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用文字來傳道 — 洪溫柔牧師

  • 洪溫柔牧師

聖經:申命記六章1-9節

今天是文字傳道紀念主日,本人代表台灣教會公報社向貴教會請安及致謝。懇請大家重視並支持文字傳道事工,藉著文字工作來傳達福音的好消息,拯救未信的人歸向基督。

早期教會有關傳福音事工,通常藉著佈道會、特會、個人談道、分發福音傳單等,如今慢慢轉變為大眾傳播、媒體、網路、多元媒體的方式。其實最基本的還是文字傳道工作,這是最實際的。過去曾經有一個「逐家文字佈道團」在全台灣各地分發福音單張,如今這種工作漸漸被忽視而專注媒體的方向。

某教會有位主日學老師在班上問小朋友:你們長大後要怎樣服事神呢?小朋友回答:我要彈琴、打掃、參加詩班、招待,我要當牧師。卻沒有人會說:我要用文字來服事祂。幾乎很少且沒人想要去從事文字工作。拿破崙曾形容:「一枝筆,勝過百萬雄獅。」文字事奉在基督教歷史中曾發揮莫大的影響力。上帝就是文字的推動者,祂親自寫下兩塊石版交給摩西,賜下十條誡命,深深影響了猶太人、猶太教及基督教。上帝啟示許多作者,歷代文士藉著文字工作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聖經,他們以文字傳達上帝的旨意和教訓給我們,沒有文字就沒有這些寶貴的歷史記錄。

文字的重要

世界各種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字。所謂文字即文和字,是人類用來進行約定的記錄語言,是可見的符號。早期是用單個圖形或若干圖形的組合來表明意義,慢慢各種文字有了雛形。晚期發展出線體文字,所以文字是經過長期的演變所形成的。充分發展文字的歷史約有五千年之久。其中以米所波大米亞(蘇美文學)約有五千年以上,中國文字在商朝有甲骨文,約於三千三百多年前出現。聖經是屬於米所波大米亞文化,如此猶太人早就有了文字記錄。聖經的舊約歷史約有六千年之久,先由口傳,再由文字記載。聖經的文字記錄還寫在版上或羊皮卷上妥慎保存。

上帝向先知哈巴谷說:「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哈2章2節)要將上帝的教訓文字化,人才能讀。因為「話是風、字是蹤」,說的會忘記,寫的會記憶。

今天所讀的這段聖經正表明猶太人是何等的重視教育和文字,更是重視上帝所賜予的律例典章。猶太人自三千年前就是沒有文盲的民族。他們曾經幾次國家滅亡,但民族不亡。幾乎兩千年時間消失的希伯來文,如今又恢復成為他們的語言和文字。他們是何等重視文字、兒童學寫字可用蜂蜜寫,完後在嘴裡舔一舔,以此體會文字的甘甜。

猶太小孩六歲前背十誡,八歲至十二歲默寫出埃及記,熟唸申命記,十三歲以上對五經要熟練。父母就是教師。摩西很嚴謹吩咐以色列人,子子孫孫一生敬畏上帝、將上帝的話記在心上、繫在手上、戴在額上、寫在門框上、城門上;更要殷勤教訓兒女,無論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上帝的話與生活習習相關,要反覆溫習。

新約時代將經文放在匣子內,放在門框的右上角,城門最熱鬧的地方。據考古學家在撒瑪利亞城門發現刻有十誡的石碑。及至今日在耶路撒冷的大樓、旅館和住家右邊的門框上都有長方形的盒子。凡進出門框時,都會用手輕觸它,然後將手指放在嘴唇上,表示上帝的話不離他們的口。

猶太人好學、民族未亡、愛讀聖經、沒有文盲,有一句話說:「三日不觸猶太法典非猶太人」。成年禮時要背誦他耳目(Talmud)。猶太人的墳墓喜刻一本書。據報導,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愛看書的民族,每人每年平均讀64-68本書。反觀台灣人不喜愛看書、買書,有人批評說:「台灣人是文化的侏儒。台灣十年書店關了千多家。」不重視文字、信徒不喜歡讀聖經。

