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生命中的貴人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馬太福音25:34-40
   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前言

「她」在十四歲時試圖切腹,自殺獲救後卻向下沉淪。十六歲時當上黑道的角頭夫人,在黑暗世界裡生活了六年。二十二歲時在酒廊上班,卻遇見改變她一生的恩人。二十九歲時通過日本的司法特考,現在是專門處理少年事件的女律師,更成為日本第二大城大阪市的副市長。

一個谷底人生會從哪裡得著改變呢?許多人是在遇上他人生中的貴人時,開始改變的。

◎日本奇女子──大平光代

有一本日文翻譯的書《所以,你也要活下去!》,作者大平光代,從小備受寵愛。在學的日子裡,不知為什麼,她竟得罪了班上混幫派「大姊大」,從此班上同學開始在人前人後罵她、污辱她。

升上初二重新分班後,光代仍是同學批鬥的對象,有一次她被一群同學圍著,並喊著「去死!去死!」她在憤怒與驚恐中逃回家中。她刺破手指用鮮血寫下遺書,記入所有傷害她的同學姓名,坐計程車到偏遠的河岸,在草叢中以水果刀切腹自殺。連刺五刀後,血流滿地,卻意識清楚。當時一對男女把她送到醫院救治,光代撿回一命。後來她覺得自殺太不值得了,不但沒有達到報復的目的,反而是讓自己受苦!

身體復原後,光代又回到同一個班級。不但得不到老師同學同情,還被當成笑柄。於是她開始逃學,出入不良場所,結果認識了一群同是逃家的不良少年。他們教光代抽煙,吸強力膠,出入男女亂交場所。

十六歲的光代成了日本「暴力團」(黑道組織)的老大夫人,也為了爭取認同,在背上刺入大片刺青,成為永遠的烙印。

光代的婚姻只維持六年,離婚後她成了酒店小姐,也就是在這裡遇上父親的好友,後來成為她養父的「大平浩三郎」。大平先生十分關心光代,為了喚醒光代,大平先生軟硬兼施,甚至叱責她:「你的墮落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但是,如果你永不悔改,那就是你一個人的過錯!」大平先生耐心地與光代談話,直到光代回心轉意,離開風塵重新做人。

然而,光代的學歷只有初中畢業,求職四處碰壁,大平先生鼓勵她「考個資格」,光代半信半疑開始讀書,參加補習班。在大平先生鼓勵下,光代竟然在三年內通過不動產仲介士考試,並考上代書資格。

光代並不以此為滿足,她無法忘記當年不把她當人看的同學。大平先生告訴她,爬到人生的頂峰就是對那些人最好的報復,結果光代立志參加司法官和律師考合一的「司法試驗」。當時她並不知道,原來司法試驗是全日本最難的考試。但她在半年內連過三關,通過司法試驗的一般考、論文考和最終口試。

兩年的受訓期間結束後,光代在三十一歲正式取得日本律師資格,她以協助不良少年為職志。日本讀賣電視台曾為大平光代做過一個專輯,最後光代背對鏡頭亮出大片刺青。記者問她為何不除去刺青,她卻說這是一生背負的十字架,不想塗掉自己的過去,也才能隨時警惕自己對他人伸出援手。

大平光代最喜歡的一段話,是日後成為她養父的大平先生送的:「 現在就是出發點。人生是每天不斷的歷練。人生是一場自我歷練,也是不計失敗的歷練。我的將來就從現在開始。從此刻開始努力,不斷的努力。」

耶穌曾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太25:35-36)在別人需要時,有多少人願意伸出援手?在大平光代的一生中,多得是落井下石的人,這些人讓她遍體鱗傷。直到大平先生出現,改變了她對人生的看法,也讓她願意成為別人的幫助者;大平先生是她的貴人,因此,她也願意成為許多誤入歧途的少年們的貴人。

◎重回生命的軌道──劉海若的故事

《商業周刊》846期有一則鼓舞人生的報導。近2年前,在英國出車禍,曾被二度懷疑腦死的鳳凰衛視女主播劉海若。現在的劉海若,大體上來說,已經可以與人對答如流、自主行動,還可以游泳、打羽毛球、上網發e-mail、閱讀等。

2002年的5月10日,母親節的前兩天,劉海若與兩位好友,TVBS記者巫家靜與前中視記者林家欣,正在英國旅行。那一天,她們決定離開倫敦,搭火車前往英國小鎮──諾福克郡。在距離英國倫敦北部22公里的波特斯巴車站前,火車出軌,翻覆,整個橫跨在月台上。現場滿目瘡痍,哀嚎不斷。

林家欣四肢骨折,當場身亡;巫家靜則在送往醫院的路上辭世;被拋出車窗外的劉海若,身體右側摔到地上,肺、肝、脾臟破裂,頸靜脈出血,腦顱右側嚴重損傷,性命危在旦夕。救護車火速將劉海若送往鄰近的醫院,急診室的醫生將她幾近撞碎的肝臟緊緊的包裹起來止血,初步保住生命。隨後,劉海若再被送往倫敦皇家自由醫院。

一個月後,劉家人決定把劉海若從英國運到北京,在醫護人員及年邁父母的照護下,7月26日劉海若睜開第一隻眼。過了幾天,她咳嗽時,睜開第二隻眼。於此,劉海若的病情開始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8月8日,她開口說話了。

