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復活的確信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以賽亞書五十三章10-12節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2-19節

前言:

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天,是基督教的復活節。復活節這一天,普世教會的基督徒,皆會滿心歡喜的擺上敬拜與慶賀,所為的,就是主耶穌擔負人的罪惡,犧牲自己獻上為祭,被釘在十字架上,第三天死而復活,成了神人之間的中保。只要人相信祂、信靠祂,便可得著救贖。

一.主耶穌真的復活

不久前,聯合報曾摘錄自外國媒體,刊載了一則反駁耶穌復活的報導,說有學者在以色列境內找到耶穌的棺木,也同時在附近發現了耶穌家族的墳墓,因此,便下結論說,耶穌死後並未復活。消息傳出後,中國時報亦引用聖經學者的談話報導指出,當時,在以色列地區名叫耶穌的人太多了,所以,根本不能只以發現名為耶穌的棺木和其家族的墓園,就否定耶穌復活的歷史事實,這樣的證據過於薄弱,根本不足採信。最後經過證實,所指為耶穌的棺木和墓園與事實不符,才平息爭論。

自古以來,有不少反基督的人用盡心思,想找出證據來反駁耶穌復活之說,然兩千年來,卻沒有人能夠推翻這項歷史事實。妙的是,曾有過想找出證據來否定耶穌復活的人,在找尋的過程中,發現基督的真理,而成了基督徒。

主耶穌的死與復活不是偶然的,早在耶穌降生的數百年前,就有先知提出預言說道:「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所以,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10-12節)

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果然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又復活時實現。當時,不但有許多直接的人證、物證,歷史上也有多得無法計數的人,感受到主耶穌復活的大能而改變生命。對於生命的改變,使徒保羅就是一位活生生的歷史見證人。保羅生命的改變,乃在於他對耶穌基督復活的確信,他在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曾自我告白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二章20節)保羅一生的工作,就是以他的生命來見證基督的復活,他所傳的福音,無一不是在向人訴說他對於耶穌復活的確信及其所帶來的盼望。他在致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就清楚的說道:「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若死人真不復活,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裏,就是在基督裏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2-19節)

由此端見,基督復活是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也是整個復活論證的根基。基督的復活,象徵救贖工作的完成,復活的教義正是保羅所傳福音的主要內容,也是教會的傳統。人可從復活的確信中,得著拯救的恩典。

二.他們相信耶穌復活

前不久,我曾前往探望一位八十幾歲,中風坐在輪椅上的老醫師,和他相談甚歡。短短一個小時的言談間,老醫師雖然生病坐在輪椅上,但看到他充滿自信,話說當年的神情,頗有「寶刀未老」的感覺。可惜的是,幾個月之後,他就因病情惡化,而離開了人間。

日據時代,這位老醫師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曾負笈日本習醫。戰後,他回到台灣展開懸壺濟世的工作,孩子長大後,受到日本政府的邀請,再度前往日本行醫,直到退休之後才回到台灣,定居高雄。

他親口告訴過我,因自己是醫生,所以年輕的時候,只相信科學,凡用理性無法思考,用科學不能證明的事,他都難以接受。所以,他對於童女瑪麗亞懷孕,以及耶穌復活的事嗤之以鼻,更對於基督徒的太太相當不以為然,不但懷疑太太的信仰,還會用「日本式」的脾氣對太太破口大罵。然而這樣的思想,在他生病年老體衰之後,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因病榻間,他深刻的感受到,信仰的事情,並非用科學實驗和理性的推理就可以找到答案,而是要用心,用生命去體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奧秘。

臺灣著名的作家李喬年輕時,亦曾想透過理性找到生命的答案,所以他努力研讀過各類宗教的經典。最後,他用「心」在聖經中找到了答案,因而選擇成為基督徒。李喬的改變,在其成名作《寒夜三部曲》中,可以看到他信仰歷程的肺腑之言:「人是有限的,這個體驗讓我幾年後去領洗了。基督教兩個重要的觀念是:我們承認人的有限,應該謙卑;對於無限的上帝應該敬畏,敬畏以謙卑。這使我在六十歲之年,心甘情願,在年輕牧師前面低下頭,接受洗禮。」

事實上,不只老醫師和作家李喬年輕時有這樣的想法,連身為牧師兒子,享有「幽默大師」美譽的已故林語堂先生,也有過同樣的懷疑,甚至對於信仰並不熱衷,一直到他生病,無助的時候,他才除去只用「理性」的方式來認識上帝,改以謙卑的心來尋求上帝。當他年老生病住院,經過一連串的吃藥和打針,卻毫無起色時,躺在病床上的他發現,自己是何等的脆弱與有限,面對這樣的問題,決非理性和科學所能解決的。一天,有位陳秘書來到床前探望他時,他突然要求秘書說:「醫生打針、吃藥都沒有用,妳替我禱告好嗎?」陳秘書聽完後,果真以單純懇切的心為他禱告。禱告完後,林語堂先生感受到:「在我們禱告的時候,我感覺耶穌曾經來過。」也常以此一經驗和他人分享。聽到這樣的話,陳秘書乃對林語堂先生說:「其實我已經為你禱告很久了。我覺得,你所擁有的已經夠多了,你唯一缺少的就是神,你應該和上帝建立父子關係。」

晚年時期的林語堂,在其信仰體驗中發現,理性主義的人討論宗教時,用錯了方法,因他們只用理性和邏輯來親近上帝,而不是用心靈。當人們討論科學的範疇時,用理性思考,以邏輯來推理是有必要的。但討論宗教信仰時,並非只用思考和推理就可以得到答案。林語堂感受到:「因為宗教是讚賞,驚異和心的崇敬,他是一種全意識直覺的瞭解,是道德的天性對宇宙所做的全身反應,是一種較高級的瞭解。」從此之後,林語堂先生開始每個禮拜上教會做禮拜,直到他歸天為止。

德國信義宗的神學家潘霍華牧師(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因無法接受希特勒政權與日本和義大利聯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常發表言論加以譴責,而受到納粹當局的壓迫。1943年,潘霍華硬被羅幟叛國罪名而鋃鐺入獄。獄中,潘霍華寫了許多的信件和文章,在他死後,被編輯成《獄中書簡》一書,而成了極具價值的基督教經典著作。1945年,因德軍節節敗退,潘霍華被輾轉送到福洛森堡(Flossenburg)集中營。1945年4月3日被納粹政府宣判死刑,同年4月9日(星期一)被處絞刑。處死刑的前一個星期天正好是復活節,當天,潘霍華在同室囚犯的請求下,帶領了一個禱告會,會中,潘霍華恭讀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之經文:「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要大家共同默想耶穌基督為人類犧牲的意義。當大家正安靜默想著經文時,牢房突被兩位蓋世太保打開而中斷。當潘霍華被帶走的那一刻,一一的向同室的囚友道別,還特別要求好友,轉交一封寫有「這是終局,然而對我而言,卻是生命的開始。」的信給他在英國擔任主教的好友。潘霍華之所以說出這樣的一句話,乃他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與救贖。見到這一幕,有幸在戰後活出集中營的囚犯回憶說:「當潘霍華牧師恭讀這段經文的時刻,觸動了所有人的心,用中肯的話語表達了我們被囚的心境,及其所帶來的意義和定局。」

結語:

理性與科學能印證「生活」的事,卻無法提供「生命」的答案。感謝的是,因著主耶穌的復活,揭開了天上與地上的窗戶,讓我們找到了生命的答案,也看見了死後的生命,這正是永生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