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抓住人生片刻的感動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詩篇一百三十三篇 1-3節

在這裡我想做一個不一樣的分享,這是關於 2005年5月21-22日野外禮拜的一些過程,我希望和所有參加的人重溫這段特別的時光,更希望藉著分享,和無法參加的人產生連結,讓我們都有「在基督裡我們是一家人」的溫暖。

21日上午8:00大伙在教會集合出發,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兩天一夜的旅程。

目仔窯綠色隧道

車子離開教會後,除了中途休息一下,上個洗手間,讓導遊小姐去泡泡茶,我們來到集集,經過集集攔河堰後,我們在「目仔窯綠色隧道」前下車步行,遊覽車則開到「綠色隧道」末端等我們。

長達 3公里的「綠色隧道」是日本昭和16年(西元1941年),日本政府發動當地居民義務勞動所種植。當時分別在濁水往隘寮段、濁水往二水段,以及名間往南投新街段共三處種植樟樹行道樹,如今只留下隘寮段和二水段老樟樹,尤以隘寮段最為茂密,成為綠蔭蔽天的「綠色隧道」。

雖然,這裡和之前純樸的樣子已大不相同,但大伙兒仍等不及地湊到路旁的鐵道上拍下第一張照片。

走著走著,路旁一家尚未營業的咖啡店引起大家的興趣,老老少少都被它原始的風味所吸引,破舊的小屋、走廊上的搖椅、舊傢俱、枯木、草皮連接著鐵道,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集集火車站

接著,我們來到「集集火車站」,濃濃的商業氣息,掩蓋了 921大地震之後留下的創傷。

集集最著名的,就是那奔馳七十餘載的鐵路支線 ──「集集線小火車」,不但是集集最珍貴的活古蹟,也是全省觀光火車的成功範例,但這次並沒有機會搭乘。

集集支線火車通車初期以載運工程材料為主,在昭和五年 (1930)年,正是臺灣香蕉外銷日本的黃金時代,當時的中寮、水里、社寮、秀峰一帶所產的香蕉,都在集集集散,再藉由集集支線運往外地以外銷日本。

光復後,集集支線仍擔負起運輸木材、農產,以及接送人員上班、上課功能。不過自民國四十七年起,因台十六號省道的通車,以及公路局開始行駛台中經中興新村、南投、名間、集集、水里而抵達日月潭的班車,鐵路的運輸功能逐漸被公路剝奪,旅客的載運量也逐年而減,民國七十年代以後出現虧損的現象。到了民國七十五年,鐵路局考慮集集線經營成本與虧損惡化而興起拆除這條鐵路之議,不過卻引發地方人士的反彈聲浪,直到民國八十年以後,「集集火車之旅」逐漸熱鬧起來,假日常湧現客滿的旅客。

車站的廣場前方還展示了兩部國軍使用的 M24戰車,此乃龍泉國軍陸軍兵工整備中心提供。小男生們對「戰車」好像比「車站」更有興趣。

熾熱的太陽,讓許多人都躲在候車室裡,我們很快地照完相片,大部份人早就上了遊覽車「吹冷氣」了。

水里蛇窯

在水里吃過中餐,我們來到「水里蛇窯」,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我們了解了蛇窯的歷史演變,及燒窯過程,以及緊張刺激的「搶窯」。

蛇窯的構造依山坡而建,高度不大,築窯並不困難,築窯費用也很經濟,容量又大,所以廣受業者歡迎,成為日據時期臺灣使用最多的窯爐。但因其為橫燄式窯爐,所以產品的迎火面和背火面往往會呈現不同的面貌,這種缺點業者稱為「陰陽臉」。其窯爐內溫度並不平均,同一位置上下溫差很大,整個窯爐的前後的溫差更大,所以其品質並不穩定。但因早期居民對產品的品質並不講究,只要實用且價廉即可,所以這些缺點都在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而蛇窯的優點即足以彌補其缺點,因此蛇窯還是使用得最普遍的一種窯爐。

有一點可惜的是,沒能實際地做陶藝 DIY,或許下次可以在這裡用久一點的時,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三義的木雕街

