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恩將「酬」報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詩篇一0三篇1-5節;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

前言:
高雄女中第一~十八屆聯合校友會時,會長曾邀我以「新、舊對話」為題,與畢業已久的校友們分享,由於參加的校友大部份都是非基督徒,所以聚餐前,並沒有安排謝飯禱告的儀式。雖然與會的校友都知道我是牧師,而且也了解基督徒在用餐之前,都會事先禱告,但我也不好意思要求大家一起祈禱,只好私下做謝飯禱告。正當會長宣布「各位請用!」大家高興的準備享用午餐時,突然有位年約七十出頭的校友,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大聲的說道:「姐妹們,請等一下再動筷子好嗎?今天,我們既然邀請到基督教的牧師前來演講,可說機會難得,我們何不請牧師帶領我們作謝飯禱告,感受基督教的氣氛後再吃。」在徵求大家的同意之後,我乃把握住此一美好機會,大聲的帶領著畢業數十年的雄女校友,為桌上的飲食獻上感謝。

會後寒暄時,有幾位校友圍繞著我好奇的問道:「牧師,請教你,為何基督徒吃飯時都要事先禱告?」聽完之後,我回答她們:「基督教是一個感恩的宗教,因為聖經告訴我們,一切賞賜都從上帝而來,無論如意或不如意,歡樂或苦難,都當凡事感謝,如今,有飯可吃的時候,更應該感謝,基督徒飯前的謝飯禱告,即在表示對上帝的感恩。」

一.恩將「酬」報的聖經訓示
「恩將『酬』報」在舊約聖經當中,不但是一種「訓示」性的記載,更為重要的,它還是一種「典章律例」性的教訓。舊約利未記一~五章裡頭,就清楚的明示著五大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的「準則」,此乃上帝對以色列百姓所頒布有關獻祭極其重要的「典章律例」。在這五大祭當中,除了在規範敬拜、認罪、悔改,及人與上帝建立和諧關係的禮儀外,同時也在訴說著人對上帝表達敬虔、感恩與奉獻應有的信仰表現,其中之「平安祭」,就是在表達「恩將『酬』報」的重要禮儀。按舊約聖經學者的解說,「平安祭」有三種作用,即表示感謝、藉此還願、甘心奉獻。在上述這五大祭當中,也唯有平安祭能夠准予分享和食用祭肉,用以表達互為肢體,同甘共苦,一起分享上帝恩典的象徵。

繼利未記的平安祭之後,我們也可在先知、詩人和智慧人的預言、詩篇和詩詞中,見著他們對上帝「恩將『酬』報」的感恩與稱謝文,誠如詩人所唱頌的:「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他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反老還童。」(詩篇一0三篇1-5節)以及先知所訓示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拉基書三章10節)亦如保羅所提到的:「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無論是新約或舊約,類似先知、詩人、智慧人和保羅所說的「恩將『酬』報」之訓勉,可謂不勝枚舉。這些聖經訓示,也正是基督教信仰中,有關感恩之功課,相當重要的聖經基礎。

二.恩將「酬」報的生活省思
記得念神學院時,除情況特殊者外,學生得一律住校,同時在餐廳撘伙,即使家住學校附近,也要遵守此一規定。當然,學校的用意並非在強人所難,而是要讓神學生都能學習信仰與團體生活的功課,在自己多年住校的生涯中,的確從中學習到不少團體互動的寶貴功課。因著信仰之故,住校的學生在餐廳用餐前,都得事先做謝飯禱告,但久而久之,謝飯禱告常流於形式,還有人禱告不到三秒鐘就睜開眼睛,張口吃飯,也有人在謝飯禱告之後正好有事離開暫時座位,當回到座位時,卻不知不覺的又禱告了一次。讓人記憶最為深刻的是,有多次同學盛完飯,坐在餐桌前擺上「虔誠」的謝飯禱告後,眼睛一張開,看到菜色不盡人意時,馬上發出:「今天的菜怎麼這麼差!」的牢騷話。每每聽到「感謝禱告」之後隨即出現「埋怨牢騷」的話,一旁的同學常會以「感謝怨嘆作伙來,上帝看了真悲哀。」的詼諧的話語諷刺「有口無心」、「口是心非」的「謝飯」同學。

服兵役期間,我曾隨所屬的野戰部隊,駐防過金門最前線的二膽島,以及大、小金門總計有一年的時間。部隊移防回臺灣後,本想能夠在臺灣本島待到退伍,無奈在一連串的大小演習後,又奉命被調往東港外海的小琉球駐紮。在小琉球期間,因我已經是快要退伍的「老兵」,且曾在前線待過,所以深受新任連長的器重,連長特別派遣我帶領一班的士兵,駐守在一個漁船進出的港哨據點。由於勤務輕鬆,加上連長是位天主教徒,所以,我可以自由參加琉球教會的主日禮拜、聖歌隊和週間的各項聚會。一天下午,琉球教會的葉牧師騎著機車匆匆到據點找我,邀我和他一同前往探視發生船難的家庭。當我和牧師抵達船難的家庭後,聽到客廳和房間內傳出好幾個婦女的哭聲,聽了真教人鼻酸,由於場面哀淒,我也不好意思詢問發生船難的真正原因和地點,只能站在一旁和牧師一起為受難者的家屬禱告。

