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患難背後的祝福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約伯記四十二章10-17節;箴言二十四章10節 

◎前言

在聖經中,歷代志記載雅比斯的禱告,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4:10)特別是「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這樣的祈求,神也應許他所求的。我想許多人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如果我們也能得到這樣的福份那該有多好!

但是,當我們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時,難道「患難」就不能成為祝福嗎?事實上患難確實可以成為祝福,問題在於我們如何面對。受封為Sir Julian 英國生物學家、哲學家和作家赫胥黎(Julian Huxley, 1887-1975)曾說:「經驗不是一個人的遭遇,而是他如何面對自己的遭遇」。

◎磨練出來的成功特質

過去企業的用人標準不外乎名校畢業,或是曾經待過大公司的人。但時過境遷,目前許多企業都認為一直處於平順狀態下的人,對於工作上的挑戰較難面對。因此,許多企業在乎的是這人有沒有失敗的經驗,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難。

美國CBS(南方電信公司)針對公司三種不同類型的員工研究發現,在業務員、秘書與工程師之中,有過逆境經驗的人,平均的業務表現比其他同性質的員工分別高出166%、150%與106%。

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公司台積電,從今年初至五月底為止,就接到超過二萬五千封的求職履歷表。其中,只有不到10%到12%的人會有面談的機會(不含技術人員)。換句話說,有近90%的履歷是會被淹沒在茫茫的紙海中。

台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理李瑞華說,台積電要尋找的是適合他們企業文化的人,台積電的擇才標準,主要是從三個方向去考量,分別是IQ(智力商數)、EQ(情緒商數)及AQ(逆境商數)三個層次,這些特質其實可以從履歷表中檢視出端倪。

履歷過關後,接著是面試,在面試關的第一輪是筆試,然後,才是事業單位主管與人力資源主管的口頭面試。這一階段,台積電主管是以開放式的問題,找出每個求職者的IQ、EQ、AQ特質。
在台積電工作,除了必須具備一般耳熟能詳的IQ及EQ能力外,其中最特別的AQ(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也就是面對逆境的反應和應變能力。AQ是美國保羅史托茲博士(Paul G. Stoltz)經37年研究的心得。

台積電結合了許多國際化的頂尖人才,所從事的工作要求精確度高,再加上是國際化的競爭,壓力相當大,許多挑戰與困難是台積電工作的家常便飯。因此,如何將壓力、挫折轉化為動力,在台積電面試過程中,如何表達出自身逆境商數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因此,台積電最常問求職者的問題包括:至目前為止,最引以為傲的成就為何?曾經面臨最困難的狀況是什麼?如何克服?最大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與史塔桑管理研究中心,十年的聯合研究發現:有磨難經驗,而且能從中走出來的人,他們面對的能力會提高。而且,在他們身上也會培養出幾種成功的重要特質:
1. 在逆境中能夠迅速恢復精力。
2. 表現傑出,而且能維持表現。
3. 非常樂觀。
4. 在必要時願意冒險。
5. 可以成功地進行改變。
6. 很有活力。
7. 很堅強。
8. 能夠以創新的方法尋找解決之道。
9. 能夠很敏捷解決和思考問題。
10. 能夠學習、成長、進步。

◎「黑暗」的祝福

在《商業週刊》835期(2003/11/24)中讀到一篇報導,我才知道台灣居然有盲人醫生。這位很特別的醫師-蘇建銘,是台灣唯一具有公務員資格的盲醫師,目前任職於台北市立療養院。另外,在第53期的《康健雜誌》也曾訪問過他。

蘇建銘並不是先天視障。14年前,他26歲,從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也考取醫師執照和高考資格,正是鴻圖大展的時候,沒想到一場意外,竟奪走他雙眼的視力。

他回憶起事發當時,「我記得那是一條寬只有10公尺的路,一台小型堆高機停在路旁,夾著有6公尺高的鋼板,我剛好經過,就這麼準,鋼板突然掉下來,直接擊中我的眼睛,一瞬間,只覺得怎麼天色暗掉了,想張開眼睛看到底怎麼回事,卻張不開」。經過眼科、整形外科八小時的手術,當時他只知道眼睛受傷很嚴重,卻沒想過會因此失明。

