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學「笑」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詩篇四十二篇5節;一○六篇2節

◎前言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北部外海的一場大地震所引起可怕的海嘯,並以驚人速度侵襲南亞一帶,淹沒整個村落,當地觀光客、船隻、汽車和建築物都受到重創。海嘯的威力使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和馬爾地夫海岸都嚴重災情傳出,至少已經造成十幾萬人的死亡。

連日來在電視報導中,同樣的畫面不知看了幾十次,似乎又讓人勾起「921大地震」的恐怖夢魘。我們在感受當地受災百姓的痛苦的同時,卻也把自己的情緒陷入新的低潮。

「災難」是一個偶發的、且是緊急的危害事件,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嚴重的破壞力。另一個可能和災難同樣可怕的是「悲觀與過度嚴肅」的態度,它所帶來的危害是持續的、且是全面性的。「憂鬱」成了流行的常用名詞,「歡笑」則成了難能可貴的生活品質。

1998年出品的電影《心靈點滴》(Patch Adams)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劇中羅賓威廉斯飾演派奇亞當斯(Patch Adams),他是一個患有輕微憂鬱症患者,自願前往療養院想治癒他的病。當進入院內,他發現許多病人,他們其實不是精神異常,而是沒人在乎他們心中的問題。因為,院方對待他們的方式如關在柵欄內的動物般,不關心、不寒暄,只給予食物及形式的診療。劇裡的心理醫師也只是如問卷機器般問問題,沒有眼神的關注,給病人的感受相當冷漠。

於是,派奇心裡有一個想法,他想幫助更多的人,他想改變這種醫療方式,因此,他決定成為一個醫生。

兩年後,派奇考上醫學院,便迫不及待去學校醫院,以歡笑來治療病人,而非冷漠的例行檢查。他甚至拿灌腸用的橡膠球扮成小丑模樣逗病童開心,給癌症末期的病人講笑話等方式,他為痛苦的病患帶來新的生命力。但校方卻反對他這種方式且禁止他去接觸病人。

派奇是個學業成績優異的好學生;雖然學校禁止他探訪病人,但他仍暗中關心他們如朋友般,他不像當時醫生以病名、病號來稱呼病人,他用病人的名字稱呼他們,他把溫暖與歡笑帶給他們。
派奇常常在醫院裡扮小丑,逗病人開心,這與當年傳統保守的醫學形象出現嚴重的對立。學校老師給他的評語是:「過度快樂。」認為有違醫師形象,派奇亞當斯則說:「給病人快樂,這不就是醫生的天職嗎?」

在他還是學生時,他就想幫助更多人,於是私設診所。他以關懷為主,醫療為輔的方式治療病患。他的女友因為支持他的理念,關心病人,卻被人殺害,傷心的派奇一度想放棄自己理想。又加上學校因為他私設診所一事要將他退學,使他陷入空前的絕境。

在派奇退學的公聽會上,曾經受他幫助過的病人,大家自願出席支持他的醫療理念,以及他歷年來名列前茅的學業成績表現,使他免於被退學的處分。也終於使得派奇重獲對病人關心的熱情,順利畢業,正式成為一名專業且優秀的醫生。

這是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片中主角在美國維吉尼亞州開設醫院實踐他助人的理想。

看過這部電影之後,發現給人「歡笑」實在具有莫大的意義。估且不論它在醫療上的價值,但它至少讓病人在痛苦之中得到慰藉;它化解病人因病被隔離的孤單;暫時忘卻身體因病痛所產生的痛苦。「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這是聖經箴言中,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或許我們欠缺的只是去實踐這訓詞的真實行動。

◎「歡笑」的價值

有時,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讓人開心好久。有個網路笑話,據說是真人真事,而且附了照片。

家裡有一起過生日的習慣,有一個月剛好有三個人生日,於是為了方便起見就一起辦。但是,生日蛋糕就傷腦筋了,因為家附近賣的蛋糕,大家都吃膩了,左想右想,突然姐夫說上次在量販店時有看到在賣雞蛋糕,好像不錯吃的樣子,不如買來吃吃看。想一想也不錯,於是就打電話去訂,接電話的是一個歐巴桑。