文字傳道的必要

文字傳道顧名思義即以文字來傳道。早期時代有各種不同的福音單張,到處分發,甚至連電線桿都有文字傳福音。因著媒體的發達、文字工作逐漸被替代或淘汰而弱化了。

以前曾有些熱心的基督徒組織一個「分送傳單給知識份子」的團體。內中一張單張「要預備迎見上帝的面」。有一位紳士接到這份單張很生氣,誤以為有人拿他惡作劇,原本要燒毀這張單張,後來想一想我也可以以此作弄人,就將這單張寄給他朋友。朋友接到後詳讀它,甚受感動,決心信主上教會作禮拜。後來他想:我的朋友也未信主應將此傳單寄給他看。他就是首位接到此傳單者。當他回接之後甚覺驚訝!為何此張傳單會二度傳到手中。所以他詳讀之後也深受感動並決心信了主。

在一本福音故事中記載了一個感人的見證:有位弟兄每禮拜天上午做完禮拜,下午就出去分發傳單。某日下午恰遇下雨,身體也感不適,在家休息。他十一歲的兒子問他為何不去?就自告奮勇求父親准他代替。父親感激之餘給了十多張傳單,叫他發完要速回。天晚之時還有一張,他走到較遠的一戶人家叩門,聞鈴聲響了許久之後。終於一位愁容滿面的老婦人出來,小孩很有禮貌將傳單遞給她就回家。

第二主日,父子去做禮拜,禮拜中有位老婦人站起來做見證。他說,上主日傍晚,天下著毛毛雨,我深感寂寞淒涼,因夫死兒亡、貧困交加,對人生頓時失去盼望,正在投繯尋死之時,忽然門鈴一直響,原想不理會,因鈴聲急催,只好下去開門。不料來了一位小天使,笑嘻嘻的送我一張福音傳單,看完之後,知道上帝沒忘記我,也沒丟棄我。於是我認罪、悔改,今天就來參加聚會。在場的那位小孩指著說:「爸爸,就是她。」一張福音傳單及時救回一個人,讓她回到上帝面前。

我有很多機會在公共場所、診所、醫院等地方,在角落的書架上看到佛教、道教 … 等小冊子或傳單,同樣以文字做他們的傳教工作。內中還有一頁寫著「弟子xxx 為還願敬印,如有人願意,更歡迎轉印。」請問基督徒呢,你曾想過如此做嗎?

支持文字傳道的需要

我們知道文字傳道是如此的重要,並有功效的達到傳福音之目的,所以必須要支持文字事工。若能提筆做文字工作,寫出感人的見證與人分享,那是最好不過的。

最自從 1885 年巴克禮牧師將第一台印刷機送到台灣公報社,台灣公報社就肩負了文字事工:印公報、出版刊物,負起文字工作的重要使命。近年來,除了《台灣教會公報》還有《新眼光》讀經手冊、《少年新眼光》、《耕心》週刊等刊物免費提供給各教會,這些書報刊物幫助了多少人的靈命成長、生命得到更新,但其背後所付出的經費有多少人會知道,不知你樂意捐出五餅二魚來支助公報社,以推動文字的工作,讓五千人受益嗎?

結論

一枝筆比一枝劍更有威力,更能感動人,正如俗語所說:「嘴歹不常在,筆尾才厲害。」從古至今許多偉人生命的改變,不少人經由雜誌、報刊、書本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很多宣教師願意犧牲生命、離鄉背井去傳福音,莫不是文字的報導讓他們受感動。許多文學的著作幫助了多少人過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總之!大家共同來重視文字傳道、支持文字的工作,用文字來見證上帝的偉大,用文字載道、明道、貫道,發揮文字事工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