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更新變化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馬太福音28:5-6;約翰福音12:24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仿彿還可以聽到第一世紀時群眾的鼓噪聲:「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當時就這樣,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但是,正如耶穌所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裏,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路24:7)。又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裏復活」(路24:46)。

保羅曾對哥林多信徒強調:「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參林前15:1-4)。

從此以後,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公元325年的尼西亞大會時規定了復活節的日子。其推算法是以每年的「春分」後,第一次「滿月」週後的第一主日為「復活節」。有些地方的教堂會從早到晚,以短暫的間隔持續敲鐘,來提醒信徒這是一年中最偉大的日子之一。

一、從象徵中體驗基督復活的意義

「象徵」是一種有價值的方式,可以讓人從象徵中,體驗象徵「所代表的事件」背後的意義。

我的兒子兩歲多,當他看見 M的標誌時,他就知道是麥當勞。當他看見加油站 圓型及火把的標誌時,他會說加油站。早先,我曾指著教會的十字架,教他說「十字架」及「教會」。有一次,我們開車到高雄,經過覆鼎金時,他指著窗外說:「十字架,教會。」我一看,「哦!那不是教會,那是墳墓。」

復活節的象徵是什麼?現在多數的教會都是以「蛋」作為復活節的象徵物。據說在十二世紀時已開始在節慶中使用雞蛋,此時的蛋多塗以紅色,或繪成彩色,以表現春天的陽光。蛋的原始象徵意義是為「春天-新生命的開始」。因此當時的基督徒則用它來象徵「耶穌復活、走出石墓」的宗教意義。

近來,在美國白宮每年都會舉行有趣的「滾蛋」比賽,在英國很多的地方也會舉行一些「滾蛋」比賽。英國人還喜歡玩一種「碰蛋」的遊戲,即兩人互相碰擊手中的蛋,誰的蛋先破便算輸了。

在許多歐洲國家,在復活節時吃「羔羊」的肉。藉此可讓人紀念上帝曾藉羔羊的血,拯救以色列人。而這逾越節的羔羊正預表了耶穌,因為他是上帝的聖潔羔羊,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留的血,洗淨人類的罪。如同約翰看見耶穌時所宣告的,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約1:29)!

再來是「麵包」。記得小時候復活節時,教會會準備「紅龜」給每一位參加復活節禮拜的人。當然,那時候並不知道復活節吃「紅龜」的意義,但我總是記得,在復活節可以吃「紅龜」。在歐洲許多國家中,復活節通常會另外烤製特別的復活節麵包,麵包上畫有基督耶穌的字樣、十字架,或羔羊的圖案等,以紀念基督。「麵包」則使基督徒們想到耶穌是「生命的糧」。因為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

還有一個我們常看到象徵是「復活節兔子」,相傳是來自德國。因為兔子很會繁殖,用來象徵豐富的生命力。
(參http://hys.hkcampus.net/~hys81129/easter.htm & http://www.fhl.net/2000/easter/z0.htm)

在這麼多樣、豐富的象徵中,我們是否能體會基督從死裡復活,戰勝了死亡,展現豐盛的生命力。藉著十字架,他死後復活,他自己「更新變化」,他也帶給了這個世界更新變化的力量。就像他曾說的,「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

二、一粒麥子的生命態度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有一則從網路上偶得的故事,可能已經轉過好幾手了,不知道來源為何,但它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一粒麥子」的精神。

名醫師米爾登艾瑞森(Milton Erickson),來到一位消沈的老婦人家中,他對她所知甚少。只知道獨居,很少與外界接觸。除了她的園丁外,她與人接觸的時間只有在上教堂時;但她總是遲到早退。她的屋內陳設簡陋,但有間美麗的花房。看起來,她對栽培非洲紫蘿蘭相當有研究。

於是,艾瑞森派給她一項工作。他要她種植各種不同顏色的非洲紫羅蘭,另外,列出一份教會成員名單,並訂一份教會通訊,只要看到受洗、結婚、生病、死亡等通知時,便送盆非洲紫蘿蘭給他們。