以下就是姐夫與量販店歐巴桑的對話:05010921
姐夫:「喂!Cos…呦?」(為避免造成該店之困擾不寫全名)
歐巴桑:「嘿!請問有什麼代誌?」
姐夫:「我麥訂蛋糕啦!」
歐巴桑:「喔!請問麥訂兜一款ㄟ」
姐夫:「阿有鮮奶油ㄟ某!」
歐巴桑:「有啦!請問雞蛋糕頂頭麥寫蝦米字麼?」
姐夫:「好啊!某寫HAPPY BIRTHDAY啦!」
歐巴桑:「蝦米HAPPY BIRTHDAY?」
姐夫:「ㄚ兜英文ㄟ生日快樂啦!」
歐巴桑:「喔!英文ㄟ生日快樂ㄡ!」
姐夫:「…嗨!對啦!英文ㄟ生日快樂啦!」

後來時間到就去拿蛋糕了!結果大家看了提字之後都笑倒了一地。

請看相片……

「笑」,可以說是上帝所賜的禮物,在《張老師月刊》(2004.9)對於「笑」的功用及好處作了相關的專題報導。

早在1964年諾曼‧卡森(Norman Cousins,1915-1990)曾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一個疾病的解析:以病人感受的角度」(Anatomy of an Illness as Perceived by the Patient)一文,後來又編輯成書出版,自此,「笑」在身心治療上的效果漸漸受到重視。

諾曼‧卡森是個長期受退化性僵直脊椎炎所苦的病人,這本書可以說是他與疾病搏鬥的親身告白。卡森說,他的痊癒靠的是維生素C、馬克斯兄弟的喜劇電影,以及「偷拍影片」(Candid Camera)搞笑電視節目。

當時的卡森徵求醫生同意,搬進旅館,他開始將幽默加進自我治療的處方裡。書中,卡森宣稱,每天十分鐘的「腹笑」(belly-laughter),就能給他至少兩小時的無痛睡眠,以及其他在健康上的好處。此觀點使卡森成為當年最紅的演講人,還得到UCLA醫學院的教職。

晚年,卡森曾將「笑」的治療效應,擴大到包含所有的正向情緒。雖然,他的著作一直遭到各種批評,然而,他生動的描繪醫病關係、態度、期望和行為會影響到治療效果,有他獨特的時代意義。

史丹佛精神病學研究者威廉‧佛萊(William Fry, 1986)曾以自己為受試者,記錄了人在發笑時的身心指數。他發現一分鐘完全放縱大笑後的心跳率,必須在家裡的健身器上運動十分鐘能達到。
1995年,印度孟買的醫生買丹(Madan Kataria)創辦「世界大笑俱樂部」,想不到這麼簡單的大笑哲學卻大受歡迎,如今已發展成跨國企業,專門授課、辦工作坊,讓世人都投入大笑裡。目標是藉著笑來降低血壓、增強循環功能和瘦身。

當買丹到香港主持工作坊時,應要求提到他對香港人生活型態的感言,他的印象是:香港人是他遇到最嚴肅的人之一,街上路上彼此都沒有眼神接觸,顯示香港人活得並不開心。如果買丹來到台灣,他應該也會留下相同的感言吧。

◎「憂鬱一族」需要更多的「歡笑」

2004年11月間,9999汎亞人力銀行與市立忠孝醫院精神科合作,針對台灣上班族進行「職場憂鬱大調查」,將職場上可能出現的壓力來源歸納為「工作問題」、「人際關係」、「社會與企業問題」、「家庭及個人因素」等四大類、二十五題,針對全職工作的上班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其中近四成上班族最近「想自殺」,而金融業、廣告媒體業、醫護業則是最憂鬱的行業。國際勞工組織(ILO)已將職場憂鬱症列在心臟病之後,成為「員工無法工作名單」的第二位。

