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因為「愛」降生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以賽亞書七章14節、九章2-7節、五十二章7-10節;
路加福音二章1-17節;馬太福音二章1-11節; 約翰福音一章1-14節

引言:
 耶穌的誕生並非偶然,乃在祂降生的七百年前,先知就已經事先預言。七百年後,耶穌的誕生,不但應驗了先知的預言,更實現了上帝對於人類所啟示的愛與拯救的恩典。這樣的明證,從今天所讀的經文中,得以清楚見著。可知,耶穌為了「愛」與「救恩」而道成肉身、降生為人。足見,耶穌的誕生,已清楚顯示出上帝對人類整體計畫性的拯救作為,人當為此擺上感謝、紀念和讚美。
一、普世歡騰,無論地域
每逢聖誕節,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會透過不同的文化和方式,慶祝耶穌的降生。雖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與慶賀耶穌的誕生,然此一普世歡騰的日子乃屬全人類,每一位世人皆可享受這份無比的愛與恩典和祝福,因上帝的救恩並不分族群、地域、國度、身份和性別,其乃攸關所有的人類。

    由於一年一度的聖誕節適逢北半球的冬季,因此,北半球的教會,都會以「冬天」的方式慶祝聖誕節,才會有雪地、雪橇、聖誕樹、穿著紅色厚重冬衣的聖誕老公公出現,甚至連聖誕卡片上所印製的圖樣,也幾乎離不開冬天的景色。

事實上,在南半球的聖誕時節正逢夏天,因此,南半球的佈置和慶祝方式,乃以夏天的方式呈現,和北半球大不相同。生長在北半球的我們,因受到同處在北半球的歐美教會之影響,才會認為,聖誕時節應是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這樣的「認為」,直到我2011年4月前往位於阿根廷的拉丁美洲神學院講學,並到巴西演講時,從當地的會友和學生口中,分享他們過聖誕的「心情」時,我才對聖誕節的「溫度」有著不同的體認。

基本上,無論是身處南半球或是北半球,冬天還是夏天,用何種方式來呈現對於聖誕節的慶祝,同樣都是在紀念主耶穌基督的誕生,人只要用信、用望、用愛、用歡喜和感恩的心,仰望因為「愛」而降生的主耶穌基督,皆能蒙受祝福。

二、因為愛,當彼此相愛
約翰福音三章16節記載:「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可知,因上帝愛我們,才會將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所以,愛的源頭乃是上帝,而我們乃是上帝所愛的兒女,既然是上帝所愛的兒女,且出於同一愛源,就當相愛,才能展現上帝的愛。
是的,耶穌乃因為愛世人而誕生,既然耶穌愛世人,那我們就當彼此相愛,猶如約翰一書的教導所示:「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神差祂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祂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親愛的弟兄阿,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翰一書四章7-11節)
看到上述這段經文,又逢聖誕節,油然讓人想起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的作家歐‧亨利(O‧Henry,1862-1910)所撰寫《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這本書裡面的感人故事。

由於書中的故事以「愛」為主軸,又作者將故事的時間點落在聖誕節前夕,所以,每逢聖誕時節,書中的故事經常會被人提起訴說一番。因著這本書的內容精彩絕倫、充滿溫馨、老少咸宜,被翻譯成好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發行。華人的世界裡,有人將之翻譯為《聖誕禮物》,亦有人將之譯為《聖賢的禮物》。基於此,在聖誕節時刻分享這一則故事,可謂別具意義。

《麥琪的禮物》是一本以饋贈聖誕禮物爲背景,訴說一對雖貧窮但恩愛的夫妻,爲了對另一半表示深摯的愛,於聖誕節的前一天,誠心變賣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互贈禮物的感人故事。

故事中的妻子名叫德拉,有一頭長而美麗的頭髮,丈夫吉姆非常喜愛妻子這頭漂亮的長髮。當然,妻子也衷心期盼自己的頭髮能透過漂亮的髮夾來襯托長髮之美,但因經濟困窘,買不起髮夾,只能在期待與羨慕中對漂亮的髮夾興嘆!丈夫雖有一只珍貴的三代家傳金錶,然因為沒錢購買錶鏈,只能用一條破舊的皮帶充當錶鏈。

雖夫妻兩人皆瞭解另外一半的期待與盼望,也深知彼此的遺憾,然由於家庭經濟不允許,只能默默的將這件事放在心中。有一年的聖誕節前夕,妻子賣掉自己一頭美麗的秀髮,將變賣所得的金錢買了一條錶鏈準備送給丈夫;丈夫則將家傳的珍貴金錶變賣,買了一組漂亮的閃亮髮夾準備送給妻子。