蘇建銘只花了幾個月,就接受全盲這個事實,但他說:「接受跟能夠繼續過日子不太一樣」。從此,他必須從零開始,重新學習生活基本能力。

為了可以獨立生活,蘇建銘去重建院學習如何走路、接受定向訓練(辨別東西南北方位)、學習打理生活起居。例如做菜時,聽到水「啵啵啵」的聲音,就知道水滾了,可以把菜丟下去煮。或聽見電鍋開關跳起來就表示可以吃了。走路也是一項困難的學習,尤其在台灣,無障礙空間設施很不理想,他剛開始練習走路時,經常走錯路、撞到頭或搞亂方向。以前從家裡到車站只有五分鐘的路程,當他開始拿著一根手杖出門時,他走了快一個小時才到車站。

當逐漸熟悉生活技能後,他必須面對更現實的問題-「工作」。蘇建銘並沒有選擇一般視障者常從事的「按摩師」。因為他在出事之前已具有醫師及高考資格,在他出院回家後,就接到人事行政局的分發通知,然而當醫院知道他是視障者,就以「無故不報到」取消他的資格。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訴願,考試院也接受他的申訴,但問題是醫院的接受度不高。於是,他決定往「特殊教育」的方向努力。隔年順利考上台灣師大與高雄師大特教研究所。差不多同時,高雄一家醫院願意接受他,讓他在婦產科作醫療諮詢。沒多久,台北市立療養院找他面談,就這樣,蘇建銘來到以精神醫學為主的市立療養院,成為一個「永遠戴墨鏡的精神科醫師」。

他說:「生命非常寶貴,沒有太多事情是路等在那裡的,經常是走一步,路出現一點,再往前走一步,路又出現一點」。因此,當挫折來臨時,就回頭找找生命的目標。當目標清楚了,我們對挫折也會有更不同的看法,慢慢地走,路自己會轉彎。患難對他而言何嘗不是一變身的祝福。

◎聖經對逆境的看法

聖經中,約伯的故事總給人悲慘的印象。原本美滿的家庭卻無端地遭到破壞,約伯所面臨的挫折幾乎無人可以了解。約伯不斷地向上帝抱怨,拒絕朋友的規勸與安慰,悲慘的遭遇與跌到谷底的心情,使他對人生與信仰已不再有盼望。直到後來,他自己改變對情境及信仰的看法,體驗神在患難中的心意,他再次擁有全新的信仰經歷,終於,他在自己的患難中得著自由與釋放。

約伯對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或作: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42:1-6)。

藉著患難中全新的信仰體驗,耶和華賜福給約伯。聖經上說:「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原文是擄掠)轉回,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伯42:10) 。先前,他看自己是孤立無援的,如今,他的親友都成了他患難中的支持,「約伯的弟兄、姊妹,和以先所認識的人都來見他,在他家裏一同喫飯;又論到耶和華所降與他的一切災禍,都為他悲傷安慰他。每人也送他一塊銀子和一個金環」(伯42:11) 。「支持」是患難中的人最需要的,多一分的「支持」,就會多一分走過患難的「力量」。

「這樣,耶和華後來賜福給約伯比先前更多。」(伯42:12a)他不但擁有成群的羊、駱駝、牛、驢。耶和華又賜他七個兒子,三個女兒。特別是那三個女兒,幾乎是約伯的驕傲,因為「在那全地的婦女中找不著像約伯的女兒那樣美貌」(伯42:15a) 。此後,約伯又活了一百四十年,得見他的兒孫,直到四代,日子滿足而死。

◎結論

走過逆境,如同得著一顆寶石。相信在逆境中有神特別的目的,勇敢地面對它,我們會看見患難背後的祝福。箴言說:「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箴24:10);「逆境」並不值得畏懼,只怕不能勇於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