事隔幾天,我從牧師的口中得知,發生船難的是教會長老的家庭,長老有四個兒子,除了老么之外,三位哥哥皆已婚成家,且同住在一棟房子裡頭,由於家庭成員逐年增多,房子不敷居住,為了房屋的擴建經費,兄弟四人經過商量之後,決定遠行,前往印度洋捕魚。出發之前,還請牧師上船禱告。然不幸的是,漁船行經麻六甲海峽時,卻發生了船難,消息傳回臺灣,使得整個家庭陷入愁雲慘霧之中,傷心欲絕。

船難發生之後不久,牧師邀我到教會打乒乓球,一進教會時,牧師高興的告訴我:「胡弟兄,發生船難的長老和家屬,已逐漸走出傷痛的陰霾,而且還作見證說:『當發動引擎正要開船之時,老么突然腹痛如絞,臨時取消同行的計畫,所幸逃過一劫,沒和三位哥哥一同葬身海底,為此,我要特別感謝上帝,因祂還為我留下一個兒子。雖然我的媳婦一時之間全都成了寡婦,感情上難免傷心,但在信仰上,我要為上帝還留一個孩子給我獻上感謝。』」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則感恩故事!

三.恩將「酬」報的信仰功課
路加福音十七章11-19節記載著一則故事敘述道:有一天,耶穌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路經撒瑪利亞和加利利走廊間的一個村莊,正好遇上十個長大痲瘋的人迎面而來,要耶穌可憐並醫治他們,當耶穌醫治且潔淨他們之後,要他們前去讓祭司察驗。(註:祭司並非醫生,不能判定痲瘋病病癒與否。得此症的人,必須被隔離,還要裝扮成篷頭散髮,以之識別,遇到有人接近,還要大聲喊叫自己不潔淨,提醒人勿靠近。但當醫生判定病人病癒之後,祭司得替病癒的人舉行特別的潔淨禮儀,以示他得以重返人群。易言之,凡罹患痲瘋病而被治癒者,還得經過祭司的潔淨禮儀這一關,才能重返「社會」。細節請參閱利未記十三-十四章)這十人經過祭司的「察驗」,得以重返人群後,卻只有一人回來伏在地上,向耶穌獻上感謝,另外九個人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全然忘記「恩將『酬』報」的道理。雖然耶穌一直惦念著其他那九個人,但耶穌則對那一位懂得「恩將『酬』報」的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由此端見,耶穌極為強調「恩將『酬』報」的信仰表現。

生活在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的現代社會中,因權勢與利益的作祟,使得人常在「緊抓」與「攀比」的思緒中,呈現出COC「算」(Count)、「得」(Own)「控制」(Control)的價值取向。只知COC,而不知SGS「分享」(Sharing)、「給予」(Giving)、「服務」(Service)之道理的人比比皆是,導致當人類充滿希望,迎接著第三千禧年的到來時,卻因COC的「效應」,出現了一連串的經濟蕭條、治安敗壞、社會動盪不安、天災人禍,使得公司行號紛紛倒閉,致使人心不安,引發了「21世紀症候群」。

為能因應突如其來的衝擊,世界各地政府不斷提出企業改造、心靈改革、政府再造、淨化社會風氣等措施作為因應。然事與願違,自從推出「改造」的相關活動以來,全世界約有70%的企業承認自我改造失敗,甚至有高達85%的人,對他們自己的企業改造不滿意,以臺灣為例,就有80%的企業認為,其所推出的企業改造不如預期。不僅企業的改造無法達成,就是心靈的改革、政府的再造也是困難重重。

事實上,要使「改造工程」成功率提高的不法二門,就是「感恩」兩個字。職訓局位於臺北縣泰山職訓中心的黃惇勝主任,在長時間投入職訓工作後,不諱言的指出:「組織要改造,要先從人的改造做起;要改造人,必先除去我執;而要去除我執,則要組織內的人心存感恩;所以凡事要Thank You(3Q)Very Much!」(滿懷”3Q”感謝!)其所指的「我執」,即堅持己見,執己之一端,自私自利,罔顧眾利;”3Q”則是所謂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商數)、EQ=Emotional Quotient(情緒商數)、CQ=Creative Quotient(創造商數)。因心中充滿「感恩」的人就會表現出謙虛,謙虛的人必不自滿,不自滿者便會在不斷的學習當中提升IQ。會「感恩」的人,絕不輕易發怒,還會因著感恩而充滿愛心,並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EQ也就隨之提高。懂得「感恩」的人,心中就會充滿無我,有了無我就減少雜念,無雜念就會引發創意,如此一來,便會激發出CQ,增添改造的成功率。

結語:
聽到上述的聖經信息和感人的見證,不知您是否存有「凡事感謝」的心?或是好運才感謝,惡運就怨東怨西?您是否學習順服,願意在生活當中,撥出一些時間、金錢和恩賜分別為聖,以之「酬」報上帝的恩典?

在感恩節的時刻,以「恩將『酬』報」為題,其目的乃盼能藉著「仇」與「酬」的諧音反義字,激起讀者的深刻印象,好讓大家都能致力於實踐「凡事感恩!」(Thank You(3Q)Very Much!)的信仰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