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富者愈富 — 李子和牧師

  • 李子和牧師

聖經:馬太福音二十五章 14-30 節

一、引言:

「富者愈富」讓人想到的,大概是與經濟議題有關的「 M 型化社會」。 2006 年,商周出版的《 M 型化社會》,讓許多人注意到社會的 M 型化變遷。該書作者大前研一認為,社會本是中產階級較多的「倒U型」(ㄇ字型);不過,目前倒 U 正在轉變為 M 型的社會結構。於是,本來代表安穩生活的中產階級,便快速地往低收入或者是高收入階級變遷;這樣的變遷,造成ㄇ字型中央的人口比例降低(ㄇ字成了 M 字)。結果,本來的中產階級,可能會變成新的貧窮人或新的富人,造成了所謂的「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是屬於社會經濟議題,不過,之前一本《教出閱讀力》卻提出更發人深省的思考。該書是天下所出版的,屬於學習與教育類;內容主要是強調培養孩子讀書的重要,以及提供一些實際上培養讀書習慣與理解能力的方法。該書作者,中央大學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的柯華葳教授,在著作中提到: M 型化,不只是經濟上的情況,在追求知識上也有同樣的現象。該書中提出一個「富者越富的閱讀曲線」,即「讀得多不但增加知識,也增加閱讀能力。讀得更多,又再增加知識與閱讀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有知識的人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會愈強;而,當人的理解能力愈強就可能會讀愈多書。那麼,讀愈多書以後會讓人的知識更加增強;之後,可能會讀更多書來吸收更多知識 … 。

培養閱讀的習慣與能力,會讓人吸收愈來愈多的知識;之後,有知識的人會更加有知識,這樣的 M 型化效應讓人不禁想到一個問題:若是在信仰上呢?照理說,一個人在信仰上有愈好的造就與裝備,或者說對上帝愈認識,便應該會與上帝的關係愈親近;那麼,當人與上帝的關係愈親近,應該會愈加認識上帝以及在信仰上愈有追求,而如此一來,豈不是說明了「在信仰上也有 M 型化」之情形。既然信仰上也有 M 型化的趨勢,那麼,要往 M 字型的左邊或右邊移動,即要成為信仰「富者愈富」或「貧者愈貧」,則成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馬太福音 25 : 14-30 節中的三個僕人

聖經中,耶穌所說的那「三個僕人」的比喻,其故事情節對思考「富者愈富 、貧者愈貧」相當有幫助。不過,要看這段故事之前,先要釐清一個問題 – 誰是僕人? … 一般來說,許多人讀這段經文時,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甚至,許多人將那三位僕人看做是牧者、長執、或其他在教會有所服事的人。會如此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在教會服事的人,常常自稱為「上帝的僕人」。那麼,因為這樣的稱呼,所以,許多人也自然地將領一千、兩千、與五千的僕人之角色,投射在這些教會擔任服事者的身上;甚至,也常以他們所進行的事工是否興旺,來判斷他們是屬於一千、兩千、或者五千的。

不過,耶穌所說的這個故事,其中的僕人似乎不是單單指在教會有參與服事的人。事實上,這個故事中的僕人,除了是在比喻當時的法利賽人、文士、祭司,也包括當時所有不願意去宣揚上帝恩典的猶太人(陳嘉式,《耶穌的比喻:其形成的傳統、文學和解釋》,台北:永望文化, 2009 )。所以,以現代的情境來說,這段經文所要教導的對象是所有的基督徒。也就是說,上帝的僕人指的不只是「已經參與服事者」,還包括「尚未參與服事者」。那麼,明顯地,我們都被包括在這兩種人之中,所以,耶穌比喻中的僕人與我們是有切身的關係。因此,以下要以「切身」的態度來重新思考這兩種人應有的態度與行動:

