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懷疑與信仰 — 王崇堯牧師

  • 王崇堯牧師

聖經:羅馬書一章19-20節

基督徒信仰生活中兩大重要功課即「懷疑」與「苦難」。懷疑是基督徒在追尋永恆確定性中的「知性」不確定性,而苦難是基督徒在追尋永恆安定性中的「感性」不安定性。

「懷疑」拉丁文字根是duo,是「兩個」的意思。「兩個」有時很麻煩:兩個男朋友很麻煩;一個人遊走兩間不同教會也很麻煩。有一類似此情況的「游擊隊」信徒,有次詢問一位牧師有否一間「完全」教會讓他參加,他就不再遊走不同教會。牧師回說:「若有一間完全的教會讓你參加,也會因著你的參加變得不完全。」

懷疑的正、反涵意

懷疑是信仰敵人但也可能是朋友。路加福音提及耶穌復活後曾向門徒顯現,然而門徒心裡仍然驚慌起疑惑(24:38)。在此,希臘文以dialogizomai描寫門徒內心疑惑。然而,dialogizomai也是「內心思想的論辯或對話(dialogue)」,具有正面價值。在路加12章「無知財主比喻」中,耶穌所說「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麽,也不要憂慮」(12:29) ,憂慮在此希臘文是以meteorizomai表達,meteor是指「流星」,台語聖經將此憂慮翻成「掛心」,突顯負面意涵。如同有人形容今日很多基督徒的信仰狀態是「上天堂不敢當,下地獄不能當,結果是掛在空中吊啷鐺。」

另外,馬太福音14章31節裡耶穌伸手拉住因風浪沈海的彼得所說的「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此疑惑(distazo) 就是「疑心疑鬼」,也是不必要的負面懷疑。一個故事談及一對日本夫婦在紐約租了一棟二層樓屋子,後來聽說此屋會鬧鬼就害怕得疑心疑鬼。有一晚夫婦在樓上睡覺時,聽到樓下響聲,二人皆被嚇醒,太太催促丈夫下樓查看,不料丈夫膽小不敢下去,反而向太太說:「妳英文講的比較好,妳下去好了!」故事有點好笑,然不必要的負面懷疑常破壞我們日常生活好不容易才建立的規律。

聽說有一牧師到一間鬧鬼房子住了一晚後,鬼就不敢再來了,很多人佩服牧師的法力無邊,問他如何收服鬧鬼。不料牧師回答說:「我晚上睡覺時,鬼來吵我,吵得我不得好睡。我一氣之下把奉獻袋拿出來請它們奉獻,鬼就跑光了!」原來,不只人怕奉獻,連鬼都怕奉獻。

19世紀歐洲有首「蜈蚣情結」(centipede complex)詩文,描寫一隻蜈蚣每天都快樂的爬行,有一天早上一隻青蛙突然好奇地問牠說:「蜈蚣大哥,你那麼多腳,到底那隻腳先走?」結果此問題害得蜈蚣那一天都在研究自己如何走路。的確,不必要的懷疑會破壞好不容易才建立的信心。聽說台灣留著大鬍鬚的畫家張大千也曾被記者問到,其鬍鬚晚上睡覺時是在棉被外面或棉被裡面?結果害得張大千那晚無法睡好,一直研究鬍鬚是在棉被外面或棉被裡面。

然而懷疑不就是人的本性?試想我們若請一個人出來,把其眼睛蒙住,讓他/她轉了幾圈迷失方向後,對他/她說後面有一椅子可以坐下,人的反應會如何呢?有人會用腳去踏踏看,看後面是否真的有椅子,因為信心總是要加點感覺;也許有人更過份的往後偷看,看後面是否真有椅子,信心總是要加點眼見。

其實懷疑與信心並不是對立,與信心對立的是不信,如同生病與健康不是對立,與健康對立的是死亡。而生病有可能導致死亡,然生病後的健康能產生更大的抵抗力;同理,懷疑可能導致不信,然經懷疑後所建立的信仰,信心更大。如同一首詩所說:「世上若沒有病,疫苗就不需要;世上若沒有欺騙,懷疑就不需要。適當的病毒可以防止生病;正面的懷疑,可以尋求真理。」所以懷疑的目的就是尋求真理。

懷疑是尋求真理

奧古斯汀曾說:「我懷疑,所以真理存在。」英文的skeptic(懷疑者),希臘文的涵意就是尋求真理的人。16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若用肯定來作出發點,常常以懷疑結束;若以懷疑來開始,最後可能得到肯定。」

羅馬人書是保羅先生很美的神學論述。第一章論及上帝賜給羅馬人自然法則,上帝創造萬物的事跡原已顯明在人的心裡,羅馬人只要去思量定可了解。可惜羅馬人不信,犯罪沈淪,第二章講到上帝給與猶太人律法,猶太人也不是沒犯罪,所以第三章結論是人皆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那麽有罪之人如何得著救贖呢?是經由行為律法或信心呢?保羅經由「內心思想的辯論」來確信「因信稱義」之美好見證。

