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歷代志下二十九章3-6節
3 元年正月,開了耶和華殿的門,重新修理。 4 他召眾祭司和利未人來,聚集在東邊的寬闊處, 5 對他們說:「利未人哪,當聽我說:現在你們要潔淨自己,又潔淨耶和華─你們列祖 神的殿,從聖所中除去污穢之物。 6 我們列祖犯了罪,行耶和華─我們 神眼中看為惡的事,離棄他,轉臉背向他的居所,
10-11節
10 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立約,好使他的烈怒轉離我們。 11 我的眾子啊,現在不要懈怠;因為耶和華揀選你們站在他面前事奉他,與他燒香。」
三十章1節
希西家差遣人去見以色列和猶大眾人,又寫信給以法蓮和瑪拿西人,叫他們到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向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守逾越節;
10-12節
10 驛卒就由這城跑到那城,傳遍了以法蓮、瑪拿西,直到西布倫。那裡的人卻戲笑他們,譏誚他們。 11 然而亞設、瑪拿西、西布倫中也有人自卑,來到耶路撒冷。 12 神也感動猶大人,使他們一心遵行王與眾首領憑耶和華之言所發的命令。
引言
這幾個禮拜以來,從歷代志讀經的範圍我們聽了不少以色列、猶大國,國家王朝和國王的故事。為什麼我們要讀這些歷史?其實基督徒和以色列人有同樣的身份,就是我們都是和上帝立約的人。所以,希望透過他們的歷史故事,我們也由此更加認識我們所敬拜的上帝。
在上一次我的講道中,有講到歷代志的特色和寫作的用意。當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會留意到,當中很詳細地描寫有關聖殿的建造、器具和獻祭的服事。因此歷代志的特色就是,注重有關聖殿的建造和服事。寫作的用意是,希望呼籲被擄歸回耶路撒冷故鄉的猶大人,悔改專心歸向上帝,重新恢復信心,回應上帝的愛和恩典,遵行祂的旨意。聖經每一卷書的寫作都有它的用意和特色,就好比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各有不同的特質,但都是為了彰顯祂的形象。
上帝透過歷代志要對當今的教會說什麼?我們可以說就是,呼籲信徒個人和教會注重敬拜、造就、成長方面的事工。因為這些事工都為要彰顯上帝的同在、上帝的榮耀,激勵上帝的兒女、復興教會。
《歷代志》評斷王的標準
「聖殿和聖殿的服事」既是歷代志所注重的主題,所以,評斷一個國王是「好王或惡王」也和聖殿有關。試問整本「歷代志是以什麼標準來評斷一個王?」我們會發覺,這個標準不是政治的成就,也不是軍事的擴展,而是由這四方面來評定。
- 是否專心尋求耶和華上主;
- 是否維護聖殿和聖殿敬拜;
- 是否效法大衛的心志,行上帝看為正的事;
- 是否因忠誠而蒙福,或因悖逆而遭受災禍。
以這樣的背景了解,我們再來看上個主日所講的約阿施之後,猶大國的情形。歷代志下從第25章到28章中,經過四個王的統治,來到今天我們所讀的希西家。這四個王是,亞瑪謝、烏西雅、約坦和亞哈斯。我用交通號誌「紅綠燈」的簡明方式,讓我們快速了解歷代志對這四個王的評斷。(黃燈)是立場搖擺,沒有持守尋求神。(綠燈)是堅定持續尋求上帝、維護聖殿的敬拜。(紅燈)悖逆上帝,敗壞聖殿的敬拜。
約阿施(黃燈) → 亞瑪謝(黃燈) → 烏西雅(黃燈) →
約坦(綠燈) → 亞哈斯(紅燈) → 希西家(綠燈)
從這樣的標示我們會特別注意到,在約阿施之後出現的紅燈。這是亞哈斯作王時的景況,「紅燈」也意味猶大國出現危機。但為何在希西家時又突然轉變成綠燈?令人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先來了解,為何亞哈斯得到的是「紅燈」?他的作為是什麼?
