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因信饒恕 — 李子和傳道師

  • 李子和傳道師

聖經:馬太福音十八章 21-35 節

•  引言

農曆新年才過不久,我想,許多人都還依稀記得過年前大掃除的辛苦。當我們在過年前辛苦打掃的時候,我們是否發現在家裡有一些很舊或者是不能再使用的東西?比方說一些很久沒穿、並且可能已經穿不下的衣服?或是稍微故障,但又沒全壞的電器(如:只能吹冷風的吹風機、「有聲沒影」很欠打的電視)? … 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我想,它們之所以會在我們家裡,通常是因為我們已經買了新的替代品;並且,在我們買了新物品之後,卻又捨不得丟掉舊的。那麼,為了要保留這些不能使用的東西,家裡常會浪費許多空間;而若是家裡沒有大的空間,又硬要擠下這些東西,就會讓家變得很有壓迫感;所以,通常在年前的大掃除,許多人會要將實在是放不下的東西拿出去丟掉,這叫做「換新去舊」。(或許,有人會說:「不是『換新去舊』,應該是『去舊換新』(除舊佈新)」;不過,實際上,我發現許多人都是先「換新」,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才要「去舊」;甚至,有的人老是要「換新」,但若要他「去舊」,他會跟你翻臉 … )。

其實,「只換新,不去舊」,在我個人認為是一種空間的浪費;不過,說歸說,許多人還是因為「念舊」,沒有辦法改變這樣的習慣。那麼,對於這些物質上要「去舊」節省空間的道理,我想,我們毋須過份強調,免得造成「新舊」之間的衝突,反而不好。不過,話又說回來,「毋須過份強調」的,是針對物質上的「去舊」而言;若是在心靈上的「去舊」,我們就一定需要堅持。講到心靈上的「換新去舊」,我記得曾在禮拜三的祈禱會中分享一個故事。這故事是發生在很久以前的一間鄉村小教會 … 因為那教會人數不多,因此,在新春稱謝禮拜程序中,可以有一段時間讓長執與團契會長們站起來祈禱。那時,教會有一位年齡較高的長老,他每一年祈禱,都是要等最後一位,好像是要等著作結束祈禱似的。不但他每年都固定是最後一位禱告,而且,他最後一定都會講「上帝啊,求你幫助我,將我過去一年,在內心的那些污穢的蜘蛛網清乾淨,讓我有換新正直的靈」。那麼,當大家聽到這位長老這樣講的時候,就知道這段祈禱的時間已經結束,要準備唱「主!聽阮祈禱」 … 。就這樣,年復一年,大家幾乎也習慣這樣的情形,甚至漸漸變成一個傳統;不過,有一年,在教會稱謝禮拜中,當這位長老的祈禱接近尾聲,大家準備要唱「主!聽阮祈禱」時,有一位少年仔竟然站起來繼續祈禱!這位青年,他從小在教會長大;每一年,他都要聽到這位長老同樣的祈禱,他實在是聽到有一些不耐煩。那麼,這一年,他剛選上團契的會長,所以,照教會不成文的規矩,他是可以站起來祈禱的。因此,這位青年就在長老祈禱完以後,開始他的祈禱 … 他的禱告詞很短,他只是說「上帝啊,求你將他心裡那隻不斷結蜘蛛網的老蜘蛛殺死 … 」。

每年、或者每隔一段時間,就求上帝替我們清理蜘蛛絲,其實也沒甚麼不對;但是,在清蜘蛛絲的同時,可能我們也要懇求上帝殺死那隻老蜘蛛。其實,除去蜘蛛絲,就像是在「換新」,換新的結果會讓我們有一種新的氣象;但是,換新氣象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去舊」,因為去舊可以讓我們的心裡有更多的空間。教會那位青年,可能是帶著俏皮的語氣在揶揄長老;不過,他說的並沒有錯。然而有一點他或許要更正,即當他講「那隻」老蜘蛛時,其實老蜘蛛應該不單是一隻而已。我想,不用多加解釋,我們應該都清楚,人的心裡有許多不斷污染善良本性的老蜘蛛,這些老蜘蛛的名字叫做嫉妒、驕傲、欺騙、貪心 … ;那麼,今天我們就挑一隻來解決,這隻叫做「不饒恕」。

