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看見意義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路加福音二十一章1-4節

◎前言

當代意義治療大師弗蘭克(Dr. Viktor E. Frankl) 在他所創的「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中強調,人有「求意義的意志」(A will to Meaning):「人,能夠為著他的理想與意義而生;也能為著他的理想與意義而死。人有自由作他自己的抉擇,接受去實現意義,還是放棄它。每個人的意義是唯一的、獨特的,只有此人能夠實踐它;也唯有當它獲致實踐時,才能滿足人求意義的意志。」

◎在財富上看見意義

左宗棠(1812-1885)是清朝名人,曾任兩江總督,又被推薦為浙江巡撫,率領湘軍打敗太平軍,後來又和李鴻章合作,平定捻亂。左宗棠一生最重要的政績是平定新疆。他在西北期間,移民墾殖新疆,便利交通,開闢道路,在路旁栽種柳樹,使原本一片黃沙的新疆,增添不少綠意。所以,後人作詩說:「大將西征人關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贏得春風渡玉。」就是讚美左宗棠對新疆的貢獻。

清朝末年,左宗棠告老還鄉後,在長沙大興土木。他想要為子孫後代留下豪華府第,卻又怕工匠偷工減料,便親自拄著拐杖到工地監工,這兒摸摸,那兒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便對他說:「大人,放心吧!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在長沙城裡造了不知多少府第。在我手上造的府第,從來沒有倒塌過,但屋主易人卻是常有的事。」左宗棠聽了工匠的一番話,羞愧地離開。

同樣在清朝末年時候,湖廣總督林則徐(1785-1850)對於給子孫留遺產有不同的看法。當年的林則徐因為見到鴉片的害處,便向道光皇帝極力建議,主張禁煙。他為國為民辛苦了一輩子,卻也沒給子孫留下什麼。當有人埋怨地批評他時,他卻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每個人對於財富,甚至是遺產的態度都不一樣。智者曾提醒我們:「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23:5)生命會過去,財富也會過去。

《超越指數:索羅斯的賺錢哲學》(1997)的作者,全世界最會搶錢的專家之一,曾挑起亞洲金融風暴、導致無數人陷入困境的「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因?行善成?第二屆(2002)「代頓和平獎」得主。得獎原因是他捐出約五億美元鉅款,給波斯尼亞地區的人民在戰後重建生活,並成立量子慈善基金會進行各項慈善活動。

作家麥克.高夫曼(Michael T. Kaufman, 2002) 得到索羅斯同意,以《索羅斯傳:傲視全球的金融天才》來描寫索羅斯由資本主義天才變成當代最大慈善家的故事。

索羅斯生在布達佩斯的猶太人家庭,十四歲就獨立求生,假裝阿利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存下來。十七歲時,索羅斯流落倫敦,身無分文,卻夢想追求個人的榮耀,讓世界變得溫暖一些。到1956年,他在雄心壯志和機運引導下,進軍紐約的華爾街,不久之後,就如旭日東升,成為「世界最傑出投資經理人」。五十歲出頭後,索羅斯轉而全力行善,像他賺大錢時一樣,以同樣的毅力、想像力和精力,全心全意行善,透過他設立的開放社會基金會,在世界各地投下至少十億美元。

索羅斯在許多地方都有捐款,他曾表示,在80歲之前,會將財富全數捐出。有記者問他:「這是您的天性還是樹立形象的需要?」索羅斯說:「在金融市場,我只是按規則辦事,我遵守規則,談不上道德不道德。」

?什?索羅斯對捐款樂此不疲?索羅斯沒有正面回答捐款的意義。有人認為,這個問題無涉道德,它只是一種法律制度安排導致的某種必然結果。但我卻覺得,至少他把財富應用到更高的意義上。
詩人論起「義人之福」時說:「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他的角必被高舉,大有榮耀。」(詩112:9)「角」所象徵的就是他的尊嚴。可見,以錢財義助他人的人,其地位受到尊崇。

◎在慾望上看見意義

在北極圈裡,北極熊幾乎沒有什麼天敵,但是聰明的愛斯基摩人,卻可不費吹灰之力逮捕到牠。愛斯基摩人是怎麼辦到的?

據說,愛斯基摩人會先殺一隻海豹,把海豹的血倒進一個水桶裡,用一把兩刃的匕首插在血液中央,因為氣溫很低,海豹血會立即凝固,匕首就結在血中間,像一個超大型的「冰棒」,之後把「冰棒」倒出來,丟在雪原上就可以了。因為北極熊有一個特性「嗜血如命」,愛斯基摩人就是利用這個弱點來抓熊。

北極熊的鼻子很靈敏,可以在好幾公里之外就嗅到血腥味,對愛斯基摩人丟在雪地上的「冰棒」,當然很快就會發覺,迅速趕來覓食。開始舔起血冰棒,舔著舔著,舌頭漸漸麻痺,但是還是不願意放棄這樣的美食。忽然血的味道變得更好了,那是更新鮮的血,溫熱的血,於是越舔越起勁。但牠並不知道,原來那是牠自己的血。因為,牠已經舔到冰棒的中央部分,匕首畫破了牠的舌頭,血冒出來,但是牠的舌頭早已麻木,根本沒有痛的感覺。但是牠的鼻子還是很靈敏,知道現在吃到的是新鮮的血。結果,麻痺的舌頭傷口愈來愈深,血愈流愈多,通通吞下去自己的肚子裡。最後,北極熊因為失血過多而休克,愛斯基摩人就走過去,輕鬆地捕捉北極熊。

