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歷代志下二十四章1-7節
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方七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 2 耶何耶大祭司在世的日子,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3 耶何耶大為他娶了兩個妻子,他生兒育女。 4 此後,約阿施有心重修耶和華的殿, 5 就召集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往猶大各城去,向以色列眾人徵收銀子,按每年的需要整修你們上帝的殿;你們要急速辦理這事。」但利未人沒有急速辦理。 6 王召了耶何耶大祭司長來,對他說:「從前耶和華的僕人摩西,為法櫃的帳幕與以色列會眾所定的捐獻,你為何不叫利未人照這例向猶大和耶路撒冷徵收呢?」 7 因為那惡婦亞她利雅的兒子們曾拆毀上帝的殿,又用耶和華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諸巴力。
14-25節
14 他們做完了,就把多餘的銀子拿到王與耶何耶大面前,用以製造耶和華殿供奉所用的器皿和調羹,以及金銀的器皿。耶何耶大在世的日子,眾人經常在耶和華殿裏獻燔祭。 15 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 16 眾人把他與列王同葬在大衛城,因為他在以色列中為上帝和他的殿做了美善的事。 17 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領袖來叩拜王,那時王就聽了他們。 18 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上帝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憤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 19 但上帝仍差遣先知到他們那裏,引導他們歸向耶和華。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 20 那時,上帝的靈感動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祭司,他就站在上面,對百姓說:「上帝如此說:『你們為何干犯耶和華的誡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所以他也離棄你們。』」 21 眾人謀害撒迦利亞,照着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 22 這樣,約阿施王不記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 23年底的時候,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殺了百姓中的眾領袖,把所掠取的財物全送到大馬士革王那裏。 24 亞蘭的軍兵雖只來了一小隊人,耶和華卻將極大的軍隊交在他們手裏;因為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所以亞蘭人懲罰約阿施。 25 亞蘭人離開約阿施的時候,他患重病( [ 24.25] 「他患重病」或譯「他受了重傷」。);他的臣僕背叛他,要報耶何耶大祭司兒子( [ 24.25] 「兒子」是根據七十士譯本和其他古譯本;原文是「兒子們」。)的流血之仇,在床上殺了他。他就死了,葬在大衛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裏。
引論:毀滅性的伏筆
