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列王紀上十九章9-18節
9 他在那裡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 10 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 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11 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 12 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 13 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 14 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 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15 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 16 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 17 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 18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
感謝上帝的恩典,今天我們可以在這特別的日子一起聚集敬拜,共同聆聽上主的話語。今天是壽山中會大專奉獻主日,同時我也代表高雄大專中心來向大家請安,感謝一直以來教會及弟兄姊妹對大專校園宣教事工的關心、代禱與奉獻,弟兄姊妹以實際的行動來支持與關懷,成為我們極大的幫助與力量,讓我們可繼續在校園宣教招募更多年輕人成為上主子民的道路上努力,因我們不是孤單的,而是背後有需多弟兄姊妹的關心、代禱與奉獻來支持;再次代表壽山中會大專部與高雄大專中心向大家致謝,盼望上帝的話激勵我們持續關心、參與並為高雄大專宣教事工代禱。
一、你有聽見嗎?這細小又輕的聲音!
每一年高雄大專中心都會設定一個主題,藉由主題思考如何向大專世代分享福音。今年的主題是「你有聽見瞴?細閣輕的聲」。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也是一個很向內要問自己的問題,因為有沒有聽見是很主觀,甚至是很反映出自己內在思想或情緒的狀況,有很多時候我們只會聽到,所謂很大聲且有力的聲音,而相對於「微小的聲音」是很不容易聽見或聽得清楚。面對這樣的狀況,通常我們都會埋怨地說種種外在的影響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就會有人會提醒說:「你要講大聲一點,人家才會聽到或是聽懂你所說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種更常見的狀況—就算聲音已經夠大,但聽者的心卻已遠離不在當下,若是這種情況,通常兩人的對話中就常常會出現「蛤?」的反應。「蛤?」(Huh)這個字,不是用在評斷這人是否有禮貌的態度,而是用「蛤?」這字來表達出這個聽者他的內在情緒或是個人的特質,這是屬於心理層面。
而這種狀態都會在什麼時候出現?這種狀態會讓你想要放棄與他們對話嗎?在座的長輩們,什麼時候會讓你提高音量或是以憤怒的語氣來跟你的孩子或是教會的晚輩們說話?有時候並不是你的孩子們做甚麼或說甚麼?而是他們雖跟你在一起,好像都有在聽你說話,但你卻發現他們完全沒聽進去你所說的話,不斷地說「蛤?」的時候,會讓你一下子升高憤怒指數,說話會變成指責甚至是說出傷害情感的話語。反之,也要問在座的青年們或是晚輩們有面對同樣的問題嗎?你有察覺到自己在什麼時候會被話語或音量激怒呢?說不定也是跟長輩們相似的狀況。身為大專牧者,常常是在兩代之間學習傾聽「細小微弱的聲音」,還有更多時候是要傾聽那隱藏在言語之外那人內心真實的聲音,有時也要成為兩代之間溝通的橋樑或傳遞者;有時可能是聲音中會帶著顫抖或是恐懼、有時是喜樂、有時是哀傷等等不同的情緒,這些都是微小的聲音,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就會聽不見了,這時就會失去陪伴哀傷或痛苦之人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專注傾聽那微小的聲音,這是需要用心學習的功課。
二、上帝與以利亞的對話