老婦人接受醫師的指示後,栽培了數以百計的非洲紫蘿蘭盆栽。當她去世時,當地報紙出現了這樣一個標題:『非洲紫蘿蘭之后辭世,受到數千人的悼念。』 誰會想到?原本是消沉不振的老婦人,會成為非洲紫蘿蘭之后呢?這就是分享的力量。她選擇點燃蠟燭,不再詛咒黑暗;而她所散發的光熱已溫暖了全世界。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許多人往往就只知守著自己的那粒麥子不動;殊不知,一粒麥子可以就是一粒麥子,也可以成為一顆種籽。每顆種籽都可能長成數以千計的樹林。不過那顆種籽決不能被貯藏起來,它必須將自己貢獻給肥沃的土地,經由施予、付出與分享,那隱藏的能量才能發揮出來。

「一粒麥子」會落在地裏死了,是因為它選擇了「犧牲與分享」,使它的生命「更新變化」,而「結出許多子粒來」。耶穌基督正是選擇了犧牲自己,來換取世人的拯救,他向這個世界分享他的生命。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到海外的第一位宣教師,也是荷據時代以來在台灣北部從事醫療、教育、傳道工作的第一位外國宣教師。他曾努力地奠下北部教會的基礎,開設六十間教會,一間醫院,一間理學院,以及一間女學堂。他愛台灣這塊土地,也愛這裡的人民,將一生獻給了台灣,他娶台灣女孩為妻,最後更死在台灣,埋在淡水。他的一生正如他所銘記在心的一句話:「寧願燒盡,不願銹壞」。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耶穌基督曾經是這「一粒麥子」,但如今他已結出許多的麥穗,你我則是其中的「一粒麥子」。我們的主現在需要你!這個世界現在需要你!你是「一粒麥子」,你的選擇是什麼?你是否願意為主分享你的生命?!

三、靈性上的更新變化

有一禮拜天的下午,我和牧師娘到超級市場買東西。忽然聽到一句話:「不是有信?有信怎麼會打瞌睡?」這是兩個人在對話,沒頭沒有尾的也不知在說什麼。後來,才知道他們在說一個基督徒朋友的事。顯然這兩人不是基督徒,他們的基督徒朋友不知何故,說起早上做禮拜打瞌睡的事。但他們對基督徒做禮拜打瞌睡一事,無法理解。一直在強調:「不是有信?有信怎麼會打瞌睡?」他們不知道「心神願意,肉體軟弱」的道理?!

保羅教導以弗所信徒:「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17-24)。

教會中有一棵美麗的樹,我後來才知道它叫「小葉欖仁」。已經有好多人跟我說過,這棵樹好漂亮。每當冬季與春季交替時,「小葉欖仁」會掉得一葉都不剩,整棵樹光禿禿的,好像死了一般。今年三月初,教會作一番整修,油漆工人在這裡工作了約十天,他們看見這棵樹葉子全掉光時,有人問我:「這棵是什麼樹?」他很疑惑。我向他解釋小葉欖仁的情形,特別告訴他:「它現在開始要長新葉了,過兩天你再看它時,已經不一樣了。」的確,兩天後,他們完工了,臨走時看著樹上剛長出新嫩的葉子,還一直說這棵樹真是特別,而且很漂亮。這棵小葉欖仁每年總要來一次「更新變化」,如今已是一棵綠油油的大樹。

保羅說,他所傳「復活的基督」的福音,能使人得著更新的動力。因此他期勉信徒們,揚棄「舊人」,換上「新人」。要棄絕謊言、生氣卻不要犯罪、不要再偷竊、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並除去一切惡毒。努力做個「新人」,說實話、不可含怒到日落、用勞力親手作正經事、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參弗4:25-32)。

「更新變化」是耶穌基督死後復活的生命展現;「更新變化」也是一粒麥子的生命態度;「更新變化」更是靈性上重要課題。最後,願藉保羅對加拉太信徒所作的見證,作為我們共同的勉勵:「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