南國猶大約沙法王,不偏不倚地做上主看為對的事。(20:32)約沙法定期出巡民間,呼召人民歸向上主;同時,在各設防城設立審判官,指示這些官長必須敬畏上主,避免不義、徇私或賄賂,以謹慎、誠實的心斷案。(19:4-9)這些改革招引了摩押人、亞捫人和米烏尼人,組成強大的聯軍前來進犯,約沙法所做的好事乍看之下沒有獲得好的結果,但他面臨懼怕時做了正確的決定,下令全國禁食,共同尋求上主的引導,並且禱告說:「我們的上帝啊,求你懲罰他們,因為我們沒有力量對抗來攻打我們的大軍。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有仰望你。」(20:1-12)誰能想到呢?就在猶大軍隊開始讚美歌唱時,上主使敵軍潰散,聯軍自相殘殺,約沙法的軍隊唯一要努力的,就是前往戰場收集數之不盡的戰利品。約沙法的敬虔、誠實、勇氣和謙卑倚靠,在歷史的記載中獲得很大的稱許,然而,他也替自己的宗族後裔埋下了一個毀滅性的危機。歷代志下18章1節說:「猶大的約沙法王在富強和馳名的時候跟以色列的亞哈王結了一門親事。」這位亞哈是誰呢?聖經說:「亞哈犯罪,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比他先前任何一個王更甚。」(王上16:30)他娶耶洗碧做王后,把對巴力和亞舍拉的崇拜引進以色列,進而展開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與四百五十位巴力先知和四百位亞舍拉先知之間的大戰,令人印象深刻!敬虔的約沙法王迎娶壞蛋亞哈王的女兒當媳婦,似乎是在預告,慘絕人寰的事必定難以避免了。
本論:風聲鶴唳的時代
約沙法死了之後,留給七個兒子許多財富,並且,每個兒子都掌管一座設防城。約沙法的長子約蘭繼承王位,約蘭的妻子就是我們剛剛所說那位亞哈的女兒亞她利雅(21:2-3、6)。亞她利雅很可能時常慫恿約蘭,不用管上主的律法那一套,跟亞哈一樣霸道就對了;或者,亞她利雅想要如同祖國一般引進巴力崇拜,遭逢到國王那六個弟弟的反對,於是,乾脆恐嚇約蘭,若不殺掉所有的弟弟和相關的設防城官員,就無法獨攬大權。約蘭當王只當八年就死了,但他殺的人可不少,而且悲劇還沒結束,沿海一帶的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進攻猶大王宮,把約蘭王的妃嬪和兒子們都俘虜去,只剩下他最小的兒子亞哈謝。約蘭效法亞哈,引導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悖逆上帝,上主使用嚴重的腸病處罰約蘭,直到脫腸而死為止(21:16-19)。約蘭死後,亞哈謝是他僅存的兒子,眾人只好立他作王,很無奈,因為根本沒有其他選項。對新王亞哈謝而言也同樣無奈,因為唯一可以倚靠的對象就只剩下媽媽亞她利雅,儘管這是一根可怕的浮木,他還是只能緊緊抱住。亞她利雅從王后晉升為太后,繼續帶著兒子亞哈謝使壞。不該打的仗一直打,不該聯合的人一直撇不清,亞哈謝拼命尋求跟惡名昭彰的亞哈和母后亞她利雅相關的人脈,卻不知道整個亞哈家族都是上主定意要除滅的對象。亞哈謝只統治一年,就因著跟亞哈王朝的牽連而被殺死,太后亞她利雅看見這大好時機,把王宮裡所有大衛的子孫,管他平常是叫自己阿嬤、媽媽、叔母或姨母的男孩子,全都殺得乾乾淨淨(22:10)。上主曾經答應大衛「永遠會有後代;國將永遠堅立;王朝永遠存續」(撒下7:16),而且這個約還會延續到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身上,如今,這個應許看似就要破滅了。