1. 已經參與服事者

關於已經參與服事的人,可以看做是「領受主人家業後的僕人」。僕人領受了主人交代的服事,便要將從上帝來的一切恩典,包括福音信息、靈性上的幫助、物資上關懷 … ,努力積極地與其他人分享。以耶穌時代的景況來說,僕人不可像當時的猶太主義者,單是將上帝的恩典埋藏在猶太社群的地底下,而不將上帝的真理介紹給外邦人認識。這,若是以今天的教會而言,就是不能將上帝的恩典「消極」地保存在教會內,反而應該要「積極」地以行動與言語來幫助未信者認識上帝。

聖經中,那領一千的僕人以「消極」的方式,將主人交代的家業埋在土裡,以為可以照「社會的標準」應付主人(猶太人的習俗:別人所託付的財物,可以用消極的方式來保管。參 陳嘉式, 427 );但是,耶穌不需要僕人「消極」保管他所交代的家業,耶穌要僕人「積極」經營!以今天的教會來說,耶穌將教會交代給基督徒,就是要服事者「積極」與鄰舍分享一切從上帝所領受的恩典,讓從上帝來的信息、恩賜、資源 … 等等,充分使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如此,讓這些恩典在許多人的身上產生愈來愈多的價值,像是在他們身上做信仰的投資 ,讓上帝的恩典在屬靈市場裡流通,讓上帝賞賜給教會的恩典,可以連本帶利賺得加倍甚至更多!

2. 尚未參與服事者

關於尚未參與服事者的態度與行動,聖經中沒有明說,因此,必須在聖經故事中作合理的思考。以下,再回到故事的開始,甚至是開始之前來看:

聖經中,故事的開始是主人要暫時離開,所以叫三位僕人來到他的面前,準備要交代家業。於是,三位僕人來到主人面前,主人「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了五千、兩千、一千 … 。這之後的發展,聖經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不過,在這之前呢? … 為什麼主人給第一位僕人五千,第二位二千,第三位卻只有一千? … 表面上看來,當這三位僕人來到主人面前時,並沒有權利選擇要受交代多少家業;因為,分配家業的是主人本身的決定。不過,事情真是如此嗎?僕人真的是無可選擇嗎?

如果再回到故事本身來看,那領一千的,似乎打從一開始就不被主人重用;而,為什麼他會不受到重用?聖經沒有明說,不過,從主人「按著各人的才幹」這句話,應該可以作合理來判斷「主人在還未交代家業之前,早已認識這三位僕人;並且,主人觀察且判斷那領一千的僕人,是一個懶惰且不值得交代的人」。

按照故事的編排發展來看,可以看得出在故事的編輯者 – 耶穌的心中,一開始就將那領一千的僕人預設為悲劇人物的角色。也就是說,那「無用的僕人」之所以只有領到一千,是因為主人在交代家業之前,早就已經看透他的「無用」。而照這樣看來,故事後續會如何發展,其實不只是決定在僕人、主人離開後的所作所為;甚至,在主人還沒有交代家業之前,僕人的服事能力與態度已經關係到故事的發展與結局!

嚴格說起來,當主人還沒有交代家業之前,那三位僕人能夠領多少的機會,還都是平等的。如果,在主人還沒有交代他們三人家業之前,那原本要領一千的僕人,可以先提昇自己的服事能力與態度;那麼,當主人要交代家業時,他應該不會成了那被主人預先輕視的「無用者」!以現代的情境來說,如果目前尚未有機會在教會參與服事者,能夠先有積極的態度與行動來接受信仰的造就與服事的裝備;那麼,等到上帝呼召進入服事的時候,便可以有較少的機率成為那被主人視為懶惰、不積極的僕人。

三、受裝備與造就的時機

以積極的態度與行動來接受信仰上的裝備與造就是重要的,因此,接下來要談論接受信仰造就與裝備的時機。不過,這之前先說一個小故事:從前,一位醫術精湛的大夫,一生懸壺濟世救人無數。到了年老的時候,他所學的醫術記錄整理成一本醫書。多年之後,醫書被書商帶到一座小島,賣給了一位開私塾的書生。有一年,島上出現一種罕見的傳染病,被感染的島民一一死去 … 。此時,書生想起了書架上那本醫書,於是,趕緊將醫書找了出來。書生拍了拍書本上的灰塵,開始細心地研究。不久之後,他在書裡找到了與傳染病相同的描述,並照著所記錄的藥方與步驟,治癒了那些被疾病所苦的島民們。