當然外在環境雜音常常會讓人忘了事情的緊迫性,有時只會反應出「蛤?」一聲。今天的經文講到先知以利亞與上帝之間的互動,讓我們看見他們如何「聽見」彼此,又如何被聽見。在列王紀上第18章,以利亞在迦密山公開向巴力先知挑戰。巴力先知再怎麼呼喊,根本得不到回應;以利亞只是一禱告,上帝就降下火來,把祭壇、柴,甚至溝裡的水都燒得乾乾淨淨,這個情景實在令人驚奇。但這個神蹟之後,以利亞所面對的並不是全民悔改,也不是在上位者立即改變態度來敬畏上帝,反而是王后耶洗別放話要殺死以利亞。這個結果讓以利亞因驚慌而灰心喪志,甚至一心想要求死,所以他對上帝說:「已經夠了,上主啊,求你取走我的性命,因為我比不上我的列祖。」那時上帝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帶領以利亞一路逃到何烈山。他走了大約三百公里的路(相當於從台北走到高雄),這位在事業、社會和群體中受挫的先知,他最後躲進一個山洞,這代表那時他身心靈都瀕臨崩潰,宛如關閉了一切。
此時,上帝的話臨到他:「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以利亞回答:「我為耶和華—萬軍之上帝極其熱心……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他們還要殺我。」他認為自己已經盡力,卻落得孤單失敗,所以將自己困在洞穴裡不想出來。上帝聽完他的控訴,帶他到山上,讓他看見「耶和華經過」。傳統上,暴風、地震、烈火常象徵上主的大能,可是在這段經文裡,卻接連強調「上主不在風中、不在地震中,也不在火中」。直到一個「細小輕柔的聲音」出現,以利亞立刻用外衣蒙住臉,戰戰兢兢地出到洞口,因為那輕微的聲音,代表上帝真實的臨在。這聲音之後,上帝再次問:「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以利亞仍舊重複抱怨,但上帝接著給他新的指示:去膏立新的君王,呼召繼承人以利沙,並且宣布「還有七千人沒有向巴力屈膝」,暗示以利亞絕非孤單無助。這種「細小聲音」看似弱小,卻充滿盼望。上帝像是在對以利亞說:「你沒有被我撇棄,因為我要用你來成就新的可能!」
記得我大四第一學期遭遇車禍,在學校路口被車撞到頭部昏迷,醒來時在救護車,聽到我的同學說「惠娟不要怕,耶穌會救你的!」在家休養的時候,我不斷跟上帝說,祢留我的生命,是對我有什麼計畫嗎?仍是沒有聲音,但當我讀到創世記第五章亞當的族譜,每個人最後一句是「活了幾歲就死了」,我想上帝在提醒我,若我不珍惜第二次的生命,也有可能就是「惠娟活了20歲就死了」,從那時刻我跟上帝立約,要獻自己成為祂的僕人,一生為祂所用,不論活到幾歲。成為牧者第31年,回首過往有許多的酸甜苦辣或是無法說出的苦悶,或是有流淚覺得不被理解,那時我就向上帝埋怨,上帝仍然靜默,但祂讓我看到祂仍在我身邊陪伴我走這段苦路,如同上帝對待以利亞一樣的靜默卻用行動告訴祂,他不是孤獨一人,上帝同在,還有友軍在旁。更有7千人跟他一樣堅守信仰,所以雖在風雨中但仍可靠主站立得穩。
各位弟兄姊妹,你是否想像以利亞一樣躲在山洞不想出來?請記得上帝不是只出現在大聲響中,他也會在安靜中用輕柔微小的聲音,顯現自己讓你知道:你不孤單,因祂與你同在,因為你是祂揀選呼召的,祂必不丟棄離開你,祂應允與你同在面對風暴,陪伴你走出洞口面對新生命的開始。
三、今日的處境
就像人聽見「蛤?」時,若能理解對方的需要,自然會耐心重複、陪伴等待。我想也許有人會覺得:「為什麼需要再多一個機構來關懷大專生?」但如果將大專中看做是一個「共享平台」,大專中心來支援或補足教會較無法顧及的培育與陪伴青年的事工,教會成為後援來支持大專生的培育,互有缺乏互相幫補;這樣的資源或事奉的共享理念,是希望所有需要的肢體都能同樣享受福音的資源。
高雄大專自2001由高中與壽中大專部合作設立,如今有15所大專院校可藉由大專中心進入校園,建立學生團契(長青團契)來提供福音撒種與信仰跟進及關懷。邀請大家為第一線各大專中心及同工禱告,眾教會成為大專宣教事工的後援來奉獻或參與關懷年輕生命建造的工程。教會就好像那尚未屈服巴力的七千位堅守信仰的勇士,現在我們也需要弟兄姊妹來關懷、培力與陪伴這群大專生,讓各個大專院校都能成就福音的平台,聽見那輕柔微小的聲音,一同來成就新的可能。
四、結語
上帝並不是只用烈火或轟雷般的方式吸引以利亞,而是用微小輕柔的聲音呼喚他。只有當我們也願意安靜下來聆聽,才可能帶著敬畏和注意力,聽見並回應上帝的呼召。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崗位,學習聽見這「輕柔微小的聲音」,並且為那尚未被聽見、或暫時只願回應「蛤?」的人禱告,能早日聽見上帝輕柔的呼召。無論是教會或機構的大小、事工的方式或許不同,但若能同心合意、互相支持,就能顯出上帝更榮耀的作為。