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標竿人生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腓立比書三章13-14節

◎前言

楊高俐理在《標竿人生》的序言提起十八世紀的英國作家艾迪遜(Joseph Addison, 1672-1719)的話,說:「當我看到偉人的墓誌銘時,我所有內心的嫉妒都消失無蹤;當我看到世上那些以美麗著稱的人的墓碑時,我心裡的慾念全無;當我看到聰明的人與和他自己聰明才智相當的對手並肩躺在墓地時,或是那些雄據天下一方的英雄躺在那裡時,我為他們曾經歷過那些微不足道的爭競感覺而悲傷與震驚;當我看到那些數百年前的名人墓碑時,我想到我們都如此短暫。」

我們剛剛跨過「2003年」進入新的「2004年」,對於過去的一年相信我們有自己的評估方式,也有自己的結論。但無論如何,生命短暫的,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浪費。

◎檢視生命的著力點

《商業週刊》(Vol. 839 Mon, 22 Dec, 2003)指出「每8個人就有1人找不生命的著力點」,多麼駭人的一個標題。文中提到,12月3日,「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的一項報告發現,全台灣有12.9%的人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換句話說,每八個台灣人就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

若以內政部公告全台灣20歲以上人口約1620萬人推估,台灣有超過200萬個成年人(比一個高雄市的人口還多),他們的生活是失控的。人們除了工作之外,似乎是「一無所有」;為了工作而工作。

希臘神話當中有一個暴君薛西弗斯(Sisyphus),死後下地獄。天神處罰他要將巨石推上高山。可是,每次他還來不及將大石推上山頂,就已經筋疲力盡。等他一鬆手,石頭又從山上滾了下來。因此,他只能日復一日,將石頭推上山,然後再讓石頭滾下來。

許多人是21世紀的「薛西弗斯」,一樣日復一日推著石頭上山,日復一日的工作。工作成了證明生命價值的首要元素。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是世界上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工作時數是德國的1.4倍。精神健康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台灣人不僅被工作制約,賺多少錢更能決定某些人的生活價值,錯把工具(金錢)當作目的。

網路上曾經流傳一則故事:有一個商人旅行中無意航行到一個小島,遇到了一個漁夫在捕魚。商人發現小島附近水域的魚很多,但是漁夫每天就只捕三條魚溫飽,商人拿出他做生意的頭腦好心建議漁夫:「你應該買現代化的工具捕更多魚,然後外銷到各地,然後賺很多錢」。漁夫問:「然後呢?」「然後再買更現代化的工具、釣更多魚、賣給更多人、賺更多錢!」「然後呢?」「然後就有錢到小島上度假!」漁夫說:「可是我現在就在小島上生活啊!」

去年(2003)七月,英國一個家庭研究小組,花了七年的時間研究一萬名英國人的「薪酬快樂指數」,結果發現英國薪酬的中位數是年薪20000英鎊(約合新台幣118萬元),然而最快樂的族群卻是年薪在13000英鎊(約合新台幣76萬元)左右的上班族,這些低收入的上班族認為他們的工作能夠準時上下班,所以他們寧可用低薪換取較輕的責任和壓力,過比較愜意的生活。

歐洲價值研究(Europe Values Survey)持續二十年追蹤西歐人的價值觀,發現西歐人最重視的是家庭生活,而工作則是排名第二,其中以愛爾蘭和義大利人尤甚,有91%的愛爾蘭人和90%的義大利人將家庭擺在生活的第一位。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分析,歐洲文化傳統認為to be(人生) 比 to do(工作)重要,而美國和台灣社會則剛好相反。

「每8個人就有1人找不生命的著力點」,你是那一個找不生命的著力點的人嗎?不要錯把工具當作是目的,把工作看作生命的重心;在to be (人生)與to do(工作)之間尋求平衡點,給人生與工作適當的比重,學會過自己的人生。

◎在數字背後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在《康健雜誌》(61期,2003/12/1)以「人生比數字,還不如比故事」為文,不禁感嘆「為了這些阿拉伯數字,多少年來我像個奴隸,家人都比我睡得多,連家裡的狗狗也常常打呼,比我還晚起。我曾為此自豪,覺得自己能以如此勤奮來領導這個家和我的同仁是很光榮的事。如今想想:這種虛榮心有多大的意義呢?過去,我常常是最早到研究室的人,連週末和假期都去加班,不但陶醉在只有我一人熱愛工作的假想中。但如此做有必要嗎?我得到比起我失去的,恐怕不成比例吧!」

人們也常以一些數字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如存款數、名片上的頭銜數、擁有房子的數目、所開汽車的CC數、所管理的員工數、完成計劃的數目……。甚至有些人以年齡的數目來訂目標,例如40歲要成為40個人的老闆、50歲時要出版50本書、60歲要完成60個計劃、70歲要能夠用70桿打完高爾夫球18個洞等等。

「但是,數字永遠是過於簡化的,使用多了,會使生命裡沒有故事,尤其是沒有深刻的故事。」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又說:「人生需要好的故事,好的故事不可能光靠數字就寫得出來。我相信自己的人生應該比阿拉伯數字更有價值,恐怕要用好多好多文字才能描述吧!」

箴言說:「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21:2)。我們會使用量化的工具來衡量一件事情,它是一個參考的指標,不是一個絕對的真理。在教會中,我們可以檢查每個禮拜的出席人數?服事的人數?也可以看出每個人參加聚會的次數?「數字」是一項指標,讓我們可以很快地掌握資料,然而,「數字」能記錄我們參與的次數,卻不能表達人與人的情感交流,也不能表達我們與上帝之間的愛與信心。當然也看不出我們為了教會所付出的每一刻,是滲著汗水與淚水的結晶。

若干年後,我們教會可能成為百人敬拜上帝的地方,那個時候,我們記得的不會是過程中「數字」如何成長,而是我們之間、我們與神之間的故事如何發展。我相信,對我們有意義的不是「數字」,而是在我們中間所發生的「故事」。

◎放眼十年之後

聖經上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126:5-6)

有人說:「成功是目標,其他一切都是注解。」學會如何設定適當的目標,並實踐這些目標,就能達到你從沒想像過的成就,而這一切只需要你能了解並運用有效的目標設定原則。在《大師輕鬆讀:10年後我是誰?--設定人生成功目標的21項原則》指出如何設定並實踐目標的21項原則,我在其中僅摘錄幾項頗能激發積極態度的原則與大家分享:

1.了解自己真正的潛能:不論目前的成就如何,你未來的表現是無可限量的。
2.擔起人生的責任:絕不因自己目前的人生責怪任何人。
3.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就是什麼:並且朝那個方向努力。
4.保持積極的信念。
5.坦誠面對現在的自己:在設定目標之前,你必須全然地誠實面對自己目前的起點。努力且按部就班地改善環境,而不是希冀一步登天。
6.想出周詳的行動計畫:有計畫的普通人,反而會表現的比沒有計畫的天才還傑出。
7.妥善管理時間。
8.保持彈性和速度:你得清楚自己的目標何在,另一方面又對如何達成目標保持彈性。
9.每天都進步一點。
10.堅持下去,直到成功。

如果你希望十年後你會在哪裡?做什麼?要什麼?就表示你今天、這禮拜、這個月、明年……你會為你的目標付出該有的努力與代價。所謂「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林後9:6)也是這個道理。

◎結論

不論過去如何成功或失敗,在新的一年我們都擁有一個新的希望與新的機會,相信神必在我們所行的路上看顧我們,伴我們走過艱苦漫長的成功之路。正如保羅勉勵腓立比信徒的話,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箴言六章27-3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