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看似否定,卻是肯定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約伯記二十三章10節;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10節

引言:
不久前,在會友家舉行完家庭禮拜後,彼此話家常時,會友夫婦拿出一本雜誌,分享其中所刊載一篇署名為<鋼鐵人醫生>之文章。巧的是,該期雜誌正是以身穿矯正鐵衣,手持柺杖的「鋼鐵人醫生」之相片作為封面,又相片上面標示著一句話:「真正的勇敢,是看到自己擁有什麼,不是失去什麼!」看起來頗吸引人。聽完會友的分享之後,因深受感動,乃開口向其借閱,以便回家仔細閱讀全文。

當我將這本雜誌帶回家閱讀之後,著實獲益良多,於此同時,台灣也正為了再次迎接一出生就沒有四肢的澳洲籍之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來台作見證,而大力宣傳著。

看到身為基督徒的「鋼鐵人醫生」與身障佈道家尼克胡哲之感人見證,遂想起上帝向保羅所啟示的這句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進而激起我以看似否定,卻是肯定為題,和大家分享的動機。

一、看似否定

保羅身上的「刺」,讓他痛苦至極,乃眾所周知,然當他體會到,上帝透過這根「刺」,所給予的旨意時,保羅才真正感受到,上帝曾親自對他所說的這段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自此,保羅乃從痛苦中,領悟到自己的軟弱,並學習到謙卑的功課,且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他。保羅才會在痛苦的背後,體會出這樣的信仰體驗:「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十二章10節)

上帝允許「一根刺」留在保羅身上,除了保羅所說的,恐怕他太過於自高自大外,更為重要的是,保羅自以為不好的東西,上帝卻使用它,使它變成有創造性與可能性的「好東西」。因上帝乃要透過這一根以人的角度來看,是為否定的「刺」,從中展現出肯定意義。

無可否認的,患難雖是我們的勁敵,但也是幫助我們的益友。無論潛藏在我們身上是什麼樣的苦難?所帶來的痛楚為何!其背後往往隱藏著上帝特別的「祝福」,因上帝常會透過人身上的苦難來啟示祂自己,並成就同有祂形像的人。這樣的見證,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一直都在我們的身旁出現。從舊約時代約伯的苦難,以及生來就沒有四肢的現代「身障佈道家尼克胡哲」,還有台灣的「鋼鐵人醫生許超彥」之故事,應可瞭解,那看似否定的背後,乃充滿肯定的見證。

1.鋼鐵人醫生-許超彥
被形容為「鋼鐵人醫生」的許超彥先生,是一位學業成績優秀,一路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台大醫學院畢業,無不名列前茅的資優生。除了國中獲得全校第一名的殊榮,高中也同樣是資優班第一名畢業,大學聯考時,還以全國第二十名內,進入到人人稱羨的台大醫學院就讀。

在台大唸書期間,不但熱衷於現代舞、家教服務社等社團活動,還拿下國際英語演講首獎,且奪得首屆台大醫學系青年學者獎。台大醫學院畢業之前,更順利娶得台大社工系畢業,父母均為台大教授的美嬌娘為妻。退伍之後,又更上一層樓,順利當上精神科醫生。從其出生、求學、結婚到披上白袍,當上醫生,在許超彥的生命中,若以「事事都得一百分」來形容他,並不為過!

然許超彥「事事都得一百分」的人生,在2009年1月1日,他三十三歲那年,於一場意外中,全部嘎然終止。其因乃他和妻子到北京八達嶺的滑雪場跨年,滑雪途中,因失速摔跤,撞到了鐵柱。這一撞,不但撞斷四根肋骨,亦摔斷了脊椎,下半身從此失去知覺。當時,因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而延誤送醫,使得傷勢惡化。自此,許超彥的人生,從一百分跌到負分。因為這一場滑雪的意外,原本以為可以牢牢掌握的人生規劃,在來不及怨天尤人的情況下,全被打亂。過去成功的桂冠與勳章,已經毫無用武之地。人們眼中的成功,竟是如此脆弱!