有人問我:「什麼桶子永遠裝不滿?」我想了好久,還是想不出答案。原來是:「馬桶」。似乎很有道理。人生中,也有一個永遠裝不滿的「桶子」,那是「慾望」。

箴言中說到:「螞蟥有兩個女兒,常說,給呀!給呀!」(箴30:15a)「螞蟥」是一種水蛭,兩個女兒可能是指牠的吸盤,或是牠所生的兩隻小水蛭。它們需要吸取外在的養分,而且沒有節制。箴言形容說:「給呀!給呀!」現代中文譯本的聖經則直接說:「水蛭有兩個女兒,都名叫『給我』」。一個有無窮慾望的人,心裡想的也是如此。

當代的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1931-)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他在《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中,提到他對「過早成功的高科技富翁」的觀察,他認為這族群常出現生活危機。這些人多半是以清楚的遠景開始他們的生涯;目標是要成功,要賺一大堆的錢,過高品質的生活,得到別人的尊敬,早早退休。的確,有很多人在三十歲就達成了人生目標。然而,他們卻開始產生了新的疑問:「現在呢?我下個四十年要做什麼呢?」

十九世紀初德國哲學大師叔本華(Schopenhauer, 1788-1860)說:「意志本身永遠不會滿足,只要滿足了一個願望,就會出現另一個願望。」亞隆表示,大部分的科技新貴,會持續做相同的事,開新的公司,企圖重複他們的成功。一方面可以證明自己的成功不是出於僥倖,而是靠自己的能力辦到的。甚至,當所賺的錢根本花不完時,他們也知道再賺更多的錢也沒有意義,但就是「停不下來」。他們知道要多陪家人,卻還是把時間用在賺錢上。

「生命的意義何在?」生活中除了賺錢,難道沒有其他的意義了嗎?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除非我們在適當的時候介入慾望的擴張,將生命的意義轉向更高的境界,否則我們永遠只是自己慾望的傀儡。

◎在心意上看見意義

在1620年11月英國的清教徒們乘坐「五月花號」,來到北美大陸追求宗教自由。嚴冬、疾病、飢餓打擊他們,但神眷顧他們,感動當地原住民協助他們耕作,次年的豐收,使他們滿心感謝上帝的恩典。

十七世紀初,英王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 I of England)獨尊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一批自稱為清教徒( Puritan)102人、水手30人,在嚴重的宗教衝突壓力下,為了躲避宗教迫害,由一群探險商資助,於1620年9月6日,搭乘「五月花號」(May flower)貨船橫渡北大西洋。66天後,在酷寒的十一月裡,他們來到一個陌生的新世界──鱈魚角(Cape Cod)。

但五月花號的船員由鱈魚角上岸後找不到水源,船隻繼而轉向美國東北部的麻塞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普立茅斯(Plymouth)登陸。當年,清教徒移民者踩著同一塊石頭下船登上美洲大陸,展開新的生命旅程。那塊踏腳石(Landing Stone)現在被妥善地保存下來。麻州政府在原址蓋了一棟紀念亭保存它,以此告訴後代子孫們,先人們的努力就是從這塊石頭起始的。

秋冬交際的麻州,日夜溫差大。這群人還來不及建造棲身之所,又因食物匱乏,半數以上的人死於飢餓和傳染病。倖存的人憑藉著信仰與勇氣,努力地熬過了第一個冬天。

當春天來臨,他們種植作物、飼養禽畜,開始建立新的家園,但更擔心印地安原住民可能會來攻擊他們。他們的生活顯得無助與困窘。然而,這一切都讓樹林間窺探許久的印第安人看在眼底。
1621年3月16日,出人意外的事發生了。當地的印地安人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不但誠摯熱情地接納他們,還幫助他們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生存安頓下來。協助他們戰勝險惡的環境,也教導他們如何造房、耕種、捕魚、狩獵,將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累積的智慧,與這群新移民一同分享。

這年的秋天,新移民的生活狀況不僅有了明顯的改善。歡喜豐收之餘,為了表達心中對上帝的看顧與賞賜,也為了回報印第安友人的協助與關懷,新移民領袖Captain Miles Standish特邀當地原住民共同慶祝豐收的成果,舉行了長達3天的感恩慶典。宴期間,還簽訂了友好和平協議,協助新移民在Plymouth建設新市鎮。這就是日後所稱的第一個感恩節,而當時的一些食物,如烤火雞、南瓜派、玉米麵包……等食品,也逐漸成為這節日的傳統菜餚。

1863年林肯總統(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正式宣布,將每年十一月最後一個禮拜四訂為感恩節。1941年國會法案將日期更改為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感恩節才正式成為美國全國性的節日,甚至也成為世界性的節日。人們在這個節期裡,學習表達自己的「心意」;不只向上帝獻上感恩的心,也向彼此表達感激之情。

在路加福音21章1-4節記載,耶穌抬頭觀看,見財主把捐項投在庫裏,又見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裏,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耶穌引導我們看見一個寡婦的「心意」,她在眾人中顯得高貴,不是因為她所獻的比別人多,而是她獻上了全部的「心意」,那是她的一切。窮寡婦的「兩個小錢」是在心意上顯出意義。

◎結論

弗蘭克(Dr. Viktor E. Frankl)認為,當一個人「求意義的意志」受挫時,他可能轉而尋找其他的替代作為補償,例如:求權力的意志,求金錢的意志,求享樂的意志。
我們生命的意義何在?什麼是上帝眼中看為有意義的事?試著去「看見意義」,會讓我們在平凡的事上,看見不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