調查顯示,上班族職場憂鬱指數經加權後達 74.34分 (滿分100分),比去年70.77 分還高出3.57分;交叉分析可發現男性上班族職場憂鬱指數為 76.26分,高於女性的72.07 分。工作年資「不到一年」的受訪者憂鬱指數較低,為70.51分,工作經驗「6到10年」、「11到15年」的憂鬱指數分別為77.65分與79.23分,是職場憂鬱指數最高的「職場灰色十年」。

透過行業別交叉分析發現,「金融業」、「廣告媒體業」、「醫藥醫護相關業」、「工商服務仲介業」、及「科技業」分居憂鬱程度最高的前五名;「人民團體」、「餐飲娛樂」、「補教出版」、「軍公教」、「百貨零售量販」則是憂鬱程度最低的前五名。

最憂鬱的「金融業」(79.56分)與憂鬱指數最低的「人民團體」(62.07分)差距頗大。「廣告媒體傳播業」與「醫藥醫護相關業」因常面臨限時工作壓力或違反生理時鐘的問題,工作壓力相當沈重;而「金融業」與「工商仲介業」則因行業工作壓力大、高度競爭、挫折度高等特性,因此也是憂鬱的高風險群;至於人人羨慕的「科技業」,則因工時長、通宵熬夜,也是職場上的高憂鬱一族。

在25項自我評量項目中,憂鬱程度最高的前十大因素,前幾名都與工時及工作量有關:「工作量過重」高居第一,其次是「常常加班、超時工作」,第三名是「擔心業績或工作表現不理想」,第四名則是「擔心健康變差、過勞」,第五名是「擔心被冷凍、降職、或升遷不順」。

值得注意的是,「對日益上揚的物價焦慮」及「財務入不敷出、錢不夠用」並列第六。而八到十名還有「同事扯後腿」、「對工作環境無力或倦怠」、「擔心被減薪或無法加薪」等。

《不無聊啟事錄》(Ten Fun Things to Do Before You Die)原書名是「死前該做的十件趣事」,作者卡洛.賈考絲姬修女(Karol Jackowski , 2001)在本書中列出自己人生的十件大事,告訴我們如何快樂地過完這一輩子。

1. 我要比別人更具喜感
2. 養成自我反省的能力
3. 培養深度
4. 尋找一個小窩來逃避現實
5. 每天結束時寫下自己的心情
6. 想想關於修女的事
7. 使自己變得有趣味
8. 獨居一段時間
9. 對自己好一點
10.不要患得患失的過日子

《不無聊啟事錄》就是教我們如何開懷大笑;如何快樂地過生活。其中在「使自己變得有趣味」中她說:「假如你每天的生活覺得無聊,別埋怨生活,要埋怨你自己。只有你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有趣味。」

現實中或許有很多的無奈,但如何在現實中創造趣味,相信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底下這個故事,或許可以幫助你體會這一點。

一個美國人,日本人和一個土著一起洗三溫暖。

突然間,美國人的手臂響了。美國人按一下手臂,鈴聲就停了。美國人很得意的說:「這是我們的新科技只要在手臂裡移植一枚晶片,就可以當做 B.B.call 了。」

過了一會,日本人的手掌也響了,日本人拿起手掌,在耳朵旁咕嚕咕嚕地說了起來,讓其他十分驚訝。日本人得意的說:「這也是我們的最新科技,在手掌裡植入晶片,手掌就可以當手機了。」

土著覺得很自卑地默默去上廁所。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屁股竟然還夾著半張衛生紙。

美國人和日本人指著那半張衛生紙,忍著笑問土著:「那……是什麼?」

土著回頭一看,真是尷尬啊!但機靈的他,鎮定地說:「哦!沒什麼,只是有個傳真剛傳過來了。」

「幽默一下」又何妨?即使「苦中作樂」又何妨?雅各的書信中勉勵信徒:「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1:2)。

◎結論

「笑」是上帝給的禮物,我們應善用它。詩人告訴我們:「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 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詩42:5)。

「笑」更是一種見證。「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詩126:2)一個愁眉苦臉的基督徒,似乎正在向人宣示,他的信仰沒有使他得到幫助。但一個能夠「歡笑」,快樂歌唱的基督徒,他使人感受到活力與開朗,他是耶穌最好的見證者,他使上帝的名得著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