•  聖經故事 – 惡僕之「惡」,不是因「犯錯」而是「沒有愛」

說到「不饒恕」,往往我們就會提到聖經裡「不饒恕人的惡僕」(馬太 18 : 21-35 )。一般而言,當我們讀這段聖經以後,通常會提醒自己「不可像那惡奴才 … 」;不過,仔細想想,何謂惡奴才?他是怎樣壞呢? … 對這段經文的解釋,一般都是注重在「七十個七次」的意思。「七十個七次」就是要「無限次」的饒恕,當我們的弟兄(姊妹)若是得罪我們,我們就要「不斷地饒恕」。不過,我常在想,惡奴才豈是因為沒有饒恕七十個七次,所以才引起主人大怒?或許不是,因為若是惡奴才的「惡」,是因為不饒恕弟兄許多次;那麼,當那位主人沒有再次赦免惡奴才時,不也是沒有饒恕七十個七次?若是這樣,主人是以甚麼立場來責備惡奴才的?所以,看起來饒恕的次數,可能不是耶穌要強調的重點(至少可以說,耶穌要強調的不單是要饒恕幾次)。

若是這樣,耶穌要強調的是甚麼呢?惡奴才為什麼是「惡」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再回來聖經詳細地看 … 。首先,當我們看這個記載時,會有一個畫面,這個畫面是彼得與耶穌在對話。我們知道,當耶穌講這個比喻時,他是針對彼得的提問所作的回答。從馬太福音十八章看來,當時耶穌是正在教導門徒「如何對待犯過錯的弟兄」,而這之後,彼得似乎有感而發地進前來問耶穌。彼得問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立即回答他「不對,是七十個七次」。為什麼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呢?一般我們都說,因為耶穌要彼得「完全的饒恕」;可是,「七」不也代表完全嗎?如果七十個七是代表完全,那為什麼七不能代表完全? … 我們對七或七十個七會產生疑問,我想,當時的彼得一定也會不解;還好,耶穌並沒有在說完答案後就停止(我們應該看過很多有權威的教導者是告訴學生一個標準答案,然後就要求學生去作;不過,那樣似乎很容易變成「教條」)。

我想,當時的彼得應該是知道兩件事:一是猶太拉比的規定,對罪人只饒恕三次;二是照猶太人的傳統,七是完全數。因此,彼得在說出「到七次可以嗎?」其實是要表達出自己對「完全饒恕」的定義。彼得可能認為「我如果饒恕別人七次,就是完全饒恕」;但是,耶穌所回答的「七十個七次」不是定義,而是「如何饒恕的方法」!剛才說,耶穌說了這個答案以後,還有繼續說下去,他說下去的比喻不是要推翻彼得的定義,而是要教導人「如何去實踐」的一種實實在在「方法」。我常在想,如果彼得說出「七次」,然後耶穌只回答了「七十個七次」之後就沒有繼續說比喻,那麼耶穌會很像是律法主義或教條主義者;而若耶穌是如此,那麼,彼得可能會面對這個教條百思不解,可能彼得會開始痛苦不已,因為誰能夠靠自己去赦免人七十個七次(我們有時要赦免人一次都很難了,何況七次或七十個七次)?若是耶穌沒有提供「如何饒恕的方法」,壞脾氣的彼得可能會靠著修養赦免了 一兩 次,然後,就堅持不了這個教條了(也可能彼得會開始研究七十個七,或許他會鑽牛角尖地把「赦免」兩字重複寫了七十個七次,即赦 免赦免 赦 免赦免 赦 免赦免 赦免 … 然後就去計算其中可以幾次「免赦免」?)

看來,七十個七的定義,不是耶穌所要強調的;耶穌要給彼得和我們寶貴的道理,是關乎「如何饒恕?」的具體方法。甚麼是「如何饒恕」的具體方法?耶穌的比喻中,饒恕奴才的是那位主人;那麼,探究主人是為什麼可以饒恕奴才的原因,就可以找到饒恕的方法。 …v27 ,讓我們看見饒恕的方法是「動了慈心」。原來,饒恕要先動了慈愛的心;動了慈心,意思就是出於「愛」而且有相對應的實際行為。從耶穌的比喻中我們看見,當一個人若是動了慈心,就能夠像主人一般地饒恕虧缺自己的弟兄。不過,若是沒有動了慈心呢?沒有動了慈心就沒有愛的行動!而沒有愛,就會像 v33 、 34 所講的,受憐憫的奴才若是沒有像主人憐憫的心,這樣,主人就會大怒;主人若是大怒,就會將祂的饒恕收回(就像是 v35 所說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這樣天父上帝也要將祂的饒恕收回) … 。

現在,瞭解了「愛」是「如何饒恕」的具體方法,也是耶穌要回答彼得的重點之後,我們可以回答上文的問題 – 惡奴才為什麼惡?惡僕之所以「惡」,不單是因為「犯錯幾次」,追根究底來說,應該是因為他沒有『愛』。沒有愛,所以只能靠修養饒恕;但這樣的饒恕,在耶穌眼裡是連一次也無法饒恕。而無法因愛來饒恕,會導致主人發怒,將原來已經賞賜的恩典收回。這樣看來已經很明顯,『愛』才是這個比喻的重點,『愛』才是決定我們是否得以享受上帝饒恕恩典的關鍵。不過,說起來,上帝要『愛』人似乎比較簡單,因為上帝本身就是慈愛憐憫的源頭,然而,人呢?人要如何才有「愛」呢?