「紅燈」的亞哈斯王
亞哈斯作王「他不像他祖先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代下28:1)他到底做了什麼樣的事?「卻行以色列諸王的道,又鑄造諸巴力的像,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在欣嫩子谷燒香,用火焚燒他的兒女,又在丘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亞哈斯跟隨北國以色列的偶像崇拜,荒廢聖殿的敬拜,獻上帝所不喜悅的燔祭;(代下28:2-4)也就是他做了上主眼中看為惡的事。這是歷代志對亞哈斯的評斷,因為他偏離上主的命令和旨意。
也因為這樣,上帝將亞哈斯交在外族和以色列人的手裡。亞哈斯在國家危急的困境中,他仍然沒有尋求耶和華,反而去投靠、討好亞述王。跟隨亞述國的神明,模仿亞述的宗教風俗(代下28:23)。亞哈斯的信仰變成一種功利主義的信仰行為。最後,亞哈斯竟完全離棄上帝,背叛與上帝所立的約。
「亞哈斯聚集上帝殿裏的器皿,把上帝殿裏的器皿都打碎了,並且封鎖耶和華殿的門,又在耶路撒冷各處的轉角為自己建築祭壇。他在猶大各城建立丘壇,向別神燒香,惹耶和華-他列祖的上帝發怒。」。(代下28:24-25)
這就是在希西家登基,他的父親亞哈斯留給他的國家的光景。面對國勢不光榮、屬靈的黑暗,希西家要如何開啟他的統治和領導?希西家做了一個決定,他選擇與父親完全不一樣的作法,「打開耶和華聖殿的門!」
重新開聖殿的門
「元年正月,他(希西家)開了耶和華殿的門,重新整修。」「…從聖所中除去污穢之物」(代下29:3,5)。
希西家決定「開聖殿的門」,代表要向上帝悔改,謙卑在上帝的面前。祈求「上帝的同在」回到他們中間。希西家對負責聖殿服事的利未人說:
「因我們的祖先犯了罪,行耶和華-我們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離棄他,轉臉背向耶和華的居所。他們又封鎖走廊的門,吹滅燈火,不在聖所中向以色列的上帝燒香,或獻燔祭。」(代下29:6-7) 希西家懺悔說,他們將敬拜的事完全荒廢。他立意要重新與上帝立約。
「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立約,好使他的烈怒轉離我們。我的眾子啊,現在不要懈怠;因為耶和華揀選你們站在祂面前事奉祂,作祂的僕人,向祂燒香。」(代下29:10-11)。
希西家「開聖殿的門」也意味宣告立約的心志,呼籲服事者一同警醒。在立志的宣告之後,希西家聚集眾人、獻贖罪的祭(代下29:20–24),恢復聖殿的敬拜與讚美(代下29:27–30)。經文以很長的篇幅描寫敬拜的場景。
「希西家吩咐在壇上獻燔祭,開始獻燔祭的時候,他們就唱讚美耶和華的歌,吹號,並用以色列王大衛的樂器伴奏。全會眾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號的吹號,如此直到燔祭獻完了。獻完了祭,王和所有在場跟隨他的人都俯伏敬拜。希西家王與眾領袖吩咐利未人用大衛和亞薩先見的詩詞頌讚耶和華,他們歡歡喜喜地頌讚,低頭敬拜。」(代下29:27–30)
合一敬拜的異象
故事來到這裡,希西家帶領的敬拜復興,似乎應該是要告一個段落。但這個敬拜復興的經歷,竟然讓希西家產生一個合一敬拜的感動和異象。敬拜復興的喜樂不該獨享,應該分享給我們的手足。希西家發想要邀請原本已經分裂為南、北兩國的以色列、猶大國,共同來守紀念「與上帝立約、作上主子民」的逾越節。事情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處境依然黑暗,危機仍然存在。希西家居然有這樣的勇氣和心志!
「希西家派人去見以色列和猶大眾人,又寫信給以法蓮和瑪拿西人,要他們到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向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守逾越節。」(代下30:1)請問這是天方夜譚嗎?前一刻還在吵吵鬧鬧、打打殺殺的兩兄弟,下一刻要握手言歡、親愛和諧地高唱,「哈利路亞,讚美主!」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回應,嘲笑還是參與?
