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再造心靈動力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以弗所書三章14-21節

◎前言

你最近的日子過得如何?如果你告訴我,你的日子充滿活力,那我得恭喜你,並為你高興。但如果,你覺得日子過得很辛苦,也沒有活力,或許我們就該一起想個方式來改變現況。因為聖經中有句話說:「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33:25b)。

◎看你所「有」的,走出自卑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也是「個別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曾與佛洛依德合作過十年,離開佛洛依德後,阿德勒繼而發展自己的人格理論。其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

阿德勒1870年生於維也納,父親是猶太商人,在家中五男二女的孩子中,阿德勒排行第三。從小身體羸弱,四歲時還差一點死於肺炎,當時的他就已立志要當個醫生。然而,阿德勒在校的表現不盡理想,並不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老師曾建議他父親,讓阿德勒去當個鞋匠。因著這個刺激,阿德勒開始發奮圖強,自此之後,名列前矛。1895年進入維也那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起先主修眼科,而後一般醫學,最後專攻精神科與心理學。他特別注意身體器官的自卑,認為它是驅使個人採取行動的真正動力。

1937年受聘赴歐洲講學,由於過度勞累,心臟病突發逝於蘇格蘭亞伯丁市的街道上。

因著自己的自卑經驗,阿德勒在「自卑感」的議題上有不同於其他心理學家的看法。他認為,人們追求完美及藉著精熟事物以克服自卑感是人的天性使然。人們一旦感到自卑,就會被「追求優越」的慾望所驅使,全力發揮出個人的潛能,甚至在某方面追求突出以補償自己的缺陷。

或許在你的生命中存在某種程度的自卑感,或許是身體上的,也或許是智力上的,或是其他的方面。自卑感常使我們失去生活的動力,不敢面對人群,也不敢面對自己,為了讓自己有一些安全感,於是自己就把自己孤立起來了。然而,面對自卑感,我們也可以有不一樣的態度。就像阿德勒所說,適度的自卑感反而能成為一股力量,把缺點變成自己的優點,發揮潛能,追求卓越。

期待我們能使用自己內在的動力,並藉著我們對神的信仰,增加我們的力量,創造自己的人生。如同保羅吩咐以弗所教會的話,說:「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6)。不要讓自卑成為我們生命的破口,藉著神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力量,相信我們有能力把自卑變成追求卓越的動力。

畫家黃美廉,一個六歲以前毫無智力與行動跡象的腦性痲痺兒,後來卻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藝術博士的資格,並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獎章。這樣的改變,使她成為人們生命極大的鼓勵。

黃美廉自小就患了腦性麻痺,腦性麻痺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她在眾多異樣的眼光中成長,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們生命的美麗與色彩。

在一個演講會上,一個學生小聲的問:「請問黃博士,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妳都沒有怨恨嗎?」大家都為這個尖銳的問題十分緊張,很擔心黃美廉會受不了。

「我怎麼看自己?」只見黃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這幾個大字。然後,她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笑一笑,回過頭在黑板上寫了起來:
一、 我好可愛!
二、 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 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 上帝這麼愛我!
五、 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 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 還有…
八、 ……

教室內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她回過頭來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所有師生無不被她的生命感動,他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她表示敬意,而今這掌聲似乎也在鼓舞我們,向這個努力奮鬥的生命看齊。

◎清楚你要的是什麼

歌手李恕權在《挑戰你的信仰》書中,講了有關他個人的故事,1976年的冬天,當時他19歲,在休士頓太空總署的太空梭實驗室裡工作,同時也在總署旁邊的休士頓大學主修電腦。雖然忙碌,但他仍花許多時間在音樂創作上。但寫歌詞不是他的專長,所以他一直在尋找一位善寫歌詞的搭檔。後來,他找到了凡內芮 (Valerie),她在他事業的起步時,給了他很大的鼓勵。

19歲的凡內芮在德州的詩詞比賽中,不知得過多少獎牌。她的家族是德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擁有龐大的牧場。她的家庭雖然極為富有,但她的穿著、所開的車,與她謙卑誠懇待人的態度,更讓李恕權打從心底佩服她。

面對那遙遠的音樂界及整個美國陌生的唱片市場,他們並不知道如何開始,下一步該加何走。突然間,她冒出了一句話:Visualize What you are doing in 5 years?(想像你五年後在做什麼?)