下午將近 5:00,我們到三義的木雕街,許多人採購了禮品和紀念品,同時也體驗到有些人的殺價功力真是一流。 30 分鐘後,啟程前往晚餐的地方──「穗花?山奈」。

穗花?山奈

大約 9 公里的路程,我們大約開了 30 分鐘才到達,一路上風光明媚,翠綠的山林美景,讓人不住為它獻上禱告,希望它不會遭到人為的破壞,

大型巴士走在蜿蜒的小道上,當車子停靠在「穗花?山奈」的門口,只聽到許多人不住地讚嘆:「哇!好漂亮哦!我們要在這裡吃飯?!」一個美麗的庭院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不只是來吃晚餐,也是安排來看夕陽的。

大伙一下車紛紛走上木造平台,看著遠山、夕陽,吹著微微的涼風,一路上的疲累一掃而空。就連司機與導遊小姐也是第一次來到這地方,興奮地和大家站在平台上「論夕陽」。

這兒的老闆是客家人,熱情地接待我們,先是奉上兩大壼花草茶,又帶著我們去摘桃子,又教小朋友們玩童玩鐵圈。

6:20左右,晚餐已準備好,眼看太陽就要下山,還真捨不得進去用餐。為了不錯過這難得的美景,許多人索性拿著碗筷,盛著飯菜,走到屋外平台上,繼續欣賞這絕美的景緻,直到太陽下山。

後來,許多人問我:「『穗花?山奈』是什麼意思?」這問題之前我也問過老闆, 「 穗花?山奈 」 就是 「 野薑花 」 (Hedychium coronarium)。我總覺得這名字真是取得太好了,因為它讓這個地方的美麗顯得更加脫俗。

札木工坊

晚餐後,沿著來時路,我們回到山下的「札木工坊」,這是晚上睡覺的地方。

要上「札木工坊」必須轉進一條小路,遊覽車只能停路口,工坊的主人林進昌老師已經在路口迎接我們,幫我們把行李搬上他的箱型車,除了行動不便者,大家拿著手電筒散步上山。

這段路大約走了 15分鐘,大家的心情愉快,更期待能看到這個季節的「嬌客」──螢火蟲。走著走著,突然眼前出現一個移動的小光點,「關燈!關燈!」大家一陣亂叫,真的是螢火蟲。但是,一下子就不見了。後來,我們在草叢間又發現了另一隻。之後,就再也沒看見了。因為,螢火蟲的季節已近尾聲,能看到「兩隻」就感到欣慰了。

到了工坊門口,林師母親切地招呼我們,早已為我們擺上一大桶的綠茶。工坊是一個三合院的建築,原是主人林進昌老師山裡創作的根據地,他在木雕藝術的領域裡先後得過許多獎項,更參加過許多展覽。為了讓喜愛木雕的朋友觀賞之餘,還能真正體驗木雕生活,在工作室旁興建了五間和室套房,提供給喜愛木雕的朋友來這裡休憩之用。

在分配房間後,我們開始晚上的重點活動──木雕和木偶製作。

「木雕」是大人的活動,因為雕刻刀有些危險性,比較不適合小朋友。師母一邊解說,一邊發給每人一塊木板,要大家先以石筆或粉筆構圖。這可真是難倒這些阿公、阿媽、叔伯和姑姨了。

另一方面,小朋友的木偶倒是進行的十分順利,大約一個小時左右,他們個個拿著成品,要林老師幫他們「裝箱」,那是一個專為木偶特製的瓦楞紙盒,讓小木偶顯得很有質感。

看著小朋友在庭院打打鬧鬧,大人們個個聚精會神,享受屬於自己的木雕創作,個個都是藝術家。

最後,林老師拿著燒紅的烙鐵,為各件作品烙上「札木工坊」的字樣,並裝上時鐘,成了我們這趟旅程最好的紀念品。

在吃過綠豆湯和烤番薯後,帶著創作後的成就感,一一回自己的房間休息了。

主日禮拜

早上 5點多,我被外面說話的聲音叫醒,真的想再多睡一會兒,但睡意已經消失,索性起床整理7:30要做禮拜的設備。雖然是「野外禮拜」,但我們仍然帶了電子琴、電腦、單槍投影機,配上工坊自製的白色布幕,我們有一個很優質的主日禮拜。

