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生命之糧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約翰福音6:26,30-35,47-51

在聖經中有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故事,就是耶穌行神蹟,以「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的記載。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約6:14)

後來,耶穌和門徒前往迦百農,跟隨的眾人四處尋找耶穌,最後,也坐船到迦百農,終於找到了耶穌。問耶穌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裏來的?」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喫餅得飽」(約6:26)。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的心思意念。

耶穌指出,跟隨他的眾人不是因為看見神蹟而相信真理,反倒是為了「吃飽」來的。人們之所以信神,總是期待「物質上」的豊盛,如同摩西的時代,百姓從天得著「嗎哪」一般。但是,耶穌卻希望把人們對物質上的期待,轉而為靈性上的渴慕。希望藉著人們物質上的需要,看見自己靈性上需求。更進一步追求靈性的飽足,這遠比肉體滿足更重要。

一、失去自主的生命
「米酒」經常都是民生需求的話題,最近,因為台灣加入「世界經貿組織(WTO)」,民眾預期漲價的心理,使得「米酒」再度成為民生新聞的主角。為了讓消費者,都能公平地買到所需要的「米酒」,菸酒公賣局自2001/11/20實施以戶口名簿銷售紅標米酒,公賣局長朱正雄2001/11/26向財政部長顏慶章簡報銷售情況。公賣局統計,截至11/23止,四天的時間,全省計有84萬戶購買米酒,銷售32萬打,折合387萬瓶。行政院長張俊雄特別指示加強查緝紅標米酒囤積,最近全省各地陸續查獲多起囤積案件,數量多得嚇人。

「米酒」的確是民生必需品,但我的疑問是「難道沒有米酒不行嗎?」「不吃米酒,用別的酒替代不行嗎?」今天多買了幾瓶,只是多用幾天而已,最後還是得買重新訂價的米酒。難道不能改變一下飲食的習慣和烹調的方法?我想台灣人被米酒「制約了」;我們像吸毒一樣,「上癮了」!

有時候我和太太、孩子會一起到大賣場買一些東西,經常看到有人推著滿滿一車的東西,我直接的反應是:「哇!東西不要錢啊!」許多人無法抵擋「特價」的誘惑,一看到東西「特價」,就覺得「便宜,不買可惜」就買了,似乎沒有考慮到底需不需要。因此,就會買了「想要」而非「需要」的東西。

出生於雅典的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 ( Socrates, 470-399 B.C.)曾說:「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我聽過一個關於他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學生很高興地從外面跑進來,拉著蘇格拉底說:「老師,我帶你到市集去看看,那裡有賣好多東西!」他們就到市集,蘇格拉底很仔細的看了每一個攤位,卻空手回去了。學生看他空手而回,問他:「老師,你覺得市集不好嗎?」蘇格拉底說:「不!市集很好。它讓我發現,我不需要什麼!」

你的生命還受物質的制約嗎?許多事情都是可有可無的,為了某些非必要的事情,而付出時間、金錢、生命的代價,值得嗎?有人問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你和一般人有什麼不同?」「他們活著是為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為了活著。」亞里士多德回答說。許多拼命追求美食,把吃飯當成生活的目的,但亞里斯多德認為「吃飯」只是為維持體力與健康,使人有能力去尋求生命的意義。這其中的分別,我想我們可以理解。

上個禮拜我在德生松年大學上課時,我問學員:「你認為生命是什麼?老年是什麼?」把它畫出來。一開始,大家都說畫不出來,但結果卻是非常的好,分享時,大家都說得很令人感動,因為這是一張用歲月和經驗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其中,一名學員畫了一個人在釣魚,魚勾上卻沒有魚鉺。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魚想上勾的自然會上勾,釣不釣得到魚,沒那麼重要。」這就是「無慾」。沒有這樣的年紀和體會,決畫不出這樣的作品。我認為這值得我們深思。