•  因信稱義、稱義有望、有望生愛、以愛饒恕

我們要如何心中有愛呢?要心中有愛,其實很簡單,只要信耶穌就可以了!只要因「信」就可以有愛,可以饒恕,這就是為何今天的題目要訂作「因信饒恕」的緣故。我想,當大家看到今天的題目,或許會想怎麼會是「因信饒恕」?不是「因信稱義」嗎?怎麼變成「因信饒恕」?有沒有寫錯啊? …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何謂「因信稱義」?這個神學用語,複雜來講,三天三夜還講不清楚,但是簡單來講,就是「信耶穌、無罪、得到永生的盼望」 … 意思就是因信稱義以後,我們會有一種叫做「對未來無限的盼望」。我們回頭來看今天聖經中耶穌的比喻,我們看見那主人為何能夠動了慈心去寬容別人?是因為他「有」!有甚麼?他「有」超過一千萬銀的財富。其實,這個道理不難瞭解,「擁有許多」的人比較有能力寬容別人的虧缺。比如說,「有」錢的人可以寬容別人在錢財上的欠款,「有」才幹的人可以寬容別人對他過多的要求,「有」氣度的人可以寬容別人對他不禮貌的態度 … 。同樣的,對未來「有」無限盼望的人,可以寬容別人對他在「現在」與「過去」的辜負。換句話說,對未來有盼望的人,可以去「愛」在「現在」以及「過去」辜負他的人。這原因是甚麼?很簡單,因為他有未來。因為這個對未來「有盼望」的人,他對未來有確信,知道自己因「信」可以稱義,知道自己因「信」而擁有無限的生命;所以,這個「盼望」可以讓他不會斤斤計較「現在」以及「過去」的失去。

提到「因為對未來的盼望,可以來寬容曾經辜負自己的別人」,我們很難不去想到 2007 年 4 月曾來台灣訪問的屠圖主教 (Desmond Mpilo Tutu) 。我想,這位替南非的種族問題發聲出力,在 1984 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前南非聖公會大主教,大家應該都聽過;而且,可能也有許多人看過其著作 – 德斯蒙德 ‧ 屠圖著。江紅譯《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No Future without Forgiveness )(台北:左岸出版社, 2005 )。在那本書的書名,以及最後一章特別強調「沒有寬恕,真的沒有未來」;而這句話,剛好可以被借用來作今天的結論。不過,我們要稍微修改一下;要修改的原因,不是因為圖屠主教所講的不對,而是我們今天不單是要叫人「不斷地饒恕」。更重要的,我們今天還要提出耶穌所教導「如何饒恕」的方法。因此,「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這個對寬恕的要求,在我們今天的結論就變成是「有未來,就有寬恕」的方法。這方法就是期待我們因為信仰得到救贖,再由此產生對未來的盼望,讓心裡有愛的空間去饒恕,進而完全了「饒恕」的實際行動。

•  結論:有未來,就有寬恕 – 因信稱義的具體行動

「有未來,就有饒恕」,這是「因信稱義」的具體行動;而且,一位基督徒對未來的生命越確信,內心饒恕的空間就越大。因信稱義不是句點,因信稱義之後還有盼望、有愛,這或許就是保羅所說的「信望愛」。「信」的結果會產生「愛的饒恕」,一個受主人赦免的人,必然會因為「有」未來,而能夠有盼望、能夠愛辜負他的人、饒恕虧缺他的人。這不是因為教條、不是因為害怕責罰或審判,而是因為「信」所表現出的具體行動。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坦白講,還有許多「不饒恕」的老蜘蛛。我不知道每個人不饒恕的對象是誰,可能是過去的威權統治者、可能是你的長輩、可能是你的同事或上司、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甚至可能是教會弟兄姊妹 … ;無論是誰,如果你心中有不饒恕的對象,我們需要再一次互相提醒,若是在我們的心中有一個怨恨的蜘蛛網,那個蜘蛛網不是那得罪我們的人所造成的,而是我們心裡那隻老蜘蛛!所以,我們要對付的不是那個得罪我們、虧缺我們一百銀的弟兄,卻是那隻「不饒恕」的老蜘蛛。對「不饒恕」的老蜘蛛,我們要對症下藥「因信饒恕」;以對基督信仰的確信,來得到稱義之後的盼望,並且因為這樣對未來無限的盼望,得以湧流出源源不絕的愛,用這樣的愛,解決那「不饒恕」的老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