術後復健的過程中,因下肢的癱瘓,一睜開眼睛就是疼痛,加上大小號都有問題,根本毫無生活品質可言,簡直生不如死。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適應,才能夠勉強在疼痛中睡著,為此,身體的疼痛與生活上的不便,造成他情緒的低落,有時,心情不好時,還會將悶氣往妻子的身上發洩,甚至自怨自艾的發出:「我真正很不適應就是,我為什麼會落到那樣?」的無奈,還質問上帝說:「為何不施予他如行走癱子般的奇蹟?」然而此時,他才真正感受到,只有仰望上帝,才是他唯一可以抓住的浮木。

感謝的是,因為信仰之故,許超彥在他妻子的鼓勵與協助下,靠著信心和意志力,天天辛勤復健。復健的過程難免痛苦與難過,但他學會了苦中作樂,也感受到「我每天都在尿裡醒來,但只有承認最深的軟弱,才能靠近自己。」為此,光就起床這件事,他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能給予他有力量可以起得了床。經過了半年多的復健,終於可以自己坐起來、穿襪子,還可倚靠輔助醫療器具站立起來。

自從2009年1月1日起,身為精神科醫生的許超彥與擔任社工的妻子,忽然間從雲端跌到谷底,無論是對病痛、對信仰、對自己、對兩人的婚姻,每一天可謂都是一場嚴酷的戰爭。經過疼痛的折磨與時間的考驗,並從哥林多後書四章8-9節所載的經文中:「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他們這才體會到上帝的愛與保守,也在這樣的信仰當中,體認到:「雖然可能以外界來看,我們是倒退,可是我覺得我們一直一起不斷在前進。」

夫妻倆也從這件事當中,體驗到,當上帝給了他們這堂功課,才知道要凡事感恩,因真正的幸福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無論遭遇任何事,都能與所愛的人一起發現生命的禮物。當他被否定的苦難磨練四年之後,因為信仰給了他力量,已逐漸將苦難逆轉為愛與盼望。現在,許超彥已可透過醫療器械的輔助,重新站了起來;當他穿上機器腿後,他像個勇敢無敵的「鋼鐵人」。

經過長時間的醫治、休養與復健,現在的許超彥放棄念博士的機會,再度穿起白袍,繼續擔任精神科醫生,並成立全台首間脊髓損傷社福基金會。如今,他看診,同時投入脊髓損傷基金會的服事,還記錄每一天的病情和生活點滴,並將之放到網路部落格和他人分享。他總是說,意外給我的不只是傷,而是同時具有醫生跟病人的身份,讓他發現自己癱瘓了以後,才能夠真正站立起來,也藉此更能明白病人那渴望康復的心。因此,有許多精神病患,透過他部落格的文章,獲得鼓勵,病情大為改善。

他有感而發的道出:「我在當醫生的時候,從來沒有人會找我去演講,我現在去演講,講的也不是精神醫學,對,講的是我怎麼發生意外,怎麼樣面對意外,怎麼面對生命中的苦難,讓身旁的人去明白,我開始跟更多人對話。」現在的他,不但是一位了解疼痛的醫師,更因此而醫治了更多人。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背後,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為他流了很多淚,也給了他很多力量的人,就是他的太太黃述忱女士。

基本上,從鋼鐵人醫生的故事中,著實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看到,「人的盡頭,是上帝的開頭。」在看似否定當中,卻讓我們看到,許超彥從一百分變為負分,在人看來似乎是否定,然在否定的背後,卻是給予了他生命的另一種肯定。

2.身障福音佈道家-尼克胡哲
出生於澳洲的身障福音佈道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的感人故事之前已經談過,可謂已眾所周知,於此,本文不再多加贅述。
如今,一出生就沒有四肢的尼克不但已結婚,且當了父親,還繼其處女作,《人生不設限》(Life Without Limits:Inspiration for a Ridiculously Good Life),專門記錄他所經歷的艱難,及如何應對天生沒有四肢的身體及心靈上的缺憾之後,又出版了一本名為《勢不可擋》(Unstoppable)之鉅著。在這本書中,他敘述自己如何能夠在艱難之中活下來。書中,他談到在逆境中所得到的祝福,及其幸福的婚姻生活與對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期待,而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高興之餘,尼克乃在自己的臉書上,分享了這句話:「我現在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了……榮耀歸於神!」
在《勢不可擋》的前言裡面,尼克如此寫道:「把信仰付諸行動是關於相信和達成目標,它顯示出在你裡面、在你的才能和目的中,你有信心;而最重要的是,在神的愛中、以及祂為你的人生所預設的神聖計劃中,你有信心。」