大衛的後代猶大王室幾乎全滅,然而,儘管在最黑暗的時代,上主仍為大衛保住一盞燈。祭司耶何耶大和他的妻子約示芭,在風聲鶴唳的夜晚把先王那個還在襁褓中的兒子約阿施救出來,藏在聖殿裡。太后亞她利雅把有資格繼位的男人全都弄死,索性自行登基為女王。耶何耶大安排約阿施在聖殿裡躲了六年,並沒有被發現,或許是出於幸運,也可能是因為亞她利雅對聖殿根本沒興趣,踏入的次數寥寥可數。從一歲到六歲,約阿施有一個暗無天日的童年,身為大衛的子孫,明明擁有做王的資格,卻整天擔心被暗殺。「那個拖著鎧甲的腳步聲是不是阿嬤派人來抓我的?」「那頓送來的飯菜是不是阿嬤找人下毒的?」約阿施度日如年,登基之前天天提心吊膽,到了第七年,耶何耶大跟五個官長結盟,走遍猶大各城,召集利未人和各宗族族長到耶路撒冷,在聖殿和約阿施立約。耶何耶大宣布:「這是先王的兒子,應該被立為王;照著上主的許諾,大衛王的後代應該作王。」(23:1-3)多年來,約阿施對自己位分和活著的目的早已不敢多想,但此時,心中的大石落了下來。突如其來的政變在安息日展開,當天不需要輪班的利未人全都自己銷假,一小隊守衛聖殿和王宮,另一隊則是將約阿施團團圍住、嚴密保護;轉眼之間,耶何耶大把約阿施帶到聖殿門口,把王冠戴在他頭上,把王權條文交給他,正式膏立他作王。眾百姓吹響號角極力歌唱,整個聖殿歡聲雷動:「願王萬歲!」壞女人亞她利雅這才發現自己大勢已去。她撕裂衣裳,大喊著:「造反了!造反了!」(23:11-15)但這個噬血的竊國者已失去民心,叫不動任何人幫她反擊。耶何耶大不願讓亞她利雅當場被殺,使聖殿受到玷汙,就吩咐官長在聖殿以外的地方將她處死。
復國大計一舉成功,七歲的約阿施登基作王,他長大的地方是荒涼又破舊的聖殿,讀的課本是殘破又艱深的律法。身為大衛後代的約阿施沒得選,七歲就必須當王,哪個孩子能擔此重任呢?幸好,約阿施還有耶何耶大的指導。某種程度上,對的屬靈指引幫助我們曉得自己是誰、領受了什麼呼召、擁有了什麼優勢,並且專注在對的事。然而,約阿施很可能並不喜歡被支配。「耶何耶大給約阿施王選了兩個妻子;她們都替王生養兒女。」請注意,妻子是耶何耶大替王選的!當然,王家若不多生幾個孩子,滅國的危機永遠不會解除,耶何耶大的用意很明顯,但我們不確定,那兩個女子是否真是王的戀人。「約阿施即位不久就決定整修聖殿。他下令祭司和利未人到猶大各城向人民徵稅,作為每年整修聖殿的費用。他要他們趕快辦理,但利未人延誤時間。」聖殿被亞她利雅的手下嚴重損壞,殿內聖物更有許多被搶去外頭歸給偶像,約阿施想必非常渴望重修這座保護過他的聖殿。然而,整修計畫卻延宕許久,原因是-利未人不積極配合。約阿施勉為其難,把利未人的領袖耶何耶大叫來詢問:「你為什麼沒有督導利未人向猶大和耶路撒冷居民徵收稅款呢?這稅是上主的僕人摩西為了維持上主的聖幕而要人民付出的。」所以,還要把摩西的名字搬出來是怎樣?王的命令難道不用遵行嗎?王的任務就只剩下生小孩?國家和聖殿的事,就只能是耶何耶大說了算?好景不常,耶何耶大死於一百三十歲的高齡,此後,約阿施像是變了一個人,不僅隨著年輕的領袖改變政令,更誘使百姓去敬拜亞她利雅先前引進的偶像,而不是在聖殿單單敬拜上主。再也沒有人可以像耶何耶大那樣指導約阿施了,而且,約阿施恐怕也早已不想被管了。
結論:忘記了
七歲登基的約阿施,走過充滿驚恐的童年,好不容易當王了,卻好像事事都要聽從耶何耶大的指示。他最首要的任務是生小孩,免得王朝再度無後,他一心想修築聖殿,卻發現政令根本出不了宮門。耶何耶大好不容易死了,一百三十歲還真久,約阿施終於可以施展抱負了。難道由他治理國家,就一定比那個老先生差嗎?喔不!那個老先生還留下一個兒子撒迦利亞,故意選在人民都看得見的地方,大聲呼喊著:「上帝問:你們為什麼違背上主的命令而招致災禍?你們離棄了上主,所以他也要離棄你們!」就只有那個老先生和他兒子才曉得上主的旨意,我們都不能曉得?約阿施無法接受不同的意見,既然不能被檢討,就殺掉提出檢討的人。他主導了一次謀殺,命令人民在聖殿的院子裡用石頭把撒迦利亞打死。耶何耶大不願聖殿被亞她利雅的血玷汙,約阿施倒是不介意在聖殿行這流無辜人血的罪。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了?聖經說,因為「王忘記了」。王不只忘記了撒迦利亞的父親是如何保護他,王還忘記了聖殿是他的避難所,忘記了曾經如何單純學習律法,忘記了自己國王的位分如何被忠誠的耶何耶大守住,也忘記了重修上主聖殿的初衷。約阿施所忘記的,你也會忘記嗎?有沒有可能偶然回憶起自己苦命的一生,或在某個驕傲或受傷的瞬間,讓心中的神聖受到玷汙?還是說,我們總記得自己在天父家中是如何被愛、被保護,總記得領受過的感動和呼召,而且做過永永遠遠都會愛著耶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