懷疑有時像打網球的網一樣,雖然增加打球的難度,但卻能提高興趣。人生經過懷疑後所得著的信仰一定會更堅定所信。所以懷疑可說是信仰的網。今天很多年輕人來教會,但不一定對信仰有興趣,因為是父母要他/她們來的。

懷疑的目的是尋求真理,何謂「真理」?亞里斯多德說真理就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耶穌宣揚福音真理時也常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妳們,意即「站在真理」或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地宣揚福音信息。然而,「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並非易事,記得中國寫實女作家丁玲訪問美國時,被美國媒體譽為偉大作家。不過她說一個人只因說誠實話就偉大,這個人的國家是何等悲哀!

聖經中有幾個例子值得我們思考:一個麻瘋病者找耶穌醫病,他(她)對主說:「只要你願意,我就會得醫治。」痲瘋病者沒有懷疑主的醫治能力,但他(她)倒是懷疑主的意願?這是一個可愛的懷疑。另外一個故事提及一個父親帶一個被鬼附身的小孩來求主醫治,他說:「主啊!你若能作什麼,求你幫助我們?」他沒有懷疑主願意不願意,倒是懷疑主能作什麼?這也是一個可愛的懷疑。舊約中也提及當亞伯拉罕及撒萊年老時,上帝應許撒萊將生一子,撒萊聽了想笑,因為這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使命),這也是一個可愛的懷疑。

然而不管我們懷疑主願意或不願意,或是懷疑主能不能,我們應該到主的面前問清楚,因為懷疑者就是尋求真理的人,若不問清楚,懷疑還是懷疑。美國詩人愛默生(Emerson)曾說:「作你(妳)害怕的事,害怕就會消失!」的確,若有懷疑,就應尋求了解,這樣懷疑才有可能消失。這也就是信仰中所體會的信心能消除懷疑。

信心勝過懷疑

日常生活中充滿著不確定性,因此以「信心」經營人生會比「懷疑」來得快樂。試想:早上起來刷牙時,你/妳要對牙膏製造的化學藥品及過程有信心,不然你/妳一定不敢用。現代人愈來愈多人吃罐頭食品,同樣你/妳對食品的製造過程也要有信心,不然沒人敢吃。如果每個人都以懷疑過每天生活,那一定不會快樂。持信心者過生活會比懷疑者過得快樂。譬如有一個美國的調查統計如下:

美國坐飛機失事的:男的佔1/660,女的佔1/900,

一個小孩能成為美國總統:男的佔1/1千2百萬分,女的佔1/4億8千萬分,

有機會與百萬富翁結婚:男的佔1/90000,女的佔1/2900,

活到一百歲:男的佔1/1400,女的佔1/375

得到諾貝爾獎的:男的佔1/1百25萬分,女的佔1/3千5百萬分,

關在監獄的:男的佔1/800,女的佔1/9200,

雷電打死的:男的佔1/71500,女的佔1/274000,

被謀殺的:男的佔1/90,女的佔1/275。

如果怕失事而不敢坐飛機,怕被雷電擊到而不敢外出,這樣人生不是太沒趣味了嗎?有信心的人到底是比疑神疑鬼的人快樂。何況人在悲傷中,更需要信心,悲傷中若以懷疑面對,會讓不幸更加的不幸。有句話說當人發生事故時,要緊的不是事故本身,而是你對事故的看法,作生意賠錢是事實,若加上「我完了」,你就完了。

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說「所謂災難」,取決於人對災難的看法,災難有時可成為鼓舞人的利益,當我們無法避免災難,以堅定的信心面對,相信災難的刺有一天會脫落,成為一欉美麗的花樹。

最後以一個故事來作為結束前的分享,甘迺迪家族是美國的一個政治世家,約翰.甘迺迪曾任總統,且在任期中被暗殺,而其弟羅勃.甘迺迪也想繼承其兄遺志出來競選總統,然在參加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競選時也不幸遭到暗殺。當時在羅勃的葬禮中,另外一位弟弟愛德華.甘迺迪(任麻州參議員)代表家族出來說話,他說:「我哥哥一生所做的就是讓貧窮的人得著幫助,缺乏的人得著滿足,彎曲的世代得到正直,心懷不平的得到安慰,走頭無路的有家可歸。如今他被上帝接走,很多人都問『why?』(為什麼?)不過當我哥哥在世時,別人遇到同樣問題來問他『why?』時,他總是以『why not?』(為何不可)來回答安慰別人。今天,我也用『why not?』來作為大家的安慰。」

有信心的人懂得把自己不懂的「why?」帶到上帝面前思考詢問?也懂得「why not?」是人生一門重要的信心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