所謂的外人)。所以,願上帝幫助,讓我們都能夠注意到耶穌故意漏掉的一句經文,也注意耶穌故意補充的一句經文,讓耶穌所詮釋的禧年精神,幫助我們傳承與實踐耶穌的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