「劉海若甦醒了」,這個消息振奮了所有的人。然而,驚喜之後回到現實,大家都知道,這只是第一步。未來的劉海若會變成什麼樣子?在床上躺了近八十天,身體的各種重要功能也都必須重新訓練,每天,劉海若在復健師的引導下,開始了擺肩、翻身、起坐、彎腿抬屁股等軀幹的擺動訓練。

在一個月後,劉海若終學會了站立。接下來,就是走路、平衡感的訓練。為了加強體能,當時,劉海若每天的復健治療時間長達六小時,包括丟接球、踢球、仰臥起坐、跑步、打羽毛球。到2002年底,劉海若總算可以坐著輪椅走出醫院。2003年一整年,劉海若開始更為規律的復健運動。

聖經中,帖撒羅迦前書中,說:「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帖前5:14)。漫長的醫療過程,劉海若也有心情極度沮喪,甚至想要放棄的時候,但她說:「如果沒有母親與家人,我早就沒有生存下去的勇氣。但是,只要想到他們我就不會怕。」

美國詩人威爾德曾說的:「在生死兩岸,愛是中間的橋樑,……愛是唯一的生機,愛是唯一的意義。」若不是家人的愛與堅持,或許,劉海若早就被判定腦死,而放棄治療,甚至劉海若也可能放棄自己。因此,醫生與家人可說是她生命中的貴人,也是帶她重回生命軌道的人。

◎牛頓的老師──貝若(Isaac Barrow)

貝若(Isaac Barrow, 1630-1677)生於英國倫敦,四歲時母親病倒,從事布疋生意的父親由於工作太忙無暇照顧,便把他送到鄉下和祖父住在一起。貝若的祖父本來就反對兒子的婚姻,因此經常打他,罵他是個小雜種。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貝若,根本無法了解什麼是「愛」,他的世界裡只有「恨」。六歲開始他就幾度企圖離家出走,在學校裡,也不學好,連番留級。從七歲入學到十六歲,不知被退學了多少次;在老師眼中,他已經是被教育放棄的孩子。

貝若十六歲時轉到另一所鄉間學校菲爾斯特(Felsted),在那裡遇到了改變他 一生的好老師──教希臘文的霍爾比齊(Holbeach)。老師看了他過去的記錄和資料,並沒有露出鄙視的神情,反而對他說:「我相信你有一天會成為最好的老師,事實上,你是天生做老師的好材料。」貝若第一次體會到被人信任的滋味,從此,貝若成為一個好學生。

1641年愛爾蘭要求獨立,與英格蘭進行一場血腥戰爭,貝若的父親生意大受打擊,無法再繼續資助孩子。霍爾比齊就接待貝若住在家裡,照顧他生活上的需要。這舉動影響了貝若日後對待學生的方式,當他後來擔任劍橋大學數學系首席教授時,在他班上有一個安靜的學生,成績中等,但思考深刻敏銳,卻因家境貧困必須打工,貝若就像霍爾比齊老師一樣,開放家庭招待這位學子,後來這位學生成為近代物理之父──牛頓。牛頓也感染了貝若老師的教育方式,開放家庭招待一位名叫泰勒(Brook Taylor, 1685-1731)的窮學生;泰勒後來發表了著名的泰勒級數。

貝若和霍爾比齊一起生活的期間,霍爾比齊是個基督徒,貝若和老師朝夕相處,雖然看不到基督,但在老師身上看到了基督的愛,這對貝若來說是從未經歷過的,所以他也願意因此而成為基督徒。如果說霍爾比齊是貝若的貴人,我想,霍爾比齊背後最大的貴人乃是耶穌基督。

貝若後來由文學進入數學,更為了研究神學,學習年代學、天文學及幾何學。他後來把數學唸得那麼好,是因為找到了唸數學的意義──幫助他認識「神」。

退休後的貝若到英國的貧民區,買下一間破舊的大戲院,改成一間教堂,自己擔任牧師。這間教會的三分之一是圖書館,給喜歡唸書的孩子用;三分之一是拳擊房與戲台,給不愛唸書的孩子;三分之一才是聚會的地方。

貝若一生未婚,把人生大部分的時光都給了學生。詩人馬波立多夫 (John Maplotof) 為他撰寫碑文:「他使周圍的人認識神」,這也是他一生的榮耀。貝若死前留下一則禱告:「主啊,你是何等偉大的幾何學家,因為你創造了一個無限的空間讓科學家去飛翔,讓探索者去發現,讓愛好技術的人去模仿!我有一個禱告是,讓這些學習大自然知識的人,至終能得以認識你自己!」

◎結論

在聖經使徒行傳裡,保羅曾留下這樣的吩咐:「我在各種事上給你們留下榜樣,告訴你們應該這樣勤勞工作來幫助軟弱的人。要記得主耶穌親自說過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如果我們曾接受別人的幫助,曾經遇到自己的生命中的貴人,那麼我們就能明白接受幫助者的體驗。我們也可以是別人的貴人;可能是我們的朋友、家人、學生,甚至是陌生人。在需要的人身上,我們會看到耶穌所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太2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