他沉思了幾分鐘,開始告訴她:「第一,五年後,我希望能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而這張唱片很受歡迎,可以得到許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個有很多很多音樂的地方,能天天與一些世界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凡內芮說:「你確定了嗎?」他拉了一個很長的Yesssssss!凡內芮接著說:「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算回來。」

「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那麼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上合約。」「那麼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聽,對不對?」「那麼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那麼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排練就位準備好。」「那麼你的第六個月,就是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然後讓你自己可以逐一篩選。」「那麼你的第一個月就是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那麼你的第一個禮拜就是要先列出一整個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我們現在不就已經知道你下個星期一要做什麼了嗎?」凡內芮笑笑地說。「喔,對了。你還說你五年後,要生活在一個有很多音樂的地方,然後與許多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對嗎?」她急忙地補充說。「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經在與這些人一起工作,那麼你的第四年照道理應該有你自己的一個工作室或錄音室。那麼你的第三年,可能是先跟這個圈子裡的人在一起工作。那麼你的第二年,應該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經住在紐約或是洛杉磯了。」

次年(1977年),他辭掉了令許多人羨慕的太空總署的工作,離開了休士頓,搬到洛杉磯。第六年,1983年,他的唱片在亞洲非常暢銷起來,他每天幾乎都與一些頂尖的音樂高手一起工作。從此,每當他在最困惑的時候,他學會了問自己:「恕權,五年後你『最希望』看到自己在做什麼?」

有時候,我們對未來也不是那麼清楚,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對於將來的目標我們當然也不會有確切的期待。如果,我們也能問自己,「五年後我『最希望』看到自己在做什麼?」我想,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見自己所要的,相信上帝必幫助我們,陪我們朝著目標邁進。「神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有一個婦人的女兒生病了,她來求耶穌的幫助,耶穌對她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太15:28)這婦人的確清楚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麼。保羅也說:「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

◎愛的方程式

保羅曾期待以弗所信徒能「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3:18b-19)。可見,保羅認為「愛」是一種生活的動力。

前不久看過一部電影《美麗境界》,這是一部真人傳記改編的佳作電影,在各方面受到極大的肯定。故事主角是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約翰奈許,內容敘述他從名校學生,成為教授,後來罹患精神分裂症,從此他的生命產生了極大的轉折,幻覺中的人物成了生活中的一部份,這讓他自己和家人都陷在痛苦的深淵之中。原本,在精神科醫生的建議下,約翰奈許必須到醫院接受治療,對他的家人是比較安全的。然而,奈許的妻子卻用愛感動了他,協助他重新回到原本任職的學校普林斯頓大學,從一個圖書館館員做起,重新回到人群之中。

雖然,他極力想否認自己的幻覺,但那些幻覺卻如影隨形地跟著他,漸漸地,他學會了如何和這幻覺共存。在不斷的努力之下,他終於又重新執起教鞭,成為一個傑出的教授。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原創的「均衡理論」在經濟體系中受到極大的肯定。

電影中有一幕是諾貝爾獎的代表到普林斯頓訪問他,談話時,奈許教授坦誠自己得了精神病,甚至可能在頒獎典禮中大鬧會場,他甚至認為自己不配接受這項榮譽。這時,館中所有人紛紛起身來到奈許教授的桌旁,拿起自己身上的鋼筆放在他的面前,向他獻上崇高的敬意,場面十分令人感動。

後來,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時,奈許教授在台上對著滿場的群眾致詞,他說:「我很喜歡數字,然而改變我一生的邏輯卻是『愛的方程式』」,他對著他的太太說:「因為有你,所以我存在」。全場起立,並抱以熱烈的掌聲,頓時也讓我熱淚盈眶。「愛」的方程式,解放了在深淵中的心靈。《美麗境界》原片名為「A Beautiful Mind」,即「美麗的心靈」,我想也有這一層的含意吧!

在奈許太太的身上,我們看見一個「愛的典範」,讓我們體會上帝對我們的愛與包容是何等的偉大。一次又一次地接納我們這些有罪的人、容易犯錯的人。奈許因著太太的愛,重新建立新的生活模式;我們這些從上帝領受生命的人啊,上帝正在期望我們再一次地站起來。不為別的,只因為「愛」緣故。

因著耶穌的愛,我們將勝過一切;也因著耶穌的愛,我們可以達到生命的「美麗境界」。在羅馬書中,保羅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

◎結論

生命中常有許多不夠完美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個凡事追求完美的人,那麼你一定時常感到挫折。可以學習「只看你所有的,不看你所沒有的」,以正面的態度看待自己,化自卑為力量,向著目標邁進。我相信神的靈要使你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並明白基督的愛常常扶持你。如保羅所祈求的,「神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