禮拜後,林師母立刻為我們擺上營養早餐,大伙吃得津津有味。不但靈命得著餵養,肚腹也飽足了,讓我們新的一天充滿活力。

勝興車站

早飯後,收拾行囊,有點捨不得地離開了「札木工坊」,前往鄰近的「勝興車站」。因為假日交通管制,車子只開到一半,我們下車走林間步道進入這個「舊山線」鐵路海拔最高的車站。

自從舊山線鐵路在民國 87年(1998年)9月停駛之後,原本平靜的勝興車站與龍騰斷橋,知名度從此水漲船高,變成三義目前最熱門的景點。現在,非假日時遊客就絡繹不絕,一到假日更是塞車嚴重。

舊山線北起三義車站、南至豐原北號誌站,橫跨了苗栗、台中兩縣,勝興車站就位於舊山線中。勝興車站建於民國前五年 (1907年),當時只是一處信號場,民國19年時由信號場變成「十六份停車場」,開始一般客貨業務。由於勝興站一帶當時有十六座蒸餾樟腦的腦灶,所以站址所處地的舊名才叫十六份,在勝興車站月台邊就可看到斗大的「十六份」舊名遺跡。之後,民國24年(1935年)改稱「十六份驛」;到民國47年2月因行政區位於勝興村,才改名為「勝興」站,一直沿用至今。

由於舊山線在三義鄉境內行走的路線多山且崎嶇蜿蜒,因此造就勝興車站為台鐵最高海拔記錄的車站 (海拔402.326公尺),還有就是最陡、最彎的坡道(坡度約25/1000,十六份坡)。在以前蒸氣老火車的年代,火車要到勝興車站就很吃力,會有爬不上坡而倒退再加速的情形;在二號隧道出口處不遠的一條支線,就是用來讓爬不上坡的火車退回去再加速的「折返線」,這樣的路線設計在台灣是唯一的。

不過,也因為這段路程火車行駛的速度緩慢,返鄉時節就可以看到不少青年學子於此段路線中途跳車,以節省返家的時間,久而久之,列車司機也善體人意,經過當地路段,會貼心地將速度再放慢,方便當地通勤的學生跳車,是一特殊且令人懷念的景象。

勝興車站的建築造型是目前台灣少見的日式木造平房,在設計上則是以地理風水為導向。因為相傳車站位於「虎穴」,被週遭九座似虎的山頭包圍,曾有不好不吉利的事發生,日本人就為車站的屋簷、樑柱、屋頂設計了鋸齒、八卦和尖茅等造型來象徵兵器破虎穴,以趨吉避邪,是段相當有趣的傳說。

車站前有許多客家傳統美食,大家不約而同地,買了好吃的點心,坐在一旁的大樹下,涼快地分享彼此的點心,說說笑笑,感覺彼此的距離是那麼的近。

華山咖啡

離開勝興車站,我們一路南下,在台中市用過平價的精緻午餐後,先後參觀了神木、福祿壽酒廠,來到雲林縣古坑鄉品嚐「華山咖啡」,上山的途中有許多咖啡餐廳,我們選了一個可以遠眺群山與原野的地方──香格里拉,點了自己喜歡的飲料,優閒地坐在高樓上,喝咖啡,不聊是非,卻打開心扉。為本次行程的最後景點,劃下完美的句點。

滿載而歸

伴著歌聲,我們平安回到教會,黃牧師已在門口迎接我們,看著大家大包小包提下車,真的可以說是:「空空的去,滿滿的回來。」二天一夜的美好旅程全寫在滿意的笑臉上。

在古老的詩篇中就已見證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 (詩133:1)

就一生來看,二天一夜的時間不算什麼。但在這二天一夜裡,我們共同經歷,我們都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記憶,留下感動。我相信是上帝的安排,讓我們有這樣的珍貴的機會,因此,希望我們「抓住人生片刻的感動」,將這片刻的感動化為永恆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