明顯地,那本醫書是讓島民們重獲新生的關鍵;並且,若是書生早一點研究那本醫書,或許那些因病過世的島民早已被治癒。不過,可惜的是,書生是到危急時刻才去研究那本醫書;而,其實許多人對於接受信仰造就的心態也是如此,即「非要等到危急時,才知道信仰造就的重要」。聖經故事裡,那位消極的僕人,或許,本來不知自己後來所要面對的處罰。不過,讀過這段經文的人都知道:那領消極懶惰的僕人,被耶穌責備是「無用」且「被丟在外面黑暗裡哀哭切齒」。反觀那領五千和領兩千的,在後來被稱作是「又良善又忠心」,並且,因為他們「盡心、盡性、盡意」的態度與行動,得到了加倍的獎賞且「享受主人的快樂」。

僕人們在故事結局時受到截然不同的對待,因為他們積極的態度與行動,不但「富者愈富」且還享受「主人的快樂」。提到這「快樂」一字,其實比字面上有更深的意義;因為,這個字可以被解釋為「與主人同享宴席、與主人同桌」(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 273-275 )。也就是說,這兩位「贏在起跑點」又「持續努力」贏在終點的僕人,後來成了與主人親近甚至同桌共享宴席的人。但是,那消極又懶惰的僕人,卻被耶穌以意思為「有害」或「遠離上帝的人」的字眼 – 「無用」來形容。故事裡僕人所表現的「消極」,表面上看來不會對主人造成傷害;不過,以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消極地將那所領受的一千埋藏起來,其實真的是對主人的整體家業有所損害。也就是說,僕人不積極的態度與行動,會阻礙了主人的整體投資效益,因此,主人只好讓他「遠離」,成了被主人斥責並趕到黑暗之中的絆腳石。

四、結論-趁早接受造就與裝備

不願意作那有害且與上帝遠離的絆腳石,就要「趁早」接受信仰造就與裝備!信仰的追求是「富者愈富」,若是趁早積極地努力裝備自己的服事態度與能力,便不可能成為那被丟在外面黑暗裡哀哭切齒的僕人!對於教會弟兄姊妹而言,已經受上帝交代參與服事者,當然要像那領兩千與領五千的,持續不斷地對上帝盡心、盡性、盡意,將上帝所交代的家業經營地「富者愈富」。不過,還沒有參與服事的,也要在積極的態度中有「趁早接受造就與裝備」的行動。

受造就與裝備「要趁早」,讓人想到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更要讓孩子贏在終點」。這句話,常讓人想到補習班的招生廣告;而老實說,這是今天信息的重點之一。在信仰的造就上,可能許多基督徒會「自修」。那麼,對於信仰上的造就,能夠有自己安靜靈修與讀經的習慣,這是很好也值得鼓勵的事;不過,若是能有信仰造就的課程來幫助,可能在效果上會更加地好。說到信仰造就上的補習,在德生教會裡其實已經有不少課程與管道;不過,就像前 文提到的那本在書架上的醫書,若是沒人去使用,則醫書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教會團契中的信仰專講、兒童主日學的教學、成人主日學所開設的聖經與服事裝備 … 等課程,都是可以讓尚未參與服事者以及服事者「富者愈富」的幫助。在信仰上「富者愈富」可以讓人的靈命與主愈來愈親近,因為,在信仰造就與服事上盡心、盡性、盡意,則在信仰上漸漸成為富者;而在信仰上愈來愈富,則愈認識也親近上帝;而愈認識與親近上帝,便更加在信仰上提升;而如此,則更能盡心、盡性、盡意地愛主上帝,也愈愛上帝所愛的人 … 。最後,願主幫助我們,「趁早」在信仰上受造就,也在信仰的 M 型化中愈來愈富有、愈 來愈快樂,也與主耶穌愈來愈親近,愈來愈領受主耶穌的愛、也愈來愈愛主耶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