    當夫妻兩人默默賣掉身上最有價值的,並購買另外一半最需要的,懷著一顆高興的心回到家,彼此致贈禮物時,丈夫這才發現,妻子的頭髮不見了;妻子亦同時看到,丈夫的傳家之錶已經不在手上,而出現了有髮夾卻沒了美髮,有錶鏈卻沒了手錶的窘境。此時,夫婦兩人一心一意所要贈送給對方的珍貴禮物,竟變成了無用的東西,相信瞬時的驚喜和歡樂,在失望之餘,也明顯帶有袒露的遺憾。

    或許,兩人想讓另外一半來個驚喜,變賣身上最為寶貴的「東西」,藉以換取對方所需,以便能相得益彰。雖這樣看來,如此的作法似乎極不明智,然作者歐‧亨利卻說:「在一切饋贈禮品和接受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是的,從夫妻兩人的行動中,得以讓人看到了那比任何物質都寶貴的東西,即所謂的「愛」,而這個「愛」是無與倫比的,因為兩人已經共同成就了一個「愛」的記號。

基本上,歐.亨利筆下之《麥琪的禮物》,可稱得上是一篇耶穌降生為人,所為的,是對世人的愛,人也當彼此相愛的美好詮釋。

三、不求回報的愛與認同
從上述所讀經文可以得知,耶穌降生為人,不但不求回報,還獻身為活祭,所為的,就是對於人類無條件的愛。過去,就是有效法耶穌那不求回報的愛,捨己獻身前往世界各地,承續耶穌大愛之精神的宣教師們無私的奉獻,我們才有這等福份,享受到上帝的愛。

由於昔日的台灣,醫療衛生條件不佳,醫學知識並不普及,1950年代,痲瘋病在台灣令人聞之色變,若罹患此病,簡直就像被判了死刑一般,儘管如此,有位來自美國的白寶珠女士(Marjorie Ingeleiv Bly,1919-2008)卻終其一生,在澎湖服務痲瘋病患長達五十多年。

白寶珠女士1919年出生,1941年大學畢業(Saint Olaf College),獲有生物與社會學雙學士學位,隨後,又於1944年在美國的護理學校(Fairview Nursing School)完成護理學程,成為一位合格的護士。

二戰之後的1946年,白寶珠女士因著信仰之故,立志跟隨父親的腳步,到國外傳揚福音,乃隨教會的醫療團前往中國,先後在河南、昆明等地服事。1949年,中國被共產黨統治後,白寶珠女士被迫回到美國。三年後的1952年初,白寶珠女士再度和美國教會的醫療團前往香港,同年11月,輾轉來到專門收留痲瘋病患的台北新莊樂生療養院服事。當她在樂生療養院服事時,得知有不少病患來自澎湖,為能讓澎湖的百姓對痲瘋病有正確的認識,乃激起她前往澎湖服事的心志。

1952年2月,白寶珠女士如願跨海到澎湖。抵達澎湖後,白寶珠女士除了挨家逐戶宣導痲瘋病的防治和衛生常識外,還協助省立澎湖醫院開設皮膚特別門診,不但免費施藥治療,還親自外出宣導、訪視和問診,其服事的足跡踏遍澎湖、望安與七美三級離島。由於白寶珠女士的愛、犧牲與奉獻,不但終生未嫁,更為澎湖寫下五十年痲瘋病防治工作的偉大故事。

在五十多年的服事過程中,白寶珠女士由年輕貌美的「白姑娘」(白小姐)到「白阿姨」,再到白髮蒼蒼的「澎湖阿嬤」,其視病如親的精神,不但獲得痲瘋患者與家人的感謝和尊敬,還榮獲澎湖榮譽縣民、當選好人好事代表等殊榮,更於1993年榮獲第四屆醫療奉獻獎。此外,內政部還於2002年6月頒贈外僑永久居留權給她。2007年,更獲總統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其長達五十多年的愛、犧牲與奉獻之精神,永遠烙印在澎湖人的心中。

當白寶珠女士年老體衰,病倒在床上時,他的家人遠從美國要接她回國,但她卻如此表示:「澎湖就是我的家,我要永遠留在這裡!」

2008年4月8日,白寶珠女士在她最愛的澎湖安息。雖然白寶珠女士已經離開人世,但她一生無私的愛與認同之精神,永遠留在每個澎湖人的心中。而她那矗立在馬公的雕像,亦永遠被人所景仰和懷念。白寶珠女士的心中之所以如此充滿愛,乃她感受過從上帝而來的愛,且瞭解與實踐約翰一書四章所載,既然上帝如此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的教導。

結語:

在聖誕佳節時刻,我們已經看到了主耶穌基督為愛降生的作為。上帝藉著耶穌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讓我們得以享受這份充滿愛與恩典的美好禮物。既然我們已經體驗到最偉大的愛,且享受到這件最美好的禮物,那我們就當學習並分享和傳揚這份愛的禮物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