希西家的發想也並非空想的口號,他開始進行計畫。「因為王和眾領袖,以及耶路撒冷全會眾已經商議,要在二月份守逾越節。…這事在王與全會眾眼中都看為合宜。於是他們下令,通告全以色列,從別是巴直到但,吩咐百姓都來,在耶路撒冷向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守逾越節,因為他們已經許久沒有照所寫的守這節了。」差遣人廣發邀請,呼召北國來耶路撒冷聖殿守逾越節。」(代下30:2-5)
互相爭鬥、傷害的彼此雙方,有可能回到最起初,呼召他們、與他們立約的上帝面前,合一敬拜嗎?果然,希西家的邀請得到兩種反應,有人嗤笑,也有人願意謙卑來到耶路撒冷,轉向上帝尋求合一。(代下30:10–11)然而,不管人的看法如何,上帝喜悅希西家的心意。為什麽說上帝喜悅希西家的心意?因為上帝感動眾人同心順服,希西家和其他領袖依照上主的話語去命令的事,讓希西家和宗教領袖的帶領推動順利。「上帝也按手在猶大人身上,使他們一心遵行王與眾領袖照着耶和華的話所發的命令。」(代下30:12)「上帝的話」成為合一敬拜的確據。
希西家面對國家的黑暗,他勇敢選擇恢復敬拜上帝、尋求上帝的同在。上帝賜祂「重新開始的恩典」,讓他經歷開闊和合一帶來的祝福,國家、百姓享受從所羅門的強盛以後從未有過極大的喜樂。
在此分享一個合一敬拜的見證。去年新加坡真理堂在慶祝設教90週年時,和迦密堂舉行聯合禮拜。為什麼要和迦密堂一起聯合禮拜?原來在40多年前真理堂曾經發生教會分裂-「八仙過海」的事件。因意見不合有八位長老帶領一群弟兄姊妹,出去成立了今天的迦密堂。當真理堂的牧師們、同工一起尋求上帝的心意,如何回應這段歷史來慶祝教會設教週年。上帝感動他們聯合兩間堂會以合一的敬拜,來表達他們謙卑、悔改的心。這樣的心志如希西家的感動一般蒙神悅納。雖經歷反對、誤解,但終於在許多溝通、協調之後,他們促成了這件美事。不僅一起敬拜也共享愛宴,上帝將大大的喜樂充滿在他們當中,也為真理堂的教會歷史寫下神所喜悅的篇章。
神學詮釋「重新開始的恩典」
「重新開始的恩典」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就是在耶穌基督裡上帝賜給我們新的生命,寶貴的救贖恩典。基督教兩位重要的神學家如此解釋:馬丁.路德認為,信徒因基督的義被上帝接納,他強調「悔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約翰.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中說,「悔改與赦免」的循環,是信徒要不斷在上帝的恩典裡更新,重新開始。「重新開始的恩典」在現代的禮拜中,也呼召我們一同經歷。有個人和集體的兩個面向。每一個主日,基督徒聚集做禮拜,我們歡喜讚美、感恩,耶穌道成肉身、死而復活,賜給我們「重新開始的恩典」這是個人也是群體。教會舉行洗禮,「洗禮」是一個正式的禮儀,每一位個別來到台前,是個人表明接受「重新開始的恩典」的信仰告白。
在禮拜程序的開始不久,在司禮帶領的祈禱中有一個部分很重要,代表教會整體向上帝悔改、認罪。那個情境是個人和集體來領受上帝賜給我們「重新開始的恩典」的時刻,是敬拜禮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程序。
結論
思想這個月的主題「家庭月」,希望今天講道的信息鼓勵我們從個人到家庭,順服神的話語,謙卑、回轉在上帝的面前。家庭也包含教會這個大家庭。我們堅信在基督裡,只要信靠「上帝的話」必定能幫助我們重新修整生命、恢復與上帝、與人美好的關係。以色列歷史上,希西家因合一敬拜的異象被嘲笑,但是透過上帝話語的引導,與領袖、同工、會眾同心合意的服事,終能克服萬難。享受上帝賜給國家、百姓無價的祝福。願上帝賜下合一的喜樂,合一的喜樂也成為我們榮耀上帝的見證。願我們也如同希西家決意謙卑、勇敢轉向上帝,敞開心門,潔淨內心,不斷經歷「重新開始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