有一個主日上午,尼克在加州的馬鞍峰教會分享時說道,他曾有過八年的時間質問上帝:「為何這樣對他?為什麼?為什麼我出生就是這樣?祢讓我處在這份痛苦中,我怎麼能理解祢說祢愛我呢?」然而八年後,尼克得到了上帝的回答,也改變了他的生命,上帝還透過他的生命,影響並成就世界上成千上萬的生命。

現在,尼克不但找到了答案,還完全瞭解,上帝為何會讓他一出生就沒有四肢。這項答案,乃在約翰福音九章1-3節所載之經文中獲得:「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

如今,尼克常受邀到世界各地作見證,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世上的人。雖是如此,尼克也坦言,他是人,也有人性的軟弱與有限,因此,他在書上告白說:「我有好的時候,也有糟糕的時候,不時地面臨挑戰。然而,我知道,在我的軟弱之處,神是強大的。當我們把信仰付諸於行動時,我們是不可阻擋的。」

二.卻是肯定
從上述兩位歷經苦難的醫生許超彥與身障福音佈道家尼克所經歷之見證得以看出,苦難出現時,以世人的眼光看待之,可謂全然是「否定」的,但經過信仰的扶持,以及上帝的帶領,所看到的,乃是「肯定」,因為上帝要透過他們的苦難,顯現出上帝偉大的作為。

公元2000年,我曾在<否定中的肯定,逆理中的真理>一文當中寫道:「苦難」常被視為人生的「否定」面,因此每逢逆境,或是不如意之事臨身時,常會在自我意識中產生:「這麼倒楣!怎會是我,為何不是別人?」進而怨天尤人,甚至走極端,使得環境所帶來的「否定」性,更加「否定」。事實上,在苦難當中,若能經驗到上帝的同在,當會突破「試煉」,使「否定」轉變為「肯定」,這樣的轉變就是基督教最為重要的信仰表現。

舊約聖經人物中的約伯,就是從否定中,體會出肯定的最佳例證。約伯經過苦難之後,明白的指出:「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約伯記二十三章10節)

瑞士心理學家杜尼爾(Paul Tournier,1898-1986)基於這樣的信仰,乃體認到:痛苦中有希望,否定中有肯定。在其著作《創造性的痛苦》(Creative Suffering)中就明確的指出:「若是我們對於苦難有正確的反應,苦難將帶領我們進入新的境界,而後產生得勝的喜樂。」

有一首非常動聽,名為<親愛主,牽我手>的詩歌,每次聽完之後,都會深受感動,甚至想流眼淚。這首詩的歌詞,由一生總共寫了二百五十首詩歌的福音詩歌作家兼爵士音樂家托馬斯‧多爾西(Thomas. A Dorsey,1899-1993)所撰。托馬斯年輕時,曾放蕩過,還曾被謀殺,幸好保住一命。雖母親不斷為他禱告,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直到1921年,在一次聚會中認罪悔改,終將音樂的恩賜奉獻給上帝,為上帝譜寫詩歌。

1938年8月,當他受邀在伊利諾州聖路易斯(St. Louis)的一場佈道會中獻詩時,接獲妻子因難產死亡的噩耗,只好停止獻唱,趕回家中,親自將難產而雙亡的妻子與嬰孩放入棺木裡面。因打擊過大,有一段時間無法從事詩歌的寫作與唱頌。直到一個週六早晨,當他在痛苦無助中,無意識的走向鋼琴,用手指碰觸琴鍵時,終於在此時感受到,主耶穌牽著他的手,安慰了他的心,他才化悲痛為力量,將從心中油然而生的<親愛主,牽我手>這首詩歌的詩詞寫了下來,流傳至今。其中文歌詞如下:

