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我們要成為怎樣的教會?(一) — 力宗暐牧師

  • 力宗暐牧師

聖經:歷代志上二十八章11-19節
   約翰福音二章13-22節
   羅馬書二章17-29節

今天我們有台中篤行教會趙長老夫婦隨同遠從日月潭教會的幾位姊妹來請安和參與敬拜,所以講道的時間必須縮短至十五分鐘,但聖經讀完差不多已經用了六分鐘,可是上帝的話又不能不宣讀,因為這是聚會與講道的中心。沒有關係,我就將今天的主題分成兩個部分,等下次輪到我講道時,再來分享第二部分,現在就先針對這個主題的觀念做個前言與介紹。

如果這一、兩個月有使用總會的新眼光讀經教材的弟兄姊妹就知道,這一季的範圍有包括利未記這一卷書,其中提到會幕的製作、擺設、位置、功用,以及在以色列百姓中的地位與價值,這裡我就不加詳述,但這幾個禮拜的思緒一直環繞在會幕與基督徒彼此之間的關係。

若我們注意到這樣的演變,就是會幕�p聖殿�p會堂�p家庭聚會�p教會,這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漂流,進入迦南地,耶穌時期,初代教會直到現在信徒敬拜上帝的地方,其共同點是敬拜的中心與場所。

在舊約時期,會幕是聖殿的前身。自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下成形,到王國早期他們最後在應許地定居下來的期間,他們都在會幕敬拜神。會幕是因應以色列人隨時遷移的需求而設、可攜帶的一座聖所,有如現代人非常倚重手提電腦(notebook)一般。會幕是上帝與祂的子民同在的象徵,因此,也表明上帝隨時的關顧,亦是上帝傳達其旨意的地方。

接續的聖殿也是以色列人敬拜神的地方,整個聖殿服事的設計是以幫助人,真誠的到裡面敬拜上帝,不過到了耶穌那個時代,聖殿裡的敬拜與服事已經走樣了,聖殿變成一個炫耀財富的地方,大家在裡面比誰奉獻得多;聖殿也變成一個政治角力的地方,羅馬帝國的殖民地政府,和猶太人組織的議會和團體,為了聖殿裡面的職位和人選,常常明爭暗鬥;各種不同神學思想流派的人,也喜歡聚集到聖殿裡面辯論。這個場景似乎離我們很遠卻又熟悉,因為這個戲碼一演再演,在教會歷史潮流中從沒有退流行。

其中最讓耶穌生氣的是,原本保留給外邦人敬拜上帝的場所,也被一些商人和銀行家佔據了,賣牲畜的人提供給想要獻祭的人非常方便的服務,把牛羊鴿子聚到那裡叫賣,銀行家搬來一張張的桌子,排在場子裡面做起國際貨幣的兌換工作,對於聖殿本身的聖潔和信徒到聖殿的目的完全失焦了。

保羅在他的書信裡面,也有好幾次把基督徒比喻為神的殿,勸基督徒要過榮耀神的生活。什麼是榮耀神的生活呢?榮耀神的生活就是隨時隨地的為主做見證。一個基督徒對聖經了解得越多,或信主越久,都算不得什麼,沒什麼好誇口,因為這是福氣也是本分。如果有基督徒的名份,行事為人卻常常做了負面的見證,這種基督徒是不像樣的基督徒。

所以教會的涵括性應更寬廣,教會不僅是一個宗教團體,也不是一小撮人所專屬,應該同時涵蓋廣義文化的層面和每一個個體。因此教會不單要有宣教使命,也有文化使命。文化使命包含對維護自然環境、關注社會倫理課題,諸如安樂死、墮胎、同性戀、離婚、同居等(不是避之不談);另一方面,教會也有責任伸張公義,對罪惡以及一切不義的作為或現象皆應作出合乎聖經原則的反應;還有,對人所遭遇的災殃苦難,教會當盡所能施以援手;積極上,教會也應竭力協助並促進一切對世人福祉之事工,這都是教會義不容辭的使命。

我們常常很在意讓屬世的人、事、物失望,即使一生就那麼一次都不得有閃失,深怕冷落或不重視父母、兄弟姊妹、親朋好友的感受,就會永遠失去他們。但是我們對於天父上帝的感受,似乎就沒那麼敏感與深沉,天天讓祂失望也覺得不痛不癢。所以即使上帝的教會與主內肢體出了問題,我們也覺得得過且過,怡然自得,那就別驚訝別人對教會的觀感是如此的低落與反感。

就像我們守安息日一樣,無論是哪一天做禮拜。不是說你星期日或星期六,進去每一座基督教堂做禮拜,就是守安息日。聖殿不是在外觀的「建築物」裡,聖殿是在我們心裡。無論我們到哪裡去,我們這個人的教會就在那裡,我們的聖殿就在我們心靈深處,就必須與神建立「合一的關係」「安息在祂裡面」,這才是真正守安息日。而不是爭論星期六或星期日守安息日,誰才是正統;或是爭論去哪一間教堂做禮拜,最適合自己的教義與正統。

所羅門為上帝建造聖殿。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就如先知所說:「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裏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賽六十六1-2)

我們太在意爭論全部是外在的教條於行而外的一切,這些與敬拜真神毫無實質的關係。因為,我們本身就是「教會」,我們自己就是「基督肢體」,我們的身體就是「聖殿」,我們的心靈是否有「安息」「安穩在神裡面」,那才是誠實的敬拜。

昨晚青年團契觀看DVD,主題內容是有關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康希牧師針對青年人所舉辦的更新特會。其中他提醒青年:「上帝每天為我們開門」,頓時我馬上反省我們教會是否有天天真正開放,讓社區的住民都能解開心防,主動進來(請注意!這個開門不只表示打開大門和窗戶),而是實質的接納與相愛。我們也可以想到每一位基督徒是否也有打開心門,接受各樣的人親近主;或是像篩選器,只容許與自己臭氣相投、利益與共的對象進入教會的窄門。

目前正是立委選舉宣傳期,所以正當我們在分享時刻,剛好有一輛宣傳車徐徐開過,廣播放送著「×號、×號,請選擇登記第×號×××」。我們的一生面對許許多多的選擇,但是否都能正確選擇上帝真理的教導與祂的旨意?

每一位基督徒就有如一個個移動的會幕和教會,別人是否能感受到我們的生命流露出馨香之氣,以及敬拜的人生。我們暫且先不管它的合法性和衛生,有時一些路邊攤或攤販,讓人有便利、親切,沒有距離又很live的感覺。尤其在早期農業社會,有送醫葯到鄉鎮的專送人員;移動的郵局;凌晨的豆瓣醬車;下午的枝仔冰、豆花或是爆米香,扮演什麼就像什麼;聽到聲音、聞到味道就可以知道什麼來了,而且是帶著期待的心等待,歡喜的心迎接。我們移動式的會幕或教會(基督徒),是否也予人如此的感受。

人不是靠著聖殿的雄偉、日常生活的敬奉來取悅神,而是要回過頭來歸向神,當內心有得罪神,得罪鄰舍時,要帶著一個悔過的心祈求上帝的赦免。最後,盼望「我們要成為怎樣的教會?」這樣的思緒一直在我們心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