二、貧乏的生命
台灣的大選剛過,一切眼看已成定局,接下來要擔心的已不是要選誰,而是誰能為台灣人民「吃苦」,誰只會「吃錢」。

有篇故事名為<看誰厲害>,提到一位台灣的議員到日本找一位高官交流,到了日本高官家,發現他家蓋得很豪華,就問那日本高官是怎麼辦到的,日本高官走到窗前,語帶玄機地指著一座橋:「看到那座橋了嗎?我只用了那座橋10%經費就辦到了。」(意思是他貪了10%)

幾年後,輪到日本高官到台灣拜訪那位台灣議員,發現台灣議員的家,比他家還要豪華10倍以上,於是問他是怎麼辦到的?台灣議員走到窗前,指著遠方︰「看到那座橋了嗎?」日本人說︰「哪兒?根本就沒有橋啊?」台灣議員很得意地說︰「沒有橋,那就對了!」(意思是造橋的經費全進了他的口袋)

台灣處在這種類似的政治無奈中,也難怪在選舉前有人提出一很有趣的選舉方式,叫做「西瓜候選人」。

有人提議,在立法院選舉的時候,每個選區的最後面都加「一個西瓜」做為候選人之一。

比如說,假設台北市南區要選出「三個名額」,但有五個候選人,那就在第六個候選人貼上一個西瓜照片加進去選;如果開票第一名是某甲,第二名就是西瓜的話,抱歉,本區就只選出一個某甲當選立委,得票數比西瓜少的就算落選了。因為,連個西瓜都選不嬴,還當什麼民意代表?
而且,少掉的二名立委位子上就擺兩顆西瓜意思一下,薪水拿去補貼瓜農。這樣一來可以實質上裁減立委人數,二來不想投票的人也可以有表達意見的空間,三來可以補貼農民收入……。

「自私自利」,不會為別人設想,或許是人共同的軟弱,但自以為有人情味的台灣人應該好反省一下。有好幾次,我開著車在高雄市努力尋停車位,真是一位難求,好不容易找到了,卻停不進去。不是車子太大,而是有人停了一格半,剩下的半格,沒有車子可以停得下(我想下次應建議收費員,一次開給他兩格的停車費)。這種自私,不會為別人設想,正是生命貧乏的表現。

有一笑話我覺得很諷刺,它說:
如果有100個停車位──
給美國人停可以停80輛,因為美國人的車大。
給德國人停可以停100輛剛好,因為德國人最守紀律。
給日本人停可以停120輛,因為日本車小。
如果給台灣人停只可以停2輛,因為兩個出入口各停一輛。
台灣人果真生命貧乏到這種地步,給人這樣的印象,實在很可悲!

三、生命的飽足
據約翰福音的記載,耶穌認為跟隨他的眾人,不是因為看見神蹟而相信真理,反倒是為了「吃飽」來追隨他的。如同摩西的時代,百姓可以得著「嗎哪」一般,在物質上得著滿足。但是,耶穌希望人們能將物質上的期待,轉而為靈性上的渴慕。不只看自己物質上的需要,也能看見自己靈性上不足。進而追求靈性的飽足,超越物質的享受。

看著一心追求肉體滿足的群眾,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2-35)。

耶穌也曾在雅各井遇見一個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撒馬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耶穌又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參約4:7-15)

不論是那群追隨耶穌到迦百農的群眾,或是井邊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耶穌都在告訴他們,他就是永生的真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2-35)。「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7-14)。

每一天,我們汲汲營營為了追求更豊富的生活而努力奔波,讓飢餓變成飽足,讓飽足變成富裕。以前人們只是為了「吃飽」,如今人們則追求「美食」。我們追求肉體滿足的程度已到了奢侈的地步,但是,許多人的「屬靈生命」仍是「又飢又渴」,何不多花點時間在有價值的事上,因為耶穌說:「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2-35)。耶穌基督是「生命之糧」,是天父為你我賜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