1.親愛主,牽我手,建立我,領我走,我疲倦,我軟弱,我苦愁,經風暴,過黑夜,求領我,進光明,親愛主,牽我手,到天庭。
2.我道路,雖悽涼,主臨近,慰憂傷,我在世,快打完,美好仗,聽我求,聽我禱,攙我手,防跌倒,親愛主,牽我手,常引導。

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著名的左手鋼琴家保羅.威特根斯坦(Paul Wittgenstein.1887-196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無情的炸彈炸斷右臂,讓他身心受創,痛哭失聲,苦不堪言,甚至一度成為西伯利亞監獄的階下囚。這樣的悲劇,對於一位極富天賦的鋼琴家而言,無非是在宣判他鋼琴生涯的「死刑」,真是情何以堪!

第一次大戰後,威特根斯坦拖著疲憊的身心,以及那殘廢的手臂,在萬念俱灰下回到故鄉。然他卻不向「厄運低頭」,反而向自己的命運發出怒吼,決心要用「左手」創造出鋼琴生命的第二春。為此,他乃委請法國的摩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1937)、奧地利的奧斯卡.史特勞斯(Oscar Strauss,1870-1954),以及俄國的賽基.普羅高菲夫(Sergey rokofiev,1891-1953)等著名作曲家專為左手的鋼琴演奏曲譜曲。

威特根斯坦不但利用剩下的左手,全力投入鋼琴的練習,還在上述作曲家的相助下,用左手彈奏出悅耳的音樂,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則是拉威爾著名的「左手鋼琴協奏曲」。威特根斯坦之所以成名,乃是因為他從逆理中尋找真理,並在否定中找到肯定。若是他失去一隻手臂就一蹶不振,必會在逆理中沉淪、否定中迷失。

基督教的信仰就是在「否定的肯定中」充滿著「逆理的真理」。有人將基督教信仰解釋為「逆理中充滿真理的宗教」;但仍有人對此信仰不表同感,甚至反駁這種信仰有違「常理」,根本就是一種「逆理」。如上所述,人活在勝利的順境中,感情的自然流露會發出喜樂與感謝的「肯定」面;在痛苦失敗的逆境中,則會表現出悲觀、絕望、埋怨的「否定」面。

基督教之所以較難讓人接受,除了反對祖先崇拜的因素外,再者,就是對於苦難與逆境所持的態度。基督教主張,凡事感謝,即使身處在逆境中,也當以感謝的心面對之。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逆境中還要感謝,簡直就是一種「逆理」,抱怨都來不及了,那有可能感謝?基本上,這是一種「信念」,正是基督徒所當實踐出來的信仰表現。

在逆境中發出感謝的生活態度,正是基督徒面對歷史與人生的重要解釋。一般人常用有限的智慧去否定苦難與逆境,並視之為負面的人生。但基督徒則相信上帝是一切的主宰,眼前所面臨的逆境、苦難或失敗,並非代表整個人生和歷史都是負面的,因為在人類軟弱的否定中,上帝的完全必當出現,而成為肯定的真理。換言之,「逆理」的出現,正是顯現上帝「真理」的時刻,上帝往往會透過「逆境」的方式,讓人從中體會出「信仰」的可貴,並從中展現出上帝的偉大。當然,這其中也同時包含著試探與考驗。

結語:

舊約先知耶利米為上帝代言時言及:「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1-13節)

美國著名的基督徒文學家密勒(J.R.Miller,1840-1912),在其虔誠的信仰中亦體會到:「憂愁哀痛留下深深的傷痕,在哀痛者身上刻劃著不可磨滅的記錄。我們從來無法去解脫大悲傷;經歷了大悲痛之後,決不會和經歷之前完全一樣。然而,倘能正確和欣然接受悲哀,他能發揮培養人格的豐富影響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然若能培養出將逆境的衝擊,視為磨練與挑戰的機會,以感謝的心視之,這就是「希望」的開始。雖在常人的眼光看來,不如意是一種「否定」與「逆理」,但在基督教的信